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古法导引八段锦破译
2021-08-27 | 阅:  转:  |  分享 
  
古法养生导引坐式八段锦讲解

现把坐式八段锦功法详细说明如下:

预备式:调整呼吸绵绵若存。静坐后先使呼吸均匀轻柔,然后逐渐拉长呼吸,使呼吸保持轻柔耳不闻声。待感觉舒适后,进一步拉长呼吸,同时使呼吸进一步轻柔。此时会感觉稍有憋闷。坚持一会儿后,又从稍憋闷进入舒适状态。然后再拉长呼吸,再轻柔一些。于是又稍有憋闷感觉。再坚持一会儿后,则又从稍憋闷进入舒适状态。此时感觉身心清净舒适,头脑明澈,说明已经提升肾机能成功。这是肾调节血液PH值的结果,能使血液提高溶解氧气的能力,中医称为肾纳气。然后开始下一步。以后各步都尽量努力呼吸绵绵,用深长细长呼吸,从稍憋闷恢复到舒适状态,以确保肾机始终处于提升状态。

第一段:闭目令身心安静,握固(左手拇指接左手中指相扣如环,右手拇指插入左手环中按住左手手心)。扣齿36下。叉两手勒向脖颈后,头用力后靠,手向前用力,两者一齐用力为一次,此时呼吸细微绵长,默数9次。呼吸声音要尽量小,要让耳听不到呼吸的声音。一直到练功结束,都要保持呼吸轻微绵长以至于耳听不到呼吸的声音。双手击天鼓24次(以两手心掩两耳,以食指压中指来弹击脑后,左右各24次)。目的是醒神,同时振奋脖根和头部的淋巴管。

第二段:握固,四指抱住拇指。左右摇天柱各24次(摆头左右看,一左一右为一次,同时肩膀随着反向前后扭摆24次,目的是增加颈部扭转程度。肩膀动时,身体其他部位要尽量保持不动)。目的是振奋肩部淋巴管。

第三段:赤龙搅水浑(舌左右添上下唇几次,添上下齿和左右颊几次,逆时针添上下腭几次,再顺时针添上下腭几次,鼓漱36次(闭口,舌前推然后收回为1次)。鼓漱必令泡沫满口,然后分3次咽下,头向左歪咽1次,头正中咽1次,头向右歪咽1次。咽时如咽硬物,要汩汩有声。目的是使唾液下咽后,减慢下流速度,不至于快速尿出。

第四段:闭气搓手热(以鼻稍吸气然后憋气),背摩后精门(以摩热的双手去摩擦后腰两肾的位置,一上一下为一次,摩擦36次)。闭气的目的是让上升之真气不出。此时憋气忍不住时,鼻或口中轻轻出气,要耳不能闻出气之声。之后收手握固。再次憋气一口,想火烧下腹丹田,要感觉丹田极热(初学者也可略过此步不必存想丹田发热,此有为存想对于某些人来说,会上火)。

第五段:左右单关辘轳(lulu)各36次。最大程度俯身并仰头(直身也可),左右摆肘并带动两肩,一左一右为1次。此时想原下腹热火向尾椎移动,并沿脊柱缓缓上升(最好不想,任其自然)。肘后飞金精,扇肘则火逼金升。

第六段:双关辘轳36次。略抬身,头仍仰,两肘同时前后摆动并带动两肩(类似扩胸运动),上身随着前后晃动。一前一后为1次。此时想原下腹热火继续沿脊柱缓缓上升,最后升到头顶(最好不想,任其自然)。肘后飞金精,扇肘则火逼金升。

第七段:两腿伸直(也可继续保持盘膝或端坐),叉手双虚托。叉手相交,向上托空9次,每托一次按头顶一下。

第八段:低头攀足频。两腿伸直(可坐于床上,或凳子上)用两手钩脚心12次。若穿鞋,可用力拽鞋梆左右各12次代替。握固端坐。漱咽2次(赤龙搅水浑几次,鼓漱36次,然后分3次咽下。再赤龙搅水浑几次,鼓漱36次,然后分3次咽下)。然后左右单关辘轳24次,双关辘轳24次。发火遍烧身(闭气,想丹田火自下而上,遍烧身体,若憋到极至而难受,再吸气调息使呼吸均匀舒畅)。







