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井烟:信息化建设(一)

 01一线 2021-08-26

井烟:信息化建设(一)

|01一线

井冈山卷烟厂信息化建设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主要应用了电子控制卷烟生产和办公室、烟叶两个部门的两台办公电脑。进入本世纪以后,2001年,我厂被江西省吉安市列为信息化建设试点企业。接着实施了三个《信息化工作三年规划发展纲要》《信息化“十一五”规划》(2006-2010年)。2003年4月8日,经国家烟草专卖局、财政部批准上划为中央直属企业。2005年5月,与南昌卷烟厂、兴国卷烟厂“三厂重组”,合并为南昌卷烟总厂,7月14日经国家烟草专卖局批复同意设立南昌卷烟总厂重组江西卷烟工业。2005年10月28日,江西中烟工业公司成立。同日,南昌卷烟厂、井冈山卷烟厂、兴国卷烟厂联合重组为南昌卷烟总厂。南昌卷烟总厂正式挂牌运行,企业更名为南昌卷烟总厂井冈山卷烟厂。上划期间,井冈山卷烟厂信息化建设主要接受地方主管部门指导和江西省烟草专卖局信息(计算)中心指导。2008年1月,与南昌、赣南、广丰、兴国卷烟厂实现“五厂重组”,合并构建了江西中烟二级母子公司。2009年10月29日更名为江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井冈山卷烟厂,系江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下属的四个生产制造点之一。


从重组江西卷烟工业到江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井冈山卷烟厂信息化建设逐步进入江西中烟信息中心指导正轨。2011年开始至今,执行江西中烟《信息化“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和《信息化“十三五”规划》。

作为多点生产集团化运作条件下工业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通过对信息化的方方面面进行透彻分析,使大家明确究竟信息化给传统的生产、销售、开发、财务管理等领域带来了什么样的革新,企业在制定信息战略上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考虑等问题。必须把学习和培训作为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来抓,不断增加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认真做好信息化工作的每一件事,切实把事情做细、做实,努力促进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

长期以来,井冈山卷烟厂信息化建设坚持以市场和业务需求为导向,统筹数字化工厂建设的总体规划,做到立足长远,分步实施,突出重点。2004年10月,企业内部开始了局域网升级规划建设,同时,顺应烟草行业改革与发展,先后实施完成了《国家局卷烟生产经营决策管理系统工程建设》、《企业局域网与办公自动化建设》等几个项目工作。在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中,企业能够融会国家文件精神,结合行业和企业具体实际,力求做到建设的各个信息网络系统经济合理、先进可靠;软件开发应用体现先进技术文化和管理思想,符合国情、厂情,并遵循国家的各项政策、法律法规、财务制度,企业信息化取得了较快进展。


2013年,江西中烟“十二五”规划设计年产30万大箱卷烟的江西中烟井冈山卷烟厂易地技改项目落地。本次异地技改于2014年11月20日开工建设,2016年10月22日转入投产,同年12月中旬信息化主导完成IT办公搬迁和网络与各信息系统转入正常运行。井冈山卷烟厂本次易地技术改造项目按照公司数字化工厂建设的总体规划与要求,向着“两化融合”迈进,除同步增强迁移建设了行业“一号工程”、公司财务供应链和营销管理等信息系统外,还系统规划并实施了生产制造(MES)、制丝集控、卷包数采、物流高架、动力能管、消防工程、生产监控信息系统建设项目,较好地构建了统一、全面、先进的生产指挥和管理信息化平台。

井冈山卷烟厂投产期间,瞄准促进未来发展,促进实现“集成各路特色,打造行业典范”、成为公司展示“科技进步、先进工艺、行业文化和社会责任”即“四个窗口”定位要求,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即“四新”经济的突破口,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在制造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2016年3月,结合烟草行业、公司信息化发展战略和公司“十三五”信息化规划和打造江西企业数字化、信息化建设企业特色和达成物联网工厂,领航江西中烟信息化技术的建设目标需求,于2017年10月,又圆满完成了浙江中烟合作生产品牌批次管理(PBMS)信息系统项目建设。率先作为当地老牌示范企业,向着“两化融合”继续迈开步伐,在建立地方工业标杆,打造江西企业数字化目标、信息化建设企业特色和达成物联网工厂建设上成为了一张“吉安名片”。

