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说《千字文》〡严冬不肃杀,何以见阳春

 言而有齿 2021-08-27

“冬”字和一根绳子

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速来脑补吧

撰稿/徐强。播音/磊明。

同学们好,欢迎收听《说文解字》。

大家知道,有一本书叫做《晏子春秋》,是专门记录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晏婴的言行的。其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齐国国君齐景公在位的时候,有一次接连下了几天的雪都没有停。齐景公披着白色的狐皮大衣,坐在朝堂旁边的台阶上,对前来进见的晏婴说:“真是奇怪啊,下了几天雪都不觉得冷!”晏婴反问道:“真的不冷吗?”看见齐景公笑而不语,晏婴接着又说道:“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意思就是,我听说从前有贤德的君主,吃饱了会想到百姓的饥饿,穿暖了会想到百姓的寒冷,日子过得安逸了会想到百姓的劳累,如今下了几天雪,您却说不冷,真是不懂得体谅民间疾苦啊!齐景公听晏婴这么一说,觉得很惭愧,马上吩咐手下打开仓库,向挨饿受冻的人们发放粮食和衣服。

景公速描。(网络资料图片)

三国时期魏国著名的诗人曹植在一首诗中写道:“在贵多忘贱,为恩谁能博?狐白足御冬,焉念无衣客。”其中“狐白足御冬,焉念无衣客”这两句,用的就是齐景公和晏婴的典故。在冬天里有狐皮大衣穿的富贵人家,是不会想到没有衣服穿的穷苦人家的困难的,曹植写这几句诗,目的在于讽刺当时的统治阶层麻木不仁,没有体察民情的悲悯之心。

今天我们学习的字,就是《千字文》中的“冬”字。冬,dōng。

“冬”的字源。(网络资料图片)

甲骨文的“冬”,属于会意字,像是一根绳子的两端打了一个结,表示终止、终结。“终”的本字,就是“冬”字。随着文字的演变,“冬”字被用来专指冬天,于是人们又在“冬”字的左边加上绞丝旁(纟),变成“终”字,意思是终了、末了。

东汉语言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指出:“冬,四时尽也。”冬季是一年四季最后的一个季节,“冬”的本义指冬季。篆书的“冬”字,下边两点像是冰块的样子。滴水成冰,正是冬天的景象。

“冬”的字体演变。(太康书法)

“冬”有时候也被当作象声词用,表示敲门声或者击鼓声。比如白居易的诗:“觉来未及说,叩门声冬冬。”陆游的诗:“棠梨花开社酒浓,南村北村鼓冬冬。”等等。

最后我们学习几个成语。“冬日可爱”,比喻和蔼可亲,仁惠感人。因为冬天的太阳比较温和,没有夏天那么酷烈,就像具有亲和力的人一样,所以说“可爱”。“冬温夏清”,冬天注意防寒,夏天注意防暑,表示儿女侍奉父母无微不至。“冬扇夏炉”,冬天的扇子,夏天的火炉,都是不合时令、派不上用场的东西,比喻不合时宜。

冬寒抱冰。(太康书法)

唐代诗人吕温在一首诗中写道:“雪霜自兹始,草木当更新。严冬不肃杀,何以见阳春。”严冬过后是阳春,人生的旅程也是如此,历经种种艰难困苦、风雨磨炼,总会等到春暖花开、苦尽甘来。

好的,今天我们就聊到这儿,感谢大家收听,我们下一期再见。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网络资料图片)

延伸阅读

笔顺
义项

dōng1.冬季:隆~〡~耕〡~眠。2.(Dōng)姓3.象声词,形容敲鼓或敲门等声音。(据《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好词

冬日可爱、寒冬腊月、残冬腊月、冬扇夏炉、冬温夏清、冬裘夏葛、数九寒冬、冬烘先生、冬日夏云、无冬无夏、肥冬瘦年、三冬二夏、五冬六夏、秋收冬藏。

好句

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汉代·无名氏《上邪》)

梅花不肯傍春光,自向深著艳阳。(唐·韩偓《梅花》)

天时人事日相催,至阳生春又来。(唐·杜甫《小至》)

也是堂堂地,岂信人间胜著多。(清·黄宗羲《山居杂咏》)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夏与春秋。(近现代·鲁迅《自嘲》)

好段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老舍《济南的冬天》)

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时也有时候会保持得三个月以上的生命。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则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一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感不到岁时的肃杀,并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出。(郁达夫《江南的冬景》)

作者简介

徐强,1975年2月出生,广西民族学院(今广西民族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毕业,现任贵港日报社副刊部主任、总编辑助理,是《读者》杂志著作权许可使用签约作家、广西作家协会理事、贵港市作家协会主席、贵港市全民阅读促进会会长,曾获2012年贵港市“十大杰出青年”、贵港市第四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贵港市第六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第二届广西“书香之家”称号。作品入选历年中国杂文年选。著有随笔杂文集《下辈子做一条狗》《当狗站起来的时候》《说文解字》《蠹鱼笔记》。

朗读者简介


磊明,山西广播电视台主任播音员、综合广播业务指导,山西省朗诵艺术协会副会长。最美声音“全民悦读”全国朗诵公益大使,磊明之声朗诵艺术团团长,山西省戏剧职业学院话剧影视系客座教授,著名朗诵艺术家,2017全国榜样文化交流大会特邀艺术家。

书法作者简介


太康,原名康永杰,别号“独游杖者”“卧游山人”“梅道人”,法名“印觉”,堂号“抱琴轩”“双一堂”。首都师范大学书法硕士,先后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及中国美术学院花鸟高研班,现为华夏艺术交流协会会长,文化部东方文化艺术院研究员,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残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书画篆刻师从王镛、欧阳中石教授。书法长于大篆、魏碑。篆刻上取陶鼎,下挹秦汉,单刀硬入,大开大合。擅画人物、花卉,尤以金石书法入画,追求独立、厚重、简洁、大气之金石画派遗风。

言而有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