以下主要从西医角度理解八段锦,因为最开始炼此功法时,我还比较年轻,不太相信仙道理论。完全可以不看。

古代养生功法种类繁多,一般包括呼吸、导引、存想等步骤,每一类功法又各有侧重。通过阅读大量古代养生文献发现,许多百岁以上的养生家多数都坚持锻炼同一种类型的功法。这种类型的功法全部以导引为主,都包括扣齿、鸣天鼓、咽津、摩擦后腰、伸缩四肢等基本动作,现在结合西医理论发现,这些基本动作能够锻炼淋巴系统从而促进机体的消化吸收、提纯能量物质和提高免疫防御等功能,具有很高的科学性和良好的实践性。如果从道家理论角度看,其原理很复杂,这里不多讨论。

据《世界科技译报》1989年8月30日报导:美国国家老年问题研究所的科学家发现,在老年人去世的前三年,他们体内的淋巴细胞会显著减少。长期以来科学家一致认为随着人的年龄增长,人体的免疫系统会弱化。但是原先的研究却从来没有指出,在免疫性和致病性之间有着这样一种直接的联系。这个成果得自于对105例男子所进行的历时30年的研究回顾,所有这些研究对象在开始参予这项研究时候身体都是健康的。事实上对这些处于50-80虽年龄段的男子来说,当他们体内淋巴细胞的数目开始发生变化被发现时,其中没有一个人表现有严重疾病的现象,但三年以后他们便都去世了。淋巴细胞是机体内白细胞的一种,正常时占白细胞总数的20-40%。

淋巴细胞的减少将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从而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乃至死亡。目前一些实验研究指出:气功锻炼后白细胞数(包含淋巴细胞)平均增加13-33%,白细胞吞噬能力较练功前增加40%(夸张?),吞噬指数增加99.3%(夸张,如此高的指数应该是百病不生了)。说明通过修炼气功可以增加机体淋巴细胞总数,把淋巴细胞在机体内显著减少的时间尽量向后推延,这样就可以延长人体的寿命。美国科学家的上述研究成果是气功能够长寿的又一佐证。

在西医理论中,淋巴循环的主要功能有:回收蛋白质及运输营养物质,消除组织中的红细胞、细菌、异物。脾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能够产生淋巴细胞,吞噬血液中的细菌、衰老的红细胞和其它异物。脾还是一个造血、破血和储血的器官。我们可以形象的说,淋巴系统和脾脏是人的机体的能量和物质的回收提纯以及抵抗疾病的免疫防御系统。我们可以有趣的看到,淋巴系统和脾脏的生理功能正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养生与气功锻炼的基本目标。养生和气功锻炼是为了抵抗疾病和健康长寿。而抵抗疾病就要用到人体的免疫防御系统,需要人体识别和吞噬杀死各种不同类别的病菌,这些功能由淋巴细胞的吞噬作用与脾脏中的红髓的吞噬作用来完成。淋巴结产生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参与免疫反应,能够对一些新的病菌进行特征性识别并进行吞噬杀死。可见抵抗疾病主要是依赖于淋巴系统以及脾脏的功能,这是毋庸质疑的。人要健康长寿,必须保证机体能量和营养物质的充足供给,使全身的所有细胞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这就需要借助淋巴系统和脾脏使人体对能量和物质的代谢始终保持一个高效的利用率,即对有效的能量和物质要尽可能的回收,对身体中积存的无效的能量和废物要尽快排除。人体细胞与组织液中积存的废物如果不能尽快排除,将导致细胞的磨损和老化,如果人体中磨损和老化的细胞越来越多,也就意味着人将走向衰老和死亡。可见,维持细胞活性也与淋巴系统以及脾脏有重要关系。当然,人体其它脏器和器官也是非常重要的,但从抗病养生的角度看,淋巴系统和脾脏应该是首先需要进行锻炼保养的器官。对于淋巴系统和脾脏在身体锻炼中的首要性,不仅在西医中未引起重视,在中医中也未明确。其实古代的许多气功锻炼方法都暗合了针对淋巴系统和脾脏的锻炼,但都没有明确科学的解释说明,只是作为一种高级经验从古代流传下来,另外古人还填加了一些具有迷信神话色彩的注解,使后世学者难以去粗取精探究原委。为此,我们有必要破译究竟有那些修炼步骤是专门用于锻炼淋巴系统和脾脏的。

