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流传着一个段子:人到中年,就活成了一部《西游记》。
唐僧:慈悲而坚毅 那个胆小懦弱的三藏法师,一路蹒跚,却始终步履坚定。 犹记得他从东土大唐出发踏上取经路时,乌巢禅师曾传授他一部《心经》,对他说: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 意思是说,没有人能够阻挡你前进的脚步,除了你自己。
原来,三藏法师和沙悟净并非初遇,他们早已有过九世宿缘。在生死轮回中,三藏法师曾被沙悟净吃掉九次。 人生路上的那些坎坷,既是不幸,也是命运对你的考验。 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踏平坎坷必成大道。 心猿意马,求道上灵山。 《西游记》里有一个出现频率极高的一个词“心猿意马”,据统计相关的回目有十九个。 这个“心猿”就是猴哥,“意马”指的是小白龙。 第十四回《心猿归正六贼无踪》:那马见了他,腰软蹄矬,战兢兢的立站不住。 第十九回讲悟空降服八戒,有诗云:
选自:绘本中华故事美猴王 “心猿意马”本是道教术语。
孙悟空和白龙马都曾桀骜不驯。于是乎,给“心猿”套上了紧箍咒,给“意马”拴了缰绳,将他们相互约束,一路西行。 而且悟空在天庭管过御马监,心猿意马的巧妙呼应,令人赞叹。 “心猿意马”也是唐僧的私心杂念。 很多人喜欢唐僧和女儿国的故事,原著中这一回叫《法性西来逢女国,心猿定计脱烟花》。 年少时看这一段,仿佛过家家般儿戏,没有妖魔作乱,也没有高山险滩。 但是成年后才发现,这才是人性中最大的一次考验。 因为唐僧所要面对的敌人,不是妖魔鬼怪,正是他自己。 故事的最后我们都知道,三藏法师挥剑斩情丝,徒留下女王站在斜阳里怅然若失。 人这一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历经十四年、九九八十一难,师徒各自归了正果,成佛的成佛,成菩萨的成菩萨。
谁缚汝?就是你自己把自己绑住的。 选自:绘本中华故事美猴王 师徒一行,代表人的心魔、欲望、理性、意志。 孙悟空是唐僧的“心魔” 猴王出世,历经千辛万苦,来到灵台方寸山中的斜月三星洞,找到菩提祖师,拜他为师。 “斜月三星”就是个心字,斜月表示一勾,三星就是三点。 选自:绘本中华故事美猴王 孙悟空这一颗骚动不安的心,于天堂地狱善恶之间自由穿梭。 佛经上讲,一念法身72心相,所以悟空也就有72变化。 世人的心非常善变,瞬息间七十二变,喜怒无常。 猪八戒是“欲望”。 不管猪八戒捅了多大的篓子,唐僧都不会怪罪他。相反,唐僧永远骂孙悟空。 因为猪八戒代表着唐僧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欲望。我们对自己欲望所犯的错误,往往都比较宽容。 为什么唐僧对美女佳肴、金银珠宝无动于衷?因为猪八戒都替他动了。 选自:绘本中华故事美猴王 沙僧是“理性”。 沙僧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对的,但是无趣,总是挑着胆子,埋头干活。 选自:绘本中华故事美猴王 白龙马是“意志”。 人的意志起初就像野马,只有确定了前进的目标,才能专心专意的取得真经。 收伏小白龙,达到心意合一,只要心意合一,志向坚定,没有到不了的西天。 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不安分的悟空,贪妄的八戒,杀念深重的悟净,还有远远不止九九八十一场磨难。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要管住自己的心,承认自己的欲望,用理性平衡目标,用意志支撑行动,苦集灭道,终成正果。 选自:绘本中华故事美猴王 (图片选自:绘本中华故事,西游记之美猴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