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些事儿丨孙翼:清风鸣蝉惬读书

 长河副刊的书架 2021-08-25

于我而言,清风入怀、蝉鸣悦耳之际,卧榻饱读,实为至臻至妙的享受。

这种享受在多年前颇为难得。彼时,农村的夏秋虽然树茂风高、蝉鸣如雨、温凉怡人,却少有闲书可读。

几个小伙伴分头想法子,有拣拾废品的,有收集知了壳的,随后到收购站、药铺换上块儿八角零票,买几本童书解解“馋”。

有一次,我一位本家兄弟偷了家里十元钱,计划买零食饮料和玩具,我知道后便撺掇他抽出部分钱买书。

他本不爱看书,但怕我告密,只得不情愿地到供销社买了两册我指定的连环画。后来事情败露,本家二伯将他儿子臭骂一顿,让他向我学习,原因是我爱看书。

臊得我面红耳赤,好不惭愧。

夏秋时节“卧读”可于板凳、圈椅、床榻或者铺着凉席的地上,但舒适度不大好,因板凳窄、床上热、圈椅伸展不开、地上潮气重还有虫子,唯盛装粮食的柜子为绝佳之所。

居其上读书,既无虫蚁之扰,又可躺可坐能伸能曲俯仰自如,更有穿堂风偕悠悠蝉歌不时自前后门造访,风爽柜凉,沁心入耳,体验感丝毫不弱于如今空调客厅里的沙发“贵妃位”。

记得那年暑假我躺卧粮柜看《水浒》,读到“浔阳楼题反诗”一节时被宋江的英雄气概感染,辗转反侧躺坐不宁,最后索性站在粮柜上朗声吟诵起来,诵毕扔掉书本一跃而下,背抄手岿然立于堂屋中央,热血沸腾激动难抑,仿佛自己已化身成了扶危济困人人景仰的及时雨宋公明。

时过境迁,粮食柜早已归于历史,生活节奏加快也使手机“碎片化”阅读成为主流,但我却依旧钟爱纸质书,尤其清风鸣蝉相谐之夏秋,倘不卧榻而读,实感有负大自然美意。

愚以为风、蝉、书三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无风闷燥,无蝉少韵,不读书则灵魂浮躁无依。

房玄龄《陶潜传》有云:“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吾心有戚戚,并坚定地认为:

才高八斗的五柳先生彼时必然不会辜负那满窗明月一榻清风,手里百分百捧有书卷,否则,若无平时的勤读厚积,哪来的妙笔生花锦绣文章?又焉能自信满满以“羲皇上人”自况乎?!

(已载8月25日《德州晚报》)

■作者:孙翼  ■编辑:王晓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