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成俊:前半生的厨子,后半生的茶人

 农家科技杂志 2021-08-26

二百多年前,江津的茶业曾经兴盛过一个时期,然而不知什么原因,到了清末逐渐衰落下去,最后默默无闻近一个世纪,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意想不到的是,近十年,江津猫山茶又重出江湖,声名鹊起,行销海内外,尤其是富硒瓮红红茶,横空出世,更是独占市场鳌头,在第五届中国茶叶博览会上捧回金奖。江津茶叶的复兴之路,与一个人密不可分,他便是把后半生都押注在猫山茶山上的吴成俊。

清晨,醒来的猫山

半道出家的餐饮大师
▲▲▲

时间回溯到1980年代中期,江津嘉平铜鼓村,一位名为吴成俊的少年,初中毕业后升学无望,只能回到的家徒四壁的老家,供他选择的只有两条道路,要么当兵,要么跟着年迈的老父土里刨食。后面当兵未能检上,少年只好扛起锄头走向田头。一亩三分薄地,无疑对心怀抱负的少年是一种无奈的禁锢。

不过幸运的是,少年迎上了一个黄金时代。

时势造英雄,好的时代总能成就各行各业的许多俊杰。

改革的春风早已吹入这西南的旮旯,市场经济在乡村也日渐活泛起来。

素以出产柑橘出名的江津,民国年间的年产量就已达到5700万枚。据《中农月刊》刊载:“江津出产之甜橙,其产量之多,品质之佳,冠于全川。”

蛰伏近半个世纪,江津柑橘终于又迎来新的春天。

眼尖心细的少年早已嗅到了其中诱人的气息。少年干劲十足,开荒垦山,租包并举,大种柑橘,那时柑橘就能卖到一块多钱一斤。柑橘造就了当地最早的一批万元户。然而柑橘从种植到挂果见效至少都需要三年。

吴成俊理应成为一名有为的橘农。但是期间的一出插曲,却将少年的另一天赋被挖掘出来。

无限风光在猫山

当时农村流行办酒帮厨,偶然的一次机会,吴成俊被亲戚喊去帮厨。主厨的是从长江航运公司食堂请来的一个大厨。吴成俊细细观察了大厨办酒的整个过程,对于从小就喜欢下厨的他来说,发现并不有多复杂,觉得自己也能承办下来。后面,正好他的姑姑家办酒,吴成俊主动请缨,做起主厨,一举成功。从此,吴成俊办酒办出了名,于是拉起生产队年龄相仿的七八个年轻人组成一支队伍,专门下到各村办酒。不过,那时,农村帮厨办酒并没什么报酬,更多的是出于亲情、友情的帮忙。1989年,吴成俊被供销社的酱油厂招去当技术员,这曾是让农村人艳羡的好工作,少年肯学善干,半年后就当上了厂里的技术骨干,然而因为只是合同工,并没有多大的发展空间。最后不顾家人的反对,吴成俊辞职,决定在利用自己过去办酒掌握的一手厨艺,在嘉平镇上开了家小餐馆。过去办酒积下的好口碑,加上精湛的手艺,小餐馆开得风生水起,不到半年时间就把四五家的大餐馆竞争下去了。

夏日,绿意盎然的猫山

那时的嘉平镇是江津柑橘的重要集散地,商贾云集,车水马龙。

吴成俊一边经营餐馆,一边在柑橘贸易车站旁边搭起一个简陋的帐篷,不间断给往来贩运柑橘的司机、商客提供便饭便菜,一天下来,常常累得直不起腰,但吴成俊舍身苦干,为自己的前途挣得了个好彩头。

吴成俊在他的餐饮江湖里越走越顺,门店扩增到了三四家,随后进军江津城区,很快成为江津餐饮行业的风云人物。吴成俊精心研制出众多首创菜品,成为他立足江津不败的坚实基石,也为江津餐饮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双福:福地遭遇滑铁卢
▲▲▲

 一条大鱼总是渴望更大的水面。

吴成俊在江津搅起的水花已经够高,然而对于一个向往大海的人来说,显然水域还不够宽阔。

之前,吴成俊的大姑一直在成都开茶厂,主营花茶,见吴成俊的餐饮越做越红火,关系人脉网络广,于是邀请他来成都做茶叶生意。

自古一啄一饮,如影随形,茶叶生意和餐馆生意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相通的。两者都注重色、香、味、形的高度协调统一。

