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格拉底(改)

 念禹 2021-08-24

近日写作有两种感觉,一是感到自己才思枯竭,多数观点没有特别之处而且没有文采作为支撑,乏善可陈;二是写了很多自己并没有非常了解的事物,思考流于表面。因此决定将自己之前的文章回炉再造,一来咀嚼出新的味道;二来沉淀自己的思考。

苏格拉底说:“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

“只有承认自己无知,把自己放空,不断去省察自己的生活,我们才能成为一个高效、开放的终身学习者,一位更灵活自如的跨界高手,也才能更好地领悟人生幸福地真谛。”

这也正好契合了达里奥在《原则》中提到的,只有拥有极度开放的大脑,承认自己在某些领域是无知的,并能谦虚地向专家询问,才能作出最优地决策。达里奥在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他在某家医院检查出自己有肿块,此专家认为危险必须手术,但术后会大幅降低生活质量。达里奥没有放弃,他继而又询问了另外两个专家,另外两个专家达成一致,只需保守治疗就可。这当然是因为危及生命,因而如此慎重。但其实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我们都应该遵循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信条。

基于此,要说在自己的成长经历中,有没有突然意识到自己原来坚信不疑的观点其实是错的,或者是不完全正确的情况?

不知廉耻的说,实在是不胜枚举,自省过往的人生经历,自以为有几分小聪明,很多时候在做学问,求知识的时候,都是不求甚解。结果,不管是在考试当中,还是工作当中,总是不能清晰明了得表达。半吊子的知识造就了半吊子的前半生。

倒是没有对突然醒悟自己的半吊子水平而感到自己更加愚蠢、自卑,也没有说更加成熟、自信。只是这几年,慢慢意识到,对于自己的散漫听之任之是极不负责任的,由于自己这样不经省察、自由散漫的态度,使自己浪费了很多时间,让自己的人生进入了不大不小的低潮期。好在,这两年,渐渐恢复了思考,并且逐渐明确了人生的方向。虽不能做到一日三省吾身,但确实有的放矢的控制自己,拿流行的说法就是刻意练习(deliberate practice),更好地构建自己的思维模式和习惯。只是潜意识里,总还是保留着任性的成分,导致在很多时候,自己不能以一个极度开放地姿态来面对他人的质疑。

曾经有人问我,希望成为怎样的人,我是这么回答的,“我希望自己能成为眼神中散发智慧光芒的人,希望因此而充满魅力。” 这种想法来源于一部电影,具体场景已经记不清了,电影名字也忘记了。只记得是一部有关于汽车的电影,倒是跟我现在的职业不谋而合。简单来说,希望自己学识渊博、运筹帷幄、恬淡自恃。

目前,我希望依靠外在的表现来达到这样的结果,但是,对于无论是内在还是外在都处于成长状态,知识和阅历也都不那么丰富的我,要达到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路漫漫。因此,一直告诫自己不要急于求成,但有时候难免以淡定来掩饰自己的懒惰,这其中的平衡只能靠自己的判断。时刻提醒自己,只有在拥有之后,才有资格去谈放弃,否则只是纸上谈兵,懦夫行径。

曾记得当年在国外,考虑是否要回国时,看过这样一篇文章,标题是哪类人不太适合回国?一类是特别正直的,无法融入中国社会的洪流当中,另一类是适应能力特别强的,中国的一些搞关系、搞政治斗争的坏习惯,回国之后迅速学会并且还发扬光大的。我自认我算是有潜力做到第二种的,只是要放得开可能还需要足够的压力来驱动,但逐渐逐渐我更希望自己是第一类人,哪怕前路如此坎坷,我也依然想像一个斗士一样往前闯一闯,作汪洋里的一滴水。

大不了学楚霸王乌江自刎,更何况现在不用自刎,只不过学陶渊明归田园居,岂不快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