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点穴|经络中最好用的五输穴,你真的了解吗?

 新用户15049840 2021-08-25

   本  期  导  读    

借由五输穴理清每条经络的构造,将穴位运用得更准确、更高效(不小心就能到立竿见影、出神入化的地步哦)。

在学习十二经络的五输穴之前,我们首先追本溯源,重新认识一下什么是五输穴。

《黄帝内经》是通过黄帝的一次提问推出「五输穴」概念的。

图片

《内经》如何介绍五输穴

「黄帝曰:愿闻五脏六腑所出之处。」

首先,黄帝已经知道,五脏六腑的气是会借由一定的线路浮出到四肢和体表的(正如血液会通过血管到达全身一样),这是脏腑统摄全身的基础。

但黄帝想听岐伯讲一讲气浮出后的具体情况:哪里出入,哪里停留,哪里较多,哪里较少,总体路线怎样。「所出之处」,意为经气浮出部分的处所。

「歧伯曰:五脏五俞,五五二十五俞。六腑六俞,六六三十六俞。经脉十二,络脉十五,凡二十七气以上下。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俞,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而后,岐伯准确地解答了黄帝的问题:五脏都有自己的五输穴,共25个穴位;六腑有六输穴(五输穴加原穴),共36个穴位。经脉共12条,络脉共15条,五脏六腑的气,就是在这71个穴位、27条经络中,上下纵横流走的。

1. 井穴

「井」是水井。井穴好像一个开口的小小深井,水(比喻经气)刚刚浮出,藏聚在井下。

井穴处于手足末端,除了肾经在脚心(涌泉穴),其他经脉的井穴都在手指端、脚趾端。

2. 荥穴

「荥」是很小的水流,在草丛中游走。《说文解字》:「绝小水也。」荥穴的经气比井穴稍大,并且开始流动。

荥穴处于掌指、跖趾关节的前方。

3. 输穴

「输」有运输、灌注的意思,像是把此穴比喻成了人工开凿的沟渠。由命名可以看出,输穴经气的气量骤增,如灌如注,比荥穴要大很多。

输穴也都在手脚上,处于掌指关节和跖趾关节的后方。

4. 经穴

最早指织布时的纵线,后来表示纵向之物。如「经纬」「经络」,其中「经」是纵向的,「纬」「络」都是横向的。

此穴以经来命名,是因为它的位置已经来到了腕、踝以上的前臂、小腿处,气是上下垂直而流走的。

5. 合穴

「合」指汇合、聚集,经气走到合穴时,已不再是孤单的细流,而是像支流众多的大江,汇合联络,逐渐入海。

合穴位于肘、膝附近,而肘膝以上的经气,如江河连成一片,极其盛大。

可见,井荥输经合是按照经气由少到多、由弱到强的顺序来排列的。

井穴是若隐若现的源头,荥穴刚形成水流,输穴像沟渠,经穴像奔腾的江河一往无前,合穴像江河分流入海。这就是岐伯讲给黄帝的经气「所出之处」。

「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俞也。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

这里不禁要问:当黄帝问经气「所出之处」的时候,为什么岐伯先讲五输穴,后讲十二经与十五络脉呢?显然是因为五输穴对我们很重要。所以岐伯接下来讲了上面这段话。

二十七条经络的关键行走路线,都在五输穴。人身365个穴位,最重要的就是井荥输经合了(「一言而终」)。

为什么五输穴最重要呢?我们知道,人的疾病常常与气血的不足和不通有关。不足也好,不通也好,最容易发生的地方绝不是气多的地方,而是气少的地方。

因此,肘膝以下的五输穴,无论是对近处部位气血的调理,还是对整个经络的健康,都有重要的意义。五输穴的经气都走好了,其他地方就很难出问题。

图片

五输穴的用法

五输穴,又叫五行输,是十二个独立又互相影响的五行系统。因此,五输穴的用法与五行学说密切相关,可谓变化万千。常见的有下面几个。

用法一:根据季节选择五输穴

《黄帝内经》上有:「春刺井,夏刺荥,季夏刺俞,秋刺经,冬刺合。」

用法二:根据病症选择五输穴

《难经》:「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俞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也就是说,临床上,井穴可用来治疗心胸、脾胃胀满;荥穴可用来治疗热病;输穴可用来治疗体重无力、关节痛;经穴可用来治疗气喘、咳嗽(《难经》有:肺为病,得寒则咳,得热则喘);合穴可用来治疗六腑病症等。

