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个最容易误解的词语

 杏坛归客 2021-08-24

汉语中有许多形义相近的词语,在使用中容易混淆,导致错误。为了防止掉入词语的“陷阱”,今天小编整理了10个出版物上最容易误解的词语,快来看看你能辨别多少吧!

01

《中国时报》的特稿表示,《台湾论》不仅明目张胆窜改“慰安妇”被强迫的事实,甚至恶意污辱“慰安妇”的人格,于情于理难容。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滑动查看全部

辨析:“窜改”使用错误,该用“篡改”。

“篡改”和“窜改”,都表示对某些既成的东西做改动,也都含有贬义。但两者的使用对象、词意轻重有所不同。

“窜改”的对象一般是文字、词语、文件、古籍、账目等,多是具体的书面材料里的字句;词意较轻。

“篡改”多指精神实质方面的改动,对象一般是历史、经典著作、理论、学说、政策、指示等;词意较重。

02

风雨如磐,岁月如歌,伴随着改革的春天,1996年在朔州这块神奇的沃土上,出现了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农民,他开创了朔州民办教育的新纪元。他用自己的名字命名了这所学校———占义学校。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滑动查看全部

辨析:误解词语的感情色彩,“风雨如磐”不适切语境,可改为“风风雨雨”。

“磐”,大石头;“风雨如磐”本义是形容风雨极大。通过比喻引申,指黑暗势力压迫沉重。“风风雨雨”只是形容形势很不稳定,困难重重,可用来形容政局不稳、社会动荡的时代;而“风雨如磐”作比喻用,和成语“风雨如晦”接近,只能用来指黑暗统治。例句说的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发展,不宜用“风雨如磐”。

03

在他们的感觉里,时间似乎已经过去了数千亿光年。曾经有过的烦恼、忧伤,甚至恐惧都已随时间一同流走。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滑动查看全部

辨析:“光年”使用不当,例句把“光年”误当成了时间单位,其实它是一个距离单位。

“年”是时间单位,“光年”虽有个“年”字,却不是时间单位,而是天文学上一种计量天体距离的单位。1光年等于光在真空中1 年内所经过的路程,约等于94605亿千米。例如,天狼星距离地球约8.7光年,即它发出的光在空间走8.7年才到达地球。宇宙中天体间的距离很远很远,如果采用我们日常使用的米、千米(公里)作计量单位,那计量天体距离的数字动辄十几位、几十位,很不方便。于是天文学家就另创了一种计量单位——光年。

04

尽管报纸和广播等传统媒体在与新媒体的较量中日益势微,但新闻业“永远求真”的精神将继续在公众中引起共鸣。全球对新闻和信息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烈。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滑动查看全部

辨析:应改“势微”为“式微”。

“式微”是动态的描绘,而“势微”则是静态的陈述。“式微”指事物由盛而衰,即衰微、衰落,描述的是事物发展的动态。常用于书面语,使用频率不是很高。“势微”是一个临时性的主谓结构短语,可以见词明义,意思就是势力微小。“势微”陈述的是事物的现状。

05

 对公众直播生孩子这类隐秘的事情,我们的媒体敢想敢干,连西方人也要望其项背。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滑动查看全部

辨析:误解词义。“望其项背”可改为“望尘莫及”。

“望其项背”,也作“望其肩项”“望其肩背”。其中的“项”,义为颈项;“背”,脊背。成语义为能够看到他的背影。比喻可以企及他所达到的境界。既然能够看得到对方的颈项和脊背,那么就肯定离得不是很远,后者是可以赶得上前者的。人们多用“望其项背”的否定式来表达“远远落后于某人”之意。上述例句把“望其项背”当作“赶不上”的意思来用了,结果使实际表达出的信息恰与作者的本意相反。望尘莫及,谓远望前面车马飞扬的尘土而追赶不上,喻指远远落后。

06

但在那个社会里,从他嘴里说出来的这番真知灼见,就要引起大家物议了。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滑动查看全部

