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电影 | 《小偷家族》

 西西的岛 2021-08-25

是枝裕和的电影,是一直的最爱之一。电影里,是枝裕和是冷静的旁观者,真实记录生活场景、食物制作、人物对话,不疾不徐,用白描的方法刻画出一个个人物内心的喜悦伤痛。

他的冷静似是冷漠。《无人知晓》里,他是那一只镜头,跟随被遗弃的几个孩子,看他们如草疯长,也如草被人忽略。他不插手,不添加一位“天使”角色煽情,仿佛在说“人间温情无多要靠自身生命力存活”。

《小偷家族》的前半段,有《无人知晓》的影子。

高楼大厦间的一栋拥挤小屋里,没有血缘关系的几个人拼凑在一起,成为一家人。日子艰辛,主要靠奶奶的退休金维生,许多生活用品都是偷来的。大人和孩子配合,默契无间。

看到流浪的小女孩,爸爸不忍心,把她带回家。妈妈抱怨“她吃了三个可乐饼啊”,要把小女孩送回家。听到小女孩家里父母大声争吵甚至大打出手后,她把小女孩留在了家里。

妈妈给小女孩剪短头发,奶奶用大人的衣服给小女孩改做新衣。他们还给小女孩取了新的名字:玲玲。他们烧掉玲玲的旧衣服。妈妈怀抱着玲玲说,他们如果喜欢你不会打你,会这样抱着你。

他们像普通家庭一样,休息日一家人去海边,冬天里吃火锅,很多时候吃面,屋子里乱糟糟的,吃饭时有一搭无一搭地聊天。爸爸看到在长大的男孩的变化,跟他讲起青春期的秘密。女孩亚纪和奶奶亲密,最喜欢靠在奶奶的腿上。这些或平淡或温暖的瞬间也同平常家庭一样。

妈妈说,自己选择的家人,会比较牢固吧。没有强求,亦没有血缘关系,他们六个人选择在一起。奶奶坐在海滩上,看他们五个人在海浪间嬉闹,她很满足。她在风里自言自语:谢谢你们啊……海边的时光也是小女孩玲玲回忆中的美好一幕,海水碧蓝,他们五个人手拉手。

原本没有任何关系的人走到一起,彼此付上友善、陪伴,给予温情,心甘情愿地牺牲。我想这就是爱了。他们一家人也曾望向同一个方向。烟火大会时,一家人听到隆隆的声音,不约而同抬头望天,希望看到烟火腾空的繁华瞬间。

如果到这里结束,是《无人知晓》的大人版、家庭版吧。导演的想法不仅此而已,他想表达更多。

《小偷家族》的后半段,原本平静温和的一家人分崩离析。转折在奶奶的离世。推波助澜的是男孩祥太。对垂暮的奶奶,有人陪伴的家庭生活已经满足,她宁愿过经济不宽裕、家人其乐融融的生活,而不愿去养老院颐养天年。作为成人的爸爸妈妈和女孩亚纪,他们已经接受生活如此的状态。十二三岁的祥太却不同。

祥太起初不喜欢捡来的妹妹玲玲。几个人配合偷鱼竿成功,他说,其实我们(他和爸爸)两个人就可以。小跟屁虫一样的妹妹逐渐赢得哥哥的心。祥太带玲玲练习顺东西,两人在街上闲逛。祥太用爸爸教他的口吻教妹妹:只有不能在家里学习的小孩才去上学。

祥太对生活现状的怀疑源于两件事。

在山户屋商店,他给妹妹打掩护时,妹妹被发现。老板给他两只冰棒:以后不要让妹妹偷东西了。

奶奶去世后,爸爸在奶奶的假牙盒里发现了三万一叠的日元钞票,兴高采烈,没有悲伤。

亚纪和爸爸一次对话中,爸爸说,我和妈妈是靠心连在一起的不是肉体

亚纪说:一般人是靠钱

把这一家人连在一起的究竟是什么——是无血缘关系的亲情与善意吗?还是如同一般人一样,只是因为钱?

爸爸妈妈隐瞒了奶奶去世的消息,他们照常去领养老金。

祥太问,是谁的钱?

妈妈说,是奶奶的。

多少钱?