在中医理论中,虽没有对淋巴系统的阐述,但中医对脾脏功能的定义基本包括了淋巴系统的功能。在中医理论中,脾脏的主要生理功能包括:运化水谷与运化水液,升清和统血。其中“运化水液”从字面意思就可以看出这是淋巴循环的功能。淋巴管象血管一样分布全身各处,但是淋巴管与血管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淋巴管是单向流动的,淋巴管中的液体最后流入血管的左右静脉角,左右静脉角在左右脖颈的根部。如果淋巴循环发生障碍,将会出现水肿,可见运化水液就是淋巴循环,在中医理论中肯定是把淋巴循环的功能归于脾脏的运化水液的功能中了。接着讨论脾脏的运化水谷的功能。虽然在西医中没有明确提出淋巴系统能够消化运输液态食物,但是我们从淋巴管在胃、小肠和大肠这些消化器官中的密集分布可以看出,那些被胃等消化器官所磨碎分解的食物中必然含有大量的液态的易于流动的营养物质,鉴于淋巴管具有较强的吸收和吞噬异物的功能,那些在消化道中的液态营养物质也必然会被淋巴管所吸收掉一部分。当然,我们肯定不希望那些在消化道中的食物残渣废物以固体颗粒形式被淋巴管所吸收,但是这一定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淋巴管吸收异物的能力要比血管强。本来淋巴结与脾脏在西医中被认为是用来吸收吞噬病菌的,但是现在我们看到,食物颗粒也被吸收吞噬了,这一定会加重淋巴系统和脾脏的负担,甚至阻碍淋巴循环,导致机体的免疫能力下降,还会产生水肿。因此西医和中医都认为,过量和不定时的饮食都会对身体不利。淋巴循环一定存在一个兴奋和抑制的周期性变化,即在饮食期间,淋巴循环需要抑制,在饮食消化一定时间后,淋巴循环需要兴奋,开始吸收尽量纯净的液态营养物质。只有定时定量的饮食规律才能养成淋巴循环的稳定的兴奋抑制周期,而不定时和暴饮暴食将会打乱好不容易形成的淋巴循环的兴奋抑制周期,出现消化功能紊乱。消化功能紊乱不仅影响能量和物质的吸收,也必然降低机体免疫抗病能力,还使身体中的废物积存,加速细胞老化衰亡,减少寿命。由于淋巴循环是自下而上的流动(在头部是自上而下流向脖颈根部),因此人在白天的直立活动将阻碍淋巴液的向上流动,在夜晚睡觉后,人体平躺则有利于淋巴液的流动,这导致人体在白天的淋巴循环抑制,在夜晚淋巴循环旺盛,这种周期性变化是有利于人体的。因为在白天有早、中、晚三餐,食物颗粒残存在消化道,淋巴系统不应该对这些食物颗粒进行大量吸收,而白天期间人的直立活动正好抑制了淋巴循环。晚餐一般在晚上6点左右,到晚上9点以后至早上6点左右,消化道的食物颗粒残渣越来越少,液体成分越来越多,这样人的睡眠平躺就有利于淋巴循环吸收到充足的尽可能纯净的液体营养物质。因此人白天活动,晚上睡眠,这是非常符合养生道理的。如果人经常夜晚加班,活动和睡眠的时间不能固定,则会导致淋巴循环的活动周期出现紊乱。比如淋巴循环按往常的规律在夜晚兴奋,而这时人却在吃夜宵,将导致淋巴循环吸收过多的食物颗粒残渣,淋巴循环受食物颗粒残渣刺激可能会逐渐抑制而推迟到白天兴奋,如果白天又不能休息而继续工作吃饭,则淋巴循环又会在白天吸收到过多的食物颗粒残渣,淋巴循环会继续被迫调整为抑制状态,长此以往,淋巴循环会保持长期的抑制状态,人就会免疫力下降。可以认为,睡觉就会导致淋巴循环旺盛兴奋,因此人不能在吃饭后立即睡觉。同理,人也最好不要在睡醒后立即吃饭,因为这时淋巴循环还没有被抑制,应该起身直立活动一段时间后再吃饭,当然这个直立活动的时间越长越好,以保证淋巴循环达到适当的抑制程度。我认为起床后至少要过半小时再吃饭。儿童和学生往往经常感冒,很可能是因为他们起床后立即吃早餐的缘故。而家长的感冒次数相对较少,这是因为,家长一般起床后先要做早餐,这就是一个直立的活动,等到做好早餐开始吃饭时,一般距离起床时间已经基本达到半个小时了。如果起床时间很晚又需要上班或上学,来不及在早餐前活动半小时,那么这个早餐最好不吃,或者到学校和单位后再吃。很多人有早起锻炼的习惯,这对淋巴循环的抑制非常有帮助,早练后一整天都会感觉神清气爽。