辨析:叠床架屋,语义重复。“物议”即众人的批评,“大家物议”说不通。可把“大家”删去。

“物议”的“物”,不是指事物,而是指人,指自己以外的人。词语的意思就是众人的议论,多指非议。造成误用的原因,可能是不明白“物议”的“物”究竟是什么含义。有一个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记住“物议”的近义词是“众议”。

07

今天在网上看到报道,说内蒙古氨气泄露,导致多人中毒住院。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滑动查看全部

辨析:“泄露”用错了,应改成“泄漏”。

 “泄露”的“露”,意思是暴露、显露;“泄”是“露”的原因。“泄露”强调的是一种行为,即由于故意或者过失,使原先处于隐秘状态的信息等被曝光,结果本来不该让人知道的事情让人知道了。“泄露”的对象是抽象的情报、消息,不是具体的物质。

“泄漏”则是一个并列式词语,“泄”与“漏”同义,强调出,即液体、气体等物质离开了原来储存的空间,再引申出抽象信息的“漏出”。

凡是能用“泄露”的地方,都可以用“泄漏”;反过来则不行。

08

他自称是“杏坛名医,能治百病”,实际上只是个江湖游医、骗钱的巫师而已。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滑动查看全部

辨析:“杏坛”应改为“杏林”。“杏坛”借指教育、教育界,“杏林”借指医学、医生。

相传三国时人董奉隐居庐山,为人治病不取钱,但使重病愈者植杏五株,轻者一株,积年蔚然成林。后因以“杏林”代指良医,并以“杏林春满”“誉满杏林”等称颂医术高明。

“杏坛”最早见于《庄子·渔父》:“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体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 因为传说孔子讲学之处是杏坛,后人才用“杏坛”泛指聚徒讲学之处、教坛。

09

但杨靖宇和周保中在历史上,可一直是何峰心中诤诤铁骨的抗日大英雄。假如这两人都不能信,在这世界上就无人可信了。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滑动查看全部

辨析:说人的性格刚强、坚贞,应是“铮铮铁骨”。

“诤”(zhèng)是后起字,本作“争”,义为直言规劝、强谏。“诤”就是照直说出他人的过错,叫人改正。汉语中,把能够直言劝谏的朋友叫作“诤友”;把朝延的谏诤之臣叫作“诤臣”;把直言规劝的话语叫作“诤言”“诤辞”。

“铮”(zhèng),拟声词,一般叠用。“铮铮”,形容金、玉等物的撞击声。”多用来比喻人的坚贞、刚强。也比喻声名显赫,才华出众。另外,“铮铮”还可以比喻言词刚劲有力。

10

打破终生制!教师资格五年一审,不合格者将被开除!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滑动查看全部

辨析:句意是指某件事发生后的一生,应该用“终身”。

“终生”与“终身”,两个词都解释为“一生”“一辈子”,但语义侧重点不同。

“终身”指具有某种身份后直至去世的一生,侧重于指切身的事情,常用于生活、婚烟、利益、职业、职务、权利等方面,事情持续的时间明显不等于人的一生。如“终身之计”“私定终身”“终身残疾”“终身教育”“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等。

“终生”指从出生到死亡的一生,侧重于事业方面,如工作、使命、抱负等。当然,“终生”使用时并不一定实指从一个人出生到死亡这一自然生命存续期,也可以用来泛指,表示时间之久长,强调信念之坚定,与社会身份关系不大。

“终生”与“终身”,也有两可的情况,如果从出生开始就拥有某种社会身份,那么“终生““终身”均可使用。如“终生/ 终身学习”“终生/ 终身吃素”。

看似简单的词语,仔细想想,背后可能有大学问。比如,“不日”的时间基点是什么?“惨淡经营”真的是说生意做得很困难吗?由上海教育出版社编审、《语言文字周报》执行主编杨林成编写的词误百析》(第3版),2019年7月出版,以病例、诊断、辨析、链接四个板块,从语文生活的实际出发,解答语文生活中的词语使用问题,揭示语言中隐藏的规律,巧妙贯串文字学、词汇学和语法学的知识,让人看了能懂,懂了会用,而且记忆深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