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品赏析与点评

 杏坛归客 2021-08-28

                                       主题:过年(限上平十二文韵)

 1.除夕夜 (一等奖)

       文/燕宿雕梁
    爆竹残声渐不闻,寒庐难寐忆纷纷。 
    缘何辗转他乡客,剩几删存昔日文。 
    忝有雪丝酬旧鬓,愧无椒颂献东君。 
    华筵车马关吾事,起坐披衣读典坟。

赏析与点评:
    .除夕夜,万家团圆,而作者此时却依旧漂泊在外,听爆竹声由密而疏,由疏而寂,寥落心情在首联表达的淋漓尽致。独居寒庐,辗转难眠,往事一幕幕浮现脑海,纷纷不止。颔联自问为何甘受漂泊也飘零他乡,更昔日好友,平时随笔也删删存存,所剩无几。道不尽的无奈心酸跃然纸上,令人思绪万千。虽未解答,但答案已经呼之欲出,“若不身挑千斤担,谁愿拿命赌明天”。作者辛酸苦辣心境,在此联一览无余。尾联稍有消极,却不失勤奋,唯愿作者心胸坦荡,勇于面对生活挫折,逆流而上。
    全诗读来悲凉,寂寥。表达了作者生活不易,而又不甘平庸的心情。作者布局谋篇章法有度,用字凝练,表达清晰,令人感同身受,难得佳作。
       乙. 整首作品可见感怀至深,尾句以事结情,颇得巧妙自然。
     . 首联两句直入主题,颔联和颈联表明作者长年颠沛于外乡,于年节之日重温昔日所作文章,从而心生感慨。“剩几”与前句“缘何”所表达的“因为什么”的意思相对不太工整。“酬”和“献”两者相对,表明了空有岁月老,愧无锦绣文的惆怅意味。“椒颂”取自“椒花颂”,出自《晋书.列女传.刘臻妻陈氏传》,陈氏曾经在正月初一献《椒花颂》,后指新年祝词。尾联表述了作者清心恬淡的心情,“典坟”出自陆机《文赋》“伫中区以立览,颐情志于典坟”,作为三坟五典的略语。
     . 此篇老到,应是高手所作!起句即应题,对句便接入情绪。颔联是首联所谓“忆纷纷”,说着人,说着事,说着境况。尤以“缘何”对“剩几”,似对非对,别有可咀嚼处。颈联一转,从“忆”说着如今,鬓已星星而忝,马齿徒增之感也;佳节无言而至,了无心绪应对,心神之寂寞可知也。尾联却别开生面,重振旗鼓,繁华固不在我,人境可以避喧,而吾心固非铁石,所欣然而向者在乎稽古风雅也。此可断纷纷之旧忆,益了了之文思,解幽幽之闲愁,真扛鼎之结语也。全篇因节物而动情,因情而入愁,因愁而显志,层次有序而语句浑然,顶赞。

2.年·春 (二等奖)
      文/清涵
   纳祥嘉岁漫香氛,碧盏屠苏远可闻。 
   竹笛清音芳日近,桃符妙语好风熏。 
   犹晴瑞雪魂相似,渐老疏梅意未纭。 
   莫道柴门归客晚,
春朝入院已三分。

赏析与点评:
       甲. 整首作品新春气象跃然纸上,尾句亦有寄托,惜题材略旧。
    乙.全诗相对而言写景比较空泛,一是所点到的景“漫香”“屠苏”“桃符”等等都是新年的泛泛用词,缺乏作者的独特视角,就好像过去常调侃的“天空万里无云”之类的作文,其次“竹笛”、“柴门”给人的感觉不够贴近现实,进而让读者较难生起共鸣。首联起句平淡,“纳祥嘉岁”、“碧盏屠苏”感觉就像女生妆容过厚。颔联“竹笛清音”、“桃符妙语”类似街头写的春联对语,远看花团锦簇,实则空洞无物。颈联“魂相似”描写瑞雪,却让读者不明白这个“魂”指代为何意?下句“渐老疏梅意未纭”一句略约是表达作者老骥伏枥,壮志未已的意思,但是“纭”一般是表示多而杂乱的意思,这里用“纭”所表达意思不明。尾联两句作者想用以景结情方式,但是指代意义不明,如果用柴门贵客来映衬春天已经早到了,那这个“晚”字用得不妥,反而应该写成“莫道柴门归客早”,才能起到对比效果。可参见唐张说的一首诗“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秋风不相待,已至洛阳城”,这首诗就很形象地表达了作者为了早日返乡,归思与日月相争,预计好行程,但是秋风却没有等待,已经早一步到了洛阳城。
        丙. 一个平民的新春佳节气氛,一、二联似无特别,三联的雪,梅,耳目一新,诗活了起来。尾联,归客虽迟晚,春朝入院庭。诗意堪赞!

