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端午的这些冷知识,你能都答对吗?

 饮膳道人 2021-08-26

端午节来了!包粽子、做香囊、赛龙舟……全国各地都在开展各式端午民俗活动,满满的节日氛围。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历史悠久,每个人都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不过,下面的这些端午冷知识,你确定你能都答对吗?

问题一:屈原到底姓什么?

答:没想到吧!屈原竟然不姓“屈”!屈原姓(mǐ),简单来说就是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屈”字并不是他的姓,而是氏。姓是族号,而氏则是姓的分支。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所以他叫屈原,不叫芈原。

端午的这些冷知识,你能都答对吗?

问题二:古人在端午节还会防疫保健的说法是否正确?

答:除了纪念屈原以外,端午节也是我国“卫生节”的起源。农历五月,气温骤升,瘟毒为害,古人称之为“恶月”,视五月初五为“恶日”。因此,这一天的传统习俗,是预防疾病、保持健康和注意养生。我们常见的端午驱毒避恶的习俗,实际上多与讲卫生、防疾病有关,如插蒲草、艾叶,悬菖蒲,清扫庭院,兰汤沐浴,用草木灰水煮粽子,采药斗百草,药酒外用避毒虫等。这些特殊的习俗活动有助于消瘟毒,除秽气,改善个人卫生。既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蕴含着古代中医防疫保健的智慧。

端午的这些冷知识,你能都答对吗?

问题三:端午节最早是不是为了纪念屈原?

答:端午节的起源历来众说纷纭。但可以肯定的是,纪念屈原,是一直到南北朝时才真正确立,并发展成为一个全国性节日的。而端午节的出现,最早可能是古代中国人出于避邪的需要。

问题四:雄黄酒能喝吗?

答:最好不要喝雄黄酒!有毒!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喝雄黄酒,有中毒的风险,一定要当心。雄黄,俗称鸡冠石,其主要成分为硫化砷。因此,雄黄酒一定不可以喝热的!若加热后饮用,硫化砷便会发生化学反应变成三氧化砷。三氧化砷是什么呢?那可是砒霜啊!作为一味中药,雄黄一般不能内服只能外用,比如涂抹一点雄黄酒在蚊虫叮咬部位,可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若是实在想喝点,可以选择喝黄酒作为替代。

端午的这些冷知识,你能都答对吗?

问题五:最早人们纪念屈原投入汨罗江的是甜粽子还是咸粽子?

答:非甜非咸。粽子,古称角黍,用粽子祭祀屈原的传说故事最早出现在南朝梁代吴均的《续齐谐记》,说的就是屈原在五月五日这天投汨罗江自尽殉国,百姓为了让蛟龙不食屈原尸身,将米包成粽子,投入江中以祭屈原。而有关于五月初五吃粽子(角黍)的记载更早,东汉《风俗通义》中提到“俗以菰叶裹黍米,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烂熟,于五月五日及夏至尝之。”因此,最初祭祀屈原投入汨罗江的粽子也就是这种菰叶(茭白叶)包裹黍米(大黄米)煮熟的粽子,没有包入内馅,口感上更接近今天北方的大黄米粽子。

端午的这些冷知识,你能都答对吗?

问题六:最早为何要佩戴香囊?

答:吸汗!惊不惊喜,意不意外?佩戴香囊也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之一,据《岁时杂记》记载:“端五日以蚌粉纳帛中,缀之以绵,若数珠,令小儿带之以吸汗也。”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拴五色丝线。香囊中所用的中草药能散发出天然的香气,且这种香气具有开窍醒神、化湿醒脾、辟秽悦神等功效。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这些药物之所以有芳香气味,是由于其含有大量挥发油,这些挥发油具有抗菌、抗病毒等作用。

端午的这些冷知识,你能都答对吗?

问题七:粽子还分雌雄?

答:粽子分雌雄,是浙江杭州市临平塘栖古镇特有的端午习俗。那里的粽子是用荷叶包住糯米,配上酱油、猪肉或者大枣、豆沙等辅料制成的。三角形的是雄粽,四角形的是雌粽,雌雄粽是以前男女青年谈恋爱用的,像信物一样。此外,还有外形小巧的囡囡粽,长圆形的状元粽等。

端午的这些冷知识,你能都答对吗?

祝福大家端午安康!

评论里说说你家那的端午有趣习俗都有啥?

端午的这些冷知识,你能都答对吗?

编辑:文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