细心的同学可以找到这五类病症和五脏的对应关系。

井穴属木,易克脾土而形成心下脾胃区胀满;荥穴属火,对应身体发热;输穴属土,对应肌肉问题;经穴属金,对应肺的寒热;合穴属水,对应肾失衡时的气逆上冲和泄泻。

用法三:根据五行生克选择五输穴

上面已经提到,五输穴都有自己的五行属性,阴经的顺序是「木火土金水」,阳经的顺序是「金水木火土」,因此有了五行生克这一用法,这也是路老师在本次课程中重点讲解的一个用法。

如《难经》提倡根据「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的理论来选穴。虚证选用母穴,实证选用子穴,也就是「补母泻子法」

拿已经讲过的肺经来举例,肺属金,所以肺虚、寒的话,就要取太渊(土)来补;肺有实邪、实热,则取尺泽(水)来泄。

肺经的合穴尺泽,是金中的水,金能生水,尺泽又是水穴,因此常用于补肾。

选穴后如何操作呢?最简便的方法就是敲击、按揉。

唐·孙思邈《千金翼方·杂法》中说:「凡诸孔穴,名不徒设,皆有深意。」

意思是我们人体三百多个穴位,每个穴位的具体命名都是很有深意的,并非虚设,且涉及的领域都很广:

取象天文星象命名,如上星、璇玑、华盖、太白等;

取象自然界地理,如合谷、承山、昆仑等;

以动植物形象命名,如犊鼻、伏兔、鸠尾、鱼腰等;

以俗称共识命名,如颊车、玉堂等。

其中以地理中的江河沟渠命名,正如手太阴肺经太渊、经渠、尺泽等穴。

       图片

图片

手太阴肺经五输穴名出处

手太阴肺经五输穴的名称及五输穴所在位置的描述,最早见于《灵枢·本输》:

肺出于少商,少商者,手大指端内侧也,为井木;溜(流)于鱼际,鱼际者,手鱼也,为荥;注于太渊,太渊,鱼后一寸陷者中也,为输(腧);行于经渠,经渠,寸口中也,动而不居,为经;入于尺泽,尺泽,肘中之动脉也,为合。手太阴经也。

听过路老师的课,大家都已经知道肺经出现病变多表现为胸部满闷、气喘、咳嗽、肩背痛、上肢前边外侧发冷、麻木酸痛等症状。

依据路老师所言,如果出现上述症状,我们可以找肺经帮忙——疏通它的易堵塞穴位。

       图片       

其实除了疏通肺经的易堵塞穴位,我们更需要了解下肺经的五输穴,到底为何有「特定穴」的属性呢?

图片

手太阴肺经五输穴名解

我们先来复习下肺经五输穴的五行属性。

手太阴肺经属于阴经,凡是阴经,五输穴属性按井荥输经合的顺序,都是「木火土金水」,也就是肺经的五输穴「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的属性依次为木火土金水(阳经呢,我们将在下一节讲)。

为什么要区分它们的五行属性?因为我们在实践的时候需要用到其特别的作用。

例如实则泻其子,肺有实证需要泻的时候,则需要泻肺的子,即水。那么我们就要知道在肺经的五输穴当中,哪个穴位是属于水的。所以当我们需要泻肺经的时候,一般就会用到属水的尺泽穴。

下面我们来介绍为什么五输穴的名字是这样取的,其含义跟功效有什么关系?

