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出行记

 冰心茉莉图书角 2021-08-25

火车篇

       女儿在电话里撒娇:“妈妈,你周末过南充来看看我嘛!”每当周五,就会接到女儿这样的电话。听到孩子这样娇气可人的电话,于是也不顾一周的疲惫,连声应答:“要得要得,我坐上午9点左右的火车来。”     

       由于孩子在南高上学,我的周末时光就这样在挥洒在蓬安火车站到南充火车站的道路之间。也因为火车的开通,我们考虑坐火车去看孩子比较方便,再加上前两年也随同孩子在南高就读的同事一起坐火车去南充闲逛过,无疑城市的生活很美好,坐火车也很快捷,于是才决定把女儿送到市内重点高中就读。于是在女儿上高中以后,我的生活字典里常常多了火车两个字。

       每次走进蓬安火车站,看候车室密密的人群,除了少数行色匆匆的过客,很多都是像我一样的掐着时间赶车,安静候车的留守爸爸或者妈妈们,匆匆瞄一眼看他们的行囊------提着不锈钢饭盒子,还有软布包里装的衣服等,就知道他们也是和我一样,坐这趟火车的目的是去南充看孩子。找个座位坐下,发现邻近的大爷很眼熟,拉上话题,居然也是去看南充看学生的,不过是看他孙子的,儿女在外打工,孙子学习优秀,考上了南高的初中班,老伴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带孙子读书,周一到周五,大爷在家种菜务农,周末就带了家里的土特产去南充与老伴、孙子共享。 看见他一麻袋的东西,好奇的问,据说是自家产的大米,还有土鸡蛋,新鲜猪肉,还有最近地里收获的各色蔬菜等等。因为火车平稳快速便捷便宜,他选择了坐火车到南充。

       从营山开过来的小运转火车进站了。这是一列营山到南充的短途火车,中间只在蓬安站停留2分钟。上得火车,有时候运气好,能找到座位,还可以坐下来喘口气闭目养神;有时候营山上车的人太多,没有座位,就只好一直站在巷道里,和同路的朋友闲聊,不到40分钟,南充站就到了,跟我站在讲台上上一节课的时间差不离。有好几次在火车上看见坐在座位上认真做作业的小学生,问过才知道,是爸爸在南充工作,妈妈在蓬安工作,到了周末,妈妈就带了孩子去城里一家团聚。“妈妈说的,本来应该让爸爸来跑这趟路的,不过妈妈也想让我进城去逛逛,多长长见识。”小男孩开心的告诉我。看起来孩子也十分愿意和妈妈坐上火车去南充。望向车窗外,偶尔会发现一个道口有笔直站立的铁路警察,在列车经过时候,有执勤的铁路警察在向列车行注目礼,小小的身影在车外的小山坡上格外的让人感觉亲切,似乎一路都带着他们的平安祝福。

       每当火车到站,在出站口,看见那些高举牌子接人的人群,就会心生羡慕,羡慕幸福的旅客一踏上南充城就享受与亲人朋友相逢的喜悦。那接站的人群也是出站口一道优美的风景线。尤其在每年9月开学的时候,来车站接新生的大专院校的师哥师姐们,更是让外地学子一来就没有陌生感,看见自己就读的学校的那块熟悉的牌子,一定有找到家的感觉吧。

       下车直奔公交车站,坐大约30几分钟到南高新校区看女儿。这段时间和坐火车的时间几乎一样。不由得人们感叹:我们蓬安人民、营山人民真幸福,坐火车犹如赶公交。09年的时候,我几乎都是上午做火车去南充,中午和孩子一起吃午饭,聊聊天,下午就在候车室等候回去的火车。为了与孩子多沟通,时刻掌握孩子的学习、生活状态,这样周末跑来跑去也没有觉得很劳累。在火车站、公交车站和学校这样一条线上我晃悠了近一年以后,终于在南充买下属于自己的房子,我的匆匆的疲惫脚步可以暂缓,在新家住一夜,在星期天的下午在返回工作地点准备星期一上班。在乡下工作五天,在城市休假两天,已经是很多蓬安人在火车开通以后的日常生活状态。

       其实每次从蓬安到南充还看不出坐火车的人多。而在南充站往回赶的时候,那就明显的感觉到进城的人之多了。每次星期天的下午,火车站回营山、蓬安的9958次列车,从最初的8节车厢加到11节车厢到现在加到13节车厢,似乎还装不下进城来的营山人、蓬安人。常常是车厢的接头处,巷道里也还有买站票的旅人。回去的车厢行李架上,也格外丰富,许多个人、家庭购物的,买到自己满意的商品,高高的堆放在自己座位头顶的行李架上;也有小商贩们,用超大麻袋从西门等批发市场批发了许多质优价廉的货物回去销售。更不必说还有货运专列,匆匆的从我们身边的车窗外快速驶过。

