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留下英名“楚司令”

 6830云云 2021-08-24

——杨小岳烈士事迹

1988年9月25日,汕头南澳县渔民革命纪念碑举行落成典礼。在座谈会上,南澳县渔工暴动幸存者章白弟激动地抓住前来参加活动的杨小岳烈士之孙杨捷皓的双手说:“是“楚司令”你的祖父救了我一命,当时在鸡笼山下澳头渡口撤退与敌恶战时,因我年龄最小不懂事没找好掩体,一排机枪子弹扫过来,“楚司令”纵身一跃把我压下去,自己脚部却连中两弹而受伤……”这是33年前,杨捷皓应邀参加汕头南澳县渔民革命纪念碑落成典礼上发生的感人一幕。
杨小岳1901年生于海丰新村(现属汕尾市城区红草镇),曾化名林楚,楚南。该村位于长沙湾畔,背山面海,在陆路交通落后闭塞的过去,这里的水上之路却四通八达,可直抵香港。当时,该村许多村民前往香港谋生,后来有一半的人旅居香港。
杨小岳是彭湃的亲密战友。1922年,杨小岳跟随彭湃闹革命。曾到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后来参加海陆丰三次武装起义,及在陆丰、汕潮一带领导农运、打游击,1930年领导南澳渔民暴动时不幸牺牲。曾任共产主义青年团海陆丰地委委员、兼任中共红草区部组织委员,中共田墘区部委书记,中共陆丰县东南特委书记、陆丰县委常委,东江特委审查委员,潮安县委书记。
天赋正直  一心革命不动摇
杨小岳幼时家境贫困,四兄弟中他最小,哥哥们都无法上学。后来,大哥二哥到香港打工、经商,家境逐渐好转,杨小岳才得以读书。
他非常珍惜上学的机会,发愤学习,成绩优异。而且天资聪颖、秉性正直的他,初读私塾时,喜欢背诵具有批判性或现实意义的古文,如刘基的《卖柑者言》,文中辛辣、讽刺,揭露了那些达官贵人之“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丑陋一面,引起了杨小岳的共鸣。他又爱读柳宗元的《捕蛇者说》,以孔子的“苟政猛于虎”来比喻: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又让他感到痛心和痛恨。联想当时社会同样黑暗、残暴,更对国民党的贪官污吏、地主豪绅剥削人民、残害人民的罪恶,疾恶如仇。
  1920年杨小岳到海丰中学就读。适逢“五四”爱国运动波及海丰,社会主义思想开始在海丰传播。海丰县学生联合总会和各种先进社团纷纷成立,而学习《向导》、《新青年》等进步书刊蔚然成风。刊物上诸多救国兴邦的文章和道理,对于性情刚直的杨小岳来说,触动之大可想而知。他就像上面所提的喜欢读诵“古杂文”一样如饥似渴地学习、吸收,进步很快,更坚定了他立志革命、砸烂这个吃人的旧世界的决心。同时,积极参加海丰学生联合总会组织的各项社会活动,到各地进行爱国宣传、抵制日货等。
当年,彭湃所领导的农民运动势若燎原,轰轰烈烈,这可吓坏了地主豪绅,他们造谣中伤共产党就是共产共妻等一派胡言,并要通缉彭湃等革命党人。此时,杨小岳在香港经商的哥哥轻信谣言,从香港返回海丰,令他弃学就商,让他在青草虚开设“泗兴”商号。当时杨小岳家有娇妻和一个幼儿,但在这样的“逼迫”下,他毅然拒绝哥哥的“命令”,忍心离开妻儿,坚持求学从事革命。
头可断  革命之志不可夺
1924,彭湃选派杨小岳等人到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1925年2月第一次东征开始,杨小岳跟随彭湃和在广州学习的海陆丰农运干部参加东征,打击盘踞在东江一带的军阀。3月9日,海陆丰农民武装配合东征军攻占海丰县城。4月1日,海陆丰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的组织,杨小岳光荣入党。4月下旬,我党认为海丰工人已经觉悟,须把工人团结起来,于是成立总工会筹备处,杨小岳为筹备委员之ー。9月22日,军阀纠集几千人反扑攻陷海丰县城。10月5日,第二次东征军由广州出发,海陆丰农军任先遣队,22日,海丰县克复。1926年夏,杨小岳被选为共青团海陆丰地委委员兼任中共红草区部组织委员。后任中共田墘区部委书记。期间,还影响和发动同乡的侄辈,如杨捷江、杨捷芸、杨捷鲁、杨铁如等30多名青年都投身到革命运动中来。同时,受彭湃同志指示,他在乡里组织农民协会、赤卫队、妇女解放协会、劳动童子团等革命队伍,开展抗田租、分田地等行动。