 井穴少商穴——泄热、调神、调脾、理肺、疏肝

图片

《黄帝内经太素·黄帝内经明堂》:「肺出少商,为井,木也。」

,幼年的意思;又有幼小、末位、副职等含义,如「少城」、「少师」、「少傅」、「少将」、「少校」等名称的用法。

,五音之一。五音即「角、徵、宫、商、羽」,分别对应五行木火土金水。

少商是七弦古琴的第七弦,作为肺经之井穴,禀受肺金的经气,位于手大拇指的尖端,距离指甲根角 0.1 寸处,主治发热、昏迷、休克等病。

《医学入门·杂病穴法》记载:「小儿惊风少商穴,人中涌泉泻莫深。」

我们在治疗小儿惊风、腹泻的时候,常常会用到少商放血(腹泻常与大敦穴配合)。按理说手太阴肺经的经气从胸走手,到达拇指指端少商穴的时候已经很弱小了,为什么针刺少商穴或三菱针放血对此证有用呢?

正是因为《素问·宝命全形论》中说到的一个针灸原则——「五虚勿近,五实勿远」,对于脏腑娇弱、身体幼嫩的婴幼儿来说,调理少商穴刚刚好可以治小儿惊风、腹泻。

那远在拇指指端的少商穴为什么可以主治发热、昏迷、休克等病?

少商又别称「鬼信」,出自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手大指爪甲下,名鬼信」,主治发热、昏迷、癫狂等。

「鬼信」一词其实源自于《史记》,是精魄的信息或信使的意思。「人所归为鬼」古人认为人死后灵魂有所归依。作为肺经井穴的别名,颇有死信预告与精魄归的意思,因此在医学上,癫狂之类、精神离散的疾病,可针此穴回元纳气。

(所以大家别害怕「鬼」这个字呀)

凡因气机郁闭、痰浊血瘀、经络阻滞、脏气不和而引发,以致元神不归而导致的精神疾病,诸如晕厥、中暑、中风昏仆、癔病、癫痫、癫狂等症多可采用调理少商穴,以达解郁除闭、通调气机。

五行
五德(常)

信,诚也,又为传统仁、义、礼、智、信五德之一,在五脏五行中对应脾土,守信蕴含着培土养脾之义,所以「鬼信」穴常用以治疗中焦疾病。如《普济方·针灸》卷四百二十二载:「治哕,少商穴,灸三壮。」

❷ 荥穴 鱼际穴——清肺泻热,滋养人体

图片

《黄帝内经太素·黄帝内经明堂》曰:「流于鱼际,为荥,火也。」

「荥」是水绝小之貌,如荥水、荥泽、荥灌等。「荥」具有津液荥灌的作用。

,因鱼际穴所在的地方肌肉隆起特别像一条鱼而得名。

,壁会也,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两墙相合之缝也。」引申为凡合缝之处。

鱼际穴在第一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其处肌肉丰隆,所以称为「鱼际」。大鱼际的面积与厚薄程度能够体现人体有关肺的健康状况。

关于鱼际穴的津液荥灌滋养人体,曾有学者在《大鱼际掌纹形态特征与哮喘的相关性研究》中指出:正常人大鱼际表面皮肤润泽,纹理细腻,间隙密集,纹沟极浅,无特征性花纹分布,扪之柔软;而哮喘患者的大鱼际表面皮肤欠润泽,甚至粗糙,扪之碍手,纹理清晰,明显可见,呈格子状分布或呈鱼尾状,少数呈渠状分布。

那么「荥主身热」,鱼际属阴荥火穴,火克肺金,所以针刺鱼际穴也有清肺泻热的作用。虚热舌黄,身热头痛,咳嗽,汗不出,胸背痛,坐卧都休息不好,眼花,烦心,喉咙干燥等症,都可以用针刺鱼际穴来治疗。