回溯本源,井冈山卷烟厂信息化建设继承了前人的经验,迎合了时代的节拍。

信息化概念的起源发展与标准化定义

信息化的概念起源于60年代,由日本学者梅棹忠夫首先提出来的,而后被译成英文传播到西方,西方社会普遍使用“信息社会”和“信息化”的概念是70年代后期才开始的,我国紧随其后。事实证明,信息化是人类迄今最先进的生产力,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和文化传播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促进了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

1963年,日本学者Tadao Umesao在题为《论信息产业》的文章中,提出“信息化是指通讯现代化、计算机化和行为合理化的总称。”其中行为合理化是指人类按公认的合理准则与规范进行;通讯现代化是指社会活动中的信息交流基于现代通信技术基础上进行的过程;计算机化是社会组织和组织间信息的产生、存储、处理(或控制)、传递等广泛采用先进计算机技术和设备管理的过程,而现代通信技术是在计算机控制与管理下实现的。因此,社会计算机化的程度是衡量社会是否进入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中国学者林毅夫等指出:“所谓信息化,是指建立在IT产业发展与IT在社会经济各部门扩散的基础之上,运用IT改造传统的经济、社会结构的过程”。赵苹等给信息化所下的定义则是:“信息化是指人们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达到较高的程度,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推动人的智能潜力和社会物质资源潜力充分发挥,使社会经济向高效、优质方向发展的历史进程”。

现在的人普遍认为,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与智能化工具相适应的生产力,称为信息化生产力。信息化以现代通信、网络、数据库技术为基础,对所研究对象各要素汇总至数据库,供特定人群生活、工作、学习、辅助决策等和人类息息相关的各种行为相结合的一种技术,使用该技术后,可以极大的提高各种行为的效率,并且降低成本,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提供极大的技术支持。

信息化的标准定义:信息化代表了一种信息技术被高度应用,信息资源被高度共享,从而使得人的智能潜力以及社会物质资源潜力被充分发挥,个人行为、组织决策和社会运行趋于合理化的理想状态。同时信息化也是IT产业发展与IT在社会经济各部门扩散的基础之上的,不断运用IT改造传统的经济、社会结构从而通往如前所述的理想状态的一段持续的过程。

国家信息化建设的起源与发展

1983年12月22日,由中国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中国第一台每秒钟运算达1亿次以上的计算机——“银河”在长沙研制成功。这一系列巨型计算机包括:1983年银河计算机秒算次数上亿;1993年银河全数字仿真—Ⅱ型计算机;1997年“银 河-III”百亿次巨型计算机系统。

“银河”巨型计算机系统是我国目前运算速度最快、存贮容量最大、功能最强的电子计算机。它是石油、地质勘探、中长期数值预报、卫星图像处理、计算大型科研题目和国防建设的重要手段,对加快中国现代化建设有很重要的作用。

1997年4月18日至21日,我国首次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在深圳召开。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出席会议并作讲话。他要求积极推进国家信息化建设,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服务。会上对信息化和国家信息化定义为:“信息化是指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国家信息化就是在国家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实现国家现代化进程。”实现信息化就要构筑和完善6个要素(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建设国家信息网络,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发展信息技术和产业,培育信息化人才,制定和完善信息化政策)的国家信息化体系。

邹家华副总理指出,目前国家已经把信息化纳入了“九五”计划,并把国民经济信息化程度显著提高作为“九五”发展重要目标。这充分表明信息化在我国经济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已经空前提高,推进信息化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谈到今后一段时期的信息化工作时,邹副总理要求,要认真贯彻信息化建设的“统筹规划,国家主导;统一标准,联合建设;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指导方针,力争到2000年初步形成一定规模和比较完整的国家信息化体系。

