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是为你好”——父母以爱之名,行伤害之实。

 又熬夜了吗 2021-08-24

时长:5'99''


“有一种需要,是父母觉得你需要”

秋天到了,要降温了,想必不久之后有句话就会开启刷屏模式了吧: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冷,叫做妈妈觉得你好冷”
有的父母自认为这样做是最爱孩子的:

他们觉得为孩子铺好路就是爱,为孩子做好选择就是爱,把自己小时候未达到的梦想强加在孩子身上就是爱,对孩子严苛要求甚至打骂就是爱……

他们觉得自己起早贪黑都是为了让孩子过上高质量的生活,不被别人瞧不起。

这样的父母往往把“我是为你好”挂在嘴边,一边“宣誓”主权,一边“感化”孩子。

这种行为可以借用一下卡伦·霍妮的话:
“爱,是施虐者的伪装。”
用道德来胁迫别人的人就是个伪善者,不过是自私自利。

让人更难以接受的是,这些伪善者可能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用“爱”伤害孩子。



“恶魔般的爱”

住在我家隔壁的是一位单亲妈妈,开了一家火锅店,生意不错。

她是个典型的女强人,她有个儿子,话不多。每次遇到,小男孩总是低着头跟在她身后。

我总能看到小男孩拖着一个似乎很沉重的行李样式的书包早出晚归,包括周末。

我不止一次听到隔壁传来女人怒吼声:我这么做都是为你好啊!我一个女人在外面抛头露面赚钱容易吗?你不听话对得起我吗?

男孩同样大声吼道:我讨厌你!


有一次,我准备出门的时候听到他家传来一阵阵若有若无的哭声,于是敲了敲门,问了句,有人在吗?

哭声戛然而止。

我有点担心,有些疑惑,又敲了敲门,说,我来借点大蒜,着急用,来不及出去买。

过了好一会儿,一个嘶哑的声音从门缝里飘出来:我家没有蒜,你去别家借吧。

我急忙说,你还好吗?是遇到什么难题了吗?跟我说说吧,说不定我能帮你呢。

又是一阵沉默。

我继续说,你一个人在家吗?

他应了一声,嗯。

我不知道该怎么问了,就在我思考着如何安慰他的时候,他的声音传了出来:

我觉得好压抑,活着好没意思啊。

我着急了,连忙说,你才13岁,怎么会这样想?

他说,13岁又怎样,我的人生从来就不是我的。

我打算说点鸡汤安慰他的时候,他的一句话让我震惊了。

他说,我的母亲是个恶魔,这个家就是个监狱,我要么死,要么逃。



“我就是想要逃离你”

隔壁家小男孩为什么会如此形容自己的母亲?

这让我想起看过的一部电视剧,名为《小欢喜》。

里面有位母亲——宋倩,她就是一位典型的控制欲很强的母亲。

宋倩原本是名校的金牌教师,但是为了能够更好地“照顾”女儿,她毅然决然地辞去了工作,做起了全职母亲,几乎一天24小时盯着女儿。

她的女儿乔英子原本是个活泼开朗的女孩,自从母亲开始全天候“照顾”她,导致她完全没有私人空间,每天都过得很压抑。


后来,就连想上的大学都不能自己选择的乔英子终于崩溃了,绝望的她站在大桥上,准备跳下去。

这时宋倩又说了那句极具杀伤力的话:“妈妈都是为你好啊!”


乔英子溃不成军:“我不是想要去上南大,我就是想要逃离你!

宋倩这种道德胁迫似的“爱”,最终将女儿越推越远。她何其可悲,虽然付出了全部,可最后却成了孩子最不想见的人。



“我爱你,所以你必须听我的”

爱的方式有很多种,可有一些父母表达爱的方式格外强势:

“我这么做都是为你好,你还小,根本不懂。”
“我这么辛苦在外打拼,你呢?你不好好学习对得起我吗?”
“要不是为了你,我们早离婚了。”
“好好学习,要考上××大学才行,我这是为你好。”
“我都是为你好,大学里谈什么恋爱,那都是小孩子过家家,毕业后走上社会什么样的优质男没有?”
... ...

这些话就像爱的陷阱,一步一步地将孩子套进来。

这样的父母总是打着爱的旗号,监督着孩子的一举一动,霸道地入侵孩子的生活,管制着孩子的成长……

这就是控制型的父母,他们口中所谓的爱就是:我是为你好,所以我是对的,而你是错的;我是为你好,所以你必须听我的。

他们把自己认知里的对与错、好与坏、喜与厌强加给孩子,不予驳回。

请问,这样的父母有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过吗?

怕是以爱之名,行伤害之实吧?

想必他们不会知道,这样的“为你好”就像是一把利刃,一次一次实打实地捅在孩子的心上。



“请父母蹲下来,听听孩子的心声”

王尔德说过这样一句话:
“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不是自私,要求别人按自己的意愿生活才是。”
很多父母不过是用“为你好”作为自私自利的挡箭牌。

殊不知,这样的爱不仅会把孩子逼得失去了自我,活的像个提线木偶;更会让孩子变得自卑、胆小、社恐;甚至会患上抑郁症。

没有什么是比“我是为你好”这句话更可怕的了,那就像是亲手给孩子上了一道沉重的枷锁,会伴随着孩子一生啊。

要知道,生而为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年龄、身份、资历都不能限制其自由选择的权利。

父母无权命令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去成长。


请父母接受孩子的不完美,适当的放手吧。

蹲下来,听听孩子的心声,给孩子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孩子自己走自己的人生。
千万不要用令人窒息的爱去胁迫孩子,不要高高在上,更不要把孩子当作自己的附属品和炫耀的资本。

站在平等线上去沟通,了解孩子的想法与需求,温暖的陪伴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爱。 

文章插图截取自电视剧《小欢喜》

—— e n d ——

 ♡ 往 · 期 · 推 · 荐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