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贵州时间

 写下即永恒 2021-08-25

这是一篇2005年的旧文。前天被恩师翻出发过来,阔别之后重见。

此文本是支教后记。

建校两年的学府和贵州幺站中学结为对口学校,我们一行赴黔上课研讨,回来之后身为办公室主任的我自然担负起撰写宣传稿的职责。行文风格和公众号中其他文章颇有不同,这是从前天犹豫至今的主要原因。

但是而今读来,依旧能清晰记起当时真挚的疼惜、感佩与希望。即使在十五年前,这也并不是一篇应景应命的报道;兼有恩师谬赞说“我始终认为此文在表达上可为学生示范”,于是动念想要让它出来晒一下新年的太阳,接受另一些目光的审视。

还有另一个原因是意大利归来以后一直晨昏颠倒,脑子里一团浆糊。大前天五点才睡着,前天四点,到了昨天辛苦一宿没成果索性四点半起来——状如女鬼,收拾屋子……忽然想公号天窗开了那么久,不如把这篇发上来吧——

就是这篇。

 贵州时间

  从深圳灼灼的日光中起飞,我们降落在贵州滂沱的雨里。8月的这73个小时,来自海滨的我们,身处贵州时间。

8月15日  星期一

19:10
  经过剧烈的颠簸之后,飞机降落在贵阳机场,突如其来的骤雨以最热烈爽朗的表情迎接我们,都市烦嚣尽去。
19:20
  还没来得及道谢,为我们洗尘的大雨已经消歇。贵州省威宁县幺站中学派往贵阳市脱产学习的张梅老师转了三次车,辗转近两小时,被雨淋得透湿,出现在我们面前,用朴素而又炽热的方式朝我们表达着喜悦。
19:50
  因为适逢“黄果树瀑布节”开幕,寻找住处颇费周折。幸亏贵阳的一位出租车师傅帮忙,我们顺利入住河滨酒店。贵阳人用厚道诚恳的方言将我们真正引入了这个省份。
20:30
  在酒店附近吃晚餐,被辣得直吸气。贵州饮食用火爆直白的滋味向我们的口舌喉咙直至肠胃作了一番周到透彻的寒暄。
  贵州,我们来了。

8月16日  星期二

8:37
  贵阳—水城的长途汽车开始发动。
  这里管六盘水叫做“水城”,座椅靠背的椅套上也印有“水运司”字样,加上从昨夜起就淅沥不绝的细密丝雨,仿佛将我们的心也织进一张湿漉漉的网里。
9:59
  盘山公路上。
  车厢中的我们随着山势回旋有韵律地倾侧。近旁石山壁立,山间云气缭绕,丝丝缕缕从身旁飘过。零落的村民居所简陋不堪,却如那些石缝中生长葱茏的绿色一样,表征着天地间旺盛坚韧的生命。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晨雨濯洗过的清朗空气里,我看着这山这树看着云霭天空,看着山间偶尔闪过的皮肤黝黑的贵州人,开始渐渐感觉到与贵州的贴近。
11:54
  车行中。
  无意间睁眼一瞥,看到路旁民居墙上刷着两行大字:“不送儿女上初中,愧对国家和祖宗”!粗硬的字体,醒目的蓝色,一下子把“要接受教育,要改变命运”的那份坚决楔进我心里。
  雨一直下,整座大山绿得沉重。
12:40
  到达水城汽车站,饥肠辘辘。
  雨停了,地上黑水流溢,旁边是一排黑乎乎的小餐馆。被锅里蒸腾的热气吸引,探头去看,米饭、红豆、土豆、豆腐干和辣椒一起炒着,满锅红通通的。我大声赞叹“好香”,老板娘立刻绽开憨厚的笑容,盛了满满一大碗给我们,正是他们给自己准备的饭食。
13:48
  乘上水城-威宁的中巴,我们进山去。
14:25
  雨又开始下,满载人货的中巴在漫山遍野的绿色中隐现。一路盘旋,一路转弯,坐在车上望不见前路与归程,只有绿色,只有挨挤着绵延着又沉默着的山们。进山去,进山去!于无路中觅出路,一路行进,一路开垦。
  威宁,在6小时车程颠簸之后,我们依然看不到你的身影,你仍旧沉默在大山的腹地。
  淡黄色、素白色的山花自顾自地开放与萎谢。
14:45
  一头牛甩动着尾巴,在遥远的山间与我们似有一秒对视。
  道旁屋上红色尽褪的春联横批上写着“花开并蒂”,破败的屋顶并不能否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车厢里刘德华唱着与深圳一般无二的曲调。
  这辆尘泥遍布的中巴像一头野性十足的小兽,驮着我们直向山中窜跃。
15:35
  看到正在市集状态中的威宁。
  天空响晴,阳光耀眼。计生标语触目惊心:“打出来!堕出来!流出来!就是不能生下来!”因为盲目繁衍吃了多大苦头方有如此痛烈的决心?又是源于怎样的人道精神的缺失才写出如此残忍的字句?
17:00
  草海,风兼雨,有浸骨的寒。果然如威宁人所说——“下雨如过冬”啊。
  曾在我校挂职两月的孔令今校长和其他几位老师从幺站中学到威宁县来接我们。小别重聚,自然激动不已,对视间的微笑又使初见已如故交。在清寒中,我们与那样绿着的草海,相看两不厌。
  嫩嫩的绿萍曼妙地在湖面敷衍开去,各种各样叫不出名的水草在湖水间招摇。远处,是哪一只黑颈鹤在翘首凝视?左近,是哪一抹迷蒙将寥廓婉约地渲染?长长的竹篙没入水草,又轻盈地撩起一串串水珠,起落间木船悠悠荡进草海深处。水愈清了,水草的脉络愈分明,心也该愈发宁静的吧。
  然而威宁的老师们并不常来看草海;一路船行,我们谈说最多的,当然还是学校和学生。于是我们知道了:幺站中学是镇上唯一一所中学,那里的孩子上学,最近的也要步行一两个小时,远的竟然要足足走上七个小时山路!于是我们了解到:幺站中学的老师每人都要担任两门以上课程的教学任务,每周课时量不少于16节,从早7:00-晚9:30一直处在工作状态。由于经费紧张,每个班的学生多达70名以上,只要一开学,老师们就一个个都哑了嗓子!尽管工作强度这么大,一名教龄10年的教师月工资仅仅有600元左右,而新大专毕业生的月工资仅280元!学校没有一名教师出自英语专业。学校没有一名大学本科学历的教师。
  老师们平静地回答着我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干干净净的语气中没有一丝一毫的怨怼。看着他们年轻的面庞上执着坚定而充满希望的神情,安慰的话谁也不曾说一句。沉重与感佩混杂交织着,在平静如许的草海上,我们的心实在无法平静。

