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压箱底干货——伤寒论白话版(下)

 微信号1830429 2021-08-25

201、阳明病,脉象浮而紧的,主胃燥成实,所以一定会出现潮热定时发作;只见脉浮

的,主邪热内盛、实邪未成,所以一定会出现盗汗。

202、阳明病,口中干燥,但只想用水漱口,却不想吞咽下去的,这是热在血分的表

现,一定会出现衄血。

203、阳明病,本来就有自汗出,医生又重复发汗,疾病虽然得以解除,但还微感心烦

不舒适的,这一定是大便干结坚硬的缘故。大便之所以干燥,是因为汗出过多,损伤津

液,津液亏乏,肠中干燥所致。此时,应当询问病人一天解几次小便,如果原来为一天

三四次,现在只有二次,就可以推知大便不久将要解出。究其原因,是因小便次数较原

来减少,津液应当还于肠中,肠中津液势必增加,硬便得以濡润,则大便一定会很快解

出。

204、伤寒病,呕吐剧烈的,虽然有阳明府实证,也不能用攻下法治疗。

205、阳明病,胃脘部痞满硬结的,不能用攻下法治疗。如果误用攻下,就会损伤脾胃

而致腹泻。假如腹泻不停的,就有生命危险,假如腹泻停止的,疾病就会痊愈。

206、阳明病,满面通红的,不能用攻下法治疗。误用攻下就会产生发热、肌肤发黄、

小便不通畅的变证。

207、阳明病,没有使用涌吐或泻下法治疗,外邪内入,化热化燥成实,而见心中烦躁

不安的,可用调胃承气汤治疗。

调胃承气汤方

甘草二两,炙芒硝半升大黄四两,用陈米酒洗以上三味药,将大黄、甘草切细,加

水三升,煎煮成一升,去掉药渣,再加入芒硝,然后放在小火上煮一、二开即可。一次

温服,用来调和胃气。

208、阳明病,脉象迟,汗出而不怕冷,身体沉重,短气,腹部胀满,喘息,如果发潮

热的,这是表证将要解除而里实已成,可以攻下里实;如果手足不断汗出的,这是大便

已经硬结的标志,用大承气汤主治。如果汗出较多,轻微发热而怕冷的,这是表证未

解,病人不发潮热,不能用承气汤攻下。如果腹部胀满厉害、大便不通的,可用小承气

汤轻微泻下来和畅胃气,不可用峻泻药攻下。

大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用酒洗厚朴半斤,炙,去皮枳实五枚,炙芒硝三合以上四味药,用水一

斗,先加入厚朴、枳实煎煮至五升,去掉药渣,再加入大黄,煎煮成二升,去掉药渣,

加入芒硝,然后放在小火上煮一、二开,分两次温服。服药后如果大便已通,停止再服

剩余的药。

小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厚朴二两,炙,去皮枳实大的三个,炙以上三味药,用水四升,煎煮成一