你们看,如果掌握了五行的相生相克、经脉的五输穴,对于一些虚实证,就能快速地选择有针对性的穴位治疗了。

 输穴、原穴 太渊穴——退热、清凉补益

图片

《黄帝内经太素·黄帝内经明堂》曰:「注于太渊,为输,土也。」

《老子·三十六章》曰:「鱼不可脱于渊。」《诗经·小雅·鹤鸣》:「鱼潜在渊。」

鱼际穴之后就是太渊穴,正是取意于鱼不离水这密而无间的关系。

注:我们在标题处写了「原穴」,不是说阴经没有原穴吗?其实阴经也有一个穴位可以作为原穴,那就是本经的输穴,阴经以输为原,这个比较多地应用在针灸的原络配穴法中。

太,大也,如太极、太初、太素、太庙、太学、太师、太宰之类,「太」字古代都可换作「大」字。

渊,回水也,即回漩之水;孔子的学生颜回,名回而字子渊,即取「回水为渊」的意思。

太渊穴位于腕掌侧横纹桡侧之桡动脉搏动处,是关节弯曲的地方,相应地,太渊是众水汇集之处。针刺太渊穴可以退热、可以润泽周身。

太渊还具有清凉补益的作用,常按摩太渊穴可扶正祛邪,通调血脉,多用于治疗肺胀、喘满、狂言、咽干等肺系热症,凡是郁热之症都可以取此穴来治疗。

又由于太渊是八会穴之一,脉会太渊,肺朝百脉,因而可以治疗无脉症。

在《备急千金要方》中,太渊穴又别称「鬼心」,「掌后横纹,名鬼心。」,因而太渊穴可以治疗发热、癫狂等。其取名「鬼心」,意与「鬼信」略同。

 经穴 经渠穴——开瘀泻热、疏导瘀滞

《黄帝内经太素·黄帝内经明堂》:「行于经渠,为经,金也。」

经,织也,指织物之纵线,与「纬」相对而言,引申为凡路径、道路之义。

渠,水所居也,指水停积处、水之深广者,有大水沟之义。

经渠穴位于桡骨茎突与桡动脉之间的凹陷处,腕横纹上 1 寸(如上图)。

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五脏之道,皆出于经渠。」经渠承接太渊津液的会聚,是水运的主干道;是人体经气运行流通的要冲、要道,经气运行至这里的时候,血气旺盛,犹如大水渠。

所以经渠穴能疏导瘀滞,可用于治疗因瘀滞而导致的疾患,如胸痛等证。

❺ 合穴 尺泽穴——清泄肺气、和胃理气

图片

《黄帝内经太素·黄帝内经明堂》曰:「入于尺泽,为合,水也。」

尺,指前臂由寸口之关至肘之横纹处。

泽,水之钟也,即水之汇集处。

尺泽是肺经的合穴,可针,可灸。肺有实证,可以针尺泽「泻其子」。其位置处于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犹如地势低洼的池泽;又是肺经的合穴,经气流注汇聚在这里,所以命名为「泽」。

《灵枢》里面说:「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意思是饮食不节而得病的人,应该用合穴来清泄肺气、和胃理气。临床上常用尺泽静脉放血治疗急性胃肠炎。尺泽穴附近静脉放血是流传较广的一种疗法,曾救活多人。

图片

结  语

在结尾,我们分享一首明代的腧穴即景诗:

《腧穴即景诗·渔翁》

李梴

少商湖海一渔翁,鱼际太渊任转篷。

漫道经渠不可测,还教尺泽起蛟龙。

这首富有情趣的穴名歌,不仅描绘了一幅悠闲自在的人文自然景观,还揭示了手太阴肺经五输穴之经气由小到大排列命名的规律。

图片

  |  | 

图片

先导课:9月11日-12日 (5期)

初阶课:9月19日-21日(2期)

进阶课:10月1日-3日 (2期)

上海开课

更多课程信息及福利,请咨询班主任

15901707495(无畏老师)

 缘起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作为中医学学术体系形成的奠基之作,给后人传递了中医整体观的思想:人和气候、环境的关系,以及人体自身各个部位、器官,各种症状、反映的内在关联。任何一种不适的感受,都不能认为是独立事件,唯有把人体看作一个整体,才能真正做到健康、延年益寿。


课程特色 
什么是大经络点穴法?

