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座城市叫南部

 冰心茉莉图书角 2021-08-25

滴翠淌绿桂博园

        南部,我们来了,人间四月天,没有赶上姹紫嫣红,却一步跌进桂花家园的翠绿海洋中。
        下了一夜的雨,城市街道在湿漉漉的空气里醒来,微凉的晨风拂面,异常清新。暮春的雨早已不是初春那样温柔的毛毛细雨,滴滴答答的雨声和着车轮碾过雨水的街头的刷刷声,是昨夜里具有南部特色的催眠曲。
       先在文化馆的领导陪同下参观了南部城市建设规划馆,感叹着南部的飞速发展和规划之大气,简直不像一个小县城的规模,大城市的雏形已具。从那极具现代化的展览馆出来,又去游览南部桂博园。一下车,满眼绿意,草木清香之气包围了人群、沁润了周身,桂博园像一颗绿色明珠一下子抓住了我们的眼球。
        漫步桂博园的林中小路,大家自由交谈,开心的笑容不时挂在一行人的脸庞。女作家们自然不会放过在这优美的环境里拍照留恋的机会,三五成群的,摆出许多pose,面对诸多镜头应对自如,俨然当红明星在为桂博园代言。而男作家们大多是摄影爱好者,面对美景美色,端着长枪短炮,调焦、抓拍、寻觅最佳角度,那拍摄的专注程度不亚于正在创作一副世界名画。更有一些摄影高手,螳螂扑蝉黄雀在后,把摄影者和被摄者统统摄入镜头,别有一番情趣。一路上风景、人声,让我的眼睛和耳朵都应接不暇,只好借助拍照记录,回去再细细回味。
        桂博园依地势而建,主要园林植物就是南部的城花------桂花树。四月,当然不是看桂花的季节,却是欣赏绿叶的好时节,桂花树常年碧绿的枝叶之中,又蓬蓬勃勃的冒出许多新鲜的嫩叶。细看之下,春雨过后,桂花树叶颜色更加新鲜嫩绿。树尖儿上的嫩叶和树枝上的绿叶相互映衬,多像一双双长辈的大手捧起一个个娇娇的婴儿,爱意不知不觉就在绿色的渲染中流淌出来了。桂花树之间夹杂着红枫、丁香、白蔷薇等,给园林景观造就了立体的层次感,色彩斑斓,引人遐思。春天万物都在生长,新叶露珠若隐若现,青草气息或浓或淡,似乎隐隐约约有桂花的香气自那桂树的伞型怀抱里飘散出来,牵着我们的鼻子,在她的身边徘徊。
        而园林之中点缀的一湾清澈的池水,像一双明眸的眼睛,对着游客顾盼生辉,这一点睛之笔简直就让桂博园瞬间活泛了起来。原木的栏杆曲折蜿蜒在池水之上,倒影婷婷。从木廊上缓步走过,临水照影,几许优雅弥散开来,暗合了散文的品质,高贵典雅、清澈明净、诗意空灵。几树人工的灯树,模仿了桂花的小小花型,可以想像在夜晚来临之际,灯火闪烁,倒映水中,更兼香气袭人,一定会有天上人间不知今夕是何年的感慨吧?
        从山坳里走出来,漫漫悠悠,脚步似乎被这一群群身被绿意的桂树仙子牵绊住了,难以跟上前面的大部队。站在高处看下去,桂博园像一个绿色的聚宝盆,装满了鲜活剔透的绿色珠宝。岭上一株巨大的桂树挂着潢川金桂的牌子,作了镇山之宝。等金秋时节,花开满树,香飘十里也不会觉得夸张吧。
        顺着高高的石阶,伴着整齐的灯柱,走到了桂博园的大门口。原来我们是从桂博园的后门进来了,之前只管跟着热情的东道主的行走路线亦步亦趋,被满园滴翠的桂树迷惑了眼睛,根本是东西南北不辨。大门的造型很有特色,似彩虹又似月亮门,颜色淡雅,嫩黄,灵感定是来自桂花的颜色,顶部高高挑起一朵朴素的桂花,完全颠覆了许多景区牌坊大门的印象,整体给人活泼灵动,时代气息浓郁的感受。
        在桂博园门前合影留恋,心肺里装满了桂树散发的绿色气息,个个脸上笑意盎然,幸福的醉意荡漾眉梢。一步三回头,桂博园,我们来了,又依依不舍的地走了。。这次只看见满园绿叶,走马观花,留下了无数的悬念,等金秋时节,定会再来欣赏桂花开。或者今晚的梦境里,我会长袖善舞,伴随吴刚手执斧头,为桂花树修指剪叶,静听桂花簌簌落下漫天花雨的绝妙音韵吧。
        恍惚,这无语的绿色,已悄然住进我的灵魂深处。