8月17日 星期三

9:17
  在雨中启程,我们向山之愈深处行进,去探访那素未谋面的挚友——幺站中学的师生们。
  汽车在坎坷的山路上颠簸了二十公里,我们在车里晃荡得像几颗豆子。这里是革命老区所在地,彝族、苗族、白族、回族、蒙族等多个少数民族与汉族混居,主要农作物是洋芋、荞麦和玉米,家家户户自制火腿,挂在屋内墙上,这便是一年的主要肉食。
  道路泥泞难以落脚,偶见背着沉重背篓的行者默默地与我们擦肩。肥硕的母鸡遍体肮脏,施施然走过。同样肮脏的猪对雨似浑然不觉,卷起尾巴露出彪悍的神情。
10:00
  终于与幺站中学晤面,有惊艳之感。整座校园依循坡势安坐在大山怀抱中,校园洁净宽阔。四下望去,心胸顿然一畅,继而又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宁静。毫无疑问,这是整个幺站镇上最宏大美丽的建筑,这美丽的校园全由国家专项拨款修建而成,是远近孩子们梦寐以求之所。从这里,也从专程陪同我们前来的威宁县、幺站镇政府及教育部门领导恳切朴实的话语中,我们感受着贵州偏远山区教育状况改良蕴藏着的希望。
  孩子们在雨中等着我们。他们笔直地站立着,淋湿了,眼神如小鹿般纯净又带些惊异、有点害羞。我们心疼地把雨中的孩子揽进怀里,一同拾级而上时,一直在走廊上伫立的1000多个孩子中突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让我们心头有了轰然的温暖!我们走过孩子身旁,对他们微笑,因为怕生,许多孩子并不曾以笑语回应。可是,为了这样短暂的见面,他们大多是在雨中步行了好几个小时的山路而来!
  至为热烈的情谊是不是反而不需要言语?
10:30
  在简易会议室里,深圳市学府中学与贵州威宁县幺站中学“手拉手学校”挂牌仪式正在举行。
  钟莉校长代表学府中学将给李红艳等20位特困学生带来的首期一年学费捐款5200元和11盘精选教育教学录象带送给幺站中学。她带着春天般的微笑告诉大家,“是孔校长对大山深处教育事业的挚爱和真情唤起了我们对他的敬重,唤起了我们渴望走近他,走近他工作的学校的热情”,“我们对幺站中学一往情深、一片赤诚,有着一如既往支持的决心。”
  幺站镇党委王书记嘱咐孩子们:“不要让父辈的今天成为你们的明天,希望你们不辜负老师、父母和自己。”
  会议室里很安静。20名受资助学生坐在前排,骨节粗大的手局促地放在膝盖上。在专注聆听的过程中,最初的拘谨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渐渐灵动热烈起来的目光。
  我们知道:这只是开始。
  我们确定:改变,已经开始。


