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光脚的为啥不怕穿鞋的?

 我的教育人生 2021-08-24

光脚的为啥不怕穿鞋的?

作者:李广生

昨天和朋友闲聊,提起这句话——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忽然勾起我深究的念头:光脚的为啥不怕穿鞋的?
依照我思考的惯例,首先要对问题定性,这是一个关于什么的问题。在我看来这是思考的基础,因为不同性质的问题,需要调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相关证据。简单地说就是,用做饭的方式不能解决种地的问题,虽然表面看说的都是粮食问题。我大体会把问题分成三类,一是事实类问题,二是观点类问题,三是情绪类问题。毫无疑问这三类问题会交织在一起,但要想真正解决问题则必须要区分清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好像也有这层含义。
解决事实类问题关键是判断真假。比如大家目前都在谈论的阶层固化的问题,果真如此吗?需要作出基于证据的判断而不能凭感觉;
解决观点类问题关键是考察逻辑。这个观点是怎么得出来的,基于什么证据、采用什么逻辑,是个案还是普遍存在,是因果还是相关,是偶然还是必然,这些必须要考察清楚。这个世界最能迷惑人的恰恰是观点,它能左右你的眼睛,让你看到不一样的事实;
解决情绪类问题关键是选择接受还是排斥。它与事实和逻辑无关,最重要的是你采取什么态度。一位教师说:“专家都是骗子。”你怎么办,跟他摆事实讲道理吗?你要知道,他说的既不是事实,也不是道理,只是为了发泄一下自己的情绪。所以,你最好微微一笑,说:“我也是这么认为的。”
但同一个问题,也可以表现出以上三种不同的维度,让你不知道如何下手,这时候你就要问自己:真正困扰我的是什么?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这肯定不是事实类问题。因为事实就摆在眼前,穿鞋的优势非常明显,否则人类就不会发明鞋子了,也不会花那么多钱和精力用在鞋子上。这就意味着这里所说的“鞋”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鞋,它是带有某种隐喻性的。
鞋在某种意义上是财富的象征。不是有句俗话嘛,“脚上没鞋穷半截”。因为田间劳动通常需要赤脚,登堂入室才需要穿鞋,鞋在这里也隐喻着社会分工和社会地位的差异。如此看来,这句话似乎要表达一个观点:没钱没势的不怕有钱有势的。你的第一反应可能是反对,因为经验告诉你实际情况恰恰相反。但我想告诉你,个体经验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如果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你就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陈胜吴广是光脚的,秦始皇是穿鞋的。光脚的揭竿而起,让穿鞋的“万世而为君”的美梦土崩瓦解。自秦而至清,二千多年的封建统治中,穿鞋的一直小心提防着光脚的,多少表现出怕的迹象。因为光脚的经常向穿鞋的发起挑战,有的规模大,有的规模小,有的时间长,有的时间短,有的动摇了社会,有的更替了王朝,还有的建立了自己的政权。以此观之,常态下光脚的怕穿鞋的,逼急了则形势逆转,穿鞋的反而怕光脚的了。连鞋都穿不上了,他们还有什么可怕的?正如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所言:无产阶级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李自成的遭遇颇耐人寻味。打进北京城之前,他是光脚的,住进了紫禁城他就成了穿鞋的。成了穿鞋的他很快就让曾被自己赶跑的另一拨穿鞋的赶出北京。到底谁拍谁,还说不定呢。
一个非常明显的道理摆在了眼前: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这一观点并不是说光脚的多么厉害,而是提醒穿鞋的要注意了,如果你都穿上鞋了还一门心思的琢磨鞋、想着换双好点的鞋,那就离倒霉不远了。
切不可就此止步,思考的乐趣全在于再深入一点。你有没有发现,“鞋”也隐喻着文明和文化,引申为素质和素养。
如果这样看,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这句话等同于————无知者无畏。今天的网络世界,活跃着这样一群人,啥瓜都吃、啥话都说、啥热点都蹭、啥观点都捧,人肉搜索、人身攻击,无所不用其极。事实上他们真正光着的并不是脚。所以,我们需要警惕的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背后,潜藏着某些情绪类的问题。敢于挑战权威,并不全是勇气,有时候是一股戾气作怪。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