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把笑声留给了上海 | 挥别上海情景喜剧创始人屠耀麟

 林泽清tpdp4egv 2021-08-28
作者:李丹
全文约6000字,阅读大约需20分钟
2021年8月23日,处暑,金气肃杀。上海情景喜剧之父,著名制片人、导演屠耀麟先生驾鹤西去,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享年78岁。
屠耀麟这个名字,或许并未家喻户晓,但提起他的作品,却是上海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海派情景喜剧《老娘舅》系列、《开心公寓》、《噱占上海滩》……每一部都是过去十几年里上海人荧屏生活的记忆。老娘舅、老舅妈、阿德哥、杜禄冠……还有阿庆那句“超市是我家,东西随便拿”,早已成为上海人心目中关于过往生活的印记。《老娘舅》在当年更是创造了23.61%的高收视率。

图片

△  沪语情景剧《老娘舅》剧照

当年,英达的《我爱我家》红遍中国,开创了中国情景喜剧这一艺术形式,而上海情景喜剧同样凭借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本土特色自成一派,广受欢迎。北有英达,南有屠耀麟,说先生是上海情景喜剧第一人,无人辩驳。他开创了海派情景喜剧的辉煌时代,也见证了海派情景喜剧的兴衰。
今天,他离去了,但他留给上海的笑声不会离去,他的人品风骨,行事做派留给身边人的印象更加不会离去。屠先生的一生,丰富且精彩,因为不仅成就了自己的梦想,更是帮助很多人走上了艺术成功之路。
为人所记,为人所忆,不负此生。

图片

△  屠耀麟工作照

图片

1942年,屠耀麟出生于上海,从小热爱文学,醉心于文艺。虽然大学里学的是机械制造专业,曾经的职业是一名汽车工程师。但他从事文艺工作的梦想从未泯灭过。白天搞工业设计,晚上看《红楼梦》、《三国演义》、《悲惨世界》、《基督山伯爵》……按现在的话说,很文青。
1983年,上海电视台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人到中年的屠耀麟决定一定要去试一试。参加考试,考题很难,范围之广,包罗万象,一千多人参加考试,最后只录取二十几人。文化底蕴深厚的屠耀麟一举通过了考试,成为上海电视台《大舞台》栏目的编导。

图片

△  屠耀麟早年的工作照
《大舞台》是一档戏曲栏目,精通各类戏曲的屠耀麟如鱼得水,他制作的“大舞台行云流水京津陕沪京剧精英演唱会”获得了上海市广播电视学会颁发的三等奖。他还制作了沪剧《赋子板荟萃》节目,获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1993年,上海东方电视台开播,50岁的屠先生由上视转入东视。他继续发挥自身特长,按戏曲门类将《东方之韵》栏目划分为五韵,体现京昆之美的“东方雅韵”,体现评弹之美的“东方妙韵”,体现越剧之美的“东方弘韵”,体现沪剧之美的“东方乡韵”以及体现滑稽之趣的“东方谐韵”。节目取得了巨大成功,观众的追捧之热烈程度不亚于后来的流行歌曲。
当时的节目主持人是曹可凡和袁鸣,曹可凡与屠耀麟先生感情笃厚,得知先生故去,曹可凡第一时间写下了悼亡词,回忆与先生共同工作的那段日子。曹可凡这样写道:
由于名角云集,一票难求,为解戏迷戏瘾,时任东方电视台副台长的刘文国和屠导商量,在“人民大舞台”门口,放了几台电视机,满足戏迷需求。那几日,剧场门口的马路上,人头攒动,戏迷们虽无法进入剧场,但是,站在马路上,照样过足戏瘾。
但屠导从不满足于现状。待他着手筹备沪剧和滑稽名家会演时,干脆组织力量,创造出一台新戏。“东方乡韵”主打大型沪剧“申曲之恋”,各路名家轮翻登场,叫人眼花缭乱;“东方谐韵”之《海上第一家》更是惹人关注,滑稽名家们,哪怕只有几句台词,都绞尽脑汁,设计噱头,让观众哈哈一笑之余,又回味无穷。
不仅如此,屠导在每个“东方之韵”系列中,都特意为我和袁鸣设计“桥段”,如“东方妙韵”评弹会演中,他安排我手持琵琶,唱上一段“张调”《误责贞娘》;“东方乡韵”之《申曲之恋》,他让作曲为我设计一段“邵派”唱腔,味道十足,连“邵派”创始人邵滨孙先生也夸赞屠耀麟老师的这个创意是神来之笔。