◆ 大经络点穴法,以经络作为人体经纬,以穴位作为生命密码,通过穴位配伍,达到健康调理、养生延寿、身心和谐的生命目标。

◆ 大经络点穴法,强调人体整体观,不论疾病、亚健康、轻微不适等症状,通过此法治疗,不仅去除病痛、不适,恢复健康状态,不给疾病以土壤和温床,还能够显著提升免疫力,营卫充盈而不病,从而真正达到从内而外的全息养生。

大经络点穴法的理论源流
◆ 大经络点穴法理论源于《黄帝内经》,并且通过对《黄帝内经》理论重新归类整理,结合大量调理实践,提炼出了一套治病、防病、养生于一体的中医辨证、实用体系架构。

临床实用性
这是一门超强悍的实用治疗术,简单易学,一人学习、全家受益。
◆ 对于中医小白,不需要任何医学基础就能学会并且实际操作,透过辨证三步法,让任何人在很短时间内,分析、辨别自身健康问题,并对应到相应方法尝试实践。
◆ 对于中医师,通过大经络点穴法,畅达气机,疏理中焦,脾升胃降,达针药所不及之处。
◆ 大经络点穴法,在疾病的诊治层面,以《黄帝内经》中的诊法、治则作为辨证的理论依据。治疗疾病的同时,疏通经脉,调节升降,让身体恢复一气周流的运动状态。除此之外,若能坚持将大经络点穴法实践于防病和养生方面,同样会有潜移默化的改善。
大经络点穴法的手法特色

大经络点穴法以指为针,不借助针、灸、石、药等工具,便可实施养生调理。以手指点按穴位的方法,其优势在于:

◆ 手指敏感度更高,且操作更为灵活,可以随时感知穴位处的正气、邪气,以及风、寒、热的变化,可以更好的把握力道、时长,大大提高了调理效果。

◆ 在调理同时,还可以依照感觉的变化,进一步完善调理方案,此外,还可以根据感觉变化判断调理效果,集诊断、调理、效果检验于一身。

◆ 手指自带人体生物电刺激效果,且不带针、灸的寒、热偏性,更为人体所接受。

课程目标 

◆ 了解并重点掌握大经络点穴法理论和手法

◆  了解养生防病辨证思路

◆ 介绍经穴科学验证及原理,科学性与配穴的结合应用及拓展思路;对应法原理与实践

◆  熟练掌握十二经五腧穴:位置、穴感,五行属性、生化属性、配穴

◆  熟悉十二经体系:表里、子午流注、循行路线

◆   熟悉五行生克体系,五行归经原理

◆ 熟悉阴邪阳邪,并且掌握肺脾胃系统寒热症的治疗方法

◆ 熟悉四乱体系,五邪体系

◆ 掌握拨筋理肌法、松散复位法、诸疼痛症、筋骨病

◆  掌握络穴等特定穴的应用技巧;通五脏六腑、阴阳生杀;大五行

◆ 睡眠问题的科学解释及健康解决,中医及心理学结合的解决方案

课程亮点

◆ 源流正统

理论体系来自于《黄帝内经》,《黄帝内经》中一共有40多篇明确说明具体穴位治疗相关疾病的方法,这里面又有十几种是我们通过大量实践发现效果显著的,同时又由此提炼出特效穴位组合。

课程教学目标的重点之一,就是掌握大经络点穴内外十法。源于《内经》的十种核心治法体系,结合《内经》阴阳五行理论推演出的十种核心治法体系,统称为内外十法。涵盖影响人体健康的大多数问题。

 理论简单

大经络点穴体系清晰、逻辑精炼、辨证简单。体系方面,将中医凝炼为三三制体系架构,易学易用;实践方面,以五腧穴为魂,活用五行生克,将诸多治法配穴公式化,以一推百。

手法简单

大经络点穴手法简单,只是用手指去按压,无需针、灸,所以也免除了大家对于工具的障碍。

浮如效鼓

大经络点穴见效快,一般在几分钟之内就会有明显改善,甚至点按2-3次可使病人得到治愈。

不受病气

大经络点穴虽然是手指直接点按,但无需用太大的力气,更不会受到病气侵扰。

标本兼治

大经络点穴用手指点按穴位来治疗外在病痛,实则是通过疏通和导引内在气血来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大病、小病、疑难杂症皆治

