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岭南妇科名家李丽芸教授嗣育之道文献溯源及临床研究

 昆山同德堂邹医 2021-08-23

通过对岭南妇科名家李丽芸教授嗣育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研究,为嗣育障碍疾病的诊治提供更充分的理论基础和临床依据。本论文分为文献研究和临床研究两部分。一、文献研究目的:通过对代表性医著中嗣育相关论述进行研究,寻找李丽芸教授嗣育之道的源流;筛选上至东汉,下至清末民国期间古籍文献中治疗胎漏、胎动不安相关方药,总结古代医家安胎的特点,追溯李丽芸教授嗣育之道——“育儿求端庄”的渊源,为临床运用中医药安胎提供指导。方法:1.采用文献研究与理论评述的方法完成李丽芸教授嗣育之道文献溯源。着重阅读《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诸病源候论》、《备急千金要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妇人大全良方》、《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儒门事亲》、《脾胃论》、《丹溪心法》、《景岳全书》、《济阴纲目》、《傅青主女科》、《女科经纶》、《医方集解》、《医学衷中参西录》16本著作,总结历代医家在症状、病因病机、治法、调摄等方面对嗣育问题的认识,并从中寻找理论衔接点,寻找李丽芸教授嗣育之道的源流。2.检索古代医籍,确立检索词,以《中华医典》(第五版)为检索工具,通过全文检索功能系统检索中医古籍胎漏、胎动不安相关文献,基于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纳入文献,建立古籍胎漏、胎动不安方药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数据挖掘方法,从频数分析、关联规则角度分析胎漏、胎动不安方药规律,探讨历代医家辨治胎漏、胎动不安的规律。结果:文献溯源研究方面,通过对16本医著中嗣育相关论述的研究表明:1.夏商周时期已很重视孕育、胎教,李丽芸教授的嗣育思想可由此追溯。2.春秋战国、秦汉时期为嗣育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李丽芸教授补肾调经种子、滋肾壮精的观点与《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一脉相承。李丽芸教授运用《伤寒杂病论》之温经汤、金匮肾气丸化裁调经种子,每收良效。3.魏晋隋唐时期出现众多妇科专卷,成为嗣育理论的全面发展时期。李丽芸教授温阳散寒调经助孕观点、“氤氲时交合”的嗣育要诀与《诸病源候论》论述一致。《备急千金要方》男女分治、内服外用的不孕症治疗理念与李丽芸教授观点一致。4.嗣育理论在宋金元时期得到迅速发展。李丽芸教授常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逍遥散、四君子汤调经助孕。李丽芸教授调经治带、夫妇同治的助孕思想与《妇人大全良方》论述相合。金元四大家丰富了嗣育理论的内容,李丽芸教授“种子先调经”、“饮食需忌宜”、“胖瘦需炼形”等嗣育理论均可从中找到对应点。5.明代嗣育理论更趋深化与系统化。《景岳全书》“预培其损”的论述与李丽芸教授未孕先调观点相符,李氏经验方1方、3方、22方分别与张景岳之小营煎、河车种玉丸、赞育丹类似。《济阴纲目》男子精壮、女子经调、益气健脾的求子之道与李丽芸教授嗣育理论相符。6.清代嗣育体系达到成熟。《傅青主女科》、《女科经纶》重视补肾、调养情志等观点对李丽芸教授嗣育之道影响较深。李氏经验方2方、15方、16方分别与《医方集解》之二至丸、龙胆泻肝汤、苍附导痰丸类似。李丽芸教授常用张锡纯之寿胎丸加减强健黄体功能,临床疗效佳。7.近现代中医妇科嗣育学术思想流派纷呈、百花齐放。李丽芸教授师从岭南妇科名家罗元恺教授,李丽芸教授嗣育思想深受罗氏的影响。古代安胎用药规律研究方面,通过对胎漏、胎动不安519首处方的分析,其中共涉及892味中药,用药结果表明:1.高频用药分析:前20味高频药物依次为当归、川芎、白术、甘草、阿胶、白芍、熟地黄、黄芩、人参、艾叶、续断、茯苓、香附、桑寄生、杜仲、麦冬、竹茹、生姜、黄芪、砂仁。补血药、补气药、健脾和胃药、补肝肾药、活血药、止血药、理气药、补阴药、清热药为常用药类。2.药物性味归经分析表明,药性以温平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以归脾经、肝经、心经、肾经、肺经、胃经为主。3.关联规则分析表明,11味核心药物为当归、川芎、白术、甘草、阿胶、白芍、熟地黄、黄芩、人参、艾叶、生姜,药物间存在内在配伍关联性,亦是高频药物。结论:文献研究结果表明,岭南妇科名家李丽芸教授嗣育之道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从夏商周时期到近现代,从古代先贤到近现代医家,源远流长。历代医家辨治胎漏、胎动不安多从气血虚弱论治,遵循“益气养血,安胎之宗”;选药平和,体现了“以和为贵,平调阴阳”的思辨特点;崇尚“顾护脾胃”,脾胃相济,母健胎固。由此可追溯李丽芸教授嗣育之道——“育儿求端庄”的渊源,亦为临床运用中医药安胎提供指导。