  3. 庚子过年(二等奖)
          文/南望山影
      庚子临春遇逆氛,万人空巷岂堪闻。
      掩门岁夜三更守,把盏诗章半醉醺。
      屏祝亲朋情脉脉,笔开风雨意殷殷。
      蛰居不乱东君佑,待看江天是绮云。

赏析与点评:
    甲.全诗意思贯通,表达了作者面对佳节偏逢疫情的感思,同时也寄予了祝福的愿望。首句点名了背景,直接明了;次句“万人空巷”原意是想表达特殊情况下街巷冷落,但用词不准。“万人空巷”出自苏轼“赖有明朝看潮在,万人空巷斗新妆”,本指家家户户都奔向一个地方。接下两联描写了个人的行为,“笔开风雨”用得不错,有大气感。尾联“东君”和“待看江天是绮云”衔接很好,特别是收句表达了作者殷殷期望。
      乙.整首作品感情真挚,一扫老干之味而自有锦绣,可谓得诗之要领。
    丙.首联说尽全篇之意,其余皆如赘述。如果有首有尾,可以是一首不错后七绝,中间二联尤为不必。而且,措辞上颇有可斟酌之处。如“逆氛”、“三更守”对“半醉醺”、“屏祝”、“笔开风雨”,“待看江天是绮云”的“是”等。纵览全篇,有情有志有祈盼,亦属可贵之作。

  4.军嫂除夕夜 (三等奖)
        文/懵懂小妖
  烟笼山村夜色曛,琼花度岁落纷纷。 
  频听爆竹邻家起,未歇寒梅幽室闻。 
  空忆归鞍期锦字,偏教薄酒醉罗裙。 
  相思遥寄榆关外,梦里团圆始见君。

赏析与点评:
     甲. 此作内容紧扣标题,将一个身在山村与远在军营分居两地的军嫂心情写的入骨三分。全诗以山村夜色起笔,描写在雪落缤纷,烟花灿烂,喧闹欢喜声中,军嫂孤寂落寞的心情。作者通过对梅花绽放,幽香悄然散入家中,从侧面将军嫂的孤寂心情放大,并在颈联宣泄释放。一个“忆”字、一个“醉”字巧妙的勾勒出军嫂此时此刻的心声,斯人不见,唯有相思怀念。欲借酒一解相思之苦,奈何“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尾联将军嫂的思念之情升华,希冀梦里相逢,其中刻骨思念之情,读来令人唏嘘。全诗意境一气贯通,开合有度,用字斟酌,难得佳作。
     乙. 首联通过“烟笼”、“琼花”点明了寒冬时节,扣题为除夕时分。颔联通过邻家爆竹声和幽室独闻梅的对比,表明了除夕年夜独自一人的孤寂和对远方人的思念。颈联进一步推进了这种闺中思人和独酌伤情的气氛,“归鞍”也间接点明了军嫂的身份,“锦字”代表了远方的消息,出自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中“云中谁寄锦书来”。尾联以梦思人做结,留下怅惋叹息之意。
       丙. 整首作品以乐景烘托相思,情韵深远,笔法自然,惜题材略旧。
 
   5.庚子过年(三等奖)        
        文/罗浮山人
    空城冷夜看寒云,此际难营过节氛。 
    虽幸蓬门亲可聚,却悲鸣鹿友离群。
    舍前三径岂需掩,江上九歌何忍闻。 
    千载罕逢今日事,须留来者记丘坟。

赏析与点评:
    甲.首联对句之“氛”,凑韵痕迹明显。尾联之“千载”,言过其实;莫道千载,百年间即可数见如此事。然,通篇一气而贯,脉络俨然,用典雅切,措意敦厚,尤以颔颈尾三联见工夫。赞!
  乙.首联也是直点主题,颔联通过对比的方式,间接表达了作者感伤心情,“鸣鹿”应出自《诗经.小雅.鹿鸣》,其中有“我有宾客,鼓瑟鼓琴”一句,表明了作者对痛失友人的悲伤。颈联引用了两个典故,“三径”出自晋 赵歧《三辅决录. 逃名》,“归乡里,荆棘塞门,舍中有三径,不出,唯求仲羊、仲从之游”,“三径”指归隐者的家园;“九歌”出自《楚辞》,共十一篇,其中《国殇》一篇是悼念和颂赞为楚国战死的将士。尾联深入一步,再次强调了作者伤人别逝的沉痛。唐韩愈在《题楚昭王庙》有云:“丘坟满目衣冠尽,城阙连云草木荒”。全诗引用典故较多,起承转合也清晰明了,唯独就是气氛太过于悲郁了一点。
       丙.整首作品善用虚字,气格颇高,情感浓厚,故而读之感同身受。

