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雍正临终前痛杀一人,背负千古罪名,却让乾隆稳坐江山60年

 我的学校西亚斯 2021-08-25
无论是王朝的更替,还是时代的变迁,为了历史的进步,人们总是需要付出一些什么,也许是牺牲自身的利益,也许是牺牲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对于历史来说,不流血的进步就已经是最温柔的前进了,对于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其实也不难想象过去动荡时期的艰难与困苦,就包括现在的许多影视剧中,也对过去的情景有或多或少的描写。

前几年兴起的宫廷剧,就多多少少写出了一些有关于宫廷的尔虞我诈。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历史上这种为了权力勾心斗角的事情并不在少数,其实很容易理解,对于皇子们来说,继承大统就代表着走到权力的最高峰,作为皇帝,虽说是要管辖全国的事务,但是皇帝们宁愿起早贪黑也要奋力走向权力的巅峰。

而在清朝,就有这么一位皇帝,他为了王朝的稳定,不惜做出大逆不道的事情,那就是雍正皇帝,看过清宫剧的人大部分都清楚,雍正帝继位很多人都是觉得名不正言不顺的,很多人甚至觉得雍正是自己册立自己为皇帝的,虽然这些都是猜测,但是在雍正做皇子的时候,当时的皇子们确确实实是为了皇位而进行了疯狂的抢夺,甚至在当时,对自己的亲兄弟也痛下杀手。康熙帝舍不得兄弟相残,最后却恰恰兄弟相残,而且就算雍正帝最后成为皇帝,也还是给世人留下话柄,甚至可以说是背负了千古骂名。

其实前一代的自相残杀,除了康熙爷的心慈手软,更多的还是制度上的缺陷,前一代对于下一任皇帝的选拔,是秘密选拔制度,虽说是秘密选拔制度,可就算是最不上道的皇子,也还是对于登上最高的那个位置野心勃勃,最终才导致兄弟相残,酿成不可挽回的悲剧。
所以吸取前一代的经验,也是为了避免相同的悲剧再次发生,雍正皇帝改变了秘密立储的制度,改成了位置承袭的制度,雍正用承袭的制度把其他皇子对权力的野心全部扼杀在摇篮里,看着自己的儿子一天天的长大了,雍正意识到,如果自己不能快刀斩乱麻,那么就会酿成和前一代一样的惨剧。

所以雍正决定立储,不得不说,虽然有些人觉得雍正是言不正名不顺的,但雍正在政绩和识人方面无疑是非常有本事的,雍正在位期间,不仅给康熙查缺补漏,还识人善用,有着不菲的政绩。
雍正慧眼识人,在决定立储之后很快就决定选择阿哥弘历为太子,甚至为了避免上一代的悲剧,让弘历稳坐这个位置,雍正帝还干了一件事,虽然这件事情让后世对雍正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是无疑是雍正在位的另一个政绩。

雍正下了两道密旨,其中第一道密旨是册立阿哥弘历为皇帝,并且由四位当时的重臣同时打开。这也是为了保证最终皇帝的人选不出差错,这其中的第二道密旨,就是赐死一个人,为了保证弘历能够顺利地登上皇位,也是为了杀鸡儆猴,雍正皇帝咬咬牙下了狠心,把自己的另一个儿子弘时给处理了,弘时是雍正皇帝的第三个儿子,雍正帝为了避免之前的情况发生,找了个由头把老三弘时给逐出了紫禁城,不仅如此,为了彻底打消老三的念头,雍正甚至把老三过继给自己曾经的政敌亲王允禩作儿子,同年,雍正又对允禩做了处理,紧接着第二年雍正以弘时年少放纵顽劣不堪的罪行,把他从紫禁城放逐。

导致最后弘时仅仅24岁就郁郁而终,雍正的这一套操作显然在皇子中间起到很好的震慑作用,基本后来都没有再出现皇子有小动作的事情了,再者,雍正本来自己的子嗣就不多,雍正作为上一届皇位争夺的获胜者,皇子们有没有异心很明显就能看的出来。
虽然雍正的做法的确是过于残忍,甚至被世人所诟病,但是雍正为乾隆留下的政绩都是十分显著的,甚至为了不让乾隆走弯路,雍正还给乾隆留下字条,告诉他哪些人是可以重用的,哪些人要小心提防,所以不管怎么样,雍正都是一个贤明的好皇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