十一万(多)日元。

这些场景让祥太对家人的关系更加怀疑。接着,他采取了行动。

影片之后的部分,是人们试图揭示的事情真相和对每个人内心的深深拷问。我不认为新闻报道揭示的是事情原本的样子,发生的事件可以查询和记录,其中的人的情感却是无法言明的。在获得一些真相同时,内心可能带来更多疑问——大概因为跟耳鬓厮磨的亲人有关,很多事情更容易更无法释怀吧。

亚纪:什么,奶奶每个月去我家里拿钱?

调查员:是不是你不能做母亲,所以才诱拐别人家的孩子?

        两个孩子叫你什么?

祥太:不是不能在家学习的孩子才去上学的吗?

这些问题,可能得到了确切的答案,可能不会有答案。

比如亚纪和奶奶。奶奶没有跟亚纪的父母讲,其实亚纪一直和她生活在一起。奶奶也不可能有机会跟亚纪讲,亚纪父母给的钱,她从来都没有花。什么都不知晓时,亚纪和奶奶的感情更纯粹真挚。知道了每月拿钱的事,亚纪会不会笃定了“人与人之间是靠钱联系在一起”的观念,而不相信她和奶奶曾给予彼此的真实温暖?亚纪永远都没有机会听到奶奶亲口说出事实了。

祥太还有机会。

大概是鼓足了勇气,并做好了心碎、失望的准备吧,在离开爸爸的那天早上,祥太问了最关心的事:我在医院时,你们是准备丢下我逃跑吗?

他和爸爸背靠背。爸爸说了“嗯”便一言不发,没有解释——自私也罢,错也罢,矛盾也罢。

祥太:我是故意被抓住的。

爸爸还是“嗯”了一声,泪流下来。

祥太离开爸爸家时,太阳出来了,前一晚两人堆的雪人已经开始融化。巴士站上,爸爸叮嘱祥太:回去跟人家好好解释留宿的事情啊。巴士开走,爸爸叫着祥太的名字追跑了一段路:爸爸还有未说完的话。祥太头也不回。直到巴士开远,他转头看向来路,轻轻地叫了一声“爸爸”。

这也是爱吧,难以言表的情感中夹杂彼此的歉疚。

奶奶的遗体被找到、安置。爸爸租了仅够一个人住的小屋。妈妈在监狱。亚纪回去看和一家人同住过的老房子,也许她会搬回去吧。祥太去了孤儿院,开始上学读书。玲玲回到家庭氛围淡薄的家,原来她叫树里,不是她自己所说的由里。

这是“小偷一家”新的社会秩序安排。

比起井然有序的安排,我更偏爱不合常规的一家人在一起凌乱又温暖的动荡日子。

写到这里慢慢发现,原来在这部电影里,最终打破事情格局的是男孩祥太。

我想,他是爱这个家的。这个破败的家给他安适和温情。夏日躺在迎风处读《小黑鱼》,头戴矿灯在小箱子般的“独立房间”里查看自己的宝藏,和爸爸的秘密车厢,家里的每个人……这些都是祥太成长中的美好回忆。

但这些不足以满足一个少年对世界的渴望,他想探索更多,他对小偷生涯厌倦又怀疑。于是,他揭开了“潘多拉的盒子”——家庭发生巨大震动。如是枝裕和的另一部电影《奇迹》里所说,“在家和世界之间我还是选择了世界”。这是少年的主动选择。

妈妈亦是勇敢的。

玲玲和祥太从不叫她妈妈。和说着“叫我一声爸爸,一次就可以”的爸爸不同,妈妈原本并不在乎。在街头还和祥太打趣“妈妈”话题。调查员一句“他们叫你什么”的问话触痛了她。在两个孩子身上,她有如母亲般的珍爱。但她不是现实意义的妈妈。

妈妈在玻璃墙的另一面对祥太说出关于他亲生父母的线索——即便有失去祥太的可能,还是要给他自己选择的机会。她是了不起的妈妈。

看完电影,余味悠长。

忧伤地看到爱无法纯粹清明的真相。爱意经不起漫长检验,难免发现瑕疵。少年祥太接纳了这个真相:被称为“爸爸”的那个人有自私、软弱、谎言,也有温暖、陪伴、爱意、坦诚。那句没有对象、像自言自语的“爸爸”是决定接纳的心声——爸爸不必是完美的。

少年长大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