   6.岁暮汉口疫情归省无计(三等奖)
           文/梦君颜*念汝
  岁暮萧萧雪正纷,疫情汉口忍相闻。
  杏林俊逸浑忘险,天使从容倍觉欣。
  屐远流光人共倚,灯深抱影酒微醺。
  遥听竹爆归无计,试问婵娟瘦几分。

赏析与点评:
    甲. 整首诗前两联一直在写疫情和医护人员逆行忘险,直到后两联才联系到过年,尾联大好,照应前两联很有余味。不足之处,颔联合掌。除夕时分,有婵娟吗?
     乙.首联点题,“萧萧”一般指马叫声或者风声,如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里用来形容雪,略有些不太吻合,另一个“潇潇”则一般用来形容雨为多,如柳永的“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颔联词性相对,但是意思上对仗略有不工,上句是杏林浑忘险,忘险的主语是“杏林”;下句是天使倍觉欣,这里“倍觉欣”的应该不是天使,而应该是作者和读者等第三人称。诗句可以用主语省略、倒装等等特殊句式,但是在同一联里,句法结构应该是相同的,这里算是吹毛求疵一番吧。颈联次句既然是“抱影”,说明应该是独自孤身一人饮酒,前面的“人共倚”则显得有些矛盾。如果作者是想表达在远方灯光下,家人在一起共聚,而此时作者却孤身在外独饮,颈联首句的“屐远”一词则不知何意了?“屐”一般指代的是出游之人,最有名的当时李白所写的“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所以前句如果是写家人团聚,而与后面对比的手法,颈联首句加个“屐远”反而不对了。尾联末句“试问婵娟瘦几分”中,婵娟既可是指月亮,腊月尾、正月初正值月缺之时,问“婵娟瘦几分”既可理解为写景,与新年的时间相对应;此处婵娟还可以指作者所思念的家人,很久未见,家人有没有因为思念自己而瘦几分呢?这个结尾意带双关,写得不错。

     丙.整首作品比较含蓄,惜颔联有合掌之嫌,尾句意指不明,且衔接不畅。

  7.年夜闻抗疫情将士出征 
         文/米老大
 肴香袅袅意殷殷,欲饮屠苏三五斤。 
 一口衔来无腊味,连番闪过是新闻。 
 红颜犹作轻生死,耄耋何曾惜骨筋。 
 揖向白衣开拔处,和杯奉上送行军。

赏析与点评:

    甲. 这首诗意思明确,结构顺遂。首联说明了年节氛围,正值阖家团圆用餐的气氛。颔联点明了突发疫情,颔联两句看似对仗不工,但是却避免了工对的僵硬,反而更有趣味,有点类似于杜甫的“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一句。颔联用“红颜”与“耄耋”相对,顺遂地承接了上联,但是“惜骨筋”在这里用得不太好,有凑韵之感,因为不惜骨筋,意味着即使作者是耄耋之年,也要为抗击疫情做一番贡献,这里表达了这个意思之后,在诗句尾联却是只是敬上一杯酒,就显得前面不惜骨筋有点用力过猛,到后面却有“言重行轻”之感。尾联收得略平淡,如上所说,感觉力度缺乏一点,余味不足。
       乙. 整首作品条理清晰,颇有气魄,惜老干味略重。
     丙. 首联切过节,二联闪出“新闻”为主题伏笔,三联褒扬抗疫白衣战士和科学家,为尾联铺垫。此律最感人之处,即揖向白衣开拔处,和杯奉上送行军。彰显忧疫爱国之情。


 8.酒未沾唇人已醺 
       文/晓月凝霜
子亥今宵新旧分, 烟花溢彩九州欣。 

迎春瑞雪逍遥下, 入院寒香远近闻。 
龙舞吉祥生紫气, 狮衔如意上青雯。 
家家喜摆团圆宴, 酒未沾唇人已醺。

赏析与点评:
   甲. 全诗有应制诗之感,全篇花团锦簇,但是细细读来,却无甚可琢磨处,毛病也是在于作者没有自己的视角和感受,所取的几个代表新年的意象之词,也没有把作者自己的所见所想放进去,就是选了一些通俗的表象词汇堆集而成,如“烟花溢彩”、“迎春瑞雪”、“龙舞吉祥”“团圆宴”等等,这样的诗作者自己都没有把感情放进去,读者也更难有人临其境、心感其声的共鸣。
      乙. 整首作品年味十足,词藻华美,惜立意不高。

