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1月的一部分留在了她们的故事中

 西西的岛 2021-08-25


去年,是“那不勒斯四部曲”之年——在英文世界的传播也许更早一些。最寒冷的日子里,我读了四部曲的开头部分,也在网上浏览第一部《我的天才女友》剧集的剧照。莱农金发,小女孩看上去有点怯懦忧伤,让人怜爱。黑发的莉拉,幼年已有坚硬的个性,勇敢,不示弱,眼神和姿态都透着独立——即使成人也并不能使我胆怯。
 
重新打开四部曲已是一年之后。重读有点熟悉的起头,她们的童年,我散漫而不耐,拿起又放下。然而之后的某一天,读到入迷,读起来便不想停下。
 
大部头,跨越六十年,一众人物由童年走向暮年。读者是他们的同行者,仿佛重回1950年,行至2010年。跟随他们经历革命风潮,人生起落,留下自己一部分思绪和泪水,回想自己成长过往,当下生活,也遥望老年——并没有多么可怕。故事的主线使我看到女性命运。家庭,职业,情感。艰难和痛苦并非不可穿越,只是在经过这一切之后,生命还剩下什么?我不知道。
 
故事的尾声,莱农追想与莉拉的漫长友谊。“辉煌又黑暗”,莱农这样概括。她收到莉拉的一份礼物:她和莉拉小时候各自的娃娃。
当时她们交换了娃娃,莉拉很快把手中的那一个丢进了地下室。而后来,莉拉给自己的女儿取了那个娃娃的名字。女儿在四岁时神秘消失,不见踪影。
女儿和娃娃,命运有了隐约的牵连。
多年后莱农回想这些往事,谁都无法说清究竟是冥冥之中的力量左右,还是当事人的选择造成了人生走向。
 
故事曲折悠长,笼罩破碎且迷人的光彩。作为记录者的莱农几乎毫不掩饰内心动作。自私,担忧,害怕,虚荣,矛盾,她不闪躲,不粉饰,一一道出。这些书写中的坦诚和深入打动读者——人性就是如此复杂啊。
 

第一部《我的天才女友》
 
莉拉和莱农,同年同月出生在那不勒斯的贫民区,命运起初走在相似的路上。她们信任、依赖对方,又以彼此为竞争对手,暗自较劲。这种较劲,为着一点虚荣,也是生命本身试图冲破现实局限,不断争取、上进的本能。女性友谊有着复杂的一面——也许与个性中的细腻不无关系——亲密,多层,既相洽又相斥。
 
青春期开始,她们的命运走向了分岔路。莉拉早婚,莱农继续学业。
读书、上学是决定人生的一大因素。但知识带来的缓慢改变在贫穷面前太不起眼,甚至微不足道。贫穷带来的切肤体验,以及与莉拉相比之下的黯淡无光,让莱农的整个青春期甚至人生的很长时间活在自卑和自我怀疑的阴影中。
 
莱农仰视莉拉。她一直认为莉拉是她的天才女友。直到有一天,莉拉对莱农说:
但你不一样,你是我的天才朋友,你应该比任何人都要厉害,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
 
莉拉和莱农两人的关系,无法用朋友或是知己来概括。共同的成长背景和生活环境、朋友圈,以及她们对彼此掺杂嫉妒与欣赏的复杂情感,使她们深深地融入彼此的生命。
 
在记录童年和青春期的这一卷书中,莉拉和莱农的生活有更多交集。看着她们的故事,经历的类似事件,我很多次想起一同长大的小伙伴,读书时结识的朋友。
青春期后,生活的分岔路更加清晰:是否继续学业,是否走入婚姻。道路的不同让生活内容和主题发生巨大变化。失去了共同话题的朋友可能因此渐行渐远。
 

 第二部《新名字的故事》
 
婚姻给了莉拉新的名字,却不是幸福的新生。
 
从盛大的婚礼开始,莉拉逐渐看到、感受到婚姻华丽表面之下掩藏的另一面:谎言,背叛,殴打,争夺,激烈,反抗。所有与婚姻期待相反的情绪和行动都发生在莉拉的婚姻中。
 
莉拉心内燃烧熊熊火焰,那是她生命的力量。是烈焰就可能灼伤他人。却也是这股火焰让莉拉在男权社会争夺回一些东西,并且让她有勇气放弃体面富足的生活,活得与内心想法更一致。她夺回了原本的名字,夺回了决定生命状态的主动权。艰苦、磋磨、被唾弃又算得了什么?莉拉有不为人知的喜悦。那些她和尼诺之间强烈的思念,她和恩佐在深夜的低声交谈,值得付出代价。
 
两个女孩的性格和际遇如此不同。莉拉俯身钻进生活底层,她在命运的纹路上刻画深刻的笔触,色彩浓烈。莱农走向另一条路,知识使莱农走出去,远离那不勒斯贫穷城区。
 
莱农在向外走的路上不断拨开迷雾。她逐渐收获自信,那是她一点点努力的累积,是她原本没有。迷雾仍在升起,即使获得一些成功,莱农的自我怀疑还会汹涌而来——这是很多人一生都在面对的谜题吧。
莉拉决然而超脱,莱农犹疑、不安。莱农羡慕的,是莉拉活得真实有力、心在当下的确定感。二十几岁的她还在寻找如何与自我相洽的存在方式。
 
莉拉夺回了自己的名字。莱农还没有失去自己从小到大的名字。然而看着莱农出版的书上印的名字“埃莱娜·格雷科”,父亲说:那是我的名字。
 
我感到震惊。
原来女性不仅要去抗争命运本身的压迫,还要与男权社会的既定规则抗争。
 

 第三部《离开的,留下的》
 
读这一卷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想,作者所说的“离开的,留下的”是指什么?
 