如果早晨吃饭前不活动,那么一些不够纯净的液态食物成份会重新经淋巴循环进入血液,使血液质量下降,导致人昏昏沉沉,没有神清气爽的感觉。同时淋巴结内的吞噬细胞会去吞噬大量食物颗粒,而没有机会去吞噬病菌,增加了免疫系统的负担,导致免疫力下降,经常感冒。如果没有早练的习惯或时间,那么早餐就应该少吃,并且多吃一些液态食物,比如粥、豆浆和牛奶,象米饭、咸菜等的硬食物要少吃或尽量不吃。有一些人在中午吃饭后有午睡的习惯,但必须在午饭后直立活动半小时以上再睡觉,否则会出现免疫力下降,因为午睡会刺激淋巴循环兴奋,午饭的食物颗粒残渣将因午睡而进入淋巴管,妨碍淋巴管对病菌的吞噬作用。脾脏的升清功能可以解释为,液态的水谷与水液在经过淋巴结和脾脏后,难以水解的食物颗粒、异物、病菌等都被吞噬消灭,淋巴液在上升的过程中,逐渐由浑浊变为清纯,最后注入血液中。如果淋巴循环的兴奋抑制周期出现紊乱,就可能使淋巴液在来不及变成清纯液体的情况下,就被送入血管,脾脏的升清作用会降低。脾脏统血的功能可以解释为,从毛细血管渗出的血液在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组织液中积存,大部分被细胞吸收,剩下的多余血液则被淋巴管回收。所以淋巴管循环不畅,将导致组织淤血水肿。所以存在一个问题,即在全身除消化道的所有其它部位的淋巴循环都要尽可能的保持旺盛畅通,理想上不应该出现兴奋和抑制的周期性变化,而是永远保持兴奋。但对于消化道部位的淋巴循环则需要在消化食物的初期进行抑制。这是一个矛盾,淋巴循环能使自身系统在消化道部位独立于其它地方吗?在腹部的淋巴管有一个叫乳糜池的部位,内部是白色的乳糜一样的淋巴液。可以认为,那些来自于消化道的浑浊乳状的液体成份都最先汇入乳糜池,进入乳糜池的液体中含有大量从消化道吸收到的脂肪等成份,由于乳糜池的流通性差,液态的脂肪冷却后形成白色膏状,并堆积在乳糜池,这可能就是乳糜池内液体呈现白色乳状的原因。乳糜池的存在必然导致淋巴循环障碍,但是这种障碍可以阻止食物颗粒残渣继续沿淋巴管上升。当食物消化几个小时后,消化道内的淋巴管不再能够吸收到脂肪和食物颗粒的悬浊液,而是吸收到脂肪和食物被彻底分解后所形成的比较清纯的透明的液体营养物质时,乳糜池内的乳状液体将被稀释,乳糜池将逐渐恢复流动性,最后由于乳糜池所导致的淋巴循环障碍将被解除。所以说,乳糜池起一个开关作用。人在进食前,乳糜池内是透明的淋巴液,与身体其它部位的淋巴液一样都是畅通的。但在进食后,消化道所吸收的脂肪和食物颗粒残渣将堆积在乳糜池,引起乳糜池关闭,阻断消化道内的淋巴管的向上通路,以保证来自消化道的浑浊淋巴液不被向上传输而进入血液中。当食物被消化道消化彻底后,来自消化道的清纯的淋巴液将冲开乳糜池的阻塞路径,以保证消化道所吸收的清纯的液态营养物质随淋巴液向上传输进入血液中。如果人吃饭过饱,油腻太大,将导致乳糜池长期关闭,一方面阻碍了饮食营养物质的吸收效率,另一方面,在消化道将积存大量营养液体,产生消化道水肿,甚至消化道出血。在消化道内积存的大量营养液体如果长期不能被淋巴管回收清理,其中的液体将会漫漫扩散并侵入到经络中,就产生了湿气。在西医中没有经络的概念,我们可以认为,在机体组织中存在细小的隧道,其中流动的是比血液和淋巴液更加精纯的能量和营养物质,称为经气。经气对纯度要求很高,经气中如果混入水份太多,将使经气纯度下降,就称为湿邪,如果混入高热量的物质,就称为热邪,如果混入寒性物质,就称为寒邪,如果混入空气成份,就称为风邪。而淋巴循环不畅就会产生湿邪。中医认为脾脏的运化水液也称为运化水湿。在四肢和体表的淋巴循环不畅会导致水肿,是易于发现的病症。但在体内消化道的水肿则不易发现,多表现为消化不良,四肢沉重。如果湿邪进一步扩散,会产生皮肤的湿癣,呼吸道的哮喘等症状。随着人年龄的增长,由于人所饮食的五谷杂粮的侵扰,体内经气的纯度越来越低,湿气越来越重,人会感觉四肢活动越来越缓慢和沉重,经气中的精纯物质将会加速离开人体,则人离病老死亡也就不远了。所以人若想始终保持精力充沛,健康长寿,必须利用业余时间锻炼调养淋巴系统,使体内湿气消除,保持经气的纯度。