15:00
  狭长的教室里坐着70名初二学生和全校40名教师。我们用教师最本色的方式与幺站中学的师生们进行交流。先是一节数学课,接着是语文。
  学生年龄差别很大,有些孩子没钱读书,在焦渴的等待中度过了一部分童年。他们的手指惯于劳作,又粗又硬,指甲缝里满是黑色。教室窗外就是山,他们也刚刚从山里从田间跑进教室。可是只要一坐在书桌前,一拿起笔,他们的神情就有了变化。
  孩子们在谛听,在思考,在讨论,在书写。没有零碎的言语,没有小动作,甚至绝无旁顾。几十里山路向这里奔来,忍饥挨饿也要奔来——学习,就是最迫切的需要!
16:40
  团团围坐,我们对视着交流。
  深圳的人事制度改革怎样推进?新课程改革与应试教育的本质差别在哪儿?怎么解读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自主”、“合作”与“探究”?作文教学有哪些新颖高效的方式?怎样才能把发自心底的鼓励对学生酣畅淋漓地表达?
……
  团团围坐,我们不想离开,我们还想看着彼此的眼睛说话!对教育的执着和对孩子的热爱在山麓与海滨都是一样,用激情和热血彼此点燃,我们甘愿更加热烈地燃烧,竭尽所能地发出光亮!
17:30
  互相牵着扶着,涉过泥洼,我们站在孩子们住宿的土屋门前。
  因为离家太远,许多孩子不得不租住学校附近的民房。一个学期150元,不足8平方米的空间,少则两三个、多则七八个孩子合住在一起。自己做饭,自己学习,不需要照料,也不需要督促。
  他在看书,小小的炉子里烤着几个洋芋,那是他给自己做的晚餐。
  他们在看书,宽1米多点的铺上三个初中的男孩子要挤着睡。
  他们也在看书,边看边讨论着刚才数学课上的习题。
  简陋得令人想要落泪!可是据说,这已经要算是很好的条件……
  旁边一间土屋闩上了,门却只有一半,聊胜于无,四下里没有窗,里面漆黑一片。相机和闪光灯记录了孩子贴在土屋墙上的字:“勤奋学习”“为理想”“奋斗、永远”……
  不知道怎么挪动脚步离开,不知道可以对他们说些什么,每一个少言寡语的孩子,每一间默不作声的屋子,都在表达着一般无二的坚决。有理想存活的心永远不会枯竭,为梦想努力的人永远值得尊重。
  我们相信,来自各个方向的帮助会源源不绝抵达这里,不是为着同情,而是出于敬意!
20:05
  与威宁县教育局陈局长、县团委周书记、幺站中学三任校长和老师们共进晚餐。
  席间我们了解到威宁县共缺少教师3000名,而教学秩序始终保持正常运行,这意味着威宁的老师们数年如一日在超负荷地工作着。我们由衷地说:“你们真了不起!”老师们却说:“是孩子们条件太苦了,也太勤奋太可爱,不好好教对不起他们!”我们远在贵州偏远山区的同道,是那样坚韧、忘我,又是那样的谦逊、朴实!周书记在桌子对面插言:“我们讲的是丁香花精神!”老师们会心地笑了。我平生头一次真正懂得了丁香花那深挚之极反成平淡的情怀。亲爱的同路人,让我们满怀敬意,紧紧地、久久地握你的手!
  没有热闹的说辞,没有繁复的礼节,只有诚心诚意的一杯又一杯热辣辣的白酒。就是本地的酒——“遵义1号”、“荞液”,就是本地的方式——干干脆脆的一饮而尽:此刻且尽杯中酒,今生永远是朋友!

8月18日  星期四

10:50
  倒溯来时的盘山公路,我们自大山深处一路转出,季节由冬而夏。
  我们与金灿灿的向日葵相逢,与低着头只管行走的路人相逢,与岩上探头窥视的山羊相逢,与草野上旁若无人耳鬓厮磨的马儿相逢。
  我们被路边孩子咬嚼玉米杆的满足神情击中,被领到新书的学生欣喜的神情击中,也被贫苦的农人蒙昧未脱的神情击中。
  我们来了这一遭。我们用心灵记录了这一切。可是我们仅仅是来了、仅仅是记录了吗?
  在公路旁,巨大的广告牌在呐喊:“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成就未来!”不禁又想起钟莉校长面对幺站中学师生致词时援引的话:
  “在当今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国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是贫穷的,也没有任何一国愚昧无知的人是不贫穷的。在明智开启的地方,经济发展自然水道渠成。
  “一个国家的前途,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化素养,即在于人们所受的教育、人们的学识、开明和品格的高下。这才是利害攸关的力量所在。”
   ——加尔布雷思(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
20:08
  贵州上空。
  行程结束,我们离开。
  并未结束,并未离开……

    (以上图片皆属老友丽君作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