是离开那不勒斯和留在那不勒斯的。
是离开了难以忍受的婚姻和留在婚姻中的。
是离开了原本认可的规则,以及继续在认可的方向上努力的。
 
离开和留下之间,划出了一条隐形的分界线。
 
三十几岁的莉拉和莱农,生活脱离贫穷,过得舒适富足。她们结婚生子,在各自感兴趣的领域寻求更大发展。社会正在变革,时局的动荡一如她们平静生活背后的内心波澜。
 
两人联络稀少。莱农更加独立,独自面向各种挑战,婚姻的不愉快和养育孩子的艰辛。她远离了那不勒斯,而城区印迹已经生长在她的身体和思维中。失去理智的时刻,事件发生的时刻,她的思考方式和所想还是离不开那不勒斯。
 
莱农一直多思。和莉拉在一起时,她在莉拉的光环下。三十几岁,莱农摆脱了多年的压抑。她渴望真爱,渴望激情。她迷乱而清醒。她付诸行动。此时,莱农活成了莉拉。她决然离开富足的知识分子家庭。虽然没有做好准备,但即使生活崩塌,她已不再害怕,她有了重建的信心。莱农的一部分信心建立在爱人尼诺身上。然而所托非人。即便如此,莱农仍不顾一切地投入进去。
 
莱农和莉拉的三十几岁,人生选择反转,一个人决意从稳妥中走出来,一个重回稳妥安定。
我担心莱农,同时为她喝彩。她终于打破了捆锁她生命的一些什么,开始过一段身体和心灵一致的生活。
 
这一卷中,莉拉的篇幅不多。以至于读到接近尾声,我感到莉拉并不真实存在,她可能是莱农对自己所期待成为的形象的勾画和臆想。
结尾处,莉拉再次现身。她给莱农提出生活建议。对莱农来说,莉拉的优秀和特别使她念念不忘,却不再如童年和青春期时那般有力和不可替代了。莱农有了自己的形象
 

 第四部《失踪的孩子》
 
莉拉和她的女儿蒂娜,都是时间里失踪的孩子。是母亲重演了女儿的命运,是母亲主动投入到女儿的命运中,消失在他人的忽视中,消失在时间的缝隙处。
抹去自己,抹去一切。喜欢电脑的删除键。这是莉拉自始至终的想法和姿态。
她因为爱这个世界而恨这个世界。她消失了踪迹,是对命运的巨大反抗和嘲笑。她又似乎随时能重新出现,此刻她正冷眼旁观世界的混沌运转。她在那不勒斯的角落里,在那些旧时光破建筑的阴影里,她捡拾古老记忆的片段,看清世界背面的坑洞。六岁,三十岁,六十岁,时间在她身上已失去作用。她坚硬而愤怒,敏捷而自持。她羡慕莱农又诋毁她。她深深爱着这位天才女友,仿佛那是她灵魂的另一个化身。
 
命运究竟有着怎样的力量?它为何在蒂娜身上是如此的发生?失踪,无声的消失,找寻不到在这个世界的任何痕迹,如同夜里的梦,与现实发生神秘连结,却只能猜想它的缘由,找不到它的根本。莉拉的愤怒,悲痛,疯狂都是我们的,她的决然和缥缈也是生命深处曾触动我们并且短暂存在过的。而大部分人,都是莱农。投身在捉摸不定的命运和现实洪流之中,为提高身份苦苦奋斗挣扎。
 
莉拉和莱农,不再是两个人,她们是灵魂和肉体的分别显现。
 
灵魂说,世间一切不值得,一切终将消逝。我只要完全地活过。伤痛,流血,殴打,贫穷,背叛,我体验。金钱,正义,秩序,我去建立,去获得。却不是为了得到。我想经历它们,穿过它们,最终一丝不留。
 
肉体不安、骚动,它要谋得生存,更体面地活下去。它要爱情,要生活安定,它要在人群中获得关注,赞赏,要一步一个台阶向上。鹦鹉学舌?没有意义?虚伪?很多人都在这么做!
 
莉拉和莱农,映照在彼此的生命中。莉拉的最终消失,让我再次感到她也许并不真正存在过。如此亲密的莉拉,如此辉煌而黑暗的友谊,应该只存在于内心深处,在世间谁如果真实得到过都会令人羡慕至流泪。
 
故事的结尾交代了城区每一家的现状。六十年,曾经的孩童如今已是暮年,他们走在街上就是与我擦身的普通大叔阿姨。如果故事不被记录,过去的只是时间,没人了解他们曾有的梦想和努力,爱恨和黑夜。

拍摄花絮
 
我在结尾处忽然喜欢帕斯卡莱,很想知道他在为理想斗争的无数居无定所的日子里有过怎样的故事。
我想念忠实可信赖的安东尼奥。我们不会因为他是一个好人而爱上他,就像年少的莱农一样。但我想起他时,倍感温暖。
尼诺,我想看到他时马上转身离开。人的本性难移,苦苦恋他多年的莱农在看清他的真面目后很快将他忘记。虽然来路很长。
 
那不勒斯的故事里,我对一个词语印象深刻。
捍卫。
我从未想过女性的故事里有如此有力的词。而莉拉和莱农的一生,真实讲述着女性如何地一步步看见自我,并且去捍卫自我的故事。

图片©《我的天才女友》第一季、第二季剧照

△△△

独立小楼

--- 从一砖一瓦开始,建筑自己的世界 ---

“Every night I cut out my heart…

But in the morning it was full again”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