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甲骨文里的植物,长见识了!

 三合堂小伙计 2021-08-26

甲骨文里的植物
“禾”  '稻'  '瓜'
图片


甲骨文

甲骨文是我国殷商时期使用过的一种文字。这些刻在动物骨骼上的象形文字,有不少反映了三四千年前人们对生物世界的一些思考。

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甲骨文中那些与植物有关的文字吧~

《说文解字》:禾,嘉穀(谷)也。从木从垂省,垂象其穗。

“禾”字本义为谷子,是一个象形字。在甲骨文中,其字形很像一棵成熟了的庄稼,上面穗子下垂,中间为叶子,下面为根部。古代史料中常出现“禾更”这个词,指的是古时以稻谷代替差役的一种赋税。“禾苗”后来引申为粮食作物的总称。甲骨文中还有许多从禾的字,如“稻”。这表明当时人们已经将这些作物视为同一类的植物了。

图片
图片
《说文解字》:稌[tú]也。从禾舀聲(声)。

在甲骨文中,“稻”字由上下两部分构成。上部分是“米”字,稀稀落落的几个小点表示散落的米粒,下部分是三角形的轮廓以及交叉的笔画,表示筐的形状。后来在小篆中,“稻”字逐渐演变为形声字。左边“禾”,右边“舀”,连起来就表示在水田里栽种的谷物。稻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联合国把2004年定为“国际稻米年”。

图片

《说文解字》:㼌[yǔ]也。象形。凡瓜之屬(属)皆从瓜。

“瓜”是个象形字,本是一种植物的名称。带有瓜字旁的汉字,也大多和植物相关。古人有“七月份吃西瓜,八月份摘葫芦”的习俗。金文的“瓜”字,就像是一个藤蔓上结出瓜的形状,由于瓜的形状不易分别,就用瓜蔓来表示。小篆的“瓜”字,将中间的瓜形变小了。在古文中,瓜也作为“蜗”的通假字,代指蜗牛。现在的瓜,由瓜蔓的形态引申出关系错综复杂的含义,如瓜葛。     

图片

文字,是人类智慧的起源,它记载着数千年来,上至礼乐信仰,下至衣食住行的变迁。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石,也是中华文化不竭的动力与永恒的灵魂。

一起学篆书

喜欢本文可以分享和在下方点个在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