升二合,去掉药渣,分两次温服。服第一次药应当解大便,如果服药后大便不解,可将

剩下的药服完,如果大便已通,不要再服剩下的药。

209、阳明病,发潮热,大便微有硬结的,为燥屎内阻、里实已成,可以用大承气汤攻

下里实;如果大便不硬结的,是内无燥屎,不能用大承气汤。如果六七天不解大便,恐

有燥屎内阻,预测的方法,可给予少量小承气汤。服药后如果屎气转动而放屁的,这是

有燥屎的症象,才能够攻下;如果服药后不放屁的,则是大便初出硬结、后部稀溏,不

能攻下,如果攻下就会形成腹部胀满,不能进食,甚至饮水就呃逆的变证。假如攻下后

又出现发热的,这一定是燥屎复结,大便再次变硬而量较少,此时,应当用小承气汤和

畅胃气而攻下。总而言之,如果服小承气汤不转屎气的,千万不能攻下。

210、谵语一般属实,郑声一般属虚。所谓郑声,是指语言重复、声低息微的症候。两

眼直视谵语,并见喘喝胀满的,属于死候,并见下利的,也是死候。

211、发汗太过,或重复发汗,阳气大伤,出现谵语,脉象短的,属于死候;如果脉与

证相应的,不属死候。

212、伤寒表证,误用吐法或下法之后,病仍然不解除,出现五六天甚至十余天不解大

便,午后发潮热,不怕冷,谵言妄语,如见鬼神一样。病情严重的,就会出现神志昏

糊、目不识人、两手无意识地乱摸衣被床帐、惊惕不安、微微喘息、两目直视,如果脉

象弦的,尚有生机;如果脉象涩的,属于死候。如果病情较轻,只见发潮热、谵语等

证,用大承气汤主治。服药后,如果大便已通的,应停止服剩下的药。

213、阳明病,病人汗出太多,导致津液外泄,肠中干燥,大便势必硬结;大便硬结,

府气不通,浊邪上扰,则发生谵语,用小承气汤主治。如果服一次药谵语就停止的,就

不要再服剩余的药。

214、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象滑而疾的,用小承气汤主治。于是给病人服小承气

汤一升,服药后腹中转矢气而放屁的,可以再服一升;服药后腹中不转矢气的,就不要

再服。如果第二天又不解大便,脉象反见微弱而滞涩的,这是正气虚弱而实邪阻滞,正

虚邪实,攻补两难,治疗十分棘手,不能再用承气汤了。

215、阳明病,谵语,发潮热,反而不能进食的,是肠中燥屎已成,宜用大承气汤攻下

燥屎;如果尚能进食的,只是大便硬结,宜用小承气汤和畅胃气。

216、阳明病,经行下血而谵语的,这是热入血室,如果只见头部出汗的,可以针刺期

门,以泻血室的实邪,使血热得以宣泄,则周身畅汗而痊愈。

217、汗出谵语的,这是外有太阳中风,内有燥屎阻结。燥屎内结必须用泻下法治疗,

但是须待太阳表证解除后才能攻下。如果攻下过早,就会导致表邪尽陷而里实益甚,出

现神昏语言错乱。如果表证已解而里实未去,用攻下法治疗就会痊愈,可用大承气汤。

218、外感病四五天,症见脉沉、气喘、腹部胀满。脉沉主里,可知其病在里,却反而

用发汗法治疗,汗出津液外泄,津伤肠燥成实,所以大便硬结难以解出。津液外越而

虚,津伤肠燥成实,时间一长,就会发生谵语。

219、太阳、阳明、少阳三经合病,腹部胀满,身体沉重,转侧困难,口中麻木不仁,

面部垢浊,谵语,小便失禁,如见身热、自汗出的,是邪热偏重于阳明,用白虎汤主

治。如果用发汗法治疗,就会使谵语更甚;如果妄行攻下,就会造成额上出汗,四肢冰

冷的变证。

220、太阳阳明两经并病,太阳表证已解,仅只见发潮热,手足微微出汗,大便解出困

难而谵语的,是属阳明里实,攻下里实就可痊愈,适宜用大承气汤。

221、阳明病,脉象浮而紧,咽喉干燥,口中感觉苦,腹部胀满,喘息,发热,汗出,

不怕冷,反而怕热,身体沉重,是属阳明里热证。如果误发其汗,就会出现心中烦乱不

安、甚或神昏谵语的变证;如果误用温针,就会导致恐惧不安、烦躁失眠的变证;如果

误行攻下,就会损伤胃气,致邪热扰于胸膈,出现心中烦躁厉害,舌上生薄黄苔,用栀

子豉汤主治。

222、如果误下后热盛津伤,出现口渴想喝水,口干舌燥的,用白虎加人参汤主治。

223、如果误下后出现脉浮、发热、口渴想喝水、小便不通畅的,属阴伤有热、水热互

结于下焦,用猪苓汤主治。

猪苓汤方

猪苓去皮茯苓泽泻阿胶滑石打碎,各一两以上五味药,用水四升,先加入猪苓、茯

苓、泽泻、滑石四味药煎煮至二升,去掉药渣,再加入阿胶烊化溶解,每次温服七合,

一日服三次。

224、阳明病,汗出多而口渴的,属汗多津伤、胃津不足的口渴,不能用猪苓汤治疗。

因为猪苓汤能够通利病人小便,使津液进一步损伤。

225、脉象浮而迟,外有假热内有真寒,腹泻完谷不化的,用四逆汤主治。

226、如果胃中虚寒不能进食的,饮水后就会出现呃逆。

227、脉浮发热,口干鼻燥,能够饮食的,

为阳明气热炽盛,气病及血,迫血妄行,就会出现衄血。

228、阳明病,经用泻下法治疗,身热未除,手足温暖,没有结胸的表现,心中烦躁异

常,嘈杂似饥而不能进食,仅见头部汗出的,用栀子豉汤主治。229、阳明病,发潮

热,大便稀溏,小便正常,胸胁胀闷不除的,为少阳之邪未尽,宜用小柴胡汤治疗。

230、阳明病,胁下痞硬胀满,不解大便,呕吐,舌苔白的,为柴胡证未除,可给予小

柴胡汤治疗。用药后,上焦经气得以畅通,津液能够下达,胃肠机能得以恢复,就会周

身畅汗而病解。

231、阳明中风,脉象弦浮而大,全腹胀满,两胁及心下疼痛,按压很久而气仍不畅

通,鼻中干燥,无汗,嗜睡,全身肌肤及目都发黄,小便解出困难,发潮热,呃逆不

断,耳前后部肿胀。证属三阳合病,治疗当先用针刺法以泄里热。刺后里热得泄,病情

稍减,而太阳、少阳证未除,病经过了十天,脉象弦浮的,可给予小柴胡汤以解少阳之

邪。

232、如果服小柴胡汤后少阳证已解,只见脉象浮等表证,无其他经见证的,可给予麻

黄汤治疗。如果病情恶化,出现无尿、腹部胀满并且呃逆更甚的,属不治之候。

233、阳明病,自汗出,津液已伤,如果再行发汗,而又小便通畅的,则更伤津液,导

致肠中津液枯竭,引起大便硬结。此时大便虽硬结,也不能用泻下药攻下,必须待病人

自己想解大便时,用蜜煎导引导通便,或土瓜根及大猪胆汁,均可作为导药,以引导大

便解出。

蜜煎方

食蜜七合上一味药,倒进铜器里,用小火煎熬,待熬炼至能凝结得象饴糖一样即

成。煎熬时,要不断搅拌,以免焦糊粘着,煎熬到可以作丸的程度时,用双手捻蜜做成

头部尖锐、大小如指头、长二寸左右的棒状物,必须趁蜜热时马上做,冷却后就会变

硬。使用时,将所做的药棒塞进肛门里,用手急转,待病人想要解大便时就拔出去掉。

怀疑此方不是仲景的原意,已经试用效果很好。

猪胆汁方

用大猪胆汁一个,取汁,与少许米醋混合,灌进肛门里,维持一顿饭左右的时间,

用药后,即可解除宿食及腐败物等,十分有效。

234、阳明病,脉象迟,汗出很多,微微怕冷的,这是表证尚未解除,可以发汗,适宜

用桂枝汤。

235、阳明病,脉象浮,无汗而气喘的,是太阳表实证仍在,用发汗法就会痊愈,可用

麻黄汤。

236、阳明病,发热汗出的,这是热邪能够发越于外,不能形成发黄证。如果仅见头部

出汗,到颈部为止,身上无汗,小便不通畅,口渴想喝汤水,这是湿热郁滞在里,势必

出现肌肤发黄,用茵陈蒿汤主治。

茵陈蒿汤方

茵陈蒿六两栀子十四枚,剖开大黄二两,去皮以上三味药,用水一斗二升,先加入

茵陈煎煮,煮去水分六升,再加另二味药,煎煮成三升,去掉药渣,分三次温服。服药

后小便应当通畅,并见尿色红,象皂荚汁一样,经过一晚上后,腹胀应当减轻,这是因

为湿热之邪从小便而去的缘故。

237、阳明病,病人健忘的,是体内一定有蓄血。由于瘀血久停,气血阻滞,所以使人

健忘。其大便虽然硬结,但容易解出,并且颜色一定是黑的,宜用抵当汤攻下瘀血。

238、阳明病,用泻下药攻下后,出现心中烦躁异常,如果是肠中燥屎阻结所致的,可

以攻下,适宜用大承气汤。如果腹部轻微胀满,大便始出干硬,后出稀溏的,则不能攻

下。

239、病人不解大便五六天,脐腹部疼痛,烦躁不安,定时发作,这是肠中有燥屎阻

结,所以导致大便秘结。

240、病人心烦、发热,经过发汗,病已解除。现又出现午后发潮热,好象发疟疾一样

的,这是邪传阳明。如果脉象实的,宜用攻下法治疗;如果脉象浮虚的,宜用发汗法治

疗。攻下用大承气汤,发汗用桂枝汤。

241、用峻泻药攻下后,病人又出现六七天不解大便,烦躁不解,腹部胀满疼痛的,这

是肠中有燥屎的缘故,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下后余热未尽,与肠内宿食相结合而成燥

