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四届【散文精选入围作品】灵岩山的雄姿​II严慧勇(浙江省)

 国际诗歌网 2021-08-28



岩山的雄姿

严慧勇(浙江省)



 
前几天,爱好摄影的朋友邀我去泗洲头灵岩山采风,我迟疑一会儿还是答应了。迟疑,是因为我怕我这二百斤的身躯克服不地球的引力,累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一副丑态像,可能还没到海拔400米的半山腰就要打道回府,扫了朋友的兴致。

那天天气极好,光线透明。在我的提议下,下午三点驱车前往。我自认为,拍险峻的山峰,日落前的斜阳极具表现力,画面有层次感。说起灵岩山,我可是既熟悉又陌生,甚至还有一段缘份。熟悉是因为我每年因工作关系,几乎都要从它身边路过,闲暇时偶尔也查阅一下有关它的图文资料。陌生是因为我从来没有近距离欣赏过,更别说去攀登了,故而也就没有真正体验她那“横看成岭侧成峰”的真面目。

至于缘份嘛,那还是20多年前,我在新桥海台驻农村工作组的时候。一天,组里分配我和一村干部去宁海县岳井乡催讨多年的集体承包欠款。坐车去呢,要绕泗洲头蟹钳港湾来回有一百多公里。为节省时间村里派个抲小海的木质渔船由村与岳井相连中央塘直接送到对岸的岳井乡。当船走到一半时,出乎好奇,我环顾四周,忽然发现远处的灵岩山,哇,漂亮极了。温暖的阳光洒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从海上远眺灵岩山别具风味,只可惜当时身边没带相机。海浪、帆影、竹林、蓝天、白云,想想都很美。也就从那一刻起,想为灵岩山拍一张角度独特与众不同的风景图片,成了一种挥之不去的心愿。

“到了,伙计,想什么呢!”朋友的提醒,打断了我放飞的思绪,车子己停在了灵岩山底的一座寺庙前。“这叫灵岩寺,等会儿从寺后的小路上山。老兄,打点精神,上山可是要做'贡献’的啰。”朋友指着一个小小的寺庙,又拍拍我的肩,似乎意识到了什么叮嘱到。随后,他在前面带路,我紧随其后。沿着弯弯曲曲,忽高忽低的山间碎石小路开始向山项进发。


刚开始,我瞅着沿途的奇峰异石,闻听着小鸟的叫声,呼吸着竹林间飘过来清凉的山风,还时不时和朋友调侃,到也兴致盎然,精神抖擞。但仅仅过了十多分钟,感觉身体的重心在一点点在下垂,下肢象灌了铅一样,似乎不再听大脑指挥了。“兄弟,还有多少路啊,长时间不锻炼,一下子透支恐怕吃不消吧。”我无耐地地望着朋友,有点想打退堂鼓了。“没一点点路了,坚持下,绕过这块巨石就是水泥浇筑的路面。已经一半了,照片还没拍呢,现在下去不等于白来了?”。朋友指着前-块石头冲着我,说话时大气不喘,神情自诺。想想也是,不是要完成一张20多年前的心愿吗?现在不挺住,下次再来要等到猴年马月呀。算了,咬咬牙,继续“贡献”吧。

果不其然,绕过巨石,山路陡然好了起来,也陆陆续续碰到上山和下山三三二二的人群,其中大部分是香客,他们肩上都搭一种黄色的布袋,一路谈笑风生。与此同时,我也产生了疑惑,他们分明是从另一条路上来下去的嘛,我们为什么要走这七拐八扭的盘山小路呢?朋友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哈哈,我是故意带你走那条小路的,让你们这些整天坐办公室的也偿偿走山路的苦头呗,锻炼锻炼也好呀!朋友说着诡秘地笑了起来。天呐,这个也能作为捉弄人的借口?真是气打不出一处来,我心里想。