病本不分大小,皆归于经络、脏腑。大经络点穴的辨证思路简单,易掌握,配穴精巧,化繁为简。

治病与养生于一体

大经络点穴不仅用于治病,同样可以治未病。学了大经络点穴后,当身体出现提示信号的时候,我们懂得去解读它,并且第一时间处理它,不仅容易解决,还避免生大病的可能,即所谓不治以病治未病。润物无声,以致养生。

课程安排 

 课程安排:(课程分三个阶段:先导课、初阶课、进阶课)

图片

先导课

第一天

上午

◆ 大经络学点穴法简介

◆ 重识中医,解读中医误区,阐述养生防病的整体辨证思路

◆ 点穴手法简介及功法练习

下午

◆ 经、穴系统简介

◆ 解析诸病之源,表寒

◆ 现场个性化健康问题辨证讲解与实践调理

第二天

上午

◆ 点穴功法练习,纠正和巩固点穴手法

◆ 点穴、配穴的科学原理

◆ 实例分析

下午

◆ 穴位详解

◆ 解析头病之源,落枕

◆ 现场个性化健康问题辨证讲解与实践调理

图片

初阶课

第一天

◆ 文化推演历程及规律,思想实验

十二经体系:表里、子午流注、完整循行路线

拨筋理肌法、诸经疼痛症、筋骨病的方法

望诊的外揣应用


第二天
◆ 十二经五腧穴:五行属性、生化属性、准确位置、穴感
肺系统:表寒、肺寒、肺热的症状、配穴、实践练习
肺心体系养生思路及实用方法

第三天
◆ 脾胃系统:寒、热症状、配穴、实践练习
◆ 脾胃系统养生思路及实用方法,肝脾肾系统关系
◆ 五行生克体系,五行对应表归经原理;
◆ 四乱体系;五邪体系;井井相合;补阳固本;五腧穴横向体系
图片

进阶课

第一天

◆ 十二经合穴校准,初级班配穴方法串讲
经穴体系科学性验证及原理,依据科学原理拓展配穴思路,以及衍生方法
五感的深度探索,对养生的重要意义
对应法与缪刺法、纬线法与经线法(同穴相合、大五行法)
第二天
◆ 络穴等其他特定穴介绍,及五腧穴与特定穴配穴应用体系
十五络穴实践;清调泻;四海;胸腹气、上下纪
五行生克体系拓展,及配穴应用
通五脏法、通六腑法,阳生阴长、阳杀阴藏及拓展
第三天
◆ 松散复位法,与点穴手法相结合;祛风、祛湿、痛风
睡眠问题的科学解释及健康解决,中医及心理学结合的解决方案
梦的科学解释与实践意义睡眠问题的科学解释及健康解决,中医及心理学结合的解决方案
睡眠问题的科学解释及健康解决,中医及心理学结合的解决方案
授课对象
◆ 家庭健康守护者
◆ 零基础的传统文化爱好者
◆ 中医或养生从业人员

【此课程为全阶课程,原则上遵循次第修学的顺序进行授课。】

 授课讲师 

——师承渊源——

恩师,张广亮,祖居北京,年逾古稀。

深入研究中医经络学40余年,基于《黄帝内经》,提炼整理大经络点穴法,开创松散复位法,志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积累医案数千份,文稿二十余万字。倡导经络养生高于治病的中医文化理念。为自医疗探索并开创了新的领域。

张老,年轻时在青海工作,其间身体多病,尝试诸多医家、道家、武术调理方法,均未明显见效。机缘巧合,得到家族长辈所藏《灵枢经》一部,感为天意。经多年自学、自治,身体康复,且助亲友数多,遂以此为业。

本门精髓,皆在于手。张老得《灵枢经》时,看到古人以针治病,即想到以指为针。因武术中有点穴伤人,感悟之,点穴既能伤人,必也能救人,由此实践点穴之法。随实践积累,又开创一套松散复位法,以导引按跷为纲,点穴结合物理手法,效果甚佳。几十年间,调理疑难杂症众多。


——授课老师——

图片

郭龙飞

◆ 北京人,年不惑,博士,北京邮电大学教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