邹副总理提出,当前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作为信息化的核心内容,重点抓好宏观经济决策、工农业生产、科技教育、社会生活等领域的信息资源开发。第二,要加强国家信息网络建设和管理。第三,通过国家信息化建设带动信息产业的发展,加快信息设备制造、软件和系统集成及信息服务业的发展。第四,集中力量加快“金”字工程的建设。第五,从资源、市场和服务等关键环节入手,加快发展面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服务业,广泛提供电子邮件、远程教育、远程医疗、会议电视、电子购物、电子广告、家庭娱乐和视频点播等服务。第六,促进科技和教育领域的信息化,提高科技教育水平,增强全民信息化意识。第七,与行政管理和技术管理相结合,抓紧制定信息化立法规划,逐步形成信息化法制体系。

邹家华强调,加快信息化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各部门、各级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加强组织领导,保证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指品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支撑品牌管理的手段和过程。包括了企业规模,企业在电话通讯、网站、电子商务方面的投入情况,在客户资源管理、质量管理体系方面的建设成就等。信息化建设是品牌生产、销售、服务各环节的核心支撑平台,并随着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的不断深入显得越来越重要,未来甚至许多企业就是只依靠信息化建设而生存。

从管理角度讲,我国信息化建设大致经历包括:产品信息化、企业信息化、产业信息化、社会生活信息化。其中的社会生活信息化指包括经济、科技、教育、军事、政务、日常生活等在内的整个社会体系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各种信息网络,大力开发有关人们日常生活的信息内容,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拓展人们的活动时空。等社会生活极大程度信息化以后,我们也就进入了信息社会。

我国信息化建设大致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可称之为“生产力平台”,其中Office和Lotus等办公软件是其中典型代表;第二阶段可称之为“运营平台”,其中包括ERP、CRM等提高企业管理和生产效率的平台;第三阶段可叫做“智能平台”,即BI系统平台。第一阶段,谁上了信息系统谁就有优势;大家都上了信息系统后,就进入到第二个层面,谁把信息技术用得好谁就有优势;现在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开始上升到第三个层面,谁的IT技术和业务结合得更紧密,谁才能获得优势。第三阶段定位为新兴社会生产力,主要以物联网和云计算为代表,这两项技术掀起了计算机、通信、信息内容的监测与控制的4C革命,网络功能开始为社会各行业和社会生活提供全面应用。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我国政务信息化取得了较大进展,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医疗信息化市场的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已经连续5年保持20%左右的增长率,远高于全球市场5.1%的年均复合增长率。2010年,我国物流信息化解决方案市场规模达到18.12亿元。未来几年是物流信息化大发展的几年,物流信息化市场需求增长幅度超过20%。此外,电力信息化、金融信息化、酒店信息化等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但是,在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仍存在着突出的问题。在社会信息化、政务信息化与信息安全建设领域仍有不同程度的不足。相信随着我国政策的支持和产业问题的解决,我国信息化将进一步向着纵深方向发展。

信息化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

信息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是信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很多学者都对此进行了尝试。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两种论述:一种是将信息化的作用概括为支柱作用与改造作用两个方面;另一种是将信息化的作用概括为先导作用、软化作用、替代作用、增值作用与优化作用等五个方面。这些观点对我们充分认识信息化的经济功能(或作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此不可忽视。

信息化对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是通过信息产业的经济作用予以体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信息产业的支柱作用;信息产业的基础作用;信息产业的先导作用;信息产业的核心作用。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我世界大国地位。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随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超大规模内需潜力不断释放,为我国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制造业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建立起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制造体系,成为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和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持续的技术创新,大大提高了我国制造业的综合竞争力。载人航天、载人深潜、大型飞机、北斗卫星导航、超级计算机、高铁装备、百万千瓦级发电装备、万米深海石油钻探设备等一批重大技术装备取得突破,形成了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我国已具备了建设工业强国的基础和条件。