俩人走到一处三平方米左右的平台专供游人休息的地方,我看到走上来两个挑夫,一个挑着副食品,一个挑着小百货。看着他们挑着百十来斤的东西并不显得吃力,乘着他们休息抽烟那会儿,我主动上前和他们搭讪起来:师傅,今年多大啦。其中一个擦擦汗,语气显得十分平稳:我71,他今年68了。别看我们年纪大,己经习惯了,我们做一行有40多年了,在家闲着反而不自在呢。我一怔:这么大年纪了?还真看不出来,我空着手都极感疲惫,上了年纪他们还挑着东西仍显底气十足,这人和人之间的差别为何那么大呢!不过也正是巧遇了这两位挑夫,给我最后的登顶,增添了勇气和信心。告别时,征得他俩的同意,我把他俩挑东西上山的情景收入了相机。


有了信心,劲头也就足了。到了山顶的灵云庵,我俩向尼姑要了点山泉水解渴。朋友指着庵后山丘上的四角凉亭说:再加把劲,翻过凉亭就是我们要拍摄的最佳位置。都这会儿了,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也只好惟命是从,拾级而上。

一点不假,站在亭下不远处一块巨大的岩石背上,向东望去,茫茫大海,魏魏群山,帆帆船影,百里风光尽收眼底。哇塞,太壮观了!此刻我又想起了20多年前从海上看灵岩山的景象,不禁脱而出。尤其站在主峰顶端居高临下,靠东约二百处的次峰象似被踩在脚下一样,有着“山登绝顶我是峰”的豪情壮志。陡峭的山峰犹如破土的竹笋,突兀其间。我在取景器中按照自己的思路构图,立即按下了快门。这张来不易的作品,也是我此次去灵岩山最大的收获,我心里默默念道:20多年前的愿望终实现了。回来后,为了让更多的人分享我的灵岩山之行,我发布到象山港论坛摄影园地里,取了个很霸气的名字《一览众山小》。

人是有精神的。人的精神源自动力,我由当初的迟疑到半路的懈怠再到登顶,最后完成了心愿,靠的就是外在的动力。当我们把动力转化成信心,所有横在我们面前的困难和坎坷,都将踩在脚下,朝着既定的目标一直走下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作者简介

严慧勇 1958年生,祖籍浙江象山。1987年开始动笔写作,迄今为此,已在报刊发表各类体裁文稿800余篇,已出版个人文集<给夕阳加道光环><文峰塔下那片绿荫>,现为国际诗词协会会员,浙江省象山县作家协会会员。

在本公众号发布的作品,【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刊出后不删稿,敬请作者前往关注并收阅!

征稿专栏

第四届《中国当代散文精选》300篇征文大赛征稿通知(点击查阅)

《华人文学》杂志征稿



 ——感谢阅读——

(图来源网络,侵权告之删除)


    国际诗歌网:http://www.


  学 术 顾 问:周  明    丁一    冰耘    易传宝    韩  英

  会        长:沈裕慎

  常务副会长: 吴  昉
  副  会   长:袁仲权    曹 平     潘颂德
  秘   书   长:戴三星    李   平 

  编委会成员:

  沈裕慎    戴三星    李    平   梁全义    

  张   艺    丁红梅    何兰青    林从龙    

  蒲公英    黄会容    陈立琛    陈锦绵

  韩   江    陈典锋    买   超    曹   平   

  龚明仁    周嘉琪    涂作武    侰丽恰母泰国)   

  王中海    马梦瑶(美国)   陈湃(法国) 

  国际诗歌网总编:丁红梅


 美国分会会长 马梦瑶

 泰国曼谷分会会长 侰丽恰母

 桂林分会会长 何兰青

  九江分会会长 柳守猛


  执行编辑:丁红梅   何兰青    胡耀辉   周已雄   马梦瑶(美国)

  法律顾问:戴    斌


 欢迎  投稿      

小说、散文、诗歌、书画、摄影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