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的另一半是你的“最佳搭档”吗?

 慕蓉 2021-08-26

过节之前,网络上各种年轻人回家被逼婚的段子盛行。因为自己研究生毕业后半年之内就结婚,所以一直没有亲身感受过被父母、被亲戚逼婚。今年过年的时候也算是第一次在别人家看到父母焦虑孩子到年龄还不结婚的情景,也让我这个身在幸福当中的女人回忆起来自己当时选择老公的一些想法,也正好结合最近在《得到》所听的课程《梁宁·产品思维30讲》跟读者们分享一下我对选择人生另一半的建议。

平时我们要给别人介绍相亲对象的时候,一定会问:你想要找个什么样的人啊?回答问题的人大多数会说一些特别表面化的关键词,例如有知识、工作能力强等等,有时还要强调见面要有感觉。这就如要做个系统,还没有成型产品之前,来问我想要的是什么样的系统,这时的我根本回答不出来具体的产品。所以对于选择结婚对象的人来说,所有的感觉都是混杂的、混沌的。

但是选择结婚的另一半,就决定了要建立一个非常重要的长期关系,这种长期关系中的另一半还不容易被改变。所以很赞成梁宁所说的:在开始长期关系之前,如何有框架地去观察一个人,进行是否适配的判断,是更关键的。

“不管你的第一直觉是喜欢还是不喜欢,其实你都可以用这套框架,相对完整地度量你对一个人的认识到底有多少。”

下面介绍一下人的五个层次:

第一层——感知层

也就是第一眼你看到这个人的感觉,这个人的身材、外貌,说话的口音,怎么搭配的衣服,等等。

第二层——角色框架层

每个人都是生活在角色里,并且被角色驯化。比如遇到军人,就能明显感觉到他的角色痕迹。

第三层——资源结构层

包括一个人的财富资源、人脉资源、精神资源,每个人都不一样。

第四层——人的能力圈

第五层——他对自己存在感的定义

就是他对自己为什么而生存,到底是怎么感知的。

结合这五个层次谈谈自己选择老公时的思考框架。我俩是在图书馆相遇,因为是在图书馆熟识,所以我的第一感觉是这个人不讨厌但没交往意愿(原谅我这个金牛座很实际的想法,一般感知层放在最后考虑),所以我老公向我表白,被我拒绝了,有1年的时间没有深入交流。但是1年之后为什么开始接触了,这就不得不说角色框架层,我自己是独生子女,所以我会思考未来父母年龄大了之后,怎么照顾老人的问题,所以我选择的另一半一定是要有兄弟姐妹,能够分摊照顾老人的责任。

再说第三层资源结构层,现在有很多姑娘只基于表面数据的存款和房子多大去对一个人做判断,但是实际上这个人的精神资源和人脉资源比这些要远远重要。这就如很多平台,有了流量,把它转化成利润,那就是很轻松的事情。所以当遇到我老公之后,我真的对他的人脉资源和精神资源进行了了解。他是工作了几年之后重新回学校读硕士,所以对于我这个一直读书的人来说,他的人脉和对自己现状不满意去积极改变的态度,非常吸引我。

第四层人的能力圈,一个人的能力决定了第五层如何生存。这部分我就不得不说在婚姻中你必须思考的问题:你的另一半的能力层级是否跟你是在一个水平线上?你们俩的能力是否是互补的?

能力层级差别过大会造成很多问题,就如我们经常听到的故事:老公飞黄腾达了,不负责任的与老婆离婚。最近也听过一个真实事情,一位公司的高管有了小三,老婆非常不自信的去做隆胸,这位高管回家告诉老婆:你别折腾了,有时间还不如看看书,学学国学。不难看出来,两个人的能力完全不在一个层级上,看书的要求实际上就代表了能力已经不够。不在一个层级上的能力差距越大,婚姻就越容易出问题。

一定有人会说,有很多能力差很大的婚姻一直都很好啊。是的,有很多这样的情况,但是你会发现这两个人的能力非常互补。有的家庭,男方工作能力很强,但是生活能力很差,正好女方做饭、照顾孩子能力很强,这两个人形成了很好的互补关系。结婚之前,我深深的了解到自己不喜欢做饭,不善于交流这些弱项,所以我选择的老公要能够做饭,善于沟通和表达,当然也要与前面我说的能力在一个层级上。

到了第五层,存在感。引用梁宁对存在感的定义,其实就是什么状态下,他的存在感得到了充分的满足?什么时候他不爽或者烦躁?

这一层真的是看两个人同不同频,当两个人都会为做成功一件事情而高兴或者生气的时候,说明两个人在乎的东西是相同的。我与我老公在参加别人婚礼的时候,都是那种眼含热泪的人,这说明我俩都是非常重视孩子、重视家庭的人,我们都会为自己的小家努力拼搏。

用自己的例子介绍了人的五个层次,希望提供一个找另一半和找创业伙伴的思考框架。这个框架还要放在一个长远的时间轴上来看,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意思就是10年、20年之后你是否会被另一半治愈,是否会吸收另一半身上的优点。(这部分以后再分享)

“最佳搭档”一定是同频的,也就是最底层的认知是相同的。然后一定要能力在一个层级上,并且形成互补关系,这个互补关系也代表着两个人能够进行资源交换。就如我们家老公做中餐,我就去学习西点,他能够辅导孩子课内功课,我能够提升孩子软技能,然后我们还能够共同交流看书的感受以及对一件事情的看法。

好了,把婚姻关系分析的这么直白真的不是我本意,实际上我一直宣扬的都是爱情至上,但是爱情是否牢固真的需要很多确定性的东西。婚姻就是一定要给对方确定感,让对方可依赖。在婚姻中,用这些确定性去拥抱后半生的不确定,两个人越来越好,如木棉与橡树一般,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