屎,适宜用大承气汤治疗。

242、病人小便不通畅,大便忽而困难,忽而容易,时而有轻度发热,气喘,头昏目

眩,不能平卧的,这是肠中有燥屎,宜用大承气汤攻下燥屎。

243、进食后想呕吐的,属阳明胃寒证,可用吴茱萸汤主治。如果服吴茱萸汤后呕吐反

而增剧的,则不属胃中虚寒,而是上焦有热。

吴茱萸汤方

吴茱萸一升,洗人参三两生姜六两,切片大枣十二枚,剖开以上四味药,用水七

升,煎煮成二升,去掉药渣,每次温服七合,每天服三次。

244、太阳病,寸部脉缓,关部脉浮,尺部脉弱,病人发热,汗出,怕冷,不呕吐,心

下痞满不适的,这是医生误用攻下所致。假如没有误下,病人出现不怕冷而口渴的,这

是邪传阳明。如果小便次数多的,大便一定干硬,其人虽然十余天不解大便,也没有什

么痛苦。如果是胃中津液不足所致的口渴想要喝水的,可以给予少量汤水,以补充津

液,津液恢复,则病可愈。如果是水饮内蓄、气不化津所致的口渴的,宜用五苓散通阳

化气行水。如果是其它原因所致口渴的,可根据病情,依法施治。

245、脉象浮取微弱和缓、汗出少时,是正气驱邪,津液未伤,邪去正安,病得痊愈。

如果汗出多的,则是汗出太过,津液势必损伤。脉象浮而充实有力,主表有实邪,当用

发汗解表法治疗,如果汗出多的,也是汗出太过。汗出太过,就会导致津液损伤,阳热

盛于里,大便因而硬结。

246、脉浮而芤,浮主阳气盛,芤主阴血虚,浮脉与芤脉相合,胃气偏亢则生热,阳热

亢盛至极,阴液亏虚,因而形成大便硬结之证。

247、趺阳脉浮而涩,浮主胃热亢盛,涩是小便频数,阴液不足。胃热津亏,肠中干

燥,大便因而硬结。这是脾不能为胃转输津液所致,用麻子仁丸主治。

麻子仁丸方

麻子仁二升芍药半斤枳实半斤,炙大黄一斤,去皮厚朴一尺,炙,去皮杏仁一升,

去皮尖,炒,另外研成膏脂状以上六味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

十丸,每日服三次,并逐渐加量,直至病愈为度。

248、太阳病,经过三天,用发汗法治疗而病不解除,高热炽盛的,是转属阳明,用调

胃承气汤主治。

249、伤寒表证,使用吐法后,出现腹部胀满硬痛的,用调胃承气汤主治。

250、太阳表证,用催吐、攻下或发汗后,出现轻微心烦,小便频数,大便硬结的,用

小承气汤和畅胃气、攻下里实,就可痊愈。

251、患病二、三天,脉象弱,无太阳、少阳见证,烦躁不安,胃脘部痞胀硬结,到了

四五天,虽见能够饮食,也应先给予少量小承气汤,以微微调畅胃气,使病情稍挫,到

了第六天,再给予小承气汤一升。如果大便不解六七天,而小便短少的,则津液当还于

肠中,虽然不能饮食,也不是燥屎内结,而是大便初出干硬,后出稀溏,如果攻下必成

溏泄。必须小便通利,大便始会坚硬,才可攻下,宜用大承气汤。

252、外感病六七天,出现视物模糊不清,眼球转动不灵活,既无头痛畏寒等表证,又

无谵语、腹满痛等里证,大便难以解出,体表有轻微发热的,这是燥热内结成实,而又

真阴欲涸,应急下急阴,适宜用大承气汤。

253、阳明府实证,又见发热、汗出多的,应急下存阴,宜用大承气汤。

254、发汗以后,不仅病未解除,反而出现腹部胀满疼痛,是发汗伤津,燥热迅速内结

成实,应急下存阴,宜用大承气汤。

255、腹部胀满持续不减轻,即使减轻,也微不足道的,是实邪内阻的征象,应当攻

下,可用大承气汤。

256、阳明少阳两经合病,邪热下迫大肠,势必发生腹泻。如果木不克土,而见实大滑

数之脉,与阳明实热相符的,是顺证;如果木邪克土,纯见少阳弦脉的,是逆证。现脉

象滑而数,是阳明有宿食内停、宿滞内阻,应当攻下宿滞,可用大承气汤。

257、病人发热七、八天,既无头痛、畏寒等太阳表证,又无腹满谵语等阳明里证,虽

然脉象浮数,也可用泻下法泄热。假如已经攻下,脉浮已除,而脉数不解,是气分之热

已解而血分之热未除,邪热与瘀血相合,所以出现容易饥饿,能够饮食,六七天不解大

便。这是瘀血停蓄,宜用抵当汤攻下瘀血。

258、如果攻下后脉数不除,而又腹泻不止的,是热邪下迫,势必会出现协热下利、解

脓血便的变证。

259、伤寒病,发汗以后,出现全身及两目发黄,这是因为发汗太过,损伤中阳,寒湿

郁滞在里不解的缘故,治疗应当温化寒湿,不可用攻下法。

260、外感病六七天,皮肤发黄如橘子色,小便不通畅,腹部稍感胀满的,用茵陈蒿汤

主治。

261、外感病,症见皮肤发黄,发热的,用栀子柏皮汤主治。

栀子柏皮汤方

肥栀子十五个,剖开甘草一两,炙黄柏二两以上三味药,用水四升,煎煮成一升

半,去掉药渣,分两次温服。

262、外感病,湿热郁滞在里,身体必定发黄,如果兼有头痛、畏寒、无汗、身痒等表

证的,用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治。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方

