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学明版〡徐说《千字文》:概述(二)

 言而有齿 2021-08-27

        孙培严书《千字文》(局部)。(网络资料图片)

徐说《千字文》第十八集

在“天文”中感悟“人事”

撰稿:徐强

同学们好,欢迎收听《说文解字》。

在上一课,我们讲了周兴嗣因为编写《千字文》而一夜白头的故事。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千字文》第一小节的内容。

“天地玄黄”出自“五经”之一的《周易》。《周易》上说:“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可见“天地玄黄”本来是“天玄地黄”,因为要和下一句“宇宙洪荒”中的“宇宙”形成对偶的关系,所以把天、地连在了一起。天玄地黄,意思是说,天是黑色的,地是黄色的。晚上的天空是黑色的,这容易理解,可是白天呢,明明是深蓝色的,怎么也说黑色呢?原来,这和古人平时说话的习惯有关。比如“青布”,常常指黑布,“青鞋”,通常指的是黑布鞋,可见青色和黑色,是互换通用的。“玄”,也可以理解为接近深蓝色的黑青色,这就包括了白天和夜晚的天空的颜色。土壤,也有黑、红、白、黄、紫等多种颜色,由于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中原地区的土壤属于黄土,所以就用黄色代表大地的颜色。

在前面我们已经知道,“四方上下谓之宇,往古来今谓之宙”。宇宙属于时空概念,是所有时间和空间的总称。宇宙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永远处于运动发展中的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在时间上没有起点和终点,在空间上也没有边界和尽头。“洪荒”则是天地初开时混沌蒙昧的状态,洪水泛滥,一片荒野。我们在学习“洪”字的时候,曾经讲过盘古开天辟地、使用“洪荒之力”改变天地混沌状态的故事。据说大年初一吃馄饨的习俗,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馄饨”与“混沌”谐音,盘古开天地,创造了新世界,大年初一吃馄饨,寓意新的一年开始。

“日月盈昃”同样出自《周易》。《周易》上说:“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太阳过了正午会偏西,月亮圆了又会缺,这是人们观察到的日月运行的规律。月食现象的产生,是由于地球刚好运行到了太阳和月亮的中间,挡住了太阳光线对月球的照射。古人认为这时候的月亮是被“天狗”吃掉了,所以称之为“月食”。

二十八宿名称。(网络资料图片)

西汉哲学名著《淮南子》说:“天设日月,列星辰。”这就是“辰宿列张”的来源。“辰”是星体的总称,俗称“星辰”。单个的星体称为“星”,一个以上的星体的集合,则称为“宿”。东汉思想家王充在《论衡》这本书中写道:“二十八宿为日、月舍犹地有邮亭,为长吏廨矣。”这是非常形象的说法。二十八宿是古人观察到的二十八个恒星群,相当于二十八座房子,是给太阳、月亮这些行星停留、休息用的,就像地上有邮亭,可供官吏们停留办公。月亮每天晚上“住”在一座“房子”里,住满一圈差不多需要二十八天,也就是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古人把二十八宿分为东南西北四个区,每个区有七宿。四组七宿分别用线条连起来,像是四个动物,因此又有东方青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的说法。我们在学习“玄”字的时候已经知道了,所谓“玄武”,就是乌龟。青龙、朱雀、白虎、玄武合起来,又称为“四象”。

二十八宿和“四象”图。(网络资料图片)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概括起来说,就是:在远古的时候,天空是黑色的,大地是褐黄色的,世界洪水泛滥,满目荒凉。太阳升起又落下,月亮圆了又变缺,星星布满了浩瀚的宇宙。

《千字文》的第一个字是“天”字,而古人又常常根据《千字文》的字序来给事物编排顺序,比如在进行科举考试的贡院中,第一排第一间考场就是“天”字号房,由此产生了“天字第一号”的典故,意思是最高的、最厉害的或者最强大的。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我国先贤在思考宇宙起源、观察天文现象时,总是会把“天文”与“人事”联系起来,从中感悟人生、获取智慧。比如《周易》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思就是,我们为人处世,既要像天体运行那样刚劲有力、自强不息,也要像宽广辽阔的大地一样,包容、承载万事万物。既不卑不亢、百折不挠,又虚怀若谷、民胞物与,这就是一种刚柔相济、文武兼备的理想型人格。又比如,古人从日出日落、月圆月缺的现象,领悟出世间万事万物都有规律、讲章法的道理,不能狂妄自大、骄傲自满、不知节制、为所欲为,毫无敬畏之心、廉耻之念。

好的,同学们,今天我们就聊到这儿,感谢大家收听,我们下一期再见。

        张永泰书法。(网络资料图片)

    ◆徐强,1975年2月出生,广西民族学院(今广西民族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毕业,现任贵港日报社副刊部主任、总编辑助理,是《读者》杂志著作权许可使用签约作家、广西作家协会理事、贵港市作家协会主席、贵港市全民阅读促进会会长,曾获2012年贵港市“十大杰出青年”、贵港市第四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贵港市第六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第二届广西“书香之家”称号。作品入选历年中国杂文年选。著有随笔杂文集《下辈子做一条狗》《当狗站起来的时候》《说文解字》《蠹鱼笔记》等。

   ◆杨学明,广西民族大学教授、广播电视编导专任教师、广播电视语言传播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担任中国高校影视学会会员、中华文促会主持人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持人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等社会兼职。被评为广西首批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河北省首届广播电视“十佳”播音员主持人、全国优秀特长生指导教师、广西民族大学“学生最喜爱的教师”等。出版《节目主持艺术研究》《当代播音员主持人口语传播艺术研究》等著作,编写《演讲与口才教程》《文化素质教育经典教材》等教材。曾获中国新闻二等奖、中国广播一等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