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天老照片】-1万-7035- 李立三逝世后,时隔一年妻子才得知,沉默许久后说:他死得不值啊

 泊木沐 2021-08-26

前言

1985年6月22日,在李立三的家门口,一位年过七旬的俄罗斯血统的老人,正端详着他的照片。

他望着她,两只眼睛,像两口潭,幽深幽深。

她呢,也看着他,嘴里低声倾诉着思念的话。

图丨李立三

“你走了18年了......”说着将照片摆正,让记忆的小河在心底里缓缓流淌......

李立三的跨国恋

“李立三”,这是一个在革命时期一度叱咤风云的名字。

但是,就是这样一位风云人物,却迫于无奈,在异国他乡隐姓埋名15年。但也正是在此期间,李立三遇到了自己的真爱,也算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李立三是1930年去到苏联的,在这里,他最好的朋友就是在共产国际工作的杨松。两人经常在一起聊天,杨松觉得李立三一个人在异国他乡,日子过的也辛苦,希望能帮他找一个照顾他的人。

1933年,杨松请李立三到自己家作客, 但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杨松还请来了自己的女伴,一位十分漂亮的俄罗斯女孩柯拉瓦,随同来的还有柯拉瓦的好朋友丽萨。

在当时的俄罗斯,中国男人与俄罗斯女孩的爱情故事时常发生,中国男人喜欢俄罗斯女孩的美丽与时尚,俄罗斯女人喜欢中国男人的温柔与细腻。

两个漂亮的俄罗斯女人出现在李立三面前,李立三一眼就相中了丽萨。但第一次见面,李立三并没有给丽萨留下什么印象。

图丨李立三

再加上李立三当时的俄语还不太好,两人沟通起来也并不顺畅,所以当天他们并没有说太多的话。但李立三却充满了信心。

他认为,跟政治比起来,爱情简单多了。他每天邀请丽萨、杨松、柯拉瓦一起到他家里聚会,他们一起谈天说地,一起出去划船、旅游。

渐渐地,一年后,李立三与丽萨之间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感情。丽萨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当时的我不会想到,这个名叫李明的人,会一步一步走进我的生活,把我的命运翻了个个儿。”当时李立三易名李明,寓意着弃暗投明,脱胎换骨之意。

1934年秋,李立三接到共产国际的任务,让他到阿拉木图建立秘密交通站,具体要去多长时间他也不知道。丽萨得知后,一想到自己要与自己喜欢的人分别,就难过地哭了起来。

在与丽萨道别后,李立三便着着急急地离开了。两人分别了大半年的时间,此时的丽萨才从别人的口中得知李明就是李立三。

而李立三这个名字,早在9年前,就已经刻在了丽萨的心中。

丽萨的父亲在她三岁的时候,就因不堪重压服毒自杀。父亲死后,她一直与母亲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十分紧迫。直到她7岁时,母女俩逃到莫斯科,母亲用一箱苹果贿赂来一间8平米的小房子,之后母女俩一直定居于此。

图丨李立三

丽萨第一次认识到李立三这个人是在11岁那年,她第一次从哥哥订阅的画报中看到了李立三的照片。

画报中的李立三身穿长袍,站在高高的讲台上,手臂伸向前方,整个人看起来十分亢奋,充满了力量与雄心。

第一次看到这张照片的丽萨, 就被照片中的李立三深深地折服:一个真正的革命鼓动者,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具有这样的伟力!

后来李立三的经历丽萨也都耳有所闻。丽萨从七年制学校毕业后,先在哈巴洛夫斯克(伯力)边区出版社担任技术编辑,后来被调到海参崴的边区出版社工作。

丽萨觉得自己孤身一人在异国他乡,心里难免会觉得孤单,她太想回到家乡了。1933年她如愿回到莫斯科,所以后来就有了与李立三之间的故事。

所以,当他得知李明就是李立三时,此时她的内心一共出现了三个不同时期的李立三,而这三个李立三合在一起,是那么令人崇拜,又是那么让人心疼。

在丽萨心中,李立三就像是一块充满了无限未知,永远值得探索的宝藏矿石。这也更加坚定了她要一直追随李立三的决心,她要在家安心等待李立三的归来。

1935年夏天,丽萨终于等到了这一天。这天,她正在家里复习功课,一旁的电话铃响了,丽萨拿起电话后,对面响起了那个熟悉的声音,李立三!李立三回来了!

