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虽然有部分争议,但是这些人是我心目中的唐朝十大名将

 东海寻人 2021-08-25

  唐朝是历史上对外战争次数最多的朝代,因而人才辈出,产生的名将也最多。虽然对于名将的标准各有各的看法,但我的标准是综合战绩、才能、名气、影响力四个方面来考虑的,下面是我心目中的唐朝十大名将名单。

  第一名:李靖

  战神李靖排第一名没有任何争议,他除了早年刚参军的时候有过败仗,之后几乎都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建国首功虽然是李世民与李孝恭,但实际长江流域以南包括巴蜀都是李靖与李孝恭配合打下来的。关键是李唐第一宗室大将李孝恭军事才能不如李靖,开始不听李靖劝告结果出现败仗,后来学乖了完全听从李靖建议才一路战无不胜。

  建国之前李靖有打下南方半壁江山首功之份,建国之后(贞观年间)又有灭突厥、吐谷浑首功,甚至还活捉了令李世民蒙羞签下渭水之盟的颉利可汗,大快人心。因为功劳之大被封为卫国公,此为护卫国家安定之最高殊荣,后世也因此尊称李靖为“李卫公”。

  李靖不仅会打仗,还著有《六军镜》《卫公兵法》等多部兵书,可以说是实践与理论双修之军事大家。

  也难怪李靖死后殊荣,配享武庙十哲之一(相当于官方认可的历史十大名将),从唐至清,从未从这份名单里出去过,可见其地位之高。

  第二名:徐茂功

  徐茂功有很多名字,比如李勣、李世勣、徐勣、徐世勣、徐懋功、徐茂公,因为《隋唐演义》的缘故,名气也非常高。但真实历史的徐茂功却不是演义里面的道士或者军事形象,而是货真价实的将军。

  徐茂功的主要战绩在建国之前虽然也有,但不是特别突出,倒是在建国之后开始大放光彩。灭薛延陀灭高丽的首功就是他拿下的,建国之后的战绩基本可以与李靖持平。用兵方面虽然不如李靖,但亦不失精彩。

  徐茂功虽然没有著作兵书,但却另辟蹊径在医学上做出了突出贡献,著有《唐本草》、《脉经》,故而也有尊其为“药师”的。

  徐茂功是唐朝唯一能与李靖齐名的名将,同样配享武庙十哲之一,同样从唐至清,从未从这份名单里出去过。

  第三名:李孝恭

  李孝恭是唐初三大宗室名将之一,也是为李唐打下长江流域以南(包括巴蜀)的统帅,可以说功劳与李世民持平甚至超过。让他排第三,主要是因为建国的重要性,其实他的个人军事能力比较一般。但好在李孝恭认识到自己的短板之后,乖乖地与李靖打配合,才获得这么高的战绩。

  可惜的是建国之后因为各种原因逐渐淡出政治,未再立军功,也算是略有争议的名将。

  第四名:苏定方

  第四名的苏定方可能有点意外,因为名气远不如后面的六名,而且很多影视剧将其刻画成反面人物,并且后世还经常将苏定方的很多战功嫁接到了薛仁贵身上,所以我觉得不公平,特意提了上来。

  苏定方主要活跃在唐太宗、唐高宗时期,灭突厥、高丽等大型军事活动都有参加,每次都有重要战功。虽然有部分是跟着李靖混的,但有前后“灭三国”的功劳,在高宗时期开拓西北疆域首功要算到苏定方头上。

  第五名:王玄策

  王玄策的名气确实比较小,甚至史书都很少记载,但是王玄策做到了“一人灭一国”的战绩,单凭这点足以排在郭子仪、李光弼等人前面。

  第六名、第七名:郭子仪、李光弼

  我认为第六名、第七名的郭子仪、李光弼排名是不分先后的,二人最大的功绩就是平定安史之乱,挽救了大唐一百多年的生命,是唐代中兴名将最著名的两位。

  第八名、第九名、第十名:封常清、高仙芝、哥舒翰

  同样的第八名、第九名、第十名的封常清、高仙芝、哥舒翰也是排名不分先后,理由是他们的军事能力相当。

      安史之乱爆发的时候的客观事实是安禄山的边军叛军的战斗力远大于内陆的府兵,且数量上足足有20万之巨,是处于碾压态势。这个时候这三位名将不约而同地清醒地认识到(郭子仪、李光弼也持相同看法),必须坚守潼关,将叛军挡住消耗得差不多了,再与各地赶来勤王的军队一起反击。

  可惜的是晚年的唐玄宗李隆基昏聩至极听信谗言狂妄自大,做出了一系列错误的决定,白白毁了大唐江山。

  宦官监军边令诚诬告封常清“以贼摇众”,唐玄宗李隆基马上下令赐死封常清!

  宦官监军边令诚诬告高仙芝“陕地数百里,又盗减军士粮赐,”,唐玄宗李隆基也一起赐死高仙芝。临死前高仙芝问士兵他冤枉不冤枉,士兵齐呼冤枉,震耳欲聋。

  换成哥舒翰守潼关了,唐玄宗李隆基继续作死强令哥舒翰主动出击。哥舒翰虽然知道主动出击必死无疑,但无奈只能从命。临行之前,哥舒翰抚摸着城墙恸哭,后来果不其然被伏击全军覆没。

       三大将先后被唐玄宗李隆基赐死、害死,导致本该第二年就平定的安史之乱足足拖了八年,唐朝人口锐减,国力突然衰弱,后面一直处于乱世之中。

  实在太冤了!

      写到这里我差点扔掉了鼠标,所以必须给封常清、高仙芝、哥舒翰排到唐朝十大名将里面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