分享

文化参考报•大美术周刊 │ 第2060期:名家赏析——王云亮

 高世现 2021-08-23

名家赏析

2007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获美术学专业文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戏曲学院新媒体艺术系教授、系学术委员会成员、硕士生导师、绘画专业学术带头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家生态文化委员会委员,中国舞台美术学会会员。曾为文化部青联美术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访问学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之子项目《当代戏曲绘画发展路径研究》负责人。

感物动心  诗情画意

—— 我近年写意花鸟画的写生与创作

文/王云亮

我一直认为在面对大自然的写生体悟中,蕴含着创新的可能性。所以近十多年来我的花鸟画创作均是来源于生活的有感而发。

芭蕉系列缘起于2002年夏在四川登峨眉山途中对芭蕉的观察,其浓郁的绿色和蓬勃繁茂的气象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返京后尝试绿色满构图的画法。传统画法多用墨,且是只取几片叶子的折枝法。我放弃传统的惯用画法,只管大笔挥洒绿色画自己看到的芭蕉印象,较为注意绿色的冷暖变化,满幅枝叶交错寓构成于其中,形成了有别于他人的特点,如《绿辉》等。后来又于惠安、皖南等地写生芭蕉,在继续探索大笔泼色画芭蕉的同时,还探索用绿色意笔勾写蕉叶的方法,追求淋漓痛快的抒写效果,如《晓风带雨摇翠蕉》等。还有用毛笔对景写生直接成画的如《一岁一枯荣》等。

牡丹系列的作品直接源于在北京陶然亭公园对牡丹的体验。原本我并不喜欢画牡丹,这个题材容易画俗,所以很少画,大约2004年春在陶然亭公园看到大片盛开的牡丹,那时起对牡丹开始感兴趣了,每年春天都到陶然亭公园赏牡丹及其他花卉,每年都有新的感受。2009年看了盛开的白牡丹,心中涌起诗意,过了一段时日作《咏白牡丹》诗一首:“不施胭脂傅粉铅,似云舒卷态姿千。冰清玉洁身芳自,国色天香染坤乾。”2009年赏牡丹时又有心得,画出了有自己想法的牡丹,用松动支离的线勾出花头及叶子,用饱蘸草绿的笔随意点叶枝产生涨色的冲渍效果,淡红和白粉点染花头,画出清丽的效果,与传统勾花点叶或点花点叶的方法不同,与许多人表现牡丹的富贵气象也不同。如《晓色和露》《朝雨染国色》等。对这种技法的特点,我曾在一幅画里题字:“花影晃动影迷离,点画纷披意酣然”。在皖南查济村写生时看到一老院中一丛白芍药,雨后芍药花如玉一般晶莹剔透,带雨水露珠的叶子也清翠欲滴,这种感受后来画成了《香生院落自深沉》,画法与牡丹相近。

梨花系列的创作灵感源于在陶然亭公园赏梨花。大约是2006年春,原打算在陶然亭公园赏牡丹,但到了以前栽种牡丹的地方看到全部换成了梨花树,雪白纷繁的梨花一簇簇的,在绿叶的映衬下显得更加洁白,风一吹,一簇簇的花头像白雪一样翻动,此景亦颇打动我。后来对此情景赋诗《题梨花图》一首:“去年此处牡丹开,今岁不知何处栽。换作梨花风里舞,熏风漫卷雪飞来。”先是画了几幅工笔梨花,突出白花绿叶的色彩对比效果。后来于2009年春画了一批水墨梨花,用淡墨点一簇簇梨花花头,只画印象,不画细节,花头淡墨润泽透亮,叶和枝干用浓墨写成,表现“梨花一枝春带雨”的意境。不过在大幅画中表现的多是繁复多枝的茂盛景象,或是临风梨树,或是风雨梨花,追求笔墨酣畅的效果。前人画写意梨花者似乎还没有,我只是我用我法画自己的印象而已。

