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斗智斗勇兵法角逐险象环生,刘备取益州之路最危险的敌人

 东海寻人 2021-08-25

    三国时代,最会用兵的人,诸如曹操、诸葛亮、司马懿等等都极有战略眼光。至于东吴方面,很多人会把第一的位置公推给周瑜,但总感觉周瑜差他们一点什么。不过周瑜确实是东吴一个强大的存在,因为他刘备、诸葛亮的《隆中对》战略差点流产。

  这是怎么回事呢?

  《隆中对》不仅诸葛亮有,东吴方面也有

  诸葛亮的《隆中对》是以荆州为跳板,拿下益州,然后从荆州攻中原,从益州攻入关中,进而夺取天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联合东吴配合自己。不过东吴方面也有类似的战略,比如鲁肃也跟孙权谈的时候,提出《榻上策》,只是没诸葛亮眼光那么高,更实在一点,他劝孙权占据长江天险,然后称王称帝。此外周瑜也提出了跟诸葛亮几乎一模一样的战略,也是先占荆州,再取益州。

  而且周瑜也是一个狠人!

  为了占据荆州然后取益州,周瑜给孙权提了一个毒计--将刘备控制起来。不过周瑜的这个毒计,似乎不太可行。如果刘备被软禁了,张飞、关羽、赵云会听孙权、周瑜的话吗?我想显然是不会的,这样的话,张飞、关羽、赵云等人,极有可能起来造反,来救刘备。要知道他们跟刘备都是生死之交,数次不远千里迢迢与刘备相会,感情极其深厚。所以这三个猛将跟周瑜斗起来的,估计东吴也够呛。即使周瑜斗得过他们,也难保他们会投降曹操,为刘备报仇。要知道曹操可是喜欢关羽、赵云喜欢得要死,巴不得来降。

  不过虽然周瑜这条毒计被孙权否决了,但孙权之后还是做了一个翻版的替代方案--把妹妹嫁给刘备。史书里记载孙权这个妹妹,是有私人武装的,刘备跟她在一起每每担惊受怕。甚至之后孙夫人差点把阿斗带回江东,作为人质。不过可惜的是,最终没能成功。

  周瑜的第二条计策,就是他所提出的战略,实际上在正史里,是付诸行动了。周瑜建议建议孙权,让他跟孙权的堂兄弟孙瑜跟周瑜一起去打益州。这个节骨眼上,其实刘备是处于一个非常危险的境地。

  首先,刘备当时还很弱小。虽然当时孙刘联军打赢赤壁之战,但当时的刘备、刘琦,只占据荆州四个郡,实力远不如东吴。刘备跟着硬打,能打出来的战果肯定很有限,不如周瑜、孙瑜,不能获得最大的利益。

  其次,刘璋暗弱。刘璋所倚重的是东州兵,与当地豪强矛盾重重。如果东吴真的大举入侵,是难以抵抗的。也就是说,刘备真的跟着东吴去打益州,益州绝大部分甚至全部将落入东吴的口袋里。

  你看,刘备、刘璋弱,东吴强,如果东吴先去打益州,那刘备、诸葛亮的《隆中对》战略将全部破产。等东吴拿下益州的时候,刘备在荆州的地盘,处于东吴重重包围之下,随时有可能被围剿。

  所以周瑜是一个谋略锋利的人,对待盟友刘备下得起狠心,如果他的计策成功实施了,对东吴将是大利,对刘备则是大害,可完全扼杀掉刘备的雄图伟业。

  周瑜的战略部署未成功实施的原因

  最首要的原因,也许你一定能想到,那就是周瑜死得太早了。孙权是把周瑜的战略付诸行动了,但是周瑜因为箭疮身亡,英年早逝。如果他不死,三国的格局,说不定是北曹南吴的局面。

  第二点,也很重要,是鲁肃的影响力。周瑜死后,鲁肃接替周瑜,成为了东吴的第二任大都督。鲁肃在位期间,一直坚持的是联刘抗曹的策略,故而孙刘之间一直相安无事。哪怕是期间孙刘因为荆州事件失和,也能始终保留余地,没有彻底撕破脸。

  第三点,也跟一个很冷门的人物有关。这个人叫做殷观,他给刘备出了一个很奇特的主意。当时孙权因为周瑜病故,鲁肃不愿意跟刘备撕破脸的缘故,想了一条折中的办法--派人去跟刘备商量,一起打益州。这个节骨眼上,殷观说,如果他们先去打益州,打不下来,孙权可能会断掉他们的后路,会比较危险;这样还不如先同意孙权一起打益州的想法,但要东吴先出兵过去,我们先不动。刘备采纳了,孙权那边自然不愿意把自己的后路交给刘备,便没出兵去益州。(刘备没有把主力带去益州,而是留在荆州,他这样去益州,既能防东吴来抢地盘,又能在益州卸下刘璋的戒心,实行空手套白狼策略。)

  基于上面三点原因,刘备能和平进入益州,以帮助刘璋平定汉中张鲁为理由,反咬刘璋一口,把益州吞了下来。

  周瑜的战略部署,最终还是流产了。

  周瑜的战略部署流产的影响

  周瑜的战略部署流产了,一方面是东吴方面站在道德至低点,被束缚住了手脚引起的;另一方面,也是刘备集团与东吴方面斗智斗勇的结果。这个结果,使得刘备得到巴蜀之地,几乎快要完成了《隆中对》战略的一半。如果是周瑜不死,绝对下得起狠手,基本没刘备什么事了。

  但可惜的是,孙权在刘备拿下益州之后一直对此耿耿于怀,最终还是不惜撕破脸,昧着良心吞并了荆州。不仅东吴统一天下的梦想也破灭了,实质上蜀汉统一天下的梦想也跟着覆灭,三国鼎立的格局,死死地限制着两国。

  你认可周瑜是刘备取益州最危险的敌人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