麻黄二两,去节连轺二两,即连翘根杏仁四十个,去皮尖赤小豆一升大枣十二枚,

剖开生梓白皮切细,一升生姜二两,切片甘草二两,炙以上八味药,用雨水一斗,先加

入麻黄煎煮一、二滚,除去上面的白沫,再加入其他药物,共煎煮成三升,去掉药渣,

分三次温服,半天服完。

263、少阳病的主要症候特征,是口苦,咽喉干燥,头目昏眩。

264、少阳感受风邪,耳聋听不到声音,眼睛发红,胸中满闷而烦躁不安。不可用吐法

或下法治疗。如果误用吐法或下法,就会出现心悸不宁及惊恐不安的变证。

265、外感病,脉象弦细,头痛发热的,是证属少阳。少阳病不能用发汗法治疗,误发

其汗,损伤津液,津伤胃燥,邪传阳明,就会出现谵语。如果通过治疗,胃气得以调

和,就会痊愈;如果胃气不和,就会出现烦躁、心悸的变证。

266、原患太阳病,没有解除,病邪传入少阳,出现胁下痞硬胀满,干呕,不能进食,

发热怕冷交替而作,如果没有使用涌吐或攻下法,而见脉沉紧的,可用小柴胡汤治疗。

267、假如已经使用涌吐、泻下、发汗、温针等治法,柴胡证已解,而见谵语的,这是

坏病。应该详审其误治之因,详查演变为何种症候,然后随证选用适当的方法治疗。

268、太阳、阳明、少阳三经同时俱病,其脉浮大而弦直,只想睡眠,眼睛闭合就会出

汗。

269、外感病六七天,表热已不显,却见病人躁烦不安的,这是表邪传里的缘故。

270、外感病第三天,邪气已传尽三阳经,应当传入三阴经。此时,如果病人反而能够

饮食而不呕吐的,这是邪气没有传入三阴经。

271、外感病第三天,病在少阳,如果脉象小的,是邪气已衰,疾病将要痊愈的征象。

272、少阳病将要解除的时间,多在早晨3时到9时之间。

273、太阴病的主要症候特征是,腹部胀满,呕吐,吃不进饮食,腹泻特别厉害,腹部

时时疼痛。如果误用攻下,就会导致胃脘部痞结胀硬。

274、太阴感受风邪,四肢疼痛而烦扰不安,脉象浮取见微,沉取见涩而转长的,为邪

去正气来复的征象,疾病将要痊愈。

275、太阴病将要解除的时间,多在21时到3时之间。

276、太阴病,脉象浮的,是外兼表证未解,可以用发汗法治疗,宜用桂枝汤。

277、腹泻而口不渴的,是属于太阴病。因为脾虚有寒,应当用温补的方法治疗,可用

四逆汤一类的方剂。

278、外感病,脉象浮而缓,手足自然温暖的,是病属太阴。太阴寒湿内郁,应当出现

身体发黄,如果小便通畅的,则湿能下泄,不能形成发黄证。到了七八天,病人突然出

现心烦、一日腹泻十多次,这是脾阳恢复,胃肠机能恢复正常,推荡腐秽积滞之物从下

而去所致,因此,其腹泻一定会自行停止。

279、本来是太阳表证,医生反而用攻下法治疗,出现腹部胀满时作疼痛的,这是误下

伤脾,邪陷太阴,用桂枝加芍药汤主治;如果出现腹满硬痛、大便不通,是实邪内阻,

用桂枝加大黄汤主治。

桂枝加芍药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六两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剖开生姜三两,切片以上五味

药,用水七升,煎煮成三升,去掉药渣,分三次温服。旧本说:现用桂枝汤加芍药。

桂枝加大黄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大黄二两芍药六两生姜三两,切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剖开

以上六味药,用水七升,煎煮成三升,去掉药渣,每次温服一升,一日服三次。

280、太阴病,脉象弱,病人虽暂时未腹泻,其后一定续发腹泻。对于这种病人,假如

应当使用大黄、芍药的,也应当减量使用。这是因为病人脾胃之气虚弱,容易受到损伤

的缘故。

281、少阴病的症候特征,是脉象微细,精神萎靡、神志迷糊欲睡。

282、少阴病,想吐而又吐不出,心中烦躁不安,精神萎靡不振,神志迷糊欲睡,到了

五六天,出现腹泻而口渴的,是病在少阴,由于少阴阳气虚弱,不能蒸化津液,所以口

渴。如果小便清亮的,那么少阴病症就确定无疑。这是因为小便清亮,是下焦虚寒、不

能化气行水的确证。283、寸关尺三部脉都沉紧,紧脉主寒,病人本应当无汗,却反而

汗出的,是阳气外亡的征象,这属于少阴亡阳证,应当见到呕吐,腹泻、咽喉疼痛等

症。

284、少阴病,症见咳嗽、腹泻,如果出现谵语的,这是用火治法强迫发汗所导致的变

证,病人小便一定难以解出。

285、少阴病,脉象沉细数,是病在里,不能用发汗法治疗。

286、少阴病,脉象微,为阳气虚弱,所以不能发汗。如果阳气已虚,又见尺脉弱涩

的,是阴血亦亏,不仅不能发汗,也不能泻下。

腕骨:本穴即因其近于腕骨而得名。系小肠经之原穴。有增液止渴,利胆退黄作

用。

287、少阴病,脉象紧,到了七八天,出现腹泻,脉象忽然由紧转微弱,手足反而变温

暖的,这是阳复阴去、疾病将要解除的征象。此时虽然出现心烦、腹泻,势必会自行恢

复。288、少阴病,腹泻,如果腹泻自行停止,手足转温暖的,虽见畏寒蜷曲而卧,也

属于可治之证。

289、少阴病,怕冷而蜷卧,时而自觉心胸烦热,想减去衣被的,这是阳气来复之兆,

其病可治。

290、少阴感受风邪,寸部脉微尺部脉浮的,是风邪已去、阳气回复之象,疾病将要痊

愈。

291、少阴病将要解除的时间,多在23时至5时之间。

292、少阴病,呕吐,腹泻,本应畏寒、手足冷,现手足不冷,反而发热的,示阳气尚

在,不属死候。如果脉搏一时不至的,可以急灸少阴经穴七个艾柱以通阳复脉。

293、少阴病,仅见四肢厥冷和无汗,却强行发汗,势必伤经动血而引起出血,其出血

部位难以预测,有的从鼻出,有的从眼睛出,这就叫做下厥上竭,是难治之证。

295、少阴病,怕冷身体蜷卧,腹泻,手足冰冷的,是不治之证。

296、少阴病,呕吐,腹泻,神昏躁扰不宁的,属于死候。

297、少阴病,腹泻停止而出现头昏目眩、时而昏晕的,属于死候。298、少阴病,四

肢冰冷,怕冷而身体蜷卧,脉搏不来,心中不烦,手足躁扰不宁的,属于死候。

299、少阴病,病延六七天,呼吸表浅,呼多吸少的,属于死候。

300、少阴病,脉微细沉,精神萎靡不振,总欲睡眠,汗出,心中不烦,想呕吐,到了

五六天,又出现腹泻,并且烦躁不能安卧的,属于死候。

压箱底干货——伤寒论白话版(下)

