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朝一位书法大师,笔下书法有几十年深厚功力,很多书法家比不上

 平平静静 2021-08-25

明朝书法界最为辉煌的时刻,当属明朝中期时候,这个时候的江南苏杭一代可谓是文运兴隆,诞生了许许多多满腹经纶的才子,其中更不乏天骄之辈。

就比如青史留名的“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文徵明、祝允明以及徐祯卿,这几位的才华惊世,每一位都是宗师级人物,而其中又要以文徵明的书法,最是惊艳。

文徵明出生于苏州吴县,他与唐伯虎既是同乡也是同年出生,可年少际遇却大不相同。

唐伯虎少年成名,名震江南,文徵明11岁才会说话,一度成为街坊四邻眼里的“笨小孩”,可后来这个“笨小孩”却逆袭唐伯虎,乃至成为了整个明朝中期书法最好的人。

文徵明的书法初学书坛巨擘李应桢,而后上追晋唐,师法古人,他的书风有一种温文尔雅的气质,是一种独特的君子气和书卷气,这是很多书法家比不了的。

他平生诗文书画样样顶尖,被誉为“四绝全才”,书法领域更是五体皆通,其中尤以小楷书最是精湛。

他在85岁那年写过一幅小楷书名为《离骚经》。

此作源于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其中的“路曼曼其脩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皆是盛传千古的佳句。

而文徵明笔下的《离骚经》写于85岁他书法最巅峰的时候,要知道文徵明到了90岁还能写一笔流畅的小楷书,所以他85岁的书法并未显老态,反倒是将80年书法功力集于一体,堪称书法史上的经典大作。

他的这幅小楷《离骚经》有古人精髓,可以说是集钟繇《宣示表》与王羲之《黄庭经》的综合体,字里行间有着钟繇和王羲之小楷的奥秘,此作的运笔上工稳沉静,从容不迫,在一种整练之中,带有温和的儒雅之气,在点画上尤其横画起笔,细若针尖麦芒,势若游丝飘忽于晴空,这是一种非常高的用笔之道,毫不客气地说,九成书法家都比不上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