海陆丰第三次武装起义之后,建立临时政府,杨小岳参加临时政府工作,后调任陆丰东南特委书记,领导东南各区工作。
1928年春,杨小岳在港经商的两位哥哥害怕革命失败株连全家,从香港回来纠集在家兄弟三人,趁杨小岳一次回家探望母亲、妻儿时,他们合力抓住他,再次强迫他脱离革命,要他逃往香港经商。杨小岳却斩钉截铁地对三位哥哥说“头可断,革命之志不可夺!”愤然离开家庭,第二次忍受着背亲、离妻、别子之痛苦,坚定不移地继续参革命。1928年3月,国民党军攻占陆丰县城后,杨小岳继续在东南一带领导各区委和农军与敌周旋。这时期,他任中共陆丰县委常委,与其他同志一道领导陆丰人民反对国民党的屠杀政策,进行殊死的博斗。
1928年7月,陆丰县军委主任林铁史等在东南战斗中被捕牺牲。杨小岳等县委同志突围之后,在一间食店被围困,他和县团委陈汉耀装扮成一般群众,在那里安坐吃饭。可是,二十多个国民党军警还是抓住杨小岳进行殴打审问。但他坚贞不屈,镇定应变,虽然被打得遍体鱗伤,敌人还是捞不到一点“稻草”,也就悻悻溜走了。
1928年11月,海陆紫特委在海丰成立。1929年春,陈郁同志代表中共广东省委到海丰参加海陆惠紫特委召开的党委代表会议,传达全国“六大”决议和省委扩大会议精神,以及在香港开办训练班选派各县县级干部轮流参加学习的决定。会后,杨小岳被选派抵达香港。当时香港英国政府与国民党勾结,搜捕我革命志士,形势紧张。他在香港的哥哥闻讯,购买了船票要他马上乘船逃往安南西贡提岸永顺商店避难,并就地谋生。杨小岳第三次违背了哥哥们的好意、坚决拒绝做革命的逃兵。几天后,杨小岳在香港永胜街23号有兴蛋行被英政府巡警逮捕并押回大陆。船在汕头靠岸时,他沉着应对,趁敌人不备,迅速乘机逃脱,回到革命根据地大南山。9月,他出席中共东江特委第二次全会(时任审查委员)。会后,被派往潮安任县委书记,化名林楚(楚南),在鹤巢等地区活动。
同年10月,杨小岳回海丰参加在白水磜召开的彭湃烈士追悼会,并趁机潜回红草新村探望母亲,又欲带妻儿离家逃避敌人搜捕。遗憾的是适逢其妻儿已逃出家门,寄居在亲戚家里而不遇。之后,令妻儿长期悲恻怀念。
鱼岛星火,“楚司令”名垂青史
1930年5月,杨小岳在潮安鹤巢乡带领宣传员陈淑卿等十多人出席在八乡山召开的东江地区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苏维埃政府。9月初,他奉命率领张福海等十二人在南澳人陈戊、郑则保的配合下潜登南澳岛,策划暴动。
那时的南澳岛,长期受鱼霸的压迫和剥削,渔民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但在我党的宣传、教育之影响下,岛上渔民提高了觉悟,具有革命性。9月10日,杨小岳带领12名武装人员和陈戊、徐海等深夜乘船到当地地下党人,绰号叫“黄老鸭”的家。在“黄老鸭”家里,陈戊说,“老鸭呀,红军司令来了,你现在去通知骨干到大沟脚碰头”。杨小岳和“黄老鸭”握手时,陈介绍说:“这位就是红军楚司令!”。因当时南澳人不知杨小岳的真实姓名和具体职务,一经这么介绍,大家便这样叫开了。此时,被通知的当地革命骨干到齐后就地开碰头会。会上,“楚司令”首先分析了当前形势,提出了攻打县府,建立革命政权,让渔民当家做主的行动计划。
杨小岳为了保证暴动计划执行成功,用了十多天时间,化妆为眼镜匠,手执雨伞,进行潜伏侦察。之后,于9月25日上午,集合一百多名渔民,手拿武器,埋伏在埔羌坑西侧,准备暴动。行动前,“楚司令”动员说:“我们这次武装暴动,要对准地主,渔霸,资本家。在暴动中,一切缴获要归公,不要伤害到群众”。