星石传奇之禹迹山

        欣赏一座城,你得游走在它的大街小巷,听市声喧哗,看霓虹闪烁;膜拜一座山,那就得在它的山林间穿行,观云雾,听松涛,一步一步沿着山给你的暗示去朝拜。
        在奔向禹迹山的途中,公路两边的水杉、白杨,它们的树形美观,整齐,好像一群漂亮的孪生姊妹弟兄,轻盈活泼,分列路旁。昨夜的雨洗去了积尘,我们飞驰而去的时候,树们早已经装扮停当,浅绿色的衣衫清纯可爱,那衣袂间的翠绿好似在不断挥发,洗亮了我们的眼睛,直钻进我们的心田。
        雨后登山,相比于艳阳天,应是别样的滋味。同车的的营山作家李建春回忆起雨中登华山的经历。很多人都抱怨下雨,没有什么看头,打着伞视野严重被遮挡,拍下的照片也不是很清晰。似乎都认为是一次不满意的旅行,可是回来后,他却整理出不一样的思维方式,从另外一个侧面写下了雨中华山的美。
        不是说要善于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吗,那著名的画杨桃的故事谁能忘记呢?道理谁都懂,关键就是执行起来太难,要改变根深蒂固的观念更难。真是听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还没有登山,却已经有所收获,仿佛心境已拔高。
        透过车窗,这春天的新绿在眼前招摇。再远一点就是苍茫的青山了,云雾在山腰间如白色绸带轻轻飘摇。同行的文友们感叹:好难得见到这样的山岚,这雨下得恰到好处。因为这云雾的神秘缭绕,我们进山的心情更加迫切了。
        一下车,就仰头望见了半山腰的大佛寺。十八米高的佛像,那金碧辉煌的庙宇在半山腰绿林下相当壮观。路灯做得太有特色,居然是寺庙的铜钟模样,不由你不想起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俚语。之字形山路蜿蜒向前,我却突然心神恍惚,这地方我怎么觉得十分熟悉,好像来过,可是我明明是第一次来参观啊,难道是前世或者梦里来过?
        古朴深沉的石阶让每一个走近大佛寺的人都专注的弯腰垂眉,石阶上青苔湿滑,雨的积水还在,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滑倒,那就摔得不好看了。不知道这是不是大佛给出的第一道难题呢?------先学会走稳当脚下的路,再谈其它。当一群人虔诚的升上石阶,大佛寺前宽敞平坦的露天坝子让人心情陡然放松,不过每个人也已经出了毛毛汗,似乎赶在膜拜大佛前,先排除身体内的毒素,比起平时走平坦的道路,走山路既锻炼了身体,也锻炼了心智,似乎可以这样总结:走什么样的路就得用什么样的步调和心态。大佛寺门前的桂树上,系满了红艳艳的祈福绸带,那抢眼的红丝带,倾注了多少人的乞愿!
        再迈几步台阶,小心翼翼的跨步走进大佛寺内。十八米高的大佛盎然站在我们面前,顶天立地这个词语瞬间冲击了我的脑海。一时之间大家说话的语声都小了许多,生怕惊醒了寺内的静谧。任脚下小如蚁类的人群顶礼膜拜,大佛只拈花微笑,目光深远,穿透苍穹,关注着芸芸众生。它的深邃,我不知道用什么言词来描述,只能在心里虔诚的膜拜,让佛住心间。绕道大佛的身后,山泉正在从湿漉漉的岩石里渗透出来,有心人挖了几个水坑,盛满了清甜的山泉,我们依次去舀起一瓢水品尝一口,来自深层山岩的清泉浸润了我们的心扉。走近大佛,看见大佛袈裟上的晶莹剔透的岩石渗水,仿佛可以听见大佛均匀的呼吸。袈裟衣边的唐三彩昭示久远的年代,历经这么多个年代,大佛依然巍然屹立山间,不由得不让人对在天然山石上雕刻佛像的古代艺术家肃然起敬。
        从大佛寺出来,心灵仿佛已经得到了一次净化。站在大佛广场前,远眺山间,云雾正化作细细的雨雾,落在树木上,落在我们的头发上,落在眼角眉梢,浸透了我们敬畏自然的凡心。
        南部的宣传部贾老师带领大家继续向山间攀爬。一段之字形山路后,我们看见一对奇石站在路边,细看介绍,是一对夫妻石,正在秀恩爱,大自然总是用多种方式生动活泼地教育着它的子民。路边的丁香矮灌木抽出了嫩绿的新叶,点缀着大山深沉的底色,带来一些新鲜明亮的色彩。一小段坡度上去,来到一个大面积陆相沉积地貌的小山包,泥色明显不同,是瓷实的黄泥糯土。这是地壳变化引起的隆起,跟仪陇的离堆是一个道理吧。对地理知识的缺乏,听见这样的说辞,更让我感到了这片土地的神奇。道路两旁的松树林正在开花,铁锈红的松果像松树的一只只闪亮的眼睛,像在诱惑我们学习站如松,行如风。
        著名的禹迹石映入我们的眼眸,两块八仙桌大小的椭圆形石头,稳稳当当的长在山间,周围围了一圈木栅栏,更显出那传奇石头的地位了得。治水的大禹路过此山,留下了一双巨大的脚印,也给南部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紧接着又现七星石,七块大小不等的陨石,分布在一块平坦的山坡面上,那优美的神话传说,把我们的心神带离了这凡俗的世界。我疑心这些石头是大佛布的局,它们在此山中修炼得可以自由变幻身形,定制出一个个传奇故事来与人分享。
        白色的山蔷薇开了,花朵洁白,淡淡清香散发,在绿叶见羞答答的躲躲藏藏,像朴实的山里孩子,怕见这些远来的陌生客人。
农家乐原汁原味的菜蔬佳肴,在休憩的短暂时光里,带给大家回到老家、回到父母身边、回到童年的恍惚。。。。。。
        去山中旅行吧,可以洗涤尘世的恶俗,让人的心灵得到一次彻底的除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