在古代养生导引功法中,发现八段锦功法就是专门针对淋巴系统的锻炼方法。古人不知道有淋巴系统的存在,但是八段锦却能专门针对淋巴系统进行锻炼,究其原因,可能是古人长期养生实践的结晶吧。八段锦是道家古代著名功法之一,由唐代钟离权创编。钟离权就是俗传的八仙之一。我们研究破译八段锦功法,就是要去粗取精,找出其中的科学道理。

对八段锦功法的科学解释如下:

功法要求,每日夜半子时之后和白天午时之前锻炼二到三次。因为半夜之后,人体晚餐的饮食消化已经过了六小时以上,消化道中浑浊液体减少很多,淋巴循环也开始因平躺睡觉而兴奋并加速流动。因此在这个期间起身进行锻炼是符合人体的正常生理节律的。锻炼次数之所以不能过多,是因为在身体中的组织液和消化后的营养液是有限的,适当回收就可以了。如果过度回收,将导致组织液和营养液缺少,违背了最初的回收体内多余液体的初衷。

功法要求,在甲子日夜半子时开始第一次练功。这是因为,许多人开始练习此功时往往急于见效,如果未能很快见效,多半都中途放弃,甚为可惜。而在五行理论中,甲子日是土气最旺的日子,甲己合土,子丑也合土,脾脏属土,因此在甲子日半夜子时开始第一次练功效果最明显信心最足。在甲子日半夜子时开始第一次练功练完后继续睡觉,在睡梦中马上就会有感觉,可以感觉到这样或那样的现象,比如感觉到有一股很细的气流流向大脚趾端,这是足太阴脾经的循行路线,或者梦中见到龙和孔雀,龙是自身阳气的象征物,孔雀是自身脾脏的象征物。早晨起床后,一整天都会感觉神清气爽,四肢轻健。这些感觉都足以鼓舞人继续修炼此功法。