两人终于在一起了,李立三兴奋极了,他觉得之前经历的一切都是值得的,丽萨的心里也是高兴的,之前的等待都是值得的。

李立三对丽萨百般呵护,生怕丽萨受一点委屈。以前的他总是大大咧咧,说话也不注意,但自从跟丽萨在一起后,无论是从穿着上,还是从说话方面,都变得细致细腻了很多。

有一次,李立三与丽萨一起到剧院看芭蕾舞表演,出门前,李立三从衣柜里找出两件衬衣,在镜子面前反复试了好多遍,最终选定蓝色的那件,外边套了一件十分笔挺的毛料大衣。

图丨李立三与李莎合影

丽萨一看今天的李立三跟平时很不一样,整个人看起来无比的精神,衣服穿得也十分合身、得体,不由得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很多年后,丽萨回忆起这段往事,忍不住感叹:“那天的他很帅,在剧院这种高档场所,身边能够有如此帅气又有风度的男士陪伴,我感到十分开心。”

其实李立三对于戏剧、话剧、芭蕾舞等都并不了解,也没有什么兴趣,但为了丽萨,他愿意去了解。每次到剧院看表演,他看得都无比的认真,这一切,丽萨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

除此之外,两人在生活习惯、传统习俗上也有很大的差异。在俄罗斯,男士出门时要帮助女士穿大衣,进门时会让女士先行,上下车男士会扶着女士。

但从小性格就大大咧咧的李立三,哪里会注意这些细节,再加上对西方的这些礼节也并不了解,这让两人常常会因为这些小的细节产生误会。

一次,两人在公共汽车站等车,车开到他们面前时,李立三根本没有管身后的丽萨,而是自己径直走了上去。丽萨看到李立三连头都不回一下,气得直接站在原地一动不动。

图丨李立三一家三口

当李立三发现丽萨没有跟上来时,车门已经关上。没办法,坐了一站地,李立三赶忙下车跑回刚才两人等车的地方,此时的他还不知道自己已经惹丽萨不高兴了。

跑到丽萨面前,一脸疑惑地问:“你为什么不上车啊?”丽萨看着李立三呆呆的样子,觉得又好气又好笑。

对于与李立三在一起这件事,丽萨身边的人都几乎全部反对,纷纷劝她三思而后行。但丽萨根本不为所动,她知道现在在做什么,也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他知道李立三在认识自己之前,日子过的有多么孤独与苦闷。而自己,在没有与李立三谈恋爱之前,也常常不明白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对身边的一切都没有兴趣。

但是李立三重新唤起了她对生活的希望,所以,她常常对李立三说:“如果我们能够早点遇见,那该多好啊!”

两人交往一年后,李立三觉得是时候向丽萨求婚了。如果求婚成功,这将是李立三的第五段婚姻。

在遇到丽萨之前,李立三一共有过4段婚姻,并且生有两男三女。对于过去的这些感情史,他也毫不保留地向丽萨坦白,也正是他的这种坦率与真实,让丽萨十分感动,她自然知道李立三是个什么样的人。

但对于李立三的求婚,丽萨还是十分犹豫。倒并不是因为李立三复杂的过去,而是她担心李立三迟早有一天要回中国,到时候自己该怎么办?

但李立三对自己的真情流露又是那么让人感动,最终,丽萨还是被李立三的温暖与真诚感动,答应了李立三的求婚。

丽萨的家人一开始是不同意的,但看李立三对丽萨是真感情,也没有再阻拦,只是在李立三正式向丽萨的母亲提出婚事时,丽萨的母亲坦白道:“但是你要知道,我的女儿没有任何嫁妆!”

李立三听后,笑笑说:“那最好了,我也什么都没有,那就是两个无产阶级了。”

就这样,1936年2月,两人算是正式结婚了,当天李立三请来了陈云、翟秋白夫人杨之华等十来个中国好友,摆了一桌喜酒,大家一起动手做饭。

第二天李立三跟着丽萨回到丽萨母亲家中,为她们炒了一桌子中国菜,吃得他们赞不绝口。

相濡以沫的一生

婚后,李立三根据丽萨名字的谐音,为她取了一个中文名,名叫“李莎”。就这样,俄罗斯女孩丽萨从此变成了中国媳妇李莎。

婚后,李立三带着李莎到索契度了蜜月,夫妻俩每天一起吃饭,一起旅游,一起爬山,一起散步,一起谈天说地,一起畅想未来......

但李立三最不愿意做的事情就是陪李莎到疗养院跳舞,因为当时他们两人身体素质都不是太好,后来受到了疗养院的特殊照顾。

每次疗养院举办舞会,李莎永远是最受欢迎的那个女舞伴,而李立三又不会跳舞,时常就眼睁睁的坐在一旁看着李莎与其他男生跳舞。

不过好在疗养院后来为他们这些不会跳舞的人办了一个舞蹈班,李立三报名后,每天除了陪伴李莎,就是到舞蹈班学习跳舞,慢慢的舞技越来越娴熟,后来还成为了一名铁杆“舞迷”。

有时候李莎都累得不想去参加舞会了,李立三还要去舞场上过一把瘾。他说,舞蹈能够让自己变得快乐,那美妙的旋律能够让自己忘掉所有烦恼。

新婚蜜月结束后,两人回到了莫斯科,开始了柴米油盐的生活。

李立三当时的主要工作就是编辑共产国际出资并主办中文报纸《救国时报》,每天忙于手稿、改稿。除此之外,他还有一项十分秘密的使命,那就是为共产国际与中共中央之间的秘密通讯编制、译解密码。

