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瓣海桑

 一帆csp 2021-08-25

前文再续,书接上一回。
上回说到,为了修复被破坏的红树林,很多地方引进对叶榄李(点击阅读),起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可是,几年后,它的入侵倾向渐现,让本土红树植物没了立身之地,它又成了被修复的对象。
跟它相比,红树植物中还有一位难兄难弟,它叫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它同样带着修复红树林的任务而来到这片土地,没想到它发现这里更适合它的恣意放纵,对叶榄李相对它而言,那是小巫见大巫了。于是它又被戴上“外来入侵”的帽子。

这几年,只要进出各地红树林,或者沿海湿地,它的入侵的确有点触目惊心。这段时间,说了海漆、海榄雌对叶榄李等红树植物,今天轮到说它。

无瓣海桑,千屈菜科、海桑属木本植物。

海桑属植物是一类适应于红树林生境的非红树科木本植物。它们之前被置于独立的海桑科(Sonneratiaceae)中,最新的植物分类系统APG Ⅳ,它被划到千屈菜科,正如我之前记录过的八宝树(点击阅读),它所在的八宝树属也从海桑科划到千屈菜科一样。
无瓣海桑的拉丁名是Sonneratia apetala Buch.-Ham.,其属名Sonneratia是纪念法国博物学家索纳拉特(Pierre Sonnerat,1749-1841),大家未必认识他,可我们熟悉的荔枝最早就是他在1782年正式发表命名的,也是因为他在1782年出版的《东印度和中国之旅:1774-1781》一书介绍,荔枝被欧洲人逐渐认识。种加词apetala是“无花瓣的”,说的是它最基本的特征,它的中文名字正由此而来。

它天然分布于印度、孟加拉国、马来西亚、斯里兰卡等国,中国广东、海南等地引进栽培。

说起无瓣海桑,在珠海的红树林,那是一段植物互相制约、称王称霸的血泪史。在主角出场之前,在这里雄霸一方是互花米草,必须先说说它。
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禾本科米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北美大西洋沿岸。20世纪60-80年代,为保护滩涂,我国从英美等国引入了米草植物(敲黑板,它也是人为引入的),30多年来为我国沿海地区抵御风浪、保滩护堤、促淤造陆起到了重要作用。
20世纪80年代初期,珠海淇澳岛红树林也引种了互花米草,初衷是为沿海保堤护岸和作牲畜饲料。但由于互花米草具有根系发达、环境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强等特点,且在我国缺少天敌,迅速滋生、蔓延,对浅海交通、养殖和滩涂海岸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

此时,轮到无瓣海桑登场了……

无瓣海桑最初是1985年从孟加拉国引入我国海南省东寨港红树林区的。2001年珠海开始在互花米草滋生地进行人工种植无瓣海桑,因为它具有生长迅速的特点,引进后,效果非常明显,在短期内无瓣海桑生长超过互花米草的高度并较快郁闭,从而抑制互花米草的生长,并可恢复红树林生态系统。
淇澳岛红树林面积由1998年32公顷增至现678公顷,互花米草覆盖面积由260公顷减至不足2公顷,淇澳红树林成为国内人工种植连片面积最大的一片红树林。

然而,让人始料未及的是,抑制互花米草的无瓣海桑,同时由于生长太快,它可以自由地越过林线生长,不出几年,轮到它称王称霸了,它同时抑制了本土红树林植物的生长,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制约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于是,又开始进行无瓣海桑的砍伐与控制。正所谓,万里江山万里尘,一朝天子一朝臣。

好几次,跟随朋友的快艇穿梭在红树林中,无瓣海桑形成的树林不是“震撼”二字能形容的。深深感到无瓣海桑的霸道与入侵性。
有研究证明无瓣海桑林中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明显低于同龄本土红树,其中重要的原因在于无瓣海桑凋落物营养水平和单宁含量明显不同于乡土红树。
我国学者对无瓣海桑是否是入侵物种尚无定论,有学者把无瓣海桑列为对我国红树林有危害的外来物种和外来入侵物种,有可能影响原生红树植物生长以至导致其灭绝。也有学者认为无瓣海桑引种不会造成生态入侵,或造成生态入侵的可能性很小。
虽然对无瓣海桑没定性,但其生长迅速、适应性强、扩散快的特性已形成共识,无瓣海桑定植后对本地乡土红树具有竞争优势,对生态系统其他营养级的物种也可能造成不利影响。

据了解,一水之隔的香港人,从2000年左右,就开始对到达香港的无瓣海桑的幼苗进行管理。每年春季秋季,他们就会对从深圳漂过来的无瓣海桑幼苗进行清理,所以在香港,无瓣海桑的生长就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一言以蔽之,为了红树林的植物多样性,慎重考量无瓣海桑是否扩繁是重中之重。在这方面,珠海红树林做得相当好,在近陆地的滩涂地,几乎消灭了无瓣海桑,种上了本土的木榄、秋茄、蜡烛树、老鼠簕等,对于整个生态的保护做得非常的优秀。
▼乘坐快艇穿梭于无瓣海桑的“树林”中。