功法要求,依次扣齿,抱颈,鸣天鼓,摆肩,漱口,咽津,摩后腰,低头攀足。这些基本动作都是用来唤醒和刺激脾脏和淋巴管的。唤醒和刺激的部位有严格的顺序,首先是通过扣齿来刺激脾脏,然后才是淋巴管。而对于淋巴管,又首先是刺激淋巴液流动的末端(颈肩部),最后是刺激淋巴液流动的起始端(双足),这是非常符合流体力学原理的,可以最有效最快速的加速管子中液体的流动。扣齿是一种模拟吃饭的动作,可以唤醒脾脏刺激脾脏,扣齿的声音也会刺激脾脏,脾脏一旦兴奋,整个淋巴系统都会跟随兴奋起来。抱颈是牵引脖颈的动作,因为所有淋巴管最后都汇聚到脖颈根部,所以牵引脖颈将导致颈部的淋巴管被牵动拉伸,使颈部的淋巴管开始兴奋起来并加速流动。鸣天鼓可以使头部的淋巴管被刺激。摆肩可以使脖颈以下的肩部和胸部的淋巴管兴奋。漱口是为了产生尽可能多的唾液并混入空气。咽津是使唾液下降到胃和肠道,一方面唾液中的营养可以被重新吸收,另一方面,口腔中以及空气中的大量微生物细菌进入肠胃后,可以激发淋巴结产生大量吞噬细胞参与吞噬作用,有利于对淋巴管内的液体进行过滤提纯。咽津时要汩汩做响,是为了使唾液流向消化道深处。经过摆肩运动刺激肩部,往下则是用唾液来刺激胃和小肠,再往下,就到了肾脏。刺激肾脏的方法是摩擦后腰。再往下是大肠和膀胱,这里不需要刺激了,因为在大肠和膀胱中储存的都是机体代谢和消化的废物,没有回收利用价值(在长期坚持练功效果显著后,则证明机体邪气已经被排除干净,这时通过大肠和膀胱将会泄露机体漫溢的纯净能量和物质,到此时才可以意守腹部丹田,为的是不使元气泄露,因此过早的意守丹田只能无益有损)。低头攀足显然是刺激下肢的淋巴管。但是低头攀足还有另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开放乳糜池。乳糜池紧贴于腰部脊椎的前方,而从脊椎的曲线看,在腰部的脊椎是向里弯曲的。因此人在正常上身平直时,腰椎是压迫乳糜池的,腰椎压迫的其实不仅有乳糜池,还有腹部的淋巴管、血管和神经。当人俯身低头时,脊椎被拉伸,虽然这时腹部前方被挤压,但在腰椎前侧的部位却处于扩张的状态,这时的腰椎前侧的乳糜池、淋巴管、血管和神经将变得容易畅通。最重要的是乳糜池畅通后,腹部消化道积存的营养液将会沿淋巴管顺利得到回收。古代养生方法中要求人在睡觉时要“卧如弓”,现在可以解释为,睡觉时侧卧曲身可以使腰椎得到拉伸,使乳糜池保持畅通。

功法最后要求,发火遍烧身。这是一个存想全身的存想步骤。“发火遍烧身”这个存想过程其根本目的是要激发全身的淋巴免疫系统。我们感冒时有发烧的症状,一方面体温增高可以帮助杀死病菌,另一方面,体温增高可以刺激淋巴系统产生更多的吞噬细胞去吞噬病菌。我们都可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当感冒刚好之后,会感觉全身特别舒爽,但是这样的感觉并不是每次感冒刚好之后都一定会遇到的。遇到感冒刚好之后全身特别舒爽那次,一定是自身通过淋巴免疫系统成功的消除了病菌的侵害,同时,自身的邪气也连带被清除很多。其中湿气被清除很多之后的感觉就是身轻,因为湿气使人四肢沉重,湿气被去掉后,自然会感觉身体比过去轻健。感觉身轻只是一种错觉,其实身体的重量并没有任何减轻。如果在感觉身轻的同时,发现自己的跳跃能力显著增强了,那肯定是由于肌肉力量增强的缘故,决不是体重减轻的缘故。经过八段锦功法锻炼后,体内经气的纯度会提高一些,而那些混杂在经气中的邪气将被逼四处乱串,因此最后必须存想全身从腹部丹田开始发热如着火一般,火势遍及全身的每一个角落,这样邪气就会被火势推出身外。因此“发火遍烧身”是一个驱散邪气的方法,是一个必须的收功步骤。怎样判断自己是一般的普通人呢?如果在一年中感冒过一次,并且在第二日没有立即康复,就是普通人。如果经常感觉疲劳,就是普通人。如果经常感觉不愿意干活,觉得自己有些懒惰,就是普通人。如果上五楼六楼后感觉稍微有些气喘,就是普通人。如果身体经常有这样那样的一些很轻微的不适感觉,就是普通人。我们锻炼八段锦功法,不可能立即达到很高的境界,但我们一定会感觉到身体逐渐轻松强健,病痛逐渐减轻。

练功时间:在半夜12点之后到中午12点之前。必须至少在饭后1个小时之后练。在饭前半个小时之前练。

闭气,则细胞停止呼吸,代谢减弱。于是细胞对细胞外液的需求减少,使细胞外液增多。然后通过淋巴管引导细胞外液上升到胸部,实现升阳的目的。

当闭气时,其实是抑制了血管的运输氧气功能,抑制了细胞的呼吸功能。由于血管与淋巴管并行,血管在呼吸作用被抑制时,淋巴管的向上输送作用就被激发提升了。



















6







献花(0)
+1
(本文系SADAN123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