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阁体是盛行于明清两代的官方书体,尤其在清代,它是官方公文、科举的指定书体。馆阁体字体工整、结构合理、漂亮大方、易于书写,非常接近于印刷体。但在书法界,历代几乎所有的书法名家,对馆阁体评价都很低,或多或少都有点看不上。 我前一段时间写过不少关于书法的文章,很多网友在留言评论里,都表达了类似这样一种观点:“馆阁体是最完美的楷书……”“印刷体是楷书的最高境界……” 我可以明确告诉大家:这种观点肯定不对! 问题是,持这种观点的人还相当多。我这里可以明确地讲:持这种观点的人,肯定没正经练过书法! 我们来简单回顾一下馆阁体的发展史: 图1 馆阁体鼻祖沈度书法,尚可一观 图1是馆阁体鼻祖沈度的书法,尚有可观之处,比较灵动,还有一些书法的味道。 图2 到了清代,越写越死板 图2是和坤的书法,可以看到,馆阁体发展到清代,越写越死板,越来越失去了书法的味道。 图3 清代末代状元刘春霖书法,几乎是印刷体 图3是清末代状元刘春霖的字,这几乎已经是印刷体了,馆阁体到这里已经走入了死胡同! 书法家们为什么看不上印刷体(或类似印刷体的馆阁体)? 一句话就能概括:书法最高境界不是整齐、好看,而是表达个性和情感!而印刷体(馆阁体)抹杀了个性,没有情感,所以审美价值极低。 至于有的人认为的:“楷书发展到清末的馆阁体(或印刷体),才是达到了楷书的最完美形态”,这种观点更是可笑之极!持这种观点的人,肯定不了解书法的发展史。 馆阁体这类的书法,可不是明清才有的。至少在宋代,类似馆阁体的书法,就已经非常成熟,只是那时候不叫馆阁体。而且宋元两代,对这类书法是非常鄙视的,从来上不了台面。 图4 宋代类似馆阁体的楷书 图5 宋代印刷体楷书 图6 宋代印刷体楷书 从上面几张图可以看到,至少在宋代,印刷体楷书已经非常成熟,图5跟馆阁体鼻祖沈度的字很相似,图6和清代后期的馆阁体或印刷体也非常接近。 这类书法在宋元两代,肯定是没什么地位的。道理也很简单,宋元两代有名的书法家,没有一个是这种风格的!尤其宋代,是有名的文化繁荣的时代,那个时代的书法家们看不上这类字的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些都是“工匠字”,最多算工整大方,跟书法家们追求的表达个性与情感,完全不沾边。 宋元两代,最有代表性的书法家是宋代的“苏黄米蔡”和元代的“赵孟頫”,当然还有其它一些名家,比如宋代文彦博、林逋、蔡京、蔡卞、薛绍彭、米友仁、赵构、陆游、范成大、姜夔、吴琚、张即之等人,元代鲜于枢、康里夒夒、倪瓒、危素、耶律楚材等。这些大书法家,没有一个喜欢写那种“工匠字”印刷体的! 图7 苏东坡书法是这样的,石压蛤蟆 图8 苏东坡楷书 苏东坡的楷书是图8这样的,一看就是颜体的底子,它的确不如馆阁体整齐好看,但它就是有味道。 图9 黄庭坚楷书 黄庭坚的楷书跟他的行书气质一样,长枪大戟。 图10 米芾楷书 米芾是书法界的十项全能选手,他的楷书颇得晋韵。 ![]() 图11 文彦博书法 文彦博的书法就写得太老实,个性不明显,味道上比苏黄米蔡就差点意思。 ![]() 图12 薛绍彭书法 薛绍彭字很漂亮,但盖上名字,你很难想到他,这就是缺少个性。 ![]() 图13 范成大书法 范成大一代名家,确实写出了一定的风格,比那种“工匠字”耐看得多。 ![]() 图14 吴琚书法 吴琚书法深得米芾精髓。 ![]() 图15 张即之大楷 张即之大楷闻名古今,这就是特色和个性。 我们再贴几张元代书法吧。不贴老赵了,他的作品发得太多了。 ![]() 图16 元代大书法家鲜于枢楷书 鲜于枢的书法风格,显然多少受到了同时代大书法家赵孟頫的影响。 ![]() 图17 康里夒夒书法 康里夒夒当时与老赵齐名,有“北夒南赵”之称,书法极其潇洒。 ![]() 图18 耶律楚材书法 耶律楚材端严刚劲,硬拙挺拔,这就是所谓的书法个性,这就是所谓的书如其人! 馆阁体这路一直被书法家鄙视的书体,为什么到了明清两代得到了极大的推广?无非是社会需要。明清两代是科举最盛行的时代,科举要公平,就要统一标准,所以方正平稳、没有个性的馆阁体,就自然成了首选。说到底,馆阁体它本质上追求的就不是书法艺术,它就是一种实用工具,跟书法家追求的抒发情感、展现个性……没任何关系。 其实就算是明清两代,真正能在书法史上有点影响力的书法家,也几乎没有喜欢馆阁体的。当然,有很多人为了科举,在学习阶段还是会写馆阁体的。但他一旦考取功名,马上会抛弃这种束缚个性的东西,很多人只把馆阁体当成一个敲门砖而已。 明清两代的书法大家很多,像明代的王宠、文征明、祝枝山、张瑞图、米万钟、董其昌、徐渭等,明清之交的王铎、八大、傅山、黄道周等,清代的郑簠、王时敏、刘墉、梁同书、翁方纲、铁保、郑燮、金农、邓石如、伊秉绶、何绍基、赵之谦、康有为等,这些大书法家,几乎没有写馆阁体的。 因为我过去的文章,贴过不少他们的作品,这里就不重复贴了。捡几个没发过的吧。 ![]() 图19 张瑞图 ![]() 图20 祝枝山楷书 ![]() 图21 黄道周楷书 ![]() 图22 郑簠书法 ![]() 图23 翁方纲书法 ![]() 图24 何绍基书法 ![]() 图25 赵之谦书法 书法优劣的标准谁说了算?这其实是另一个话题。 广受大众喜爱的馆阁体,在书法圈就是不招待见。书法家推崇的书法,大众又看不懂。有人说投票吧。但懂书法的人肯定是少数;大众人数多,肯定多半是外行。你说怎么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