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郭宽平 || 文字趣谈:从“蛋”字扯开去

 艺笋 2021-08-27

文字趣谈:从“蛋”字扯开去

 作者:郭宽平

我们的祖先很会造字,也很会说字。近日,看到《说文解字》和《广雅.释草》中对“笨蛋”一词有精彩的解释。在古代,“笨”是一种造纸的原材料,它是竹子杀去青皮后,留下的一层白色的薄膜,像纸一样又白又薄。东汉时期,蔡伦造纸用的东西计有树皮、破渔网、破布、麻头等,之后,人们才使用“竹白”作原材料。因为,文书要在用有“竹白”造的纸上书写,所以,后人就把文书称之为“竹白”,即“笨”。“笨”的这一原始寓意到了魏晋时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人们将“大肥”的人定义为“笨伯”。“大肥”者是指那些身体肥大、行动不便、举止不巧的人,由此可见当时的“笨”字已经有了笨重的意思,但是仍然没有和智商低下联系在一起。到了东晋时期,笨人是指那些见识浅陋、谬误百出、又不懂得善恶得失的人,这种人当然就是愚蠢的人。也就是那个时候,“笨”才和低智商挂起钩来。再随后,民间俗语又将其和“蛋”组合在一起,便形成了今天的“笨蛋”一词。可以说,如今的“笨蛋”是一个语感非常重的日常用语“贬义词”,当一个人被别人骂作“笨蛋”时,自尊心会受到极大伤害,甚至会勃然大怒。
 
这里,根据《新华词典》149页关于“蛋”字的全部注解是这样表述的:某些动物所生的卵,形状像蛋。1965年我国第一次人工合成了一种具有全部活力的简单蛋白质即“结晶牛胰岛素”。仅此而已,有些简单了。扯到这里,而让我最敬佩的就是中国的老百姓们,他们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结合生动的社会实践,将一个“蛋”字演绎的雅俗共赏、奇妙无穷(见下文所示)。
 
在我国广袤的北方农村大地,千百年来,因为穷人命贱、文化低下、便于记忆和约定俗成的原由,哪一个行政村没有几个名字叫做什么狗蛋、二蛋、孬蛋、小蛋、毛蛋、铁蛋、黑蛋、大蛋、虎蛋、钢蛋的人?
 

在歇后语或小说中,我们时常看到这样的用语出现如:“孔夫子的鸡鸡,圣蛋。脖子上出疙瘩,信蛋。“见势不妙溜者,滑蛋。这货整天做事不分主次,标准的一个糊涂蛋、傻蛋、迷蛋。“二赖成天游手好闲、啥都不干,村里人都说他是一个穷光蛋、懒蛋。还有的说,他整天那个球样,也不嫌闲得蛋疼。”“三皮在咱村真是个能蛋,啥东西只要看上两眼,就能将其有模有样的做出来。”、“春芳不仅有一个漂亮的脸蛋,而且心灵手巧,无论鸡蛋、鹌鹑蛋、松花蛋,还是鸭蛋、鹅蛋、鸟蛋,她都能做出精致别样的蛋汤、蛋糕、蛋黄派或拼盘来,让人大饱眼福、馋涎欲滴。“哇塞!原来牛大师竟能在麻雀蛋上画出整个清明上河图,高,高,实在是高!这要是我,就是在恐龙蛋上也画不出什么鸟来!“喂,神经蛋,你咋开的车?你看碰到我的车屁股没有?”、“徐斌极为鄙视那些没有骨头、没有气节的叛徒,他们一个个就是怂包蛋、软蛋,徐斌从狱中窗口望了望夜幕中的繁星,他决计慷慨赴死,追寻共产主义信仰的黎明。”、“公安同志,村长同志,子建是个有名的实诚蛋,他从来就没有什么花花肠子,他绝不会半夜去敲翠花家的门。”、“注意了,大家听我说两句,咱做人一定要正派,千万不要做驴粪蛋、表面光、掰开里面是草糠式的人物,大家说对不对?”
 

在日常生活和国际风云中,有这样的场景、字句不时映入人们的眼帘如:“哦,我说最近自己老是右眼皮跳,原来是这个咬蛋虫在大家面前不断卖我的赖!”、“你他妈的说谁是混蛋,我看你和你们全家才是混蛋“看到这些人不厌其烦、像绿头苍蝇一样追随着他讨要东西,他怒喝道:都他妈的滚蛋!“你个骚狐蛋,没事总是看人家年轻女人的胸脯和屁股蛋,臭流氓!”、“看看、看看,叫你小心、小心,你非不听话,结果是鸡飞蛋打、人财两空,真是气死我了。“老头子,今天万达广场搞购物有奖砸金蛋活动,我花了六百多块钱买东西,人家让我抽了一张奖券参与砸金蛋活动,结果中了一辆你梦寐以求的大阳牌电动小轿车,据说价值六万多元呢!老婆子,你真行,来,让我亲一个!、“帅蛋妈,您说的对,大凡调皮捣蛋的孩子都心眼多、脑瓜灵、反应快,稍加指导、督促、小鞭子溜,学习成绩就噌噌的上去了。“你说气蛋不气蛋 ,就他那两把刷子,还能被评上高级职称?评委们真是全瞎了眼了!”、“当今世界,逆人类而动、唯恐天下不乱、不断搅局世界的大坏蛋太多了,比如叫嚣台独的蔡英文、极为霸道的拜登、下作无耻的菅义伟、十分狂妄的莫迪、恶心丑陋的约翰逊、跟班走狗的莫里森,等等。”
 
在近代社会的哲学阵营中,有关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重大是非问题一直争论不休相当一段时间,面红耳赤的人们在争论这个科学的命题时,似乎完全没有把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中的一些先进的科学的思想观点考虑进去,从而让后人可笑不止。
 
应该说,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有关“蛋”字的衍生与延伸,肯定还会有新的诠释和注解。届时,只要身体许可,我会随时搜集资料,再写续篇,以飨读者。

2021.8.26


【作者简介】郭宽平,中国一拖公司叉车厂工会干事,现已退休。喜欢文学。九十年代初期至2002年,先后发表杂文、小说、散文、论文、报告文学等体裁文章达三十多万字。现有作品散见于各网络平台。

※  ※  ※





编辑:杨来治(河南洛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