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持续行动》读后感

 新用户4137UVw9 2021-08-27

自序里,作者说自己曾经是一个特别不能坚持的人,他的父亲教育他,不要“三分钟热度”,如果记忆没有偏差,小学时的班主任也跟我妈说过我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恒心”。

没有恒心的人最常做的事情就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曝十寒”,可是有一件事情我们还是一直坚持在做的,那就是,坚持“不坚持”。即,我们这样的人总在“持续开始”,然后又“持续放弃”。

上一本《刻意学习》已经提到了持续行动这个事,这本书干脆就是他带着读者,做一次认知模拟和思考试验。在我们想持续做一件事情的时候,1周、3个月、3年、30年这些关键的时间点上(10、10²、10³、104),会遇到什么困难,什么样的事情导致了我们最后又放弃掉。

前10天。自以为懂的道理,也许并没有懂,因为连最基本的“懂”,都有好几个层次需要突破,从会心一笑,到能说出一个所以然,再到和自己的行动,思想链接起来,要走的路还很远,而不是听到一句话,就微微一笑,告诉对方:我懂。

100天,改变是缓慢发生的。掉多少头发才显秃?最开始变化不明显,渐渐地就像你以为的样子了。改变就是这样慢慢发生的。100天,3个月,时间其实还是不短的,这个过程中每天都会有新的状况出现打断我们,疲惫、应酬、陌生、畏难、犯懒,好的应对方式是给自己的行为设置梯度,底线、适度、超标准,比如持续看书的底线是2页非虚构类,适度是30分钟,超标准是1小时以上。

1000天,通过持续行动形成竞争壁垒。社会原本就是多元、多维度的,怎么形成自己的竞争力,书里原话是——最好充分利用时间无法逆转的特点,想方设法地占到时间的便宜。

10000天,保护我们的大脑。除了在生理上保护它,更要在认知上保护它,选择接收什么,相信什么,摒弃什么,用正确的认识不断“洗”。(看得一知半解,展不开)

持续做一件事,从做一件事开始,最好是能让自己能不断积累优势的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