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周一案】 第109期 • 湿热阻中呃逆案

 369蓝田书院 2021-08-24

Jun 4


每周一药

欢迎大家来到每周一药第109期,今天图图将带大家了解湿热阻中呃逆案。


赵某,男,65岁,郑州市沟赵乡铁匠寨人。2005年10月21日来诊。

【现病史】呃逆1周。素嗜烟酒,呃逆频频,音哑,胸闷,胃痛,脉细弦数,舌质红,尖边赤,舌体胖大有齿痕,苔黄腻。胃镜示:①反流性食管炎;②红斑渗出性胃窦炎,门螺杆菌(+)。

【辨证分析】饮酒伤胃,湿热阻中,故见胃痛、胸闷、苔厚腻、舌质红、尖边赤、脉弦数;郁热湿浊阻中,则气逆而呃逆频频。

【诊断】肝胃郁热,湿浊阻中之呃逆。

【治法】宽胸下气,清热化湿,降逆止呃。

【方药】新制橘皮竹茹汤(《温病条辨》)加减。瓜蒌20g,枳壳15g,炒菜菔子20g,刀豆30g,枇杷叶30g,柿蒂20g,陈皮15g,半夏15g,杏仁15g、藿香梗、紫苏梗各30g,茵陈30g,蒲公英30g,桑白皮30g,竹茹15g,莱菔缨30g,生姜5片。7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方解】

呃逆者,胃气上逆也。虚实寒热之邪,皆可导致胃气上逆而呃逆。本例属肝胃郁热而致胃气上逆,瓜蒌、枳壳宽胸下气,为君药。莱菔缨、莱菔子、刀豆、枇杷叶、柿蒂皆助君药降气止呃,为臣药。陈皮、半夏、杏仁、藿香梗、紫苏梗和中理气化湿;茵陈、蒲公英、桑白皮、竹茹清热利湿,本方取此九味药理气清热化湿,为佐药。生姜和胃,协诸药降气止呕,故为使药。全方共奏宽胸下气、清热化浊、止呃之功。

【二诊】10月28日。服药1剂,呃逆减轻;3剂后诸症减轻,再3剂诸症消失而痊愈。可谓:“一剂知,二剂轻,三剂愈也。”

两年后,患者因饮酒复发呃逆3天,于2007年1月26日再服上方,4剂而愈。

图片

【按语】

呃逆与嗳气不同:气逆上冲,声短而频,仅在喉间,不能自止者为呃逆;胃气上逆,声音沉长,从口而出者,为嗳气。本例呃逆,湿热阻中,但胃气不虚,无须橘皮竹茹汤(《温病条辨》)中党参、大枣、甘草之甘以补之;而加柿蒂降气止呃之功,即成新制橘皮竹茹汤(《温病条辨》),专治胃热之呃逆。湿浊阻中,则加陈皮、半夏、杏仁、藿香梗、紫苏梗和中理气以化湿浊;茵陈、蒲公英、桑白皮、竹茹清泄郁热以利湿。本方以宽胸下气、清热化湿、降逆止呃而取速效。

小测试

01

本证舌质如何?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舌质红,尖边赤,苔黄腻。

02

本证中医诊断为?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肝胃郁热,湿浊阻中之呃逆。

03

本证中医治法为?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宽胸下气,清热化湿,降逆止呃。

图片

编    辑 | 王桐桐

校    对 | 李   悦

主    编 | 翟悉雯

总    编 | 张   伟

(参考书目:选自赵法新主编

《万修堂医案——辨证论治十法验案实录》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