      有时候,为了赶时间,很多旅客还可以搭乘达州到成都的列车,好几趟达成线的长途列车会在蓬安站停留两分钟,这给蓬安人民带来极大的方便。据说是因为蓬安有AAAA级的嘉陵第一桑梓风景区而停留的,很庆幸我们正好赶上了这样的好时机:既生活在风景如画的嘉陵第一桑梓,又有方便如公交车的火车出行。

       试回忆火车开通之前,从蓬安坐汽车到南充,需要近2个小时,还要遭遇晕车,堵车的艰难考验。有外地人顺口溜为证:汽车跳,蓬安到。可见那时候的出行多不方便,可谓吃尽了坐汽车的苦头。1997年11月,达成铁路全线通车后,大大改变了营山、蓬安人的生活轨迹,从全市的掉角县,变成了到南充最方便的县,六七十公里的路程,一下子像赶场一样。是火车,缩短了亲人间的空间距离,拉近了城乡差距。(2010-12)

汽车篇

        记忆里有一次可怕的坐汽车经历:一个星期一早上,在去三元上班的一次途中,我看见我们乘坐的小长安开进了马路下面的油菜地里,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出去的,好像从车门飞出去了,或者窗户出去的?掉在菜籽地中央,肩上的背包甩出去老远,还是同路的一个同事帮我捡起来,而我的手里牢牢抱着我的不满一岁的女儿。我那一惊吓,几乎有半年都不敢坐汽车,心有余悸。每次坐在车上,就拿手紧紧抓住车座上的扶手。后来由于经常要跑动,也就习惯了,慢慢淡忘了紧张。

       不久我调到河舒工作,最初的原因是解决夫妻分居。后来到了河舒,听大家说起才明白,河舒是个好地方。主要是交通方便,离县城比较近购物方便,到南充也顺路,在马路边边就可以招手搭车,又是河舒老区所在,文化底蕴深厚。这一来就安心在此工作、养育孩子。不知不觉就是15年了。

       河舒是仪北路咽喉重镇。一条老旧的马路穿镇而过,狭窄的街道,弯弯拐拐,如遇逢场天,做生意的摊贩,把本就狭窄的街道还要占据半边,汽车通行犹如蚂蚁前行。经常发生驾驶员与小商贩的对骂声。好几次上街买菜,看见过往的大车司机停下来,和小商贩交涉,要求挪动摊子让车子通过。赶场的行人也司空见惯,车子在马路上开,他也在马路上赶场,过路的旅客觉得那真是一个热闹的市集。如遇下雨天,更是泥泞,在路边有汽车行过时,不小心就被溅起一身泥水。道班也维修不停,无奈过往车辆太多,道路仍然破坏很快。虽然这样破烂不堪,但是去南充市、去成都市、去重庆市的班车还是要源源不断的从仪陇,营山,蓬安等县城发出,经过这条兰溪河环绕的小小街道河舒,才能到达自己的目的地。

       我记得有一次学校组织老师去北湖看菊展。那时候,北湖还是卖门票的,还记得那古色古香的大门。一辆大巴坐了好几十人,很多人家还带了孩子,我们自然也带了2岁的女儿同去。开始上车,大家兴奋的心情不言而喻,一车的笑语喧哗。不久,行至会龙,就有一个超级大弯,真可以用李琼的歌声来解说:十八弯。这个地方驾驶员开的小心翼翼,坐车的也噤声了,小孩子有开始呕吐的,有人直嚷头晕,有人说汽油味难闻。慢慢的,很多人在汽车上昏昏欲睡,差不多两个多小时的车程,只有打瞌睡让时间可以过的快些。经过这样的汽车颠簸,我们都愿意就近玩耍,不愿意再出远门了。一条路,不仅隔绝了时空,也阻隔了好多理想。这一呆就是15年。

       达成铁路通车,我们最欢欣鼓舞。周围人纷纷议论出行方便了。有同事的女儿在成都上学,他们夫妻更是经常坐火车跑成都,还在成都购置了住房,从小小的河舒乡镇也可以顺顺畅畅的快速到省城了。我们家也议定,在劳动节假期,带了女儿坐火车经过成都去青城山游玩,那真是一个愉快的假期。现在我们很少在坐汽车出门了,火车已经取代了汽车,成为大家出行的首选。(2010-12)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