301、少阴病,刚开始得病,既有发热等表证,又见脉沉的,是少阴阳虚兼太阳表证,

用麻黄细辛附子汤主治。

麻黄细辛附子汤方

麻黄二两,去节细辛二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成八片以上三味药,用水一斗,

先加入麻黄煎煮,煮去二升水分,除去上面的白沫,再加入其他药物,煎煮成三升,去

掉药渣,每次温服一升,一日服三次。

302、少阴病,得病二、三天,既有发热等表证,又有少阴阳虚证,用麻黄附子甘草汤

温阳微汗解表。因为病才二三天,尚无吐、利等里证,所以用温阳微汗解表法。

麻黄附子甘草汤

麻黄二两,去节甘草二两,炙附子一枚,炮,去皮,破成八片以上三味药,用水七

升,先加入麻黄煎煮一、二滚,除去上面的白沫,再加入其它药物,煎煮至三升,去掉

药渣,每次温服一升,一日服三次。

303、少阴病,得病二、三天以上,心中烦躁不安,不能够安眠的,用黄连阿胶汤主

治。

黄连阿胶汤方

黄连四两黄芩二两芍药二两鸡蛋黄二枚阿胶三两,一为三条以上五味药,用水六

升,先加入前三味药煎煮至二升,去掉药渣,再加入阿胶烊化溶尽,稍稍冷却,然后加

入鸡蛋黄搅拌均匀即成。每次温服七合,一天服三次。

304、少阴病,患病二、三天,口中不苦不燥不渴,病人背部怕冷的,当用艾灸灸少阴

经穴,并用附子汤主治。

附子汤方

附子二枚,炮,去皮,破成八片茯苓三两人参二两白术四两芍药三两以上五味药,

用水八升,煎煮成三升,去掉药渣,每次温服一升,一日服三次。

305、少阴病,身体疼痛,骨关节疼痛,手足冷,脉象沉的,用附子汤主治。

306、少阴虚寒证,腹泻,解脓血粘液便的,用桃花汤主治。

桃花汤方

赤石脂一斤,取一半入煎,另一半筛末冲服干姜一两粳米一斤以上三味药,加水七

升煎煮,至米熟汤成,去掉药渣,每次取七合,加入赤石脂末一方寸匕温服,一日服三

次。

307、少阴虚寒证,得病二三天到四五天,腹中疼痛,小便不通畅,腹泻滑脱不尽,大

便带脓血的,用桃花汤主治。

308、少阴病,腹泻,解脓血便,可用针刺法治疗。

309、少阴虚寒证,呕吐频剧,腹泻,手足发凉,烦躁不安、心中难受的,用吴茱萸汤

主治。

310、少阴病,腹泻,咽喉疼痛,胸部满闷,心中烦躁不安的,是阴虚虚热上扰,用猪

肤汤主治。

猪肤汤方

猪肤一斤以上一味药,加水一斗,煎煮至五升,去掉药渣,加入白蜂蜜一升,再将

白米粉五合炒香,加入药汁中混匀即成,分六次温服。

311、少阴病,得病二三天,咽喉疼痛的,可用甘草汤;如果服药后不见好的,用桔梗

汤治疗。

甘草汤方

甘草二两以上一味药,用水三升,煎煮成一升半,去掉药渣,每次温服七合,一日

服三次。

桔梗汤方

桔梗一两甘草二两以上二味药,用水三升,煎煮成一升,去掉药渣,分二次温服。

312、少阴病,咽喉部受到创伤,发生破溃,发不出声音,不能讲话的,用苦酒汤主

治。

苦酒汤方

半夏用水洗,破成枣核大小,十四枚鸡蛋一个,将鸡蛋头部开一小孔,去掉蛋黄,

把米醋加入其中以上二味药,把半夏加入装有米醋及蛋清的鸡蛋壳中,混匀,把鸡蛋壳

置于刀环中,再放在火上煮二三开,去掉药渣,每次取小量含咽。如果服药后不愈,可

以再作三剂药服用。313、少阴病,咽喉中疼痛,可用半夏散或半夏汤主治。

半夏散及汤方

半夏用水洗桂枝去皮甘草炙以上三味药,各取等分,分别捣细筛末后,混合制成散

剂,用白米汤冲服一方寸匕,一日服三次。如果病人不能服散剂的,可以用水七升,煮

七滚,加入上述散剂两方寸匕,再煮三滚,离火稍稍冷却,取少量药汁含咽。半夏有

毒,不应该作散剂服。

314、少阴虚寒证,腹泻的,用白通汤主治。

白通汤方

葱白四根干姜一两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成八片以上三味药,用水三升,煎煮

成一升,去掉药渣,分两次温服。

315、少阴病,腹泻,脉象微的,可用白通汤。如果服药后腹泻不停止,四肢冰冷,脉

搏摸不到,干呕,心中烦躁不安的,是阴盛格阳所致,用白通加猪胆汁汤主治。服药

后,脉搏突然出现的,是阴液枯竭、孤阳外脱的征象,预后不良;服药后脉搏逐渐恢复

的,是阴液未竭、阳气渐复的表现,预后较好。

白通加猪胆汁汤方

葱白四根干姜一两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成八片人尿五合猪胆汁一合以上五味

药,用水三升,先加入前三味药煎煮成一升,去掉药渣,再加入猪胆汁、人尿,混合即

成,分两次温服。如果没有猪胆汁,也可使用。

316、少阴病,二三天没有好,到了四五天,出现腹中疼痛,小便不通畅,四肢沉重疼

痛,自行腹泻的,这是肾阳虚弱,水气泛滥。病人还可出现咳嗽,或者小便通畅,或者

腹泻更甚,或者呕吐等,用真武汤主治。

真武汤方

茯苓三两芍药三两白术二两生姜三两,切片附子一枚,炮,去皮,破成八片以上五

味药,用水八升,煎煮成三升,去掉药渣,每次温服七合,一日服三次。如果出现咳嗽

的,原方加五味子半升、细辛一两、干姜一两;如果小便通畅的,去茯苓;如果腹泻较

甚的,去芍药,加干姜二两;如果呕吐的,去附子,加生姜,补足上药量至半斤。

317、少阴病,腹泻完谷不化,手足冰冷,脉象微弱似有若无,身上反而不怕冷,病人

面部发红,或者腹中疼痛,或者咽喉疼痛,或者腹泻过度而停止,脉搏摸不到,这是内

真寒外假热的阴盛格阳证,用通脉四逆汤主治。

通脉四逆汤方

甘草二两,炙附子大的一枚,生用,去皮,破成八片干姜三两,强壮的人可用四两

以上三味药,用水三升,煎煮至一升二合,去掉药渣,分两次温服。服药后病人脉搏马

上出现的,可望痊愈。如果出现面部发红的,加葱白九根;腹中疼痛的,去葱白,加芍

药二两;呕吐的,加生姜二两;咽痛的,去芍药,加桔梗一两;腹泻过度而无物可泻、

脉搏摸不到的,去桔梗,加人参二两。病症必须都与方相对应,才能服用。

318、少阴病,四肢冷,病人或有咳嗽,或见心悸,或见小便不通畅,或见腹中疼痛、

腹泻、下痢兼后重的,是肝郁气滞所致,用四逆散主治。

四逆散方

甘草炙枳实破开,用水浸泡,炙干柴胡芍药以上四味药,各用十分,捣细筛末,用

白米汤调服一方寸匕,一日服三次。如果咳嗽的,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并主治腹

泻;心悸的,加桂枝五分;小便不通畅的,加茯苓五分;腹中疼痛的,加附子一枚,炮

至裂开;腹泻或下痢后重的,先用水五升,加入薤白三升,煎煮至三升,去掉药渣,再