自此,吴成俊与茶结缘,那个产茶的猫山,成为他后半生的逐梦之乡。当然这是后话。

吴成俊离开江津前往成都参与大姑的茶叶事业,并随后租了一家外贸公司的门面做起了茶叶贸易。

一手开餐馆,一手做茶叶贸易。以餐饮带动茶叶的销售,这是一个绝妙的营销组合。

很快他便在江津城区东、南、西、北区各开了一家门店。

猫山鹰舌芽

在成都,闲时和几个朋友去附近的温江、都江堰、郫县等地游玩,发现这些地方遍地都是花卉苗圃场。

意外的游玩发现为吴成俊带了意想不到的商机。

那时江津双福开发刚刚起步,广泛招商。吴成俊坐汽车过去实地考察,那些招商人员看他一身农民打扮,正眼也没看他,因为谁也不会想到这样的人会成为双福的大人物。

那时的双福远不是今天工业园区的样子,还是一大片农田和荒坡。

吴成俊决意租下一块农地来搞花卉,双福靠近重庆主城,成都既然有那么大的市场需求,重庆照理也有市场。

白天开馆子,晚上关门后,吴成俊来不及歇息,又租个货车,连夜赶往成都苗木基地,以极低的批发价拉回一大车的苗木,第二天早上到了双福上盆,价格立马翻涨几十倍。一株2块钱的橡皮树,上盆再出售,可以卖到30多块钱。

几乎是拉一车花苗赚一车花苗的钱。

生意越做越好,吴成俊以餐饮人的独特嗅觉,觉得双福的快速发展,定会带来人流的暴增,于是在花卉基地旁开起了农家乐,果不其然,农家乐的生意极其火爆,不久,他的第二家农家乐就顺利开张。花卉基地也扩大到了三四百亩,成为重庆市最大的三家农家乐之一,前来参观考察的各路人员络绎不绝,农家乐建筑规模最后发展到比双福政府还大好多倍。

2006年,双福工业园区规划开建,所有的土地全部被限时勒令收回。吴成俊将前半生的资金基本都投入了进去,正在他为事业战兴正酣的时候,突然“鸣金收鼓”,不管是从经济上来说,还是精神上来说,对吴成俊都是一记沉重的打击。

此后,吴成俊隐退江湖生活了半年,在半年的时间里他在慢慢消弭来自事业上的创痛。期间,吴成俊回了趟老家。

老家有座出名的山,叫猫山。猫山自然是因形赋名。在猫山的山脉的最高处,有一巨石,昂首向北而立。从侧面看去,外形极似一只猫蹲坐在那里。猫山横跨江津蔡家、李市、嘉平三镇。传说很久以前,一只老鹰衔着一颗茶叶种子,在猫山之麓休息时,种子落入土中,老鹰顿时化作山颠的老鹰石,茶种便在在山上生根发芽,不断繁殖成片。产出的茶叶就是有名的鹰舌芽,喝起来口感清醇,回味悠长。

吴成俊品着故乡的猫山茶,看杯中的茶芽载沉载浮,突然醒悟人生何尝不是如此,成败起伏都是常态。

猫山独特的土质成就高品质的猫山茶

发现猫山,立志重振茶业
▲▲▲

吴成俊回到自己的老本行,继续做餐饮。多年积累的人脉和经验没有丢,做餐饮每年依然能给他带来一两百万的收益。

一次和一个种金银花的朋友喝茶聊天。朋友问他,你既然做餐饮和茶叶生意,老家嘉平又是产茶叶的地方,为何不回老家建立自己的茶园,带动更多的人种出好茶。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猫山山民零星种植茶树。从小在猫山脚下长大的吴成俊,当然知道自己的故乡产茶叶。然而他从未想到在老家的山上种茶叶。

心中依然怀着梦想的吴成俊,被朋友的一句话又点燃了心中的创业激情。2013年,吴成俊查阅资料,咨询专家,多次回到猫山走访调查,对猫山是否能产出上好的茶叶做了更细致的考证。

诸多史料显示,中国的茶业最早兴起于巴蜀大地。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先生在其《日知录》中考证指出:“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陆羽的《茶经》开篇就写道:“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

可见,巴蜀是孕育中国茶文化的摇篮。

猫山茶园

江津是古老的巴国、巴郡属地。

史料记载,江津在“康熙30年以前未产茶”;直到康熙48年,“江津县西一百八十里左右的羊景、洪洞、漩水三处”居民才在连接仁怀、合江地方的竹林下栽下茶树,利益可观,于是相率栽植,几年下来,产茶渐丰,成为当地重要经济作物;道光时期江津县茶叶产量较大,所产茶叶不仅行销松潘,亦外销永川、璧山;到清末,江津“本境产销每岁约计一二万斤”,但所产茶叶不敷本地食用,还需“他境接济”,清末江津茶业渐趋衰落。