“从不满足于现状”,是屠耀麟先生能一直出精品的秘诀。曹可凡说的“海上第一家”,是当代滑稽史上汇聚海派滑稽名家最多最全的一台大戏,屠先生重新打造了剧本,1994年上演于上海逸夫舞台,江浙沪50余位有影响力的滑稽名家倾情出演,共现一堂。毋庸置疑,取得了巨大成功。

屠先生能编,能导,他编剧和导演的锡剧表演艺术家李桂英的专辑《此曲只应太湖有》和《情缘太湖》,各大媒体争相报导,取得了不俗的社会反响。
图片
△ 《大舞台》片头

图片


然而,综艺节目上的成功,并未让屠先生满足或止步不前,北京《我爱我家》的成功,让他萌生了做一部海派情景喜剧的想法。

北京搞了《我爱我家》,播出以后影响非常大,而且他们都是名家,我看了以后马上就产生一个想法,这些东西在我们上海来说,不是没有力量搞,完全有力量搞,我们上海有这么多编剧、导演、戏曲演员、戏剧演员,我们不比北京差。


这是屠先生在一次采访中说的原话,听起来质朴实在,却也透露出他想建立南方情景喜剧体系的雄心。
想到就要做到,果然,1995年,一部石库门实景拍摄,反映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栏目《百家心》诞生了。播出后,收视率迅速上升,甚至超过了当时流行的几部电视剧。
1998年7月,在屠耀麟的推动下,东方电视台创立了海派情景喜剧《老娘舅》,剧情上贴近民生,取材直指社会现实。全剧以吴语(上海话)作为主要语言,这在当时中央提倡说普通话的情况下是很少见的。节目播出后,很多新上海人把《老娘舅》当成了学习上海话的教科书,全国各地的电视台争相购买播放权,《老娘舅》被翻成广东、武汉、江苏、江西等地的方言在当地播出,同样获得了很好的收视效果。《老娘舅》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收视率一度突破23.61%。李九松老师扮演的老娘舅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明星。

图片

△  沪语情景剧《老娘舅》剧照
彼时作为制片人的屠先生选演员有自己独到的眼光,因为老娘舅这个角色的定位既要传递正能量,又要幽默风趣。在观看了李九松老师和王汝刚老师主演的滑稽大戏《头头是道》之后,他一下拍板定下了老娘舅的演员人选。问其原因,他说李九松老师长得善良,且风趣,会有观众缘。不得不说,屠先生识人眼光之精准。
后来经他培养红遍上海滩的演员不胜枚举,阿德哥毛猛达,杜禄冠姚祺儿,阿庆陈国庆,美娟骆文莲……

图片

△ 屠耀麟和他合作过的演员们
《老娘舅》大获成功之后,又经历了两次改版。一次是《老娘舅的儿孙们》,屠先生大胆引入新鲜血液,主持人朱桢,话剧演员粟奕,阿木林陈国庆……在他看来,情景喜剧不能仅仅是由滑稽戏演员担纲领衔,应该扩大观众面,让更多领域的好演员加入到《老娘舅》系列的队伍里。实践证明,《老娘舅的儿孙们》吸引了一大批年轻观众,是一次成功的改版。

图片

△ 《老娘舅的儿孙们》
另一次是《老娘舅的邻居们》,这一回改版的重点是把剧情聚焦在了老娘舅的邻居阿德、阿庆、杜禄冠身上,铁三角由此形成,也收获了一大批观众的喜爱。

图片

△'铁三角'合影

2006年4月,老娘舅和他的儿孙们、邻居们还走出了国门,在新西兰录制了特别节目《万里走单骑》,并发行了《万里走单骑——老娘舅新西兰之旅特辑》DVD,签售活动现场人头攒动,盛况空前。
《老娘舅》系列的播出从1995年到2007年,历时12年,总集数达到上千集。这是上海电视史上绝无仅有的生命力最强的节目。作为制片人的屠耀麟先生功不可没。

图片

对待节目制作,先生总是精雕细刻,精益求精。陈国庆老师在怀念先生的文中写道:

有一次,当“阿庆”这个角色想做些偷鸡摸狗的事时,坐在监视器后的屠老师突然喊停,转身跑去服装间。就在大家百思不得其解时,他拿出一件颜色暗淡的衣服让我换上,并指指我身上的衣服解释道:'这里的阿庆不应该穿得那么鲜艳,不符合故事情节’。