这项工作保密性极高,包括李莎也完全不知道。后来李立三还兼职担任中国军事学校的客座教授,每天忙到甚至腾不出时间吃饭。

但他只要一有时间,就会立刻“重现”自己之前模范丈夫的样子,亲自下厨为李莎做上一顿丰盛的饭菜,家里的其他买菜、洗衣等事情,也都他一个人包办。

后来李莎报考了莫斯科外语师范学院,夫妻俩一起学习,一起努力,一起进步,小日子虽说不上轰轰烈烈,但也和和美美。

但是,就是在这个时候,两人平静的生活被打破。

从1937年到1939年,李莎与李立三被迫分开,度过了人生中最难熬最绝望的两年。知道1939年11月,在周总理的帮助下,李立三与李莎终于重新团聚。

11月4日这天,李莎正躺在床上思念自己的丈夫,突然门外的电铃响了,她披了件衣服便下去开门。

一开门,她呆住了,直到对方对着她喊了句:“李莎,我回来了!”李莎这才反应过来,兴奋得像个疯子一样,原地转了好几个圆圈。

当李立三走进屋子,两人坐下来四目相对时,此刻的他们心里想的是:以后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让他们分开了,除了死亡。

回来后的李立三重新回到了原来的出版社,但只是一名普通的翻译了。李立三并没有因此而泄气,他不断地学习,丰富自己,希望有一天可以重新回国。

1943年,他与李莎的爱情结晶终于诞生了,1943年8月,李莎生下了大女儿英娜。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此时他回国的想法愈发强烈。

6月,他通过访苏的郭沫若,向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递交了回国的申请。8月末,他终于接到通知,同意他回国。

李立三高兴的与妻子相拥在一起,但对于李莎来说,她当然为丈夫感到开心,但更多的是恐慌。她不希望跟丈夫分开,她希望可以跟随在丈夫身旁。

但是,要知道,当时一位苏联公民想要回国,那是堪比登天的事情。更何况,在当时,还从没有出现过苏联妇女跟随丈夫出境的先例。

但是,在苏联,丈夫远走高飞,妻子一个人孤独终老的故事却数不胜数,她觉得自己也难逃这样的厄运。李立三知道妻子心里难过,临走前,他对李莎发誓:一定会将李莎接到中国,一定会有这一天的!

1946年1月26日,李立三乘坐前往中国的列车远去,李莎一个人坐在车站嚎啕大哭,她害怕自己成为那个被丈夫抛妻弃子的人,但她对李立三又是无比的信任,她相信自己一定可以与悲剧的命运做抗争,他更相信李立三一定会给她一个幸福美满的未来。

图丨李立三故居位于湖南生诛州市醴陵县渌江乡福建围村

李立三回国20天后,给妻子李莎寄去一封信,汇报了自己的近况,里边还有一些钱物。

李立三回国后就被安排到哈尔滨工作,身边人看他单身一人,纷纷给他当起了红娘,但他每次都会一遍又一遍的讲述自己与李莎生死相许的爱情故事,告诉人们,自己的心里已经容不下别的女人了。

回国后,李立三一直在忙活着为李莎前往中国办理相关手续。后来他在给李莎的信中写道:相关手续已经解决,我们重逢的日子指日可待!

1946年10月6日,李莎成功抵达哈尔滨,终于重逢的两人好像比之前更加恩爱了,李立三为李莎雇佣了一位俄侨厨娘,李莎每天吃得好,睡得饱,很快体重涨了20斤。每次别人问及,她都说:这是幸福肥!

1949年8月,他们搬进北京的新家,李立三也先后在中央工业部华北局等相关单位担任要职,李莎也进入了新成立的北京俄语学院。

李莎与李立三的母亲也在后来被接到了北京,两位老人在这里安享晚年。

两人的感情越来越稳定,真的就像他们之前所说的那样,没有什么能够让他们分开了,除非死亡。

是的,他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不论他们经历多么苦楚,面临多么危险的境地,但他们的心始终在一起,心里想的永远是对方。

1967年6月19日,李立三虚弱的躺在床上不能动弹,但他还是用尽全力地握着李莎的手,说了两个字:“保重!”这是他对妻子说的最后两个字。

1967年6月22日,李立三离开人世。得知丈夫逝世的消息时已经是一年之后了,李莎先是沉默了许久,突然抬头看向天空,嘴里念叨着:“他死得不值啊!”说完便蹲在地上悲痛大哭了起来。

1980年,中央为李立三举行了追悼会,这一天也刚好是李莎66周岁生日。

晚年时期的李莎在一次跟朋友的聊天中被问道:“如果你的一生能够重新开始,你会改变什么?”李莎沉思片刻后回答说:“我不愿改变任何东西,这是我命运的一部分,我不希望更改任何我所经历的一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