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幻通识之一:用科幻小说讲授伦理学

 四十二史SCIFI 2021-08-27

四十二史

 科幻春秋

用科幻小说讲授伦理学:

一个案例研究教学大纲

安娜斯塔西娅·皮斯/著

张芮/译

李广益/校

科幻小说提供了各种各样可供选择的跨学科伦理学案例研究。这类文学作品通过尝试预测未来的技术发展,分析技术发展的益处和威胁,从而提供了大量发挥道德想象力的机会。这一文学范畴也是探索人际关系、处理自我与他人关系以及解决环境问题等诸多命题的沃土。

在应用教育学方面,借助科幻小说的几个特征,我出色地完成了讲授文学、语法和伦理学的工作,而仅凭我一己之力是无法达到的。让我解释一下,我的许多学生认为,与“严肃文学”相比,科幻文学的威胁性更小,但更吸引人。很多文章的主题都关注“这种观点是否正确”,“是否应该受到研究机构的鼓励或者质疑”,“科幻小说是否可以成为'严肃文学’”以及“是否能吸引特定的学生群体(科学专业的学生,害怕学术写作的学生等)”。然而,实际上科幻小说的“有趣”特征对教学是有利的,因为它消除了一些学生对“文学”和“伦理学”的智力和情感方面的抵触,尤其是在写作密集、语法难度大的英语课程中。以我的经验来看,学生们对阅读的反响很好,他们常常惊讶于这种“有趣”的文学所能提出的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借助科幻文学,我的学生开始变得自信、投入,并且主动打破心理障碍(进行学习),我也因此得以设计出一个真正的协作学习实践模式。在一个对学习过程本身充满热情的课堂上,创新和尝试新方法也更容易。

 《冷酷的方程式》 ▲

虽然科幻小说在我讲授的大多数课程的阅读书单上,但我在自己的本科博雅学院讲授的唯一一门科幻课程只是一门200级的英文课程,这门课对所有专业开放。去年冬季学期,全班由4名大一学生、6名大二学生、7名大三学生和5名大四学生组成。英文专业学生是少数,而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专业的学生占比却很高。在即将到来的冬季学期里,已有25名学生报名,大部分是大三和大四的学生,其中有9个是英文专业的学生,人文学科、生物学、神经科学、生物化学、政治学和管理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则与之并驾齐驱。

因为我的课是英文课,所以大部分的活动和讨论都集中在文学文本上。进行课程设计并使其与伦理学有机结合意味着要仔细选择阅读材料和其他(教学)材料。在这里我必须简要提及,我所任教的大学在所有课程中都贯穿一种基于伦理学的“实践技能”方法论。我们不再强调(但绝不是反对)理论伦理,而是把重点放在案例研究上。

因此,我的科幻小说课程材料全部选为伦理学案例研究。教学大纲包括雷·布雷德伯里、厄休拉·K·勒古因、斯坦尼斯拉夫·莱姆、姜峰楠和罗杰·泽拉兹尼的小说和散文。课程还融入了电影(《千钧一发》《超时空接触》《黑暗扫描仪》),电视剧集(《佩恩与特勒之识破谎言》《星际迷航》《巴比伦5号》),以及来自TED网站的科学家在线访谈。具体主题如下:

生物伦理学和基因工程

《千钧一发》(Gattaca)是1997年上映的一部关于未来的电影。在这部电影中,所有的社会成员在受孕前都会进行基因改造,使自己成为父母基因的“最佳版本”。一个年轻人为了实现他的太空旅行梦想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借助这个系统作弊的念头。这部电影明显站在了弱势群体的一边,同时这部电影也提出了一些关于成就、良好的教育、隐藏或篡改自己的身份以实现梦想、操纵不公平的制度等重要问题。在另一堂课上,我也放映了这部电影并布置了一篇论文,要求学生从社会(而不是主人公)的角度出发去思考。这一习作让学生们得以认真思考为什么影片中的社会会歧视基因未被改变的个体;更重要的是,学生们必须思考(达成目的的)手段和目的之间的平衡点,以及作弊所涉及的道德伦理问题。在什么情况下可以通过伪造身份和编织谎言来实现梦想?这部电影和(学生们的)论文在课堂上引起了热烈的讨论。