2015年5月8日,我国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国务院出台《》(发文字号:国发〔2015〕28号)。《》,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规划的十大重点领域基本上属于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领域,美方担心,未来中国在这些领域形成成熟的技术能力和先进制造能力,将与美国具有比较优势的高技术领域形成直接竞争,并威胁美国的领先优势。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制造业发展面临新挑战。资源和环境约束不断强化,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投资和出口增速明显放缓,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规模扩张的粗放发展模式难以为继,调整结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刻不容缓。形成经济增长新动力,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重点在制造业,难点在制造业,出路也在制造业。各行业新的装备需求、人民群众新的消费需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新的民生需求、国防建设新的安全需求,都要求制造业在重大技术装备创新、消费品质量和安全、公共服务设施设备供给和国防装备保障等方面迅速提升水平和能力。全面深化改革和进一步扩大开放,将不断激发制造业发展活力和创造力,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长期以来,美国一直扮演监听者的角色。我国出台《》竟然引起美国的恐慌。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表了针对中国的301调查报告。这个调查报告名义上是保护美国企业在涉及技术转让、市场准入、投资等方面遭受不平等待遇的保护措施,实质是两国经济力量对比和竞争形势发生变化后,美国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实施战略遏制和打压。

2019年5月15号,特朗普签署华为禁令制约华为之前,美国就已经开始限制我国的科技产业,那时候就认为我国的联想电脑不安全,不让我国的联想电脑进入美国的正式场合,认为我国会对美国进行监听。其实对于华为也是同理,禁用华为有科技制裁的因素在内,也有为美国的监听方便的因素,这也是美国禁止用华为的一个重要原因。

品牌信息化建设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企业信息化已成为品牌实现可持续化发展和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障。品牌应该采取积极的对策措施,推动企业信息化的建设进程。品牌2.0理论指出,信息化建设是品牌母体树冠部分的支持网络,庞大的品牌识别系统必须对应有强大的信息化建设体系,如果信息化建设不能满足品牌识别系统的要求,品牌识别系统也将受到伤害,会自动调低到现有的信息化建设体系可以支撑的大小,这是品牌母体的自我调整过程。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可以解释一种现象:为什么有的品牌进行了很好的品牌识别系统设计,初看起来是一个极具竞争力和发展前景的品牌,但却不能持久,并马上出现了负品牌效应(品牌的负面元素暴露进行损害品牌的美誉度)。

品牌信息化建设必须详细分析、系统实施。品牌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必须根据该品牌的情况因地制宜地实施,千万别好高骛远,在中国,信息化建设失败的案例极其常见,尤其是CRM、ERP领域。对品牌来说,错误的信息化建设决策有可能带来比未进行有效信息化建设更大的风险。

 品牌指数数据模型中的信息化建设权值为10分,当品牌在企业规模、通讯系统、网络、电子商务、客户资源管理、质量管理等方面有正向的建设内容时,品牌指数将给予加分。在品牌2.0理论体系中,信息化建设作为品牌母体树冠部分的支撑物,同属自触点,也就是品牌母体可以主导的部分。

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

信息化作为一个新事物,需要用新的思维去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实现企业管理产销一体化,主要业务与财务管理的集成,推进企业全面面向市场和适应市场的变化,促使企业管理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化、精细化,全面提升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在企业工程建设和规模扩张的同时,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提高竞争力、市场占有率、客户满意度和获取最大利润为目标,以协同商务、协同竞争为商业运作模式,通过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集成技术,达到对整个企业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业务流和价值流的有效规划和控制,从而将企业和客户、供应商、销售商和服务商等合作伙伴连接成一个完整的价值链结构。

IT需求,即用户对信息技术方面的需求,这个需求可描述为一个持续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通常用“信息化”来表示,因此,信息化解决方案也可以说是IT解决方案。

