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死者告发生者,生者为死者作证”

 西西的岛 2021-08-25

我所有的希望,就是能有一点点的改变。这就像是用一根蜡烛在传递火种,手递手,点燃别人手里的蜡烛。

——李沧东

© 李沧东

《烧纸》是李沧东的短篇小说集,收录了他发表于上世纪80年代的十一篇作品。原来在拍电影之前,李沧东已经是成熟的作家。

正如小说集名字“烧纸”所传达的一样,这部合集里充满死亡意象。破旧的医院,简陋的器械,拥挤的房子,滞重浑浊的呼吸。

运动中死去的儿子。不见踪影的母亲。被疾病限制了身体的父亲。意外离世的孩童。焚烧自己表达理想的青年。被戏弄受惊后死亡的动物。

其中三篇小说更是直白命名为与死亡相关的仪式或存在。《烧纸》,《祭奠》,《火与灰》。

© 李沧东电影《薄荷糖》1999 

李沧东直面各种原因带来的死亡,以及随之而来的难言伤痛。他几乎执着地拉着生者去听去看那些已经死去、即将死去的人的故事。

或许他太懂得东亚的隐忍讷言。不愿提及过往,尤其是一些曲折幽微,一些还没有答案的陈疾。就像一个人年纪越长,他人与其交谈时需避讳的话题越多一样。 

然而,不正视过去将无法通往未来

东亚的历史何其相似。战争,饥饿,贫穷,国家寻求不同发展道路时普通人的牺牲,等级权力分明。

李沧东从小人物的身上挖掘现实带来的实际影响。

他写弱者的怪诞疯癫,让人看见他们的过往和需要,理解他们付出的沉重代价。他记下被社会抛弃的濒死的人的最后时光。哪怕在当下被漠视和遗忘,他们仍值得纪念。

生命和理想自有重量。

“那是足以惊醒世间一切梦魇的巨大的爆炸声。”

© 李沧东电影《诗》2010

他相信人性的光明,抱有和解的信心和希望。在《大雪纷飞的日子》里,一直受欺负的一等兵中枪时主动承担下走火的责任。

不是以一个军人,而是以一个人”。

一再出现的死亡不只表达伤痛,记念。撕裂的疼痛伴随炙热的喜悦。正视死亡是为了生者继续活下去。

他没有坠落,而是穿透了死亡,正在上升。”

© 李沧东电影《薄荷糖》1999 

小说集的另一部分作品与韩国工业化发展进程有关。传统思想和生产方式不再适应城市发展,农业社会的动物在现代没有生存空间。没有繁殖能力的生命力不过是他人眼中的笑话。

李沧东看到社会变革下韩国民众对美国的态度。为了更好的生活,一些人放下传统观念,为美国人服务。这样的选择带来先进技术,丰富物质,也潜藏主客混乱的风险。

李沧东的作品反映真实的韩国风貌。他的小说以男性为主导,女性处于从属位置。男人是家长,是保护者和决定者。女性坚韧,柔弱,给男人带来安慰,但她们立场不够坚决,带着屈辱活着。

女性背负各种束缚和指责。这是东亚的现实。

© 李沧东电影《密阳》2007 

小说集的一些篇章和片段让我想起李沧东的电影《薄荷糖》。他将自己早年写作的思考,各种场景因素都放到了这部电影里。现实和时间推波助澜,人在回想时才发现命运的关键节点和残酷真相。

李沧东的小说创作与电影保持着惊人的一致。电影画面传递出小说一般的深刻观感。小说语言的质朴又带出真实的画面。

李沧东始终关注小人物的命运。死亡,社会事件的影响,家庭中不可弥合的伤痛等造成的个人命运悲剧是他持续表达的主题。

小说集其中一篇《火与灰》提及女性与宗教的关系。2007年的电影《密阳》, 是这个话题的深入表达。

© 李沧东电影《密阳》2007 

《薄荷糖》看起来极其疼痛。《密阳》在痛苦之后延伸出平淡的回味。我喜欢《密阳》呈现的对人生、痛苦、宗教、救赎的思考。

李沧东给人希望。巨大的击打、断裂后,一些平常的东西仍未改变,比如阳光。

或许有一天会从苦难中得到解脱释放,而首先能做的是活下去。时间自会给出一部分答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