桃花系列始于2009年春在陶然亭公园雨中赏桃花,小雨中的点点桃花极为清新润泽,在枝头嫩绿色叶子的映衬下,一派嫩绿轻红的春景,沁人心肺,顿时激起我画桃花的冲动。而在此前我也曾多次游园见桃花,却是无动于衷,只有那次在雨中才发现了桃花特殊的美。我画桃花花头直接用淡桃红点厾,形成一簇簇润泽的花头感觉即可,只画印象,不画花头细节,如传统画法中明确的花瓣形状及晏仰向背都不做具体交待,甚至花蕊也不画,只表现远观之韵致而已,这样更痛快,更便于笔墨的挥洒,也适合表现花头纷繁的满构图画法。《陶然春色》《满树和娇烂漫红》等作品便是此类。

蓼花系列创作冲动起于在河北野三坡的感受。2009年秋在野三坡拒马河畔写生时看到大片大片的红蓼花,高达一人多高,一丛丛的很旺盛,红色的花头在凉秋时节显得很艳丽,纷繁的花头在交错的枝干上很有风姿,水边红廖下、河里、渚洲上有群群闲逸的鸭鹅,清澈的河水潺潺而流,对岸山色明朗,好一派宜人秋景。由此对蓼花特感兴趣,当时画了许多钢笔速写,第二天夜宿十渡时,在旅店地上铺上画毡宣纸便挥毫画了一幅《蓼花秋》,画自己的感受。古代写意花鸟画中很少画蓼花,宋元工笔画里有,近现代齐白石等人的笔下才有了写意蓼花。前人画的蓼花多是折枝法,取几枝便成,我则表现自己看到的一丛丛纷繁高大的感受,加上河畔悠闲的鸭鹅,便成了我探讨不尽的题材之一。《秋江凫鷖》《秋蓼孤鹜》等即是此种意绪的抒发。在《秋江凫鷖》画中题诗:“天高云淡气空净,山色水光分外明。水畔微风红蓼舞,凫鷖对对栖秋江。”

紫藤花是我画中国画以来就一直喜欢画的题材。大约2001年春我在大观园看到一大丛紫藤攀挂在假山之上,串串鲜嫩的紫藤花挂在盘曲缠绕的枯藤丛中,叶子只有嫩芽还没有长出来,真是“枯藤挂壁通篆意”,藤与花之枯润、老嫩、陈妍之对比颇有画意。由此画了《春韵》等作品。后来又于陶然亭等地观察紫藤,常画此不辍。喜画紫藤一是喜欢润泽的花头,更主要是因为用篆、草笔法写枯藤能直抒胸意,痛快!

除了画画中常见的花卉题材外,也画画中不常见的而生活中见到的花卉,如串儿红、不知名的花木等,方法仍是画自己的感受而已。

鸭鹅燕雀等点景也来自生活的体验。近些年来我足涉大江南北许多地方,见游禽飞鸟品类很多,尤喜欢水禽,水禽中常见者是鸭、鹅,赏其悠闲之态,故多画鸭、鹅来点景。近几年所画鸭、鹅主要来自在野三坡拒马河畔的感受,喜在画中表现野逸悠闲的意境,并在画中曾题句:“十月秋凉红蓼艳,花鸭依水理羽颜。”

从自然到画作需有提炼、概括、升华,太写实则像标本,没有生趣,缺乏艺术性。在写意画中为了使笔墨运动起来,必然要抛弃部分形似,以意象手法写意最为合适,故齐白石老人说:“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意象手法是中国写意画的根本特征,我在创作中深切体会到了这一点。

笔墨与意象手法直接相关,甚至可以说是二而一的东西。在提炼意象的同时也是提炼笔墨。我近些年追求朴厚而灵动、沉着而洒脱的笔墨,痛快淋漓、醇厚隽永的笔墨则是我梦寐以求的至高境界,希望离此越来越近些。

王云亮的作品欣赏

王云亮      春  园      68cm×136cm      2016年

(左)王云亮      游  乐      136cm×34cm      2013年

(右)王云亮      春桃华发      136cm×34cm      2013年

(左)王云亮      蕉荫图      136cm×34cm      2013年

(右)王云亮      清    幽      136cm×34cm      2013年

(左)王云亮      秋水鸭戏      136cm×34cm      2013年

(右)王云亮      蓼石清秋      136cm×34cm      2013年

样报展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