取四逆散三方寸匕加入药汁中,煮至一升半,分两次温服。

319、少阴病,腹泻六七天,咳嗽,呕吐,口渴,小便不通畅,心中烦躁,不能安眠

的,是阴虚水热互结,用猪苓汤主治。

320、少阴病,得了二三天,里实证具备而又见咽喉干燥的,应当急以攻下,用大承气

汤。

321、少阴病,腹泻稀水,颜色青黑,脘腹疼痛,口干燥的,应当急以攻下,宜大承气

汤。

322、少阴病,经过六七天,腹部胀满,大便不通的,应当急以攻下,用大承气汤。

323、少阴虚寒证,脉见沉的,应当急用温法治疗,适宜用四逆汤。

324、少阴病,如果饮食进口就吐,心中蕴结不适,想呕吐却又吐不出,初得病时,即

见四肢冷,脉象弦迟的,这是痰实阻塞胸中,不能攻下,应当用涌吐法治疗。如果是肾

阳虚弱、不能气化,寒饮停聚膈上,而致干呕的,不能用涌吐法,应当用温法治疗,可

用四逆汤。

325、少阴病,腹泻,脉象微而涩,呕吐,汗出,为阳虚气陷兼阴血不足,势必出现大

便频数,解出量反而少,应当用温灸法治疗,可灸头顶百会穴,以升阳举陷。

326、厥阴上热下寒证的主要症候特征,是口渴能饮水,气逆上冲心胸,胃脘部灼热疼

痛,虽然腹中饥饿,但又不想吃东西,倘若进食就会出现呕吐或吐出蛔虫。如果误用攻

下,就会导致腹泻不止。

327、厥阴感受风邪,如果脉象微微见浮的,是病邪从阴出阳,其病将要痊愈,如果脉

象不浮的,是邪仍在里,疾病尚未好转。

328、厥阴病将要解除的时间,一般在1时至7时之间。

329、厥阴虚寒证,出现口渴想要喝水时,是阴寒邪去、阳气回复之象,可以给病人喝

少量汤水,就可痊愈。

330、凡属虚寒厥逆证,不能用攻下药治疗,凡是身体虚弱的,也不能用攻下药治疗。

331、伤寒病,先出现四肢厥冷,以后转为发热的,为阴去阳复之象,此时,虽有腹

泻,一定会自行停止。如果再转为四肢厥冷的,为阴进阳退,就会再出现腹泻。

332、伤寒病,开始发热六天,四肢厥冷及腹泻反有九天。凡是四肢厥冷而腹泻的,一

般为阳衰阴盛,应当不能饮食,现在反而能够饮食,恐怕是中气败绝的除中证。此时,

可给病人吃一些面条之类的食物以作试探。如果吃后突然发热而又猝然退去的,是除中

证;如果吃后不出现这种发热的,可以断定胃气仍然存在,其能食是阳复的表现,就一

定会痊愈。第二天进行诊查,病人发热继续存在的,可以推测第二天半夜痊愈。之所以

这样,是因为原先发热六天,其后四肢厥冷九天,再发热三天,与原先发热的六天相

加,也是九天,与四肢厥冷的日期相等,所以预测第二天半夜痊愈。三天后再进行诊

查,如果出现脉数不除、发热不退的,这是阳复太过,阳热有余,一造会产生疮痈脓疡

的变证。

333、外感病,脉迟已经六七天,却反而用黄芩汤清除其热。脉迟主寒,其证属虚寒,

现在却反而用黄芩汤清热,必使阴寒更甚,腹中应该更加寒冷,照理应当不能饮食,现

在却反而食欲亢盛能够进食,这就是除中,预后不良。

334、外感病,先见四肢厥冷而又腹泻,以后转为发热的,是阳复阴退,其腹泻一定会

自然停止。如果发热反见汗出、咽喉红肿疼痛的,是阳复太过、邪热上迫,就会产生喉

痹的变证。如果发热无汗、腹泻不止的,是阳复太过、邪热下迫,就会出现下利脓血的

变证。如果发生下利脓血,就不会发生喉痹。

335、外感病,起病一二日到四五日,如果四肢厥冷伴发热,并且发热在先、四肢厥冷

在后的,是属于热厥。其四肢厥冷的程度越严重,则郁闭的邪热就越深重;四肢厥冷的

程度轻微,则邪热郁闭也就轻微。热厥应当用清下法治疗,如果反用发汗法治疗,就会

使邪热更炽,发生口舌生疮、红肿糜烂的变证。

336、伤寒病,四肢厥冷五天,发热也是五天,假如到了第六天,应当再出现四肢厥

冷,如果不出现四肢厥冷的,就会自行痊愈。这是因为四肢厥冷总共只有五天,而发热

也是五天,四肢厥冷与发热时间相等,阴阳趋于平衡,所以知道会自行痊愈。

337、所谓“厥”,是指四肢冷而言。凡属厥证,都是阴气和阳气不能互相顺接所致。

338、外感病,脉象微而四肢厥冷,到了七八天,出现周身肌肤都冰冷,病人躁扰不

安,没有片刻安静,这是内脏阳气极虚所致的脏厥证,不是蛔厥证。蛔厥证的症候,是

病人有发作性的心烦腹痛,让病人安静却又时而发作心烦腹痛,这是肠中有寒,蛔虫不

安其位向上钻入膈内(胆道)所致,过一会儿烦痛就会缓解。进食后,又出现呕吐、腹痛

而烦的,是因为蛔虫闻到食物气味上扰所致。此外,病人常有呕吐蛔虫的表现。蛔厥证

用乌梅丸主治,此方又主治久泻。

乌梅丸方

乌梅三百枚细辛六两干姜十两黄连十六两当归四两附子六两,炮,去皮蜀椒四两,

炒至油质渗出桂枝去皮,六两人参六两黄柏六两以上十味药,除乌梅外,余药分别捣细

筛末,然后混合研制。另把乌梅放入米醋中浸泡一晚上,去掉内核。再将乌梅放在蒸具

内,上面复盖五斗米共蒸,待米蒸熟后捣成泥状,与上药末混合均匀,放入药臼中,加

入蜂蜜,用棒槌捣二千下,作丸如梧桐子大,每次饭前吞服十粒丸药,一日服三次。此

后,再慢慢加量到每次服二十粒药丸。服药期间,禁食生冷、粘滑、有浓烈气味的食

品。

339、外感病、邪热郁遏较轻,四肢厥冷轻微,患者仅指头发凉,神情沉默,不想进

食,烦躁不安。经过几天,出现小便通畅、颜色清亮的,这是里热已经解除的征象,此

时,病人如想进食,示胃气已和,其病将要痊愈。如果热邪加重出现四肢厥冷并见呕

吐、胸胁满闷而烦躁的,此后就会发生便血的变证。

340、病人手足厥冷,自诉无胸胁心下疼痛,而觉小腹胀满,触按疼痛的,这是寒邪凝

结在下焦膀胱关元部位的缘故。

341、外感病,发热四天,四肢厥冷仅只三天,又发热四天,四肢厥冷的时间少而发热

的时间多,疾病应当痊愈。如果到了第四天至第七天,发热仍不退的,是阳复太过,热

伤血络,必致下利脓血。

342、外感病,四肢厥冷四天,发热却只有三天,又见四肢厥冷五天,这是疾病在进

展。因为四肢厥冷的时间多而发热的时间少,为阳气退阴寒邪气进,所以是病情进展。

343、外感病六七天,脉微,手足厥冷,烦躁不安,应当急灸厥阴的经穴。如果灸后四

肢厥冷仍不转温的,属于死证。

344、外感病,发热,腹泻,四肢厥冷,神昏躁扰不能安卧的,是阴极阳脱之象,属于

死证。

345、外感病发热,腹泻十分严重,四肢厥冷一直不回复的,为阳气脱绝之象,属于死

候。

346、外感病六七天,开始不腹泻,接着出现发热腹泻,病人大汗淋漓,汗出不停止

的,是阴盛阳亡的表现,病情险恶。

347、外感病五六天,没有结胸证的表现,腹部柔软,脉象虚软而又四肢厥冷的,这是

血虚所致。不能用攻下法治疗,如果误用攻下,就会更伤其血,可导致死亡。