一个地方,一件事物,乃至家族、国家的兴衰消长变化自有其自然的规律。

“猫山的独特之处,在于整座山都是砂土,把表面的砂土轻轻刨开,就能看到掩藏在下面坚硬的石头。《茶经》说:'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猫山的茶树都生长在表面风化腐烂的覆盖有深厚腐殖土的石头上,这正是茶树生长的最佳土壤。”吴成俊说,“猫山平均海拔500以上,年平均气温18℃,气候温润,雨量充沛,既无严寒也无酷暑。山上林木葱郁,多马尾松、杉树、泡桐、楠竹,溪涧密布,岩峭坡陡,日照短,云海波涛起伏。茶树天天浸润在云蒸霞蔚之中,不受寒风烈日侵袭,因而叶片肥厚,经久耐泡。”

多方证实:“猫山是生产上好茶叶的地方。”这无疑更加坚定了吴成俊回乡发展茶叶的决心。

吴成俊立志要重振猫山茶叶。

吴成俊站立在猫山山头,意气风发

以硒为媒,点茶成金
▲▲▲

“当时,分布在猫山各个山段的小茶厂有20多家,大多生产设备陈旧落后,也没有自己的品牌,生产出来的茶叶只能走散装市场,好茶只能卖出'大路货’的价格,茶农收益甚微。”吴成俊对记者说。

2013年,吴成俊利用近几年做餐饮积累下的资本,一并收购了天水、梁家山等5家小茶厂,成立欧尔农业公司,并不惜重金组建了两条现代化茶叶加工生产线。

为了让猫山产出的茶叶质量更上一层楼,欧尔公司聘请来自西南大学茶叶研究所和福建武夷山茶叶研究院的多位著名茶叶专家担纲技术指导。首先是对老茶场进行了品种更新,引进了更加适合猫山种植的中小叶茶树品种。

早在2012年,有长寿之乡美誉的江津就制定了加快富硒特色产业发展的意见。猫山属高硒地带, 每千克土壤中的硒含量达到 1~2毫克,pH 值以中酸性居多。猫山无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物的污染, 有良好的生态条件和发展环境,适宜有机茶叶的种植。

吴成俊正在瀹茶

吴成俊乘势而为,精心研制,推出的有机富硒猫山鹰舌芽和富硒瓮红红茶一炮走红,成了他的得意之作。说到瓮红红茶的制作工艺,吴成俊更是如数家珍。“制作瓮红红茶的茶叶,是采自老树的鲜芽,老茶园周围种有马尾松、杉树和果树,在漫长的生长中吸附了周围植物的味道,采茶时候,又正是山花烂漫之时,花香的熏染,也会影响到茶叶香气的生成。采摘茶青时,严格选取芽头或一芽一叶。为避免失去芽头香气、保证品相完整,时间上施行采晴不采雨。采青后还要进行严苛的挑选,平均每500克只选取200克左右符合标准的鲜叶原料,确保红茶的源头品质。”

吴成俊举起才冲泡的一杯瓮红红茶继续说道,“瓮红红茶最大的特色就是在陶瓮中窖藏特制而成,将中国悠久的陶器与茶文化作了有机融合。瓮红红茶冲泡后,香气鲜纯天然,汤色红艳透明,艳而不俗;品啜之,甘甜爽口,齿颊留香;再观叶底,芽头嫩肥完整。可连续冲泡十道以上,香气依旧芳馥,甜醇之感萦绕充溢口腔,令人回味无穷。瓮红红茶凭着独特的高品质,获得第五届中国茶叶博览会金奖殊荣。”

成就“瓮红红茶”的核心,是恪守严格的制作标准:比如生产线上,“瓮红红茶”采用的是清洁化加智能化操作,车间均用电、气锅炉杀菌,穿插人为实时监测和揉捻,使每一颗嫩芽在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的过程中有效物质得到释放,激发出“瓮红红茶”特有的色、香、味、形。”

在猫山的清晨醒来,晨曦微露,草尖上有晶莹的露水,沿着茶山小道而上,鸟鸣清脆悦耳,群山巍巍,山谷间烟云如海,恍如梦幻,这是我见过的最美的茶山风光。四五个打理茶山的工人正在对茶树进行深修剪,剪下的无数枝丫,将在自然的作用下风化为腐殖土,成为孕育下一茬新芽最好的养料。

吴成俊的一生都在不断修整,经历过的许许多多,宛如茶树的万千枝丫,终将成为人生的养料,喂养出新的梦想萌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