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病道无亲,常离善人

 源寶 2021-08-25

言行如一,从对自己诚实开始。

这是源寶每天原创更文第一年第218篇。

什么都在道中,病也不例外。

病道体现在哪?

黄帝内经说了两种人,第一种“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第二种“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

病道就是专为第二种人设的,这种人更容易生病。

黄帝内经是几千年前写的,上面写的第二种人放到现在依然大量存在:喝酒没数,并且还不是纯粮酒,都是些酒精勾兑的;经常做白日梦,不脚踏实地做工作,俩眼看天,双脚踩坑;喝醉了酒再去卡拉OK房叫几个小姐陪着各种玩儿;晚上不好好睡觉,不是抱着手机追剧就是玩游戏,第二天该工作学习时哈欠连天,一点儿精神都没有;经常郁闷苦恼忧愁生气哀怨,光想不好的事情……反正就是各种往不正常里作。

这样的人,不生病,谁生病?

所以病这东西,不会去选择贫富贵贱,男女老少,它对所有人都是一视同仁的,没有分别,不会对富人贵人就VIP客户对待,让他们无疾而终,穷人们就各种疾病缠身,痛苦不堪,不是这样的,病对谁都一样。

既然题目说病道无亲,那怎么还会常离善人呢?

原来,这善人,不是平常所谓的老好人,而是指,
 
 
《道德经》七十一章: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知道自己还有不知道的事情,这是有自知之明的人;总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这是不正常的,换句话说,这是有病了。圣人没有不正常,是因为他们知道什么样的状态是不正常的,当他们知道了不正常的状态后,并不会忌讳、回避、掩饰、继续这种状态,而是直面这种不正常的状态,这才是应该有的态度,换句话说,没有讳疾忌医,也没有在不正常的路上继续往前走,而是止住了,再加以改正,转为往正常的正确的路上走的话,走着走着就正常了。
 
所以善人的意思是指:知道了自己哪些行为哪些习惯是错的,知道错在哪,然后对这些错的行为错的习惯错的性格加以改“善”,就这么改,不断改,不停改,每天改,时时改,不熬夜了,不酗酒了,不生气了,不大喜大悲大怒大恐了,什么事儿都能看得开了,呵呵一笑,都不是事儿了,没心没肺,活得不累……先从小缺点小事儿改,改着改着,某天忽然发现,我靠,改变怎么这么大啊?!我还是我吗?
恭喜你,你已经脱胎换骨浴火重生再度为人了。

这个改正的过程,就是行善的过程,不断改正,不断行善,就是善人了,病就会远离这样的善人。

这都扯了些啥呀?这么扯居然也能把道德经扯进来,真有些佩服自己,哈哈哈。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