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炉边漫话之打箭炉的锅庄(三十二)

 新用户0773xNye 2021-08-24

                                                            

       到了元朝,西藏已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统制中国的蒙古人,本来就是来自北方的马背上的民族,用不着费尽心机来买西南西藏的马。

       元朝的统治者奉喇嘛教为国教,封藏族大喇嘛八思巴为国师。对藏族的“羁縻”,主要靠宗教,已不是茶叶贸易。                       

而茶税对朝廷来说,却是一项不小的财政收入,哪肯放过,元依然。

《元史.食货志》的“茶法”条,一开头便说:“榷茶始于唐德宗,至宋遂为国赋, 与盐等矣。元之茶课,由约而博,大率因宋之旧而为之制焉。” 就是说,元和唐、宋一样把茶课视作国赋, 仍照宋朝的办法统管课征。

在世祖至元五年(公元1268年,离统治全国还有三年),就“用运使白赓言,榷成都茶,於京兆巩昌置局发卖。私自采卖者,其罪与私盐法同。”

在至元六年(公元1269年),便设立了“西蜀四川监榷茶埸使司”掌管茶叶贸易,负责征收茶叶的产地税和交易税。

到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又恢复南宋时的“茶引”制,并按长、短引分别征税,“长引每引计茶一百二十斤,收钞五钱四分二厘八毫;短引计茶九十斤,收钞四钱二分八毫。是岁(当年)征一千二百余锭。

 “茶引”之外,还要收卖零茶者的“茶由”。

之后,又不断修改茶法,增加税率。

到了延佑七年(公元1320年),茶叶的各项税收“遂增至二十八万九千二百一十一锭”。

在元朝,四川与吐蕃贸易的“榷埸”,仍置於碉门和黎州。于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设立。   

元时,住在折多山西面的“甲拉甲布”从色巫绒地方迁到打煎炉,茶叶贸易就在这里开始了。

传说,西藏桑耶地方一个叫诺布桑波(意为“贵重的人”)的,是经商的第一个藏族人。他的足迹踏遍全藏,最后带着一支赶着骡子的500多人的商队来到了打箭炉,他们出售贩运来的麝香、鹿茸和皮张,换回丝绸、茶叶、瓷器、烟草等内陆产品(见孔贝《康藏见闻录.藏人言藏》)。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史籍中尚未见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