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爱中只余责任

 西西的岛 2021-08-25

图片引用

下着雨的夏天很适合读格雷厄姆·格林的小说《命运的内核》。

雨水时急时缓。听一会儿雨声,继续低头读故事。天光有时要亮起来,好像要出太阳。地上积水一片。一两声蝉鸣忽然响起,打破寂静,好像提醒梦中人所在时节。空气潮湿。树叶绿草在丰沛的雨水里疯长。蚊虫活跃。

小说里的大幅片段发生在西非雨季。触到皮肤即出汗。身材肥胖的叙利亚人不断拿毛巾擦拭脸上汗水,片刻间头脑已澄清。疾雨砸在铁皮屋顶。黑皮肤的仆人赤足行走。撑伞出门,穿防蚊靴。长袍神父踽踽独行。夜晚灯火管制,拉紧遮光窗帘。对饮杜松子酒。言语稀少。

© 电影《不朽的园丁》2005 

此处非故乡。尽忠职守的殖民地管理者工作并不轻松,收入微薄。战时,他国土地,身居要职。误解,非议,藏在暗处一双双盯视的眼睛。信任是一层薄薄的纸。

万事终了后回首命运——或许至终了,人才能看到枝节,走向,才感慨:哦,我的命运……

万事终了后回首命运,摸到的可能只是骨架。像老人最后打捞上岸的巨型鱼骨。拼死抵力相争的血肉只有当事人体会其中滋味。

所以在这部名为《命运的内核》的小说里,没有命运、本质这些大问题的谈论。故事从人的感受、经历展开讲述:不知不觉走上的道路,逐渐滑落的去向,心内左右为难的争辩。

人无法看到全貌。各种纠缠的念头,做事的动机,无法在人世寻找答案的问题。唯有与上帝相对,相信上帝是公义的判断者。

最绝望的是,感到上帝已经无力救拔陷在痛苦罪恶中的人。

© 电影《不朽的园丁》2005  

查看格雷厄姆·格林的生平得知,他信仰天主教。离开妻子后,“虽然他和其他女人也有关系,但没有违背天主教教义离婚或者再婚”。

人是复杂的存在。对信仰的认识与个人行为因此产生差别。格林把自己对信仰的一部分思考放在了小说中,《命运的内核》是其中一部。

小说的主人公斯考比是一位殖民地警督。他工作努力,公正廉洁。他也想做一位好丈夫。虽然和妻子已经没有多少话讲,他仍确定爱着她,希望能满足她的愿望。

我爱你。青春年少时的这句情话,到了中年时候包含多少丰富内涵。精神,肉体,支持,责任,忠实,理解,原谅,怜悯。

如果爱中只余责任,是多么不可承受的生命之重。

© Robbie Lawrence 

斯考比浑然不觉踩上了危险线。他以自己的正直度量他人的用意。送走妻子,他获得了表面的宁静。

狡诈的用意慢慢呈现狰狞面目。闪露一下獠牙,然后又是低微可怜的姿态。此时抱有警觉会感到不通人情。自我怀疑又加深一层。

孤独中有时分外脆弱,渴望握住另一双手。然而动情的行为也可分门别类。

“这叫通奸,而不是宁静、黑暗、温情和怜悯的时刻。”

通奸,情妇。多么带有批判意味的词语。

格林的一些言论被天主教会不容。但他或许讲出犯了“宗教大罪”之人的呼喊和申辩。也给罪恶感压制而沉默下来的人以理解的曙光。

上帝察验人的肺腑心肠。

© 电影《不朽的园丁》2005  

我不了解天主教的诫命典章,大概与圣经有几分相近。看着小说中斯考比与上帝的对话和内心挣扎,想到自己看网球赛时的一些内心活动。

支持的球员比赛时往往紧张不已。多么渴望赢下比赛啊。然而,力量、体能也可能是技术并不占优。而且从现场观众处可能也只得到极少支持。

局势每每危机。不忍继续看。算了吧,心想,别再苦苦费力。

没有失败前就做着失败的准备。并不是战士的态度。

网球赛是体现公平的运动。轮流发球,每人都有机会。所以关键在自己。下风时候保持坚韧。一线转机后可能调转整场局势。

一场比赛即是一场争战。分散在每个得分争取过程中。

每个人都渴望胜利,却无法左右结果。能做的,是争战。

意识到这一点,继续看比赛,忽然有几分感动。天人交战,是每个人意念都有的经历。

© 电影《不朽的园丁》2005  

争战是残酷的。想起朋友曾经的疑问:上帝要求以色列人杀尽攻打城市的所有人畜,是否不人道?

人不愿看到流血的局面,但另一方面又在有形无形地牺牲和欺压。

斯考比的善良和怜悯之心让他无法明确边界,因为会伤害他人。他又是诚实的,无法不承认自己牵涉进来的无辜性命。

他感到自己殴打了上帝。唯有死去,才可以使其他人的痛苦平息。

妻子的质疑令人绝望:他是天主教徒,怎么可以自杀?

是啊,以规条来定罪多么容易。他人看到那条鱼骨,便以为看到了真相。

神父的话带来些许安慰:说起来也许有点儿奇怪——像他这样一个犯有过失的人——我却觉得,根据我的了解,他实际上是爱上帝的。

妻子仍有不满:别的人他肯定谁都不爱。

题图© Robbie Lawrence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