目前信息化六大特性最受企业青睐:

⒈易用性:

易用性对软件推广来说最重要,是能否帮助客户成功应用的首要因素,故在产品的开发设计上尤为重点考虑。一套软件功能再强大,但如果不易用,用户会产生抵触情绪,很难向下推广。

⒉健壮性

健壮性表现为软件能支撑大并发用户数,支持大的数据量,使用多年以后速度、性能不会受到影响。

⒊平台化、灵活性、拓展性

通过自定义平台,可以实现在不修改一行源代码的前提下,通过应用人员就可以搭建功能模块,及小型业务系统,从而实现系统的自我成长。同时通过门户自定义、知识平台自定义、工作流程自定义、数据库自定义、模块自定义,以及大量的设置和开关;让各级系统维护人员对系统的控制力大大加强。

⒋安全性

系统能够支持WINDOWS、LINUX、UNⅨ等各种操作系统,对安全性要求高的用户通常将系统部署在LINUX平台,同时,从流程、公文、普通文件等在传输和存储上都是绝对加密的,系统本身有严格的思维管理权限、IP地址登录范围限制、关键操作的日志记录、电子签章和流程的绑定等等多种方式来保证系统的安全性。

⒌门户化、整合性

协同办公系统只是起点,后续必然会逐步增加更多的系统建设,如何将各个孤立的系统协同起来,以综合性的管理平台将数据统一展示给用户,选择具有拓展性的协同办公系统就成为向后一体信息化建设的关键。

技术上

产品底层设计选择了整合性强的技术架构,系统内预留了大量接口,为整合其他系统提供了技术保障

经验上

成功实施了大量系统整合案例,丰富的系统整合经验确保系统整合达到客户预期的效果

⒍移动性

信息化平台嵌入手机,使用户通过手机也可以方便使用信息化服务。

企业信息化七大平台

企业常常面临沟通不畅,信息无法及时获得,管理效率低下,资源和资源之间各自为政,难以统一管理和协调的现状。尤其是当企业业务流程日益复杂,业务与业务之间关联与交叉频繁;人与人,部门与部门,企业与企业的沟通和协作愈发凸现重要性的时候,企业更需要打破各种沟通和管理的屏障,实现对管理和运营各环节的掌控、调配和协作。而引进一套能充分发挥出协同理念和协同应用的OA办公系统,能有效帮助企业突破以上发展瓶颈。

知识管理平台。建立学习型企业,更好的提高员工的学习能力,系统性地利用企业积累的信息资源、专家技能,改进企业的创新能力、快速响应能力,提高生产效率和员工的技能素质。

日常办公平台。将自己的日常安排、任务变更等集成在一个平台下,改变了传统的集中一室的办公方式,扩大了办公区域。通过网络的连接,用户可在家中、城市各地甚至世界各个角落随时办公。

信息集成平台。对于一些使用ERP系统的企业,已存在的生产、销售、财务等一些企业经营管理业务数据,对企业的经营运作起着关键性作用,但它们都是相对独立、静态的。

信息发布平台。建立信息发布平台的标准流程,规范化运作,为企业的信息发布、交流提供一个有效场所,使企业的规章制度、新闻简报、技术交流、公告事项等都能及时传播,而企业员工也能借此及时获知企业的发展动态。

协同工作平台。将企业各类业务集成到OA办公系统当中,制定标准,将企业的传统垂直化领导模式转化为基于项目或任务的“扁平式管理”模式,使普通员工与管理层之间的距离在物理空间上缩小的同时,心理距离也逐渐缩小,从而提高企业团队化协作能力,最大限度地释放人的创造力。

公文流转平台。企业往往难以解决公文流转,总觉得文件应该留下痕迹,但是在信息化的今天,改变企业传统纸质公文办公模式,企业内外部的收发文、呈批件、文件管理、档案管理、报表传递、会议通知等均采用电子起草、传阅、审批、会签、签发、归档等电子化流转方式,同样可以留下痕迹,真正实现无纸化办公。

