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陛下何故谋反?史上最嚣张权臣

 炫叶楓雪 2021-08-24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动荡的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从三国至隋的三百六十年间,有三十多个大小王朝兴灭交替,产生出的皇帝数量则是更多。

政权更迭图

乱世能造就人,也能毁了人。尤其对皇帝而言,更是如此。在乱世做皇帝是一个高危职业,被权臣胁迫、侮辱对那个时期的很多皇帝而言,简直是家常便饭。“陛下何故谋反”这个梗就是出自这个时期的东魏孝静帝元善见。

史料记载,元善见文武双全,胸有大志。11岁邺城登基,当时丞相高欢权倾朝野,元善见每天如坐针毡,终于熬到高欢死了。结果高欢的儿子高澄嗣位,权势更大。高澄野心更甚,想要谋取帝位,元善见的一举一动都随时被监控。

武定七年(公元549年)

高澄趁“

侯景之乱

”,攻陷了

萧梁

不少城池,孝静帝被迫封高澄为相国、齐王,赞拜不名,入朝不趋,

剑履上殿,权势达到了顶峰。

据《

魏书·孝静纪》记载:文襄尝侍饮,大举觞曰:“臣澄劝陛下酒。”帝不悦,曰:“自古无不亡之国,朕亦何用此活!”文襄怒曰:“朕!朕!狗脚朕!”文襄使季舒殴帝三拳,奋衣而出。

东魏孝静帝

直接殴打皇帝,高澄小人得志的嘴脸毕露,孝静帝不堪其辱,

经常吟叹“韩亡子房奋,秦帝鲁连耻。本自江海人,忠义感君子。”于是他的侍讲大臣荀济听出了其中意味,于是和元谨等人密谋出宫举兵讨伐高澄。

可惜出城的地道挖到一半,被高澄发现,于是就有了高澄那一句令人目瞪口呆的话:

陛下何意反邪!臣父子功存社稷,何负陛下邪!

据《魏书·孝静帝纪·卷十二》记载:常侍侍讲荀济知帝意,乃与华山王大器、元瑾密谋,于宫内为山,而作地道向北城。至千秋门,门者觉地下响动,以告文襄。文襄勒兵入宫,曰:“陛下何意反邪!臣父子功存社稷,何负陛下邪!”

同样是权臣,高澄的水平和曹操差了不是一点半点,得势后毫不收敛,也难怪他会被一个厨子刺杀,让人啼笑皆非。

不过我们这位生不逢时的皇帝确实倒霉,高澄死后,孝静帝觉得自己掌权的时机到了,结果不到一年,

齐王高洋以10万精兵逼迫元善见退位,元善见不得不禅位于高洋,一年后,

北齐

政权的根基已经相当牢固,元善见已经可有可无。

高洋建立北齐

天保

二年(551年)十二月初十日(552年1月21日),高洋设宴款待孝静帝时,偷偷在杯中下了毒,孝静帝没有防备,结果中毒而死。齐追谥曰孝静皇帝。

随后,他的三个儿子也被高洋杀害。

不过后来高洋的结局并不好,在他死后,他的弟弟高演篡位,高洋的儿子被高演杀光。而历史以偶然性向我们展示自己可笑的一面。在高演死后,他的弟弟高湛继位,害怕历史重演,不仅把高演的儿子杀了,索性把姓高的除了自己全杀了。

媒体来源:羹饭一时熟95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