《千钧一发》  ▲

仿生自我

泽拉兹尼的《半个杰克》(HalfJack)讲述的是一个太空飞行员的故事,他有一半的身体被截肢并被机器电子部件取代。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读者发现,在这场悲惨事故中,“半个杰克”失去了他一半的身体,但他并不是受害者。(原来)为了与同时代最优秀的星际飞行员竞争,他花了一大笔钱来做这个(截肢)手术。在现代社会中也有类似的问题:我们准备如何来提高我们的职业机会。为了在职场中表现得更出色,我们会吸毒吗?会接受整形手术吗?会花钱注射肉毒杆菌吗?这些问题和其他许多相关的问题不停地在课堂上被提出来,这些问题也促进了关于自我提升的未来与现状的当堂讨论。

《半个杰克》

收录于《卡米洛特的最后一个守卫者》 ▲

人工智能和人工道德代理人

布拉德伯里的《漫长的岁月》(Long Years)和莱姆的《第七个莎莉》(Seventh Sally)是关于人造生命形式现状的两个故事。如果他们与人类相似得无法与智人区分开来,那么这些生命形式拥有“人权”吗?我们会像对待自己一样对待他们吗?或者对他们更好?或者将他们视作对人类自身的威胁?还是都会?反观现代社会,也存在类似的问题:我们对待那些与我们截然不同的人的方式——更聪明的或者天赋异禀的、残疾的等等。莱姆的故事也是一个独裁统治下关于智慧生命的哲学寓言——另一个可能的课堂讨论话题。

《第七个莎莉》 ▲

《漫长的岁月》收录于《火星编年史》  ▲

他者

勒古因的《太空老妪》(Space Crone)是一篇关于选择最合适的人来向外星人展示人类的文章。文章的观点是,最适合的人并不是一个身体完美、年轻、未婚的男性宇航员,而是一个生过孩子、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抚养下一代、为他人的需要而牺牲自己的老年女性。这是教学大纲中最具政治性和道德色彩的内容,虽然如此,我还是推荐这本书,尽管作为一名教师,我会尽量不去赘述勒古因的观点。

作为科幻小说课上的一个很不寻常的故事,布雷德伯里的《冷风与温暖》(The Cold Wind and the Warm)发生在爱尔兰的都柏林,一群“火星人”在市中心的一家酒店登记入住。随着情节的推进,读者意识到“火星人”是地球上的同性恋者,他们的存在让当地公众感到震惊。怪异同时却富有诗意的是,这个故事见证了当地人和“外星人”走向理解与和解的过程。该故事恰好在我任教的学校得到了深刻的证明:在YouTube上发布的一段学生视频中,有人发表了一些仇视同性恋的言论。为了避免说教和表现得过度冷酷,我在向学生讲故事时采用了苏格拉底的方法。

《太空老妪》

收录于《在世界边缘起舞》  ▲

另一方面,姜峰楠的《你一生的故事》(Story of Your Life)则涉及“真正的”科幻外星人——那些来自外太空的外星人。故事的主角是一位人类语言学教授,他被派去学习一门外语。在这次任务中,他学习了外星人看待宇宙的方式,一种与人类截然不同的方式。这个精彩的故事提供了许多讨论的机会,科学的作用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只是一个例子。除此之外,还有与技术更先进的文明体接触的政治性质,以及科学和人类知识可能存在的局限性。

 《你一生的故事》 ▲

研究道德和学术诚信

电影《超时空接触》(Contact)是根据著名科学家卡尔·萨根的小说改编的。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位年轻女科学家的职业生涯,她追随自己的梦想,想要发现来自外太空的信号。尽管她目标远大,但她面临的问题却很现实:寻找研究资金,在各大天文台预约时间,她(甚至)被一位杰出的同事蒙骗,这位同事试图将她的工作成果据为己有。我们班很多学生都是理科生,所以这部电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谈论诚信的环境。我要求学生们考虑他们各自现实的问题:何时以及如何在该给学分的地方给他们学分?他们该如何保护自己的作品不受侵害?他们如何看待协作?他们如何知道何时需要协作或何时可以接受协作?以及权威在科学中扮演什么角色?

