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金刚自卸被禁,但根本没有其他车可以取代它!

 KaCheWanJia 2021-08-27






每一个大型城市的建设,都离不开这类小金刚自卸车的功劳。城市建设需要他们,然而实际上,它们在城市中却处处受限,在没有替代品的情况下,不敢跑、不能跑。

小金刚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它是真正被需要的车

 
城市建设,除了高楼大厦、公路桥梁这类大型工程外,更多的应该是一些路面的修修补补,这个住在大城市里的朋友应该深有感触,耳边经常传来咚咚咚的声音,以及一些办公场所、商超、住宅的装修,这些小型工程几乎无法使用目前合规的大型泥头车。
 

 
为什么说小金刚自卸车型是硬需求,我在这里就列两个真实的使用场景:
 
小金刚的优势:体型小,装载量大(相比三轮、微卡等),而且带有自卸货箱,装卸更方便。

另外蓝牌车的限行范围也更小,更方便在城市内通行,毕竟这也是小金刚的主要运输领域。
 

 
道路施工,处于丘陵地带的南方城市,除了宽广的主干道外,还存在着大量4车道乃至2车道的“小路”,这些路往往也会伴随着人行道,无论是人行道还是路面需要整修,都需要频繁运输建材、渣土,而且无法使用现在常见的大型泥头车,原因有二:
 
一是普通道路或者人行道的整修,涉及的建材、渣土大多是通过多次小量运输实现;这些路段普遍路面较窄,使用大型泥头车容易堵塞路面,造成拥堵,而像人行道铺设,需要多次小量卸建材,大型泥头车无法灵活调头装卸货。
 

 
其次则是商场、办公楼、住宅等地方的装修,需要进到场内、地下车库,这些工作需要的是体型小的车型。
 
总体来看,在城市建设的某些领域,小金刚目前是硬需求,也少有产品能替代。

小金刚在城市中的遭遇

 


即便是在城市建设中是硬需求,监管部门对小金刚可是毫不客气,我们从卡友口中了解到,目前外形相对“合规”的小金刚,在城市内非限行时段行驶,即使没装货仍然提心吊胆,罚不罚有可能全凭运气了。
 
而在上牌方面,这类车型已经不能在深圳正常上牌。
 

小金刚的弊端

 
多年以来,小金刚在很多人眼中,并不是遵守规则的人,超载、超限、沿路撒漏时有发生,而且以往的小金刚自卸的尺寸真不小,除了长度控制在6米内以往,其它尺寸方面,基本跟中卡无异。
 

 
最重要的一点是,货箱容量高达6-7方,深圳目前标载泥头车也才不到11方的装载量,还是个四轴车,而小金刚则是两轴车,按照规定,车长不能超6米,车货总重不能超4.5吨,但仅凭这个货箱,装满就近10吨,再加上车身自重,15吨不为过,无论哪项指标都远远超出了标准。
 

 
这就让这类车辆成为了标准外的存在,也容易诱发其他安全问题,因此监管部门对这些车辆进行严厉查处完全正确。
 
这类超标的车型,不仅仅扰乱了正常的运输市场,更重要的是远超标准装载量的车型,整套行驶系统并不足以支撑,不够安全,简单来说就是满载刹不住,更易引发意外。
 

 
当然这些都是之前的车型,这几年新上牌的在用的大多已经是标准的蓝牌轻卡的尺寸了,更接近微卡的尺寸,能下地库、能跑巷子,货箱的容量也能下降到3-4方左右,虽然尺寸标准了,但明眼人一看,就能发现,这车装满肯定超。

有无替代品

对于这类车型来说,即便是车辆尽可能做到轻量化,那么也只能装一吨多点的货,也就一立方,这要是在某些北方地区,这点量的渣土,一辆小三轮就能完成了,可深圳不能跑小三轮。
 

 
而在深圳这类监管严格的城市中,如果有一天真的限制小金刚的运营,那么用户预计只能选择一些由微卡车型为基础打造的自卸车型,体型更小巧,货箱容量也够“标准”,表面看来确实能满足城市使用要求。
 
但问题核心是,近两年买小金刚运输的用户怎么办?
 
据我们的了解,近两年买的小金刚几乎是外形尺寸相对合规的车型,使用年限不长,让用户主动置换可能性不大,毕竟还未回本,而且需求量摆在这,全部换为小车,运力也会减少。要想迅速整治,还需从长计划。

严管可以,但有计划的引导走向正才是正道

我始终认为,存在即合理,纵使小金刚自卸车有种种的不足,但在目前的背景下,它有它不可替代的用处,一刀切,不仅仅会让一部分人失去生计,还有可能让一部分城市建设工程无车可用。
 
在城市发展中,很多时候需求与禁止并存,特别是卡车,在城市中存在很多矛盾的点,这头货车是刚需、城市建设需要使用,另一头,卡车是城市中不受待见的一员,被各种规章条令限制,而其中的卡车司机,更像是夹缝求生的人,很多时候由不得自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