二、临床研究目的:本研究立足于李丽芸教授嗣育学术思想的传承,以李丽芸教授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经验为切入点,总结其辨治规律,为“育儿求端庄”嗣育学术思想寻找临床证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10月1日至2018年3月1日广东省中医院李丽芸教授特需门诊符合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的病例92例,共156诊次,全面详细地采集医案信息,建立李丽芸教授诊治早期先兆流产的数据库,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的数据挖掘技术对其辨治规律进行研究总结,并与古代医家安胎特点对比,归纳李丽芸教授安胎的特色。结果:1.基线资料方面:就诊于李丽芸教授特需门诊的早期先兆流产患者大多数年龄在30-39岁,停经时间多为40-60天;多合并有内分泌相关疾病,其中多囊卵巢综合征最为常见;近半数有手术流产史,有药物流产史的占15.2%,有自然流产史的占62%。


2.高频用药分析:前20味高频药物依次为

桑寄生、白术、菟丝子、山药、续断、白芍、太子参、熟地黄、砂仁、旱莲草、黄芩、紫苏、阿胶、茯苓、杜仲、党参、茵陈、玄参、首乌藤、陈皮。


补肝肾、补气药、补血药、健脾和胃药、清热药、安神药为常用药类。3.药物性味归经分析表明,药性以平温为主,药味以甘、咸、辛为主,归经以归肾经、脾经、肝经为主。


4.关联规则分析表明,10味核心药物为桑寄生、白术、菟丝子、山药、续断、白芍、太子参、熟地黄、砂仁、旱莲草,药物间存在内在配伍关联性,亦是高频药物。

5.证-药对应方面:

肾虚证型常用药有

桑寄生、续断、菟丝子、太子参、白术、白芍、砂仁、山药、熟地黄、旱莲草,气血虚弱证型常用药有山药、白术、桑寄生、白芍、太子参、紫苏、砂仁、菟丝子、党参、陈皮、升麻、茯苓,血热证型常用药有黄芩、桑寄生、茵陈、玄参、熟地黄、桑白皮、黄柏、苎麻根、生地、钩藤、前胡,血瘀证型常用药有阿胶、白芍、桑寄生、续断、旱莲草、菟丝子。


结论:李丽芸教授安胎与前贤各家辨治规律迥异,有别于益气养血,崇尚补肝固肾,深受张锡纯寿胎丸影响。李丽芸教授重视岭南地区的特殊性,因地制宜,运用益气健脾化湿之药,且药性平和,与历代医家“以和为贵、平调阴阳”、“顾护脾胃”的安胎特点有相同之处。李丽芸教授安胎重视情志因素的影响,推崇怡情安神以养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