《超时空接触》 ▲

多元文化主义和宗教自由

我的许多学生看到这些主题出现在科幻小说课的教学大纲上感到很惊讶,然而,我却认为这些主题是本课程的重点。对伦理信仰与否是文化战争中的主要战役之一。不仅在课堂上学生的意见很重要,在现实生活中他们的意见也同样重要,因为他们可以投票选举、雇佣员工、为人父母、购物消费以及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所以我提出了一些颇有争议的话题,比如科学论派(一种基于科幻作家L·罗恩·哈伯德作品的教派),“外星人绑架”亚文化(它是如何受到科幻电影和书籍的影响的?),以及科学和信仰发生冲突时出现的问题。例如,电视剧《巴比伦5号》中名为《信徒》的那一集讲述的星际空间站的故事,该空间站有着尊重宗教自由的严格规定,空间站的医生遇到了一个新的外星物种——类人生物。它的儿子即将死去,因此来到空间站寻求医疗救助。在这一集中,观众发现医生们只需通过简单的手术就可以毫不费力地挽救孩子的生命,然而孩子父母的宗教信仰却禁止这种手术,他们宁愿自己的儿子死去,保住他的灵魂,也不愿自己的儿子活着而失去灵魂。医生们该怎么办?父母的权利有哪些?社会的责任是什么? 这些问题都是由此反映出来的。

《巴比伦5号》 ▲

以上所列只是科幻伦理案例研究众多可能性的其中一种,一些文本和电影显然不止一个合适的主题。我认为这是一个重申(我自己观点)的机会,我们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同一个问题,从而将教学大纲的各个部分(有机)统一起来。

跨学科合作和客座讲师

设计教学大纲也带来了一些创造性的跨学科合作,这也是我们学院大力鼓励的。我们班的客座讲师中有一位艺术教授,他谈到了日本浮世绘大师葛饰北斋的作品(与泽拉兹尼的小说《富士山二十四景——葛饰北斋著》[24 Views of Mt. Fuji, by Hokusai]有关)。另一位嘉宾是一位物理学教授和科幻迷,我让他选一篇他喜欢的短篇小说,然后我把这篇小说布置给我的学生阅读,他就这个故事开展了一场客座演讲。还有一个演讲是关于人工道德行动者和人工智能的,演讲者是一位杰出的作家,他还被邀请到学校参加一天的会议和演讲。最后一位是我的英语系同事,他是《星际迷航》的粉丝,他向全班推荐了其中一集,我们一起观看后,他在第二次课上带领大家一起讨论。

《富士山二十四景》  ▲

后来,在暑假期间,另一位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同事向我提出了一些建议。她想以科幻小说作为讨论的开端,把伦理学纳入她的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当中。她有一个清单,试图涵盖一些具体的主题,至此,“硬”科幻教学与“软”科幻教学的区别开始凸显。由于我的工作性质——文学研究——我只能提供有限的资源,所以我联系到我教物理的同事,询问他的建议。他利用自己广受欢迎的博客征求读者的意见。就这样,来自各个领域的学生和三名教师为计算机科学课程列出了一份文本清单。我(目前也)急切地等待着她关于实验进展情况的报告。

结语

从《浮士德》和《弗兰肯斯坦》到菲利普·K·迪克,从《大都会》到《银河战星》,处于发展顶峰的科幻小说是进行伦理学讨论的沃土。许多学生渴望阅读科幻小说,讨论科幻小说,如果有合适的教学大纲,他们就能在接触文学文本和视觉文本的同时增强自己的道德伦理意识,也可以彼此交流。我并不是在暗示以上所罗列的就是“正确的教学大纲”。正如我从许多同事以及各种学科中所了解到的,许多导师都有一个“完美科幻教学大纲”。一些人偏爱“硬科学”小说,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软科学”才是最适合讨论伦理的。我却认为如果学生主动投入,这两者都能很好地达到目的。因为我教授的是文学课程,所以我倾向于文学方面有趣的文本,但我(实际上)已经包括了“硬科幻”小说,在未来“硬科幻”小说也将继续存在。就像大多数的教学大纲一样,这个教学大纲也处于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之中。

1

END

1

责任编辑:仲夏夜

宇宙的未来  现在  过去

四十二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