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拜神,别求神

 伍拾圆 2021-08-25

第009篇文章 

中国人喜欢拜神,走到哪拜到哪。拜神的同时,一般也求神,不是嘴里念念有词,就是心里默默许着愿,期望能和神明心灵感应。

拜神是好的,它代表了一种敬畏。我以为,到此即可,求神就不要了。

人为什么求神?总是贪念之心在做怪。有贪念之心,必然某些时候会放弃敬畏,对道义和原则心生无畏,这就和拜神的本意产生了冲突,你对神明不敬了。

与其求神,不如求己。求神,人难免生出侥幸心理,幻想好运气降临——发大财,撞大运,上好大学,绝症得治,否极泰来,枯木逢春,久旱甘霖……

归根到底,这些都是求不来的,只能求己,求己,才会让自己清醒、坚定、努力。

我们还要明白一个道理,中国人到处拜神,但中国人最后拜的永远是人——这个人,以前是皇帝或某些被神化的英雄人物,现在叫领袖或父母官。

没错呢,如今只是不兴跪拜礼而已,要不见了父母官,老百姓保证立马跪下磕晌头。我们对官威的敬畏,总是比对神明的敬畏强太多。

不论哪种宗教,都有忏悔、赎罪的说法。对中国人来说,拜神本身不是一种宗教行为,它只能算是民间信仰,所以在求神中,忏悔、赎罪这种事情,基本不在我们与神交往的范畴。

我们渴望神的赐予,并不需要神的原谅,即使做了亏心事要神救赎,也是供奉,花钱消灾,用对神贿赂的方式抵消罪过(如同对父母官贿赂以换取好处),而不是用忏悔换得谅解。

所以神对中国人来说,功用很简单,就是保庇。

但对神的简单功用,还是可以分出境界的:

只拜神,不求神,是上等境界;

拜神又求神,是中等境界:

拜神又求神,还提出答谢的条件,是下等境界。

显然,大多数人都是下等境界,他们总是在求神的同时会开出条件,要是让我心想事成,我必来给你塑个金身,唱台社戏,捐香火钱等等。这就等于你在诱惑神明,你让我有甜头吃,我也让你得到好处;你要是不给我甜头,那我不仅不会让你得到好处,可能再也不那么信任你了。当然,后面这句话是不能说的,冒犯谁也不能冒犯神明,但潜意识一定是这么想的。

同时,就算神明让你如愿了,你心里还是打着小算盘,你答谢神明的,必须比神明保庇你得到的少,要不你就亏了。其实神明不傻,它要是想让你答谢,直接把赐给你的那一份独吞就行了,何必做这种不合算的交易,你得大头,他只是吃回扣。

所以,我的意见是,不要和神明玩这种弱智的把戏,你以为你很高明,懂得回报,其实你在拙劣地戏弄神明,最后戏弄的一定是自己——你把希望和赌注下在神明身上,必然十赌九输。

最好是活出上等境界,只拜神,不求神,这能让人心存敬畏,活得明白,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要是活不出上等境界,中等境界也能凑和,总之就是不要走到和神明做交易的下等境界,否则神明最后都会嫌弃你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