对拍摄细节严格至此,方能创造家喻户晓的经典。

《老娘舅》系列的成功,并没有让先生停下创新的脚步,改版为《老娘舅的儿孙们》的同时,一部全新的情景喜剧《开心公寓》,也同时登陆了上海荧屏。《开心公寓》以知名主持人为演员主体,注重的是时尚化和现代感,展现的是新上海新白领的都市生活。黄浩、许榕真、计一彪等青年演员再次名声鹊起,掀起了收视高潮。

图片

△ 情景剧《开心公寓》开机仪式
两部制作精良,高水平高收视的情景剧在手,屠耀麟先生的成功令人羡慕,一时风光无二。这个时期是屠先生电视事业的高峰期,也是上海情景喜剧的鼎盛时期。
然而有高点必会有低点,几年后,两部情景喜剧因为残酷的收视率竞争而关闭,这是后话。先生心疼!就象看到自己倾尽心力养的孩子突然夭折,心有余,却救不得。然而,他并未心死,更没有放弃。重新组织创作团队,又一部前所未有的海派情景喜剧《噱占上海滩》诞生了。逼真的十里洋场,旖旎的老上海风情,迷人的旗袍,摇曳的轻歌曼舞配上让人忍俊不禁的噱头,这样的组合,足以令人眼前一亮。

图片

△情景剧《噱占上海滩》剧照

面对自己钟爱的电视事业,先生总是不知疲倦,永不放弃。即使在退休之后,沪上电视荧屏已难见情景喜剧踪影,他仍然还在做着策划新剧的尝试。

图片

都说“风格即人格”,屠耀麟先生精良的作品风格,就是他一生人格的写照。先生的女儿屠箴谈起父亲的为人,说父亲一生正直,诚信待人,而且从不说假话。对待弟子,他将平生所学倾囊相授,毫无保留。
屠先生有才,更爱才惜才。从编剧到导演,从演员到剧组工作人员,他一路爱护有加,尽心尽力地培养。笔者与先生相识十余年,刚进剧组时还是个初出茅庐的小姑娘,《老娘舅和他的儿孙们》是沪语情景喜剧,在众多编剧中,我是唯一一个不会说上海话的外地人,且非戏剧专业出身。然而,第一次见面当我递上自己写的故事大纲后,先生二话不说就让我进了组。而后的很多年,我参与了先生几乎每一部作品的创作。

图片

△ 屠耀麟工作照
与我同感先生知遇之恩的还有陈国庆老师,他说:
遥想2002年,那时的我只不过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唱滑稽的”,想都不敢想,机缘巧合下,名导演屠老师竟“看中”了我,让我能有幸加盟改版后的《老娘舅和他的儿孙们》,这令我既激动又不安。屠老师一眼读懂了我的心,他看似随意地说:“压力就是动力,要把自己最擅长的东西都展示出来。
之后,就是这样一次次情真意切的鼓励和启发,让我最终把“阿庆”这个角色立起来,也让我的滑稽事业迎来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座里程碑。

图片

△ “铁三角”剧照

先生还将喜剧人才培养与电视节目相结合,推出了《一笑成名》造星大行动,为《老娘舅》、《开心公寓》、《噱战上海滩》储备演员。第一季的冠军王兆祥,参与了2009年央视春晚的录制,第二名孙建宏成为了第一季《笑傲江湖》的冠军;薛文斌后来也成为活跃在上海荧屏的常驻嘉宾。第二季的获奖选手王传君,不仅因为出演《爱情公寓》而名声大噪,如今更是转战大荧幕,出演了《我不是药神》等优质电影。

屠耀麟先生培养了很多人,帮助很多人找到了自我定位。对于先生身边的人而言,他亦师亦友,充满智慧,也值得信赖和依靠。他就象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庇护着后辈。对于朋友,他更是坦诚以待,肝胆相照。这样的良师益友,他的离去,怎不让人怀念唏嘘?

图片

△ 屠耀麟生活照

图片

沉痛悼念耀麟兄!当年我们一起在《大舞台》共事,92年又一起走入东视创业。耀麟老而弥坚,连创新老娘舅,开心公寓,噱战上海滩三档都市情景剧,为上海乃至中国电视综艺作出贡献,功不可没!如今仙去,令人扼腕叹息。願耀麟兄此行走好。更願屠嫂节哀顺变。

——原上海电视台副台长郑礼滨

很难想像,那个说话大嗓门,永远带着爽朗笑声的屠耀麟导演驾鹤西去了。屠耀麟老师于戏曲与曲艺有极深造诣,且擅长利用电视影像艺术为传统艺术插上翅膀。屠耀麟老师虽然远行,但他留下的电视作品却长流我们心间。
——节目主持人曹可凡