企业通信平台。也就是企业范围内的电子邮件系统,使企业内部通信与信息交流快捷流畅,同时便于信息的管理。

企业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体规模小,质量并不高。

信息产业在总量上具有相当规模,但总体规模小,质量并不高。在经济发达国家,信息产业已成为第一、第二大产业,而中国信息产品制造业在全国工业行业中仅排7到8位。中国信息产业的总量水平也较低。在全球电子信息产品市场份额中,美国占30% 以上,日本占20% 以上,而中国仅占3.5%。

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差

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信息技术水平相比,我国技术水平的差距主要是总体技术水平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较低。尤其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极为不足,信息技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较弱。到目前为止,芯片、软件、集成电路、新型元器件、核心软件等一些关键技术,仍由发达国家所主宰,业已成为制约中国电子信息产业自主发展的主要瓶颈。

结构不合理

我国信息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不合理,结构性矛盾仍然未能从根本上得到缓解。电信支撑网建设和业务发展滞后于通信能力发展;通信产品制造业发展又滞后于网络建设,缺乏统筹规划,发展协调不够。邮政的资产结构、业务结构不合理,基础业务增长缓慢,业务拓展和市场开发比较薄弱,网络布局及服务手段、管理体制及经营机制还不适应市场需要。电子行业结构性矛盾仍然较突出。由于缺乏有效的宏观调控,一些地区和部门争上热门产品、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的现象屡禁不止。特别是,在VCD、移动通信、手提电脑等制造设备方面,存在品牌过多、分散经营、产品雷同、重复生产的不正常现象,既浪费了有限的资源,也不利于企业竞争。

档次不高,附加值低,营销能力较弱

出口产品档次不高,附加值低,营销能力较弱。中国信息产业出口从总体上看,仍处于粗放型和劳动密集型阶段。虽然近几年中国信息技术产品在不断优化,但由于种种原因,至今未从根上本扭转产品档次低、附加值低的不利局面。两难境地是:出口电子产品多数属于低档次的、低附加值的产品,而进口的电子产品则多数属于高档次的、高附加值的产品。1998年,中国出口的有线电话机平均单价为12.23美元/台,而进口电话机平均单价则高达190.35美元/台,进口平均单价是出口平均单价的15.56倍。与境外的信息企业营销能力相比,中国信息营销能力还有很多不足:营销体系不健全;进出口权还受到很大的限制;市场占有的层次较低。

开发能力不足

信息技术发展相对滞后,开发能力明显不足。中国基础信息技术产业和软件产业技术水平还很落后,不少产品设计技术与生产技术要依赖进口才能解决。有相当比例的电子信息产品生产还处于引进和模仿阶段,自主创新生产比重还相当低。致使一些尖端产品与美国、日本相比至少落后10年以上,一般信息技术要相差2—3个发展阶段。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虽然加大了电子信息产品的投入,但开发能力仍然严重不足。研究开发经费的比例偏低,严重制约了中国信息产业的技术创新,阻碍了电子信息产品档次的提高和附加值的增加。此外,电子信息产品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也很低:一般发达国家都在75% 以上,而中国的转化率仅为15%。(待续)



作者声明:

——本文系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另外,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若作品中的文字、美术、摄影等有涉及您的版权问题,请您及时与我取得联系,我将会在第一时间删除转载内容或作品!

猜您喜欢

作者简介:罗余作,男,汉族,196511月出生,江西吉安永和人,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网络与信息管理师,2019年中国优秀CIO获得者,高峰论坛特邀嘉宾。吉安县诗词学会理事兼期刊《文山艺苑》编委;吉安市庐陵诗词学会会员,《庐陵诗词》电子微刊编委;吉州区诗词楹联学会会员;吉安县文学协会副主席、代主席、协会《庐陵文苑》期刊和微刊编委。2020年荣获中国乡村作家荣誉称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