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供应链金融模式全剖析——物流场景

 慕蓉 2021-08-26

这是“慕蓉”公众号第240篇原创文章

专栏 | 数字化商业

产业金融

我们已经讨论了供应链金融主要的两个融资场景,本期我们最后描述一下供应链金融的发源场景——物流场景。

物流场景——供应链金融的发源场景

为什么说物流场景是供应链金融的发源场景呢?我们在“产业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模式剖析——模式概述”一文中提到过,供应链金融发源史是从存货质押阶段开始的,然后发展到动态质押阶段。

也就是说供应链金融的融资担保都起源于货物,而货物作为实体存在于企业自身的仓储地或者物流运输过程中停留的仓储地,再广泛到运输过程中的交通工具:货车、船、火车、飞机等等。

由此可见,在物流场景中不论是买方还是卖方,只要手中有存货,就可以利用质押融资的方式获得现金。

这样的模式依赖的是物品的实物信用,即这个质押品是足值的,可变现可流通的,权属是清晰的,这样的模式就是物流金融模式。

物流金融模式——存货保管阶段的金融节点

物流金融模式对应于供应链条的内部流程属于存货保管阶段的金融节点。

存货保管阶段的特点:从采购到位至销售完毕,或者生产阶段至销售完毕,均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存货保管阶段除了在企业自有仓库存放,还可能在物流企业或者港口企业的仓库保存。此外,存货除了静态地存放,也可能表现为处于运输途中的动态阶段。

存货作为资产存在的一种形式,实际上是对企业现金流的占用。资金需求方,可以货物进行质押获得融资,往往是标准化的货物具有较强的可质押性。

存货用于质押获得融资,相应的供应链金融产品包括仓单质押融资、动产质押融资等。

物流金融模式的实际运用

在实际运用中,大宗商品贸易企业拥有货物的控制权,是这类融资的主要需求主体。这种情况下,金融机构通常根据仓单提供资金支持,以仓单标的物为质权,为债权实现提供担保手段,并且借助外部物流仓储企业作为监管方来实现对货物的把控。

由于存货既有静态储存,也有动态运输的状况,因此金融机构也可提供存货动态模式下的融资方案,核定库存总量,库存保持最低限额。这种模式下,往往需要借助物联网技术对货物的状态进行实时监控。


物流场景下的供应链融资案例非常多,基本上基于物流、港口和部分行业的核心龙头企业,都会采用相应的质押融资方案,本文笔者不再具体赘述。

我们通过四期文章,将供应链金融业务围绕在采购、生产、销售的各个环节,按照融资主导的参与方分为三大业务场景模式,简要概述了每种场景的特点、案例。

随着产业运作模式的变化,供应链金融的服务模式以及主导模式仍在处于动态调整的过程,供应链金融的业务模式呈现多样化的趋势。

笔者认为随着业务模式的变化,供应链金融的关注点也随时发生变化,但在这里需要重点提示的是:供应链金融业务依赖产业链,需要关注产业链的发展状况,一旦行业处于产能过剩状态,产品最终销售将面临压力,产业链的价值无法实现,进而带来难以抵抗的信用风险。

热门文章

产业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模式剖析——买方场景

产业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模式剖析——卖方场景

产业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模式剖析——模式概述

对于产业互联网+水泥行业的思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