昨晚刚刚得知屠耀麟老师离我们远去,很震惊。几个月前,在李九松老师的追思会上,我遇到了屠老师,屠老师的精神状态很好,声音还是非常洪亮,反应思路也非常好。没想到突然间离我们而去,我觉得这是我们上海文化界,我们电视界一个巨大的损失。

——演员毛猛达


回看聊天界面中与屠老师的最后一次对话,不禁眼眶湿润。从此,这个聊天框内再也不会有新消息了,但我会永远保留着这个对话框,更在内心永存我与我生命中的贵人、伯乐、恩师屠耀麟先生的这份珍贵情谊。

 ——演员陈国庆


屠老师为人正派 我们平常以兄弟相称,我经常叫他耀麟兄,接到屠老师逝世的消息,我简直不敢相信。屠老师的逝世,是东方电视台和我们滑稽界以及评弹界的损失。

——演员姚祺儿


图片
多希望天下有不散的宴席,多希望象屠耀麟先生这样的好人能永远留在我们身边。纸短情长,诉不尽我们的哀思,诉不尽我们的想念。屠耀麟先生的逝去,是一个时代的逝去,海派情景喜剧之父走了,从此天堂多了一位创造欢乐的人,而他,用毕生的精力,把笑声留给了上海。
屠老师,一路走好!
附  王汝刚写给屠耀麟先生的悼文

图片

听到屠耀麟先生不幸逝世的消息,我心情悲痛,脑海中顿时涌现出许多碎片般的回忆。
记得去年10月,屠耀麟先生在夫人的陪同下应邀来到剧团,商量策划表演艺术家李九松的纪念活动。我见到屠耀麟先生十分高兴,原因在于,我和他相识多年,交往不少,经常在一起谈论喜剧艺术创作和表演,他很关注我,我更尊重他。
这几年来,由于疫情等原因,见面的机会明显减少。难得见一次面,心情当然愉悦。当时,我发现他虽然脸色红润,但是体态明显老了,精神也大不如前,心里产生少许不安和遗憾。谁知,屠耀麟先生提到《艺坛不老松——著名滑稽表演艺术家李九松纪念演出》这个话题,顿时才思敏捷,灵感十足,犹如一名临阵指挥的将军,胸有成竹,运筹帷幄。从节目编排到整体风格都安排得十分妥贴,中间不乏金点子。屠耀麟先生不愧是名导演,显然是手到擒来。我望着他判若两人的神态,深受感动,这才明白了,他是个有情有义的男子汉,对老朋友李九松饱含深情,热爱喜剧艺术事业正是他的精神力量。
我信任屠耀麟先生,他不忘初心,忠于党的文艺事业,始终把弘扬先进文化视为己任,坚持从生活中挖掘创作源泉,作品中传递正能量,因此取得文艺创作的累累硕果,电视综艺晚会、大型滑稽戏《海上第一家》,尤其是海派情景喜剧《老娘舅》、《开心公寓》等都倾注了他毕生的心血和智慧,成为了电视栏目的经典之作。 
我了解屠耀麟先生,他乐于和滑稽界人士交朋友,熟悉演员,了解演员,尊重演员,善于从喜剧演员的信息和谈吐中吸取创作灵感,犹如一名高明的厨师,依靠着鲜活的食材,烹饪出人间笑的美味;又如一名美术大师,在原本单调的色彩中,调和出五彩斑斓的美好世界。他把老艺术家视为师长,关心他们的健康和生活,他把中年演员视为朋友,关心他们的艺术创作,他把青年演员视为子女,大胆启用新人,邀请初出茅庐的青年人在节目中担当重任,不畏收视压力,他鼓励青年演员说: 电视是快餐文化,只有立足剧场,经受舞台磨炼,才能依托屏幕,繁荣剧场文化,走上演员良性发展的道路。”在屠耀麟先生的调教下,不少演员脱颖而出,成为观众熟悉的青年艺术家。
那次见面分手时,屠耀麟先生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现在新媒体如此发达,对传统艺术带来不可估量的冲击,不少上海小孩已经不会说上海话了,语言的环境起了变化,但是,我看到了你们剧团所做的不懈努力,脚踏实地,真不容易啊,我相信,只要大家努力,海派滑稽艺术会得到良好的传承。”
清茶一杯,略表敬意,肺腑之言,记忆犹新,这次见面的场景犹在我的眼前,谁知竟成了生死永别,岂不令人唏嘘,让人痛惜。
屠耀麟先生一路走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