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梅园秋语·文化中国】山水人家:正月里来话初五---第374期

 昵称51322130 2021-08-27

回味无穷是年味......

正月里来话初五

华灯璀璨,岁月逢春。过年,凝聚着我们华夏民族五千年文化沉淀;过年,涵养着我们炎黄子孙千秋万代根脉传承。过年,祈盼的是五谷丰登,心愿是家的和睦,国的富强。过年是喜庆,是满满爱的味道。

说起过年,就会回忆起儿时的年味儿。似乎,对于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来说,过年的年味只有年少时最有味、也最难忘。

正月初五夜晚,灯火辉煌、五彩斑斓,漫步在这节日欢喜的氛围里,我不由得想起小时候的时光。那时,正月破五,响过几个鞭炮,就匆匆出发,到三里外的五姨家拜年。我们兄弟三个相跟着一路奔奔跳跳,趟过一条小河,翻两道沟,再过一个村子,早早就来到五姨家。挑起门帘,兄弟仨一字排开跪下来,给姨夫五姨磕头拜年。姨夫坐在炕上,五姨多半在炉灶前张罗,边笑边说着:“娃娃们,快起来、快起来,上炕上暖和暖和”。记忆里最早的一次拜年,五姨给了我们每人一毛压岁钱,可是把我们高兴得不得了,一角纸币折来折去,小心翼翼揣在裤兜里。

五姨打心眼儿里疼爱我们外甥子,把好吃的点心、红枣、核桃拿出来,让我们吃个够。那绵香的核桃,是五姨家种在窑洞后面的核桃树结的,总要留一些收藏在东边小窑里,平时不舍得吃,只等我们来了拿出来。小时候,都不富裕,可五姨一定要留我们吃过饭再走。那香喷喷的小酥肉、素丸子,霍州年馍登高、枣花特有的鲜甜,溢满了十足的年味,那一种满心喜悦深深地印在记忆里……

有一年春天,槐花盛开,满沟满坡槐香扑鼻。五姨夫捎话,让我们兄弟过去。他给我们挑好一根酸枣木,足有三米长,光滑均匀,装上镰刀头,是拿手的勾采槐花工具。记得很清楚,五姨用一个小竹篮装了红薯、花生,我在前,二哥在后用酸枣木担在肩上,小竹篮儿在中间,一颤一悠,非常好玩。出门走了十几步,姨夫就撵上来,说这样可不行,回去酸枣木就弯了,不能使了,你们兄弟两个要挨近,让二哥用手捉住小篮子。那酸枣木勾镰,得心应手,那年我们采了好多槐花。做了好几种槐花食品,槐花饼母亲最拿手,邻居们都爱吃,那槐花饼的清香现在想起来还回味无穷。

给五姨拜年,小时候是步行,大了点骑自行车。工作后,有一年和爱人骑摩托车,初五从城里回村给五姨拜年,春雪飘飞,我俩披着雪花走进了五姨的小院子,五姨欢喜地迎出门……土窑洞依然是十几年前的样子,干净利落,墙围仍然是用报纸密密糊就,墙上挂着毛主席画像,每年都贴些时尚的新年画。小小窑洞,不变的是五姨年年热腾腾的年馍。

五姨姨夫亲热地招呼我们坐上炕头,说着这一年累坏了吧。听说你都经营卡车啦,挣到钱了么?“娃儿呀,你是个文化人,车都不会开,怎么可能运转得了车!”姨夫慈眉善眼,经久的风霜刻在额上,年轻时也曾走过四方,做过好多买卖,时下养一群山羊,经风见雨,声音洪亮,方圆几里也称得上一能人。他的教诲,至今时时在我耳边响起。特别是每当我陷入困境的时候。五姨打着圆场,娃儿还小呢,好日子多着呢。我都三十好几啦,可在五姨眼里还是孩子。回去后,痛下决心,赔钱把那辆带挂卡车卖了。现在回想,那些拜年时的话多么温馨啊。


在转型开店做生意后,拥有了一辆面包车,正月里载着母亲一起去看望五姨,看到我开了新车,姨夫兴奋地说,这娃选对了行当,五姨也特别高兴。那时能开上面包车的幸福指数,比后来开上轿车都高呢。

如今的年,不知为何,总感觉年味淡了几分。每年春节驱车回到儿时的小山村,伫立在朦胧的村头,眺望白雪皑皑的霍岳峰峦,思绪起伏,那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五姨那热炕头,多少欢笑、多少亲情在蔓延,那美味的年馍、那绵核桃、醇香在飘扬……


作者简介:山水人家

山水人家:本名,李超群。山西霍州人,在北京从事金融业。梁衡研究会会员。他擅长写诗、写散文,作品见于央视《电视诗歌散文》、《作家在线》微刊、《中国诗人》微刊等网络平台。

诗观:追求有思想深度、大美文化。

朗读者简介:平    安

平   安:山西霍州人,梅园文学社会员。她热爱诗歌、热爱朗诵、更热爱生命。她心胸豁达,满心爱意。她是器官移植受益者。“移”路走来,她感恩之情时时在心中涌动,她愿尽绵薄之力回报社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