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艺术可以成就一个平庸的人, 哪怕你的职业是皇帝!

 牧麟堂 2021-08-24

中国民间有句俗语,叫做: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而现实生活却告诉我们,其实这两点对于男女来说,都害怕。

当我们细数历史上被皇帝这个职业耽误的画家时,你首先会想到谁?是才华横溢,自信爆棚的南唐后主李煜,还是啥事都会,就不会做皇帝的徽宗赵佶。诚然,以上这两位在中国文化艺术史的上的地位是无人可以撼动的。

但本篇我们要介绍的这位皇帝,名气虽不及以上两位响亮,但他却为中国绘画史,留下了一笔不小的财富。他是就是明朝皇帝宪宗朱见深。

明宪宗朱见深像

一提及朱见深,熟悉历史的朋友首先想到的是他在土木堡之变中被瓦剌部虏去的父亲,和在危机关头继承皇权废立太子的叔叔。幼年的朱见深数度卷入叔父们的夺门复辟的政治斗争之中,这些早年经历为他的性格打上了一层灰色的基调,也使他少了几分跋扈之气,多了几分谨敏之情。

《宪宗调禽图》

命运的动荡与残酷的环境,使得朱见深逐步变成一个寄情于书画,内心宽仁的艺术家。从传世作品来看,朱见深既能创作精致工笔人物画,也能作阔笔写意花鸟画,是个技法十分全面的全能型画家。

明 朱见深 《子母鸡图》

说到朱见深,很对人印象最深的也许是他一生独宠万贵妃,也许是创立了“新龙门客栈”里所演绎的西厂。但不可否认得是,这个有点口吃又痴情的男人,这个在政治上没有太多建树的皇帝,在艺术上却是一位十足的成功者,他的喜好影响深远,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明 朱见深 《一团和气图 》

这是一张足以载入绘画史册的神奇作品!

《一团和气图》是成化帝朱见深的工笔人物画,为故宫馆藏瑰宝。该作品意在阐释华夏自古的中庸思想,代表了本土的儒、道与外来的佛和平共处的和谐观。此图作于1465年,明宪宗十八岁时。粗看似一笑面弥勒盘腿而坐,体态浑圆,细看却是三人合一。左为一着道冠的老者,右为一戴方巾的儒士,二人各执经卷一端,团膝相接,相对微笑,第三人则手搭两人肩上,露出光光的头顶,手捻佛珠,是佛教中人。

《一团和气图》 局部

作品构思绝妙,人物造型诙谐,用图像的形式表达了世界和谐的美好愿望。

从朱见深的题跋中,可知画的内容和含意。晋朝高僧慧远,居住庐山东林寺,三十余年中送客不过虎溪。一日,儒士陶渊明与道士陆修静来访,临行慧远相送,不知不觉间送过了虎溪,引起虎啸声声,三人相视大笑,世传为“虎溪三笑”。朱见深以虎溪三笑的典故表明了自己的观点,认为儒、道、释虽属三家信仰,但却可以“合三人以为一,达一心而无二,忘彼此之是非,霭一团之和气。”史论认为,朱见深以此提倡朝廷上下团结一心。

明 朱见深 《岁朝佳兆图》

图中画钟馗,犀利的目光紧盯着飞来的蝙蝠,一手持如意,一手扶在小鬼的肩头;小鬼双手捧着盛有柿子和柏枝的托盘,寓意“百事如意”。

明 朱见深《松鹰图》

《松鹰图》工写结合,全面展示了朱见深娴熟的笔墨技巧。作品着力刻画一只雄踞于松枝之上的苍鹰,造型精准,渲染细腻,虽赋色无多,而形神俱现。尤其嘴、爪犀利之处,更为精彩。这种一丝不苟的写实画风,直接继承了宋人格物致知的现实主义传统,远非后来弘历辈勉强涂鸦、“不求形似”者可比。

《松鹰图》局部

背景松树藤萝则以小写意画法出之,爽利劲挺,应物象形。浓淡不同的墨色,聚散有致的分布,使画面同时呈现出难得的深度空间感。苍鹰仿佛置于清泠萧杀之境,触之即飞,如在目前,朱见深娴熟老到的绘画技法,于此可见一斑。

明 朱见深 《达摩图》

朱见深对书画艺术家礼遇非常。据统计,成化一朝,宫中养了共4700多位传奉官。所谓供奉官,是指他们不经吏部,不经选拔、廷推和部议等正规过程,而由皇帝直接任命。其中有1300多人是能工巧匠。300多位民间艺术家、300多位书画家,浩浩荡荡的艺术队伍进驻宫中,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的一项纪录。

明 朱见深 《刘海戏金蝉》

在历史的滚滚长河中,

一切的过往,所有的恩怨,

如同巨浪中的一粒水滴,瞬间消失于无形。

唯独那些与人类精神与情感相关的痕迹, 

才会得以永恒!

艺术可以成就一个平庸的人,

哪怕你的职业是皇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