会上,决定先劫云澳,再劫后宅。并部署人力,选派林长吉、黄振鸣等伪装成敌军送信人,到云澳妈宫、溪仔头和北帝庙等地方的敌军驻所送信,以迷惑敌哨兵,掩护队员行动。另分配一部分人到云澳外围埋伏,以红臂章为记号,一听枪声,便高举大红旗助威,实行惑兵之计。
当天下午4点钟,攻打云澳时,兵分三路行动。劫妈宫这一路由“楚司令”亲自带领陈戊、郑则保等渔民武装,他们乔装到妈宫拜妈祖。到达之后,“楚司令”下令叫陈戊马上点燃鞭炮,发出信号。伪装负责送信的人,分别把信件递给三个据点的哨兵,趁哨兵接信之机,立即冲入敌营,缴获敌人枪弹。这时正在吃晚饭的敌兵,怆惶弃枪逃命。这次行动,共缴获枪支30多支,及一批武装设备。在外围埋伏的人员举起大红旗,虚张声势,逼使国民党逃兵不敢过乡到后宅报讯,而成功地奇袭了云澳区的敌军。
黄昏时,武装人员集中在红山仔整休,将缴获的各种枪支弹药分配给参加暴动的渔民。第二天早上,参加暴动的渔民在“楚司令”指挥下,又兵分三路向县城后宅进军。一路往鲤鱼山、一路往宫前、一路往上顶(村名)。9点左右,三路人马包围了后宅。由于后宅敌军驰援云澳,只剩下警察所的侦缉队三、四十人不敢抵抗,往鲤鱼山后面的方向逃跑。这时,周边的渔民们积极响应暴动,队伍増加至三百多人。砸毁警缉队部,占领县城,大获全胜。
当时,因逃跑的县长罗湘元,从汕头引来一个连的国民党正规军,乘“海虎”、“海兴”、“格江”三艘军舰反朴过来。敌援军登陆后,配合当地敌警卫队,分两路向我暴动渔民发起几次猛烈攻击。由于群众没有战斗经验,队伍被敌人冲散。“楚司令”分析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南澳又是个孤岛,无退路,必须设法撤往大陆。于是,在“楚司令”的指挥下分头转移。
当时,在鸡笼山下澳头渡口撤退时与敌遭遇。当敌人向身边的章白弟扫射时,“楚司令”为救同志猛然扑向他,而使自己的脚部连中两弹,倒下之后他仍跃身坐起,提着两支驳壳枪向敌人射击。他毅然拒绝同志的救护,下令全员撤退时,他自己与两个自愿留下的同志充当掩护,让渔民队友们安全离开海岛,自己却在战斗中牺牲了,年仅29岁。就这样,他,用生命诠译了“头可断,命之志不可夺”的誓言。


当南澳县渔民革命纪念碑落成之时,杨小岳的英名题在纪念碑之首。碑文中写道“南澳渔民革命,打响了广东党领导的渔民暴动第一枪,显示了觉醒的渔民群众伟大的力量,是渔民武装夺取政权的英勇尝试,在东江革命历史上写下了壮丽的篇章。”
“楚司令”为南澳岛洒下热血,点燃了鱼岛的革命星火,光照后代,英名留世,千古流芳!
革命传承与家人幸福
今年70多岁的杨捷皓回忆说,爷爷牺牲时,祖母30岁,儿子杨汉明,即我的父亲9岁,他们成了寡妇孤儿,又到处东躲西藏,生活十分艰难。当时,曾有人跟我祖母说,你们本不至于搞得这样悲惨、狼狈,放着好的门路、生意不去做,落得今日这样,唉!祖母虽是一字不识的家庭妇女,但她坚信丈夫所干的是大事业,因为他们不为名不为利,就是付出生命也不惧怕,我们还能反对吗?而且我父亲在祖母的暗中支持下,在村里也参加了一些地下工作,组织“锄奸小组”袭击民众十分痛恨的卖国贼、走狗等活动。
1942年1月11日,杨汉明与同村的村民杨绍良、杨鸿等人正在香港做生意,他们接到通知,马上协助我地下党秘密护送在港的爱国民主人士何香凝和她的儿媳经普椿、文化名人柳亚子和女儿柳无垢一起从水路撤退。但船开出之后,由于海面突然停风,无法驾驶,在海上漂流了七八日,历尽艰险才到达家乡新村,入住该村杨胜昌大院和杨成兴大院。
杨汉明十分孝道,他知道早年守寡的母亲太不容易了,也备尝独子的艰辛,特别在农村。结婚后,杨汉明一连生育了9个儿女。当儿孙绕膝之时,给予了这位烈士的遗孀很大的慰藉,终于享受到了天伦之乐。
杨捷皓接着很感慨地说,幸好我奶奶晚年过得还好,我们兄弟姐妹都对她很孝顺。我是跟奶奶一起生活最长、最靠近她的,经常听她讲爷爷的故事。她说爷爷都是半夜三更溜回来的,有一次还骑着一匹马,身带两支短枪回家。从此,爷爷骑着马回乡的形象永远定格在他的脑海里……
杨捷皓在爷爷故居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