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 | 北方女人

 西西的岛 2021-08-25

 28.《布基兰小站的腊八夜》迟子建

北方女人身上,有一种大方爽朗,那是对人世的参透,对活着的乐观,对生活沟壑的包容接纳,如同北方的大地。这些特点在东北女人身上似乎更明显。她们在冰雪与弥漫的寒气中长大、生活,身上却是与之相反的热情四溢,她们麻利、勤快、亲切、善谈、有感染力。迟子建便是其中一位。

她出生在漠河。二十岁开始书写、创作。她是我较早认识的当代女作家。“较早”或许不算早了,二字头年纪,还在学校读书。写作课上,老师讲了迟子建的短篇小说《亲亲土豆》。平凡的三口之家,种土豆为生。丈夫在大雪纷飞时因病去世。天寒地冻,墓穴挖不深。妻子决定用土豆堆起一座坟。最后一段读来心酸,犹记至今。

“李爱杰最后一个离开秦山的坟。刚走了三两步,忽然听见背后一阵簌簌响动。原来坟顶上一只又圆又胖的土豆从上面坠了下来,一直滚到李爱杰脚边,仿佛一个受宠惯了的小孩子在乞求母亲至爱的亲昵。李爱杰怜爱地看着那个土豆,轻轻嗔怪道:还跟我的脚呀?”

坦然的真情流露在迟子建的作品里。迟子建写东北大地的故事,她写城市街巷的平凡人,也写草原和森林深处的鄂伦春人和鄂温克人。人与人的感情、人对自然万物的珍视、人对神明的敬畏有了敬畏人才不会妄为,对人对物会多些怜悯与慷慨

《布基兰小站的腊八夜》是一本中篇小说集,共5篇,包括《起舞》、《草原》、《布基兰小站的腊八夜》、《鬼魅丹青》、《别雅山谷的父子》。《起舞》和《鬼魅丹青》是城市故事,其他三篇有乡野气息,讲草原牧人、小镇上的普通人和游牧民族的生活变迁。

最喜欢的是《起舞》。围绕一段传奇展开的是哈尔滨这座中俄文化交流频繁的城市的历史、变化,不同人的喜乐悲欢。

故事中的人住在一片叫“老八杂”的棚户区。除了当地做着各种普通行当的人家,还有被称为“二毛子”的中俄混血儿齐耶夫一家。齐耶夫的身世是个谜。母亲齐如云对他的生父绝口不提。她在一场中俄联谊舞会之后怀孕,于是有了“起舞受孕”的传说。经历婚姻变故后,齐如云独自带着齐耶夫生活。

齐如云的不凡经历吸引了一位叫丢丢的女孩。丢丢后来成了齐耶夫的妻子。丢丢个性鲜明,是典型的东北女人。大胆、泼辣、勤快、有主见,“半月楼”是他们的家也是水果店,她收拾得井井有条,有声有色。邻里之间,丢丢仗义、慷慨。“老八杂”面临拆迁,丢丢是大家的主心骨。

推土机还是来了,推倒了“半月楼”,推倒了“老八杂”。城市的一部分随之消失,成为人们的回忆,成为人们谈论中的存在。来路将无从寻回。如同齐耶夫永远的失落:对故乡和根源的追溯无门

齐耶夫一直在寻找。街道上的古老教堂常常带给他平静和安慰。成年后他喜欢“结交与他有相同血缘的人”。其中有着相似出身的尤里与他是至交。圣诞节的晚上他们会穿越冰封的松花江去江北的安静小馆喝酒,直到子夜时分返回。“走到江心时,他们会在冰面上坐上一刻,抬头望望星星。有一年,他们抬头望天的时候,发现星星不见了,不久下起雪来。尤里在飞雪中哭了,齐耶夫也哭了。”

与苏联女孩罗琴科娃的短暂情缘让齐耶夫有回到故土的错觉,“他俯在罗琴科娃身上,就像匍匐在故乡的大地上一样踏实”。他为此愧疚痛苦。

最终理性说服了他:他爱丢丢,丢丢的根在这里,这里就是他的故土了。

迟子建擅长讲故事,语言如河水般丰沛流畅。迟子建有明亮的信念,相信人性、善良、本真,这一切清清亮亮地透露在她的文字中。她描写的多是普通人,他们抱有真情,坚持着某种朴素的信念,不为外界所动,这使得他们在众生中显得不平凡起来,比如《起舞》中的齐如云和丢丢,《草原》中的牧人阿尔泰等。

北方女人——也许不仅仅指地域上的“北方”,还有气质的——言语和胸怀似粗犷的歌唱。还有一些时刻,哀愁似无边丝雨,需要被看见和听到。这时候,南方女人该登场了。

题图 电影《北方一片苍茫》剧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