最近,为了对无瓣海桑有个更深刻的感受,我又去了珠海横琴滨海湿地公园、广东中山翠亨国家湿地公园、中山南朗的海边,所到之处,只见无瓣海桑愈加葱茏茂密。

在中山翠亨国家湿地公园的渡口,两头的岸边长满了无瓣海桑,已经形成茂密的森林,它们树形很美,远看似垂柳,小枝随风摇晃,有点江南水乡的感觉。这个季节,更让人震撼的是,满树的果实一串串垂吊下来,非常诱人,我想就算不能吃,要是能利用起来,那也是对人类的一种贡献呀。

▼广东中山翠亨国家湿地公园的无瓣海桑行程的群落。

无瓣海桑是常绿乔木,它高可达15~20米,主干圆柱形,茎干灰色,幼时浅绿色,小枝纤细下垂,有隆起的节。

它能在海边这边恶劣的环境下长势良好,其中有一点就是它有笋状呼吸根伸出水面,在珠海红树林,就能看见如下这种由它的笋状呼吸根构成的风景。

它的叶对生,厚革质,椭圆形至长椭圆形,叶柄淡绿色至粉红色。

▼ 嫩绿的叶片也很美。

说到它的花,最大的特征在名字里已经说了——无瓣,大家看到保护花蕊的马那是萼片。
关于它的花,好友@小园在她的《无瓣海桑 | 真红树之4》有段很详尽的描述:无瓣海桑的花甚是奇特。它当然如名字一般是没有花瓣的,不过绿色的花萼充当了花瓣的角色。它们裂成四瓣,像是炸裂的石榴皮一般厚实,如此足以保护其中娇嫩的花蕊了。且不说那些成簇的雄蕊,单单那一枚长长伸出的雌蕊就叫人觉得颇有意思。它最显眼的部分就是顶端圆圆如蘑菇一般的柱头。很少见到花儿有这么硕大且样子可爱的柱头呢。特别是当雄蕊落尽之后,枝头只余下四瓣花萼和一根孤零零带着蘑菇帽的花柱,那样子真是惹人喜爱。

它的果实特别可爱,圆圆的,头上还顶着那四枚厚实的绿色萼片,我曾经把图片放在朋友圈,人家还以为是什么柿子呢。
别看没有花瓣,无瓣海桑的结果率倒是很高。每一棵树的小枝上,总是带着一串绿色的果实。

果实能吃么?我也不知道,估计不行吧,不然那么多挂着都没见人去摘。

▼ 就算果实成熟后,那4片坚硬的萼片一直留在身上呢。

▼ 把果实切开后是这样的,估计没成熟,看不出种子的形状和它们的巧妙之处,估计也有供它海飘的“救生圈”结构吧。

海桑属约有6种,除了无瓣海桑,还有杯萼海桑(S. alba)、拟海桑(S. paracaseolaris )、海桑(S. caseolaris )、海南海桑(S. × hainanensis)、卵叶海桑(S.onneratiaovata )等,其中除无瓣海桑是引进外,其他在我国皆有分布,这里介绍一下海桑。
海桑是无瓣海桑同科同属的乔木,它萼筒浅杯状,果时碟形,裂片平展,内面绿色或黄白色,比萼筒长,花瓣条状披针形,暗红色,花丝粉红色或上部白色,下部红色,柱头头状。冬季开花,春夏季结果。
它生长在海边泥滩,分布于东南亚热带至澳大利亚北部和我国海南琼海、万宁、陵水等地。它的果实酸甜可食,亦可作为提取果胶的原料。呼吸根置水中煮沸后可作软木塞的次等代用品。
▼海桑 Sonneratia caseolaris (Linn.) Engl.
千屈菜科 海桑属

▲ 海桑的花。
▼ 海桑的果。

(上两张图片由@小园提供)
还有好友@茅莓拍自东寨港的杯萼海桑,无数次听到东寨港这个名字,好想有机会去走走,看看其他红树林兄弟。

▼ 杯萼海桑 Sonneratia alba J. Smith

千屈菜科   海桑属


以下文字来自植物志,仅供备查

乔木,高15-20米,干圆柱形,有笋状呼吸根伸出水面;茎干灰色,幼时浅绿色。小枝纤细下垂,有隆起的节。叶对生,厚革质,椭圆形至长椭圆形,长5.5-13厘米,宽1.5-3.5厘米,叶柄淡绿色至粉红色。

总状花序,花蕾卵形,花萼4裂,三角形,长1.5-2厘米,绿色。花瓣缺,雄蕊多数,花丝白色。子房上位,与萼管基部合生,4-8室,柱头呈蘑菇状,约6毫米。浆果球形,直径1.5-3厘米,每果含种子50粒左右。种子“V”形,3.6-10.5毫米,平均6.4毫米,外种皮多孔,凹凸不平,黄白色。出土萌发,双子叶、长椭圆形,长2.0-2.8厘米,宽0.8-1.0厘米,绿色。上胚轴长0.4-0.5厘米,淡红色,下胚轴长1.8-2.7厘米,绿色或淡红色。中国广东深圳湾无瓣海桑5月下旬开始显蕾,6月上中旬开花,下旬结果,10月下旬果初熟,11月中旬为果熟盛期,下旬为果熟末期。

中文正名   无瓣海桑
拉丁学名 Sonneratia apetala Buch.-Ham.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原始花被亚纲
目 桃金娘目
科 海桑科
属 海桑属
种 无瓣海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