348、发热而又四肢厥冷,为阴盛阳亡之象,到了第七天,又发生腹泻的,是难治之

候。

349、外感病,脉象促而四肢厥冷,可用温灸法治疗。

350、外感病,脉象滑而手足厥冷的,是里有邪热所致,用白虎汤主治。

351、手足厥冷,脉象很细,好象要断绝一样的,用当归四逆汤主治。

当归四逆汤方

当归三两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细辛三两甘草二两,炙通草二两大枣二十五枚,

剖开,另一法用十二枚以上七味药,用水八升,煎煮成三升,去掉药渣,每次温服一

升,一日服三次。

352、如果病人素有寒饮停滞体内,而又见上证的,可用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治

疗。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方

当归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通草二两桂枝三两,去皮细辛三两生姜半斤,切片

吴茱萸三升大枣二十五枚,剖开以上九味药,用水六升与陈米酒六升混和,加入上药煎

煮成五升,去掉药渣,分五次温服。另一方用水及陈米酒各四升。

353、大汗淋漓,而发热仍不退,腹中拘急,四肢疼痛,又见腹泻、四肢厥冷而怕冷

的,是阴盛阳亡的表现,用四逆汤主治。

354、大汗淋漓,如果腹泻很厉害,而又四肢厥冷的,用四逆汤主治。

355、病人手足厥冷,脉忽然现紧象的,这是实邪结在胸中所致,应有胸脘部胀满不

适,虽然饥饿却不能吃东西等症状,当用涌吐法治疗,可用瓜蒂散。

356、外感病,四肢厥冷,心胸部悸动不宁,这是水饮内停所致,必须先治水饮,当用

茯苓甘草汤,然后再治四肢厥冷。不然的话,水饮浸渍入肠,势必引起腹泻。

357、外感病六七天,峻下以后,出现寸部脉沉而迟,尺部脉不现,手足厥冷,咽喉疼

痛,吞咽困难,唾吐脓血,腹泻不停的,是难治之证,用麻黄升麻汤主治。

麻黄升麻汤方

麻黄二两半,去节升麻一两一分当归一两一分知母十八铢黄芩十八铢萎蕤十八铢,

一方用菖蒲芍药六铢天门冬六铢,去心桂枝六铢,去皮茯苓六铢甘草六铢,炙石膏六

铢,打碎,布包白术六铢干姜六铢以上十四味药,用水一斗,先加入麻黄煮一、二开,

除去上面的白沫,再加入其他药物,共煎煮成三升,去掉药渣,分三次温服。在大约相

距做熟一顿饭的时间内把药服完,药后汗出就会痊愈。

358、外感病四五天,腹中疼痛,如果腹内有气转动下行趋向小腹的,这是将要腹泻的

先兆。

359、外感病,本属虚寒腹泻,医生却用涌吐、泻下法治疗,致使上热与下寒相格拒,

如果再次误用吐下,出现饮食进口就吐的,用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主治。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方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各三两以上四味药,用水六升,煎煮成二升,去掉药渣,分二次

温服。

360、虚寒腹泻,出现轻微发热,口渴,脉象弱的,是邪气已衰,阳气来复,疾病即将

痊愈。

361、虚寒腹泻,如果脉象由紧转数,微微发热汗出的,是阴去阳复,其病即将痊愈。

如果脉又现紧象的,为阴寒邪盛,其病没有缓解。

362、腹泻,手足厥冷,无脉搏跳动的,急用灸法以回阳复脉。如果灸后手足仍不转

温,脉搏跳动仍不恢复,反而微微喘息的,属于死候。如果足部的太溪脉和趺阳脉仍有

搏动,而趺阳脉大于太溪脉的,为胃气尚旺,属可治的顺证。

363、腹泻,寸部脉反见浮数,尺部脉现涩的,是阳热盛而阴血亏,热伤阴络,可能会

产生大便泻下脓血的症候。

364、腹泻完谷不化,多属阴盛阳衰,此时,即使兼有表证,也不能发汗解表,如果误

发其汗,就会引起腹部胀满的变证。

365、腹泻或下痢,如果脉沉弦的,是肝经湿热壅滞,多会出现里急后重;脉大的,为

病势进展,腹泻不会停止;脉微弱数的,是邪退正复,腹泻将要停止,此时,虽有发

热,也没有危险。

366、腹泻不消化食物,脉象沉而迟,病人面部微发潮红,体表轻度发热,这是下焦阳

虚阴盛,虚阳上浮。如果病人四肢厥冷轻的,则阳虽虚而不甚,阳与阴争,就一定会出

现眩晕昏冒、随之汗出而病解的现象。

367、虚寒腹泻,出现脉数而口渴的,是阳气回复,其病将要痊愈。假如不痊愈,则是

阳热有余,势必引起大便下脓血。

368、腹泻频剧,脉搏一时摸不能,手足厥冷,经过一昼夜,脉搏恢复,手足转温的,

是阳气恢复,尚存生机;如果一昼夜脉搏仍不恢复的,则无生还之望。

369、外感病,患虚寒腹泻,一天十余次,脉象本当微弱沉迟,却反而出现弹指有力的

实脉的,为真脏脉见之象,属于死候。

370、腹泻完谷不化,发热、汗出而四肢厥冷,证属里真寒、外假热,用通脉四逆汤主

治。

371、热性下痢,里急后重的,用白头翁汤主治。

白头翁汤方

白头翁二两黄柏三两黄连三两秦皮三两以上四味药,用水七升,煎煮成二升,去掉

药渣,每次温服一升,服药后病仍不好的,再服一升。372、虚寒腹泻,腹部胀满,身

体疼痛的,是表里同病,应当先温里寒,然后再解表邪。温里宜用四逆汤,解表宜用桂

枝汤。373、下痢,口渴想喝水的,是里有热的缘故,用白头翁汤主治。

374、腹泻并见谵语、腹部硬痛的,是肠中有燥屎阻结,可用小承气汤治疗。

375、腹泻后心烦更甚,触按胃脘部柔软,这是无形邪热内扰胸膈所致,宜用栀子豉汤

治疗。

376、宿有呕吐的病人,如果是内有痈脓而引起的,不能见呕而止呕,应解毒排脓,脓

尽则呕吐自然痊愈。

377、呕吐而见脉弱,小便通畅,体表有轻度发热,如果见到四肢厥冷的,是阴盛虚阳

外越之候,治疗较为困难,可用四逆汤主治。

378、干呕,吐涎沫,头痛的,是肝寒犯胃、浊阴上逆所致,用吴茱萸汤主治。

379、呕吐而见发热的,可用小柴胡汤主治。

380、伤寒病,用峻吐峻下法治疗,导致胃气极度虚弱,而又表气郁滞不畅,医生再与

饮水以发汗,使汗出很多,胃气重虚,胃中寒冷,气机上逆,因而发生呃逆。

381、外感病,呃逆而腹部胀满,这是实邪内阻所致。应询问病人大小便是否通畅,以

便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如果病人大便不通,是实邪阻结于肠,应用通利大便法,实邪

去则病可愈;如果是小便不通畅,则是水饮内阻,当用渗利小便法,水饮去则病可除。

382、问:什么叫霍乱?答:呕吐与腹泻并作,病势急骤,倾刻间有挥霍撩乱之势的,

这就叫霍乱。

383、问:症候表现为发热、头痛、身痛、畏寒、呕吐腹泻并作,这是什么病?答:这

叫霍乱。霍乱的呕吐腹泻是自内而发,故初起与表证同时出现,并且在呕吐腹泻停止后

还有头痛、畏寒、发热等表证存在。

384、伤寒病,脉象微涩,这是因为原先患霍乱,吐泻太甚、津液大伤的缘故

。经过四五天,病邪由阳经传入阴经,势必会发生腹泻。如果起病就吐泻的,是霍乱病

吐泻,不可按伤寒论治。如果病人想解大便,反而只打屁,却解不出大便的,这是病已

转属阳明,大便一定硬结,估计十三天可以痊愈。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腹泻后津伤肠

燥,大便应当变硬。如果病人能够饮食的,为胃气恢复,则病即可痊愈。现在病人反而

不能饮食,为胃气未复。经过六天,邪气行至下一经,此时病人稍能进食,为胃气稍

复。再过六天,邪气又经过一经,此时病人已能够进食,示邪气行经尽、邪气衰尽、胃

气恢复,那么再过一天,即十三天,疾病就会痊愈。如果到时不痊愈的,就不是阳明病

了。

385、畏寒、脉微而又腹泻,因泻利过度、津液内竭而腹泻停止的,用四逆加人参汤主

治。

四逆加人参汤方

甘草二两,炙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成八片干姜一两半人参一两以上四味药,

用水三升,煎煮成一升二合,去掉药渣,分两次温服。

386、霍乱病,吐泻,头痛发热,身疼痛,为霍乱表里同病,如果表热较甚而想喝水

的,用五苓散主治;如果中焦寒湿偏盛而不想喝水的,用理中丸主治。

理中丸方

人参干姜甘草白术各三两以上四味药,捣细筛末,用蜜混合作成鸡蛋黄大小的药

丸,然后用开水数合,与一粒药丸混合研碎,趁热服用,白天服三四次,夜晚服二次。

服药后,腹中未感觉热的,可加至三四药丸。然而,丸药的效果不如汤剂。汤剂的制作

方法是:将以上四味药稍切细,用水八升,煎煮成三升,去掉药渣,每次温服一升,一

日服三次。如果出现脐上筑筑然悸动的,是肾气上逆,去白术,加桂枝四两;如果呕吐

甚的,去白术,加生姜三两;如果腹泻严重的,仍用白术;如果心悸不宁的,加茯苓二

两;口渴要喝水的,加白术,补足上用量到四两半;腹中疼痛的,加人参,补足上药量

到四两半;腹部胀满的,去白术,加附子一枚。服药后约一顿饭的时间,吃热稀一升左

右,以助药力;并取暖保温,不要脱衣揭被。

387、呕吐腹泻停止,而身体疼痛仍不解除的,是里和表未解,应当斟酌使用解表的方

法,可用桂枝汤解肌祛风,微微和解表邪。

388、呕吐腹泻,汗出,发热畏寒,四肢拘挛紧急,手足厥冷的,是阴盛阳亡的表现,

急用四逆汤回阳救逆。

389、呕吐腹泻交作,而又小便通畅,大汗淋漓,所泻之物完谷不化,体表发热,脉微

弱至极、似有似无,这是内真寒外假热的阴盛格阳证,急用四逆汤回阳救逆。

390、呕吐腹泻已经停止,却见汗出而手足厥冷,四肢挛急不解,脉象微弱、似有似无

的,是阴竭阳亡的危候,用通脉四逆加猪胆汤主治。

392、伤寒病后因男女交接而发生的阴阳易病,表现为身体沉重,气少不足以息,小腹

挛急疼痛,甚或牵引阴部挛急疼痛,热气上冲至胸部,头重不能抬起,眼睛发花,膝与

小腿肚拘急痉挛,用烧裤散主治。

烧裤散方

妇人内裤,在靠隐蔽处剪取一块,烧成灰以上一味药,用水冲服一药匙,一日服三

次。服后小便很快通畅、阴茎头部稍肿的,这是疾病将要痊愈之兆。如果是妇女患病,

则剪取男人内裤烧灰服用。

393、伤寒大病初愈,因劳累过度而复发,症见发热、心烦、脘腹胀满的,用枳实栀子

豉汤主治。

枳实栀子豉汤方

枳实三枚,炙栀子十四个,剖开豆豉一升,布包取淘米水七升,空煮至四升,加入

枳实、栀子,煎煮成二升,再加入豆豉,煮五、六滚,去掉药渣,分两次温服。服药

后,应复盖衣被,使病人微微出汗。如果内有宿食、大便不通的,可加围棋子大小的大

黄五六颗,服药后就会痊愈。

394、伤寒病,病已痊愈,又再发热,如果兼见少阳脉证的,用小柴胡汤主治;如果兼

见脉浮的,用发汗法以解表祛邪;如果兼见脉沉实有力的,用攻下法祛除里实。

395、患伤寒大病,痊愈后,自腰以下出现水肿、小便不通畅的,用牡蛎泽泻散主治。

牡蛎泽泻散方

牡蛎炒泽泻蜀漆用温水洗,去掉腥味葶苈子炒商陆根炒海藻用水洗,去掉咸味瓜萎

根各等分以上七味药,分别捣细过筛为散,再放入药臼中研治。每次用米汤调服一方寸

匕,每日服三次。服后小便通畅的,停止继续服药。

396、大病愈后,总爱泛吐唾沫,不能自制,长期迁延不愈的,这是脾虚不能摄津、寒

饮停聚胸膈所致,应当用丸药温补,可用理中丸。

397、伤寒热病,大热已解,余热未尽,气阴两伤,出现虚弱消瘦、气少不足以息、气

逆要呕吐的,用竹叶石膏汤主治。

竹叶石膏汤方

竹叶二把石膏一斤半夏半升,用水洗麦门冬一升,去心人参二两甘草二两,炙粳米

半斤以上七味药,用水一斗,先加入前六味药煎煮至六升,去掉药渣,再加入粳米煎

煮,待米熟汤成,去掉米,每次温服一升,每日服三次。

398、病人病脉已解,脉呈平和之象,却每于傍晚时分出现轻微的心烦,这是疾病刚

愈,脾胃机能还很虚弱,消化力差,由于勉强进食,不能消化的缘故。此时,只须适当

减少饮食,就会痊愈。

本头条号有很多内容只对粉丝开放,如有需要,请加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