      丙.虽然堆砌了许多过年的景象,但立意简单,内容空泛,直白无味。

  9.逸年  
       文/梦清风
 谢客清心享静氛,身闲日远水成文。 
 流花梦里徒为梦,持节云中枉作云。 
 不与人前争的的,何来背后起纷纷。 
 宁神但看炊烟里,一世枯荣几可闻。

赏析与点评:
     甲. 这首诗首先与“过年”主题联系不紧,有离题之嫌。“水成文”一句引自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一诗“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原句是因为鱼龙潜跃所以水成文,这里引用有拼凑的感觉。颔联两句不太明白所用典故在这里起的作用。“流花”梦里只是空梦一场,后面“持节云中”引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后来,汉文帝采纳了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节云中赦免了魏尚。苏轼《江城子》有云:“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颔联两句结合全文来看,大概是想通过“流花徒梦”“持节云中”来表明作者对过去职业生涯的回顾和感慨,空有豪情却无人赏识,最后只是一场空而已,但同样也是典故引用得不是很妥帖,用“持节云中”来形容略有些不伦不类。颈联大概是回顾职业生涯,从而兴发自己的感受,“的的”一词约为生造,大概是“的的确确”的缩语,指代明明白白的意思。颈联两句是想表达不要和人什么事都要争个明明白白,这样就不会有人在背后制造纠纷,先不说这两句所想表达的人生哲理是否正确,把这两句和颈联两句对比来看,就有些头小帽子大的感觉,前面所说流花空梦,想要有人持节云中,好像表达的是自己怀才不遇,希望有慧眼识人,让自己重新干一番大事业的梦想。但是颈联却来了个结论:不要什么事都去争个明明白白,就不会有背后的流言。两者承接转合差距太远。尾联两句表达了经过许许多多之后,什么都要放下来看淡一点,意思取自辛弃疾的“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但是颔联和尾联的取意之大,更显出颈联的单薄,反而不好。
       乙. 整首作品道理颇深,惜年味不足,有跑题嫌疑。

      丙.全诗文字功底颇深,引经据典,告诉人们要看淡人世枯荣。却都在虚写,和过年关系不大。个见。

 10.庚子年正月逢新冠肺炎肆虐华夏 
          文/一瓢
 锁步难赊酒半醺,徘徊小院看风云。 
 阴霾一片浑天地,消息三千骇听闻。 
 门掩平添新岁恼,梅开犹少昔时欣。 
 轻轻合掌擎胸口,祝福遥相送几分!

赏析与点评:
     甲. 全诗结构还比较平顺,意思表达清晰。首句“锁步难赊酒半醺”,大概取自李白的“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但是用在这里却显得无处落脚,李白是要赊月色,表明了诗仙浪漫的情怀,这里转为锁步难赊,不知作者所想表达何意。颔联也有点像是上面所说到的,看似未对实际对的效果。颈联平淡,平铺直叙,缺乏深意和味道。尾联过于口语化,且收结平淡。
     乙. 整首作品细节把握十分到位,尾联传神,惜立意略平,年味不足,有时伤鱼纤巧。
     丙. 此律全篇很工稳,声韵和谐顺畅,格律、对仗无误。锁步和门掩意同冗繁,颈联转换稍显平平未宕开,致尾联浅显无张力。

 11.新年抒怀 
        文/徐高杨
清风翠竹叶初熏,山外蓝天渡白云。 
窗畔席间谈国事,门前联上写龙文。 
城封武汉长长夜,心许梅花淡淡芬。 
终究新年新愿启,还看桃李舞成群。

赏析点评:
      甲. 咏物以言己,绘景以抒怀,首联景起风和日丽,而颔联承接稍显突兀违和。感觉此律中二联联情景疏离散漫。致合句收口不严,捉襟见肘。
        乙. 这首诗全文浅显,感情线比较清晰,但有点如一个看一个旁观之人转述一件道听途说的事情,情感的铺垫和展开过于平缓,缺乏抒怀类作品的感染力。首联所述景致,既无点出新年特点,而且两句描景也和后面所感所怀关联不大,有纯描景而描景之嫌。颔联“窗畔席间”、“门前联上”用词拖沓。颈联首句描写到了疫情,正是应该深入一步的时候,后句“心许梅花淡淡芬”又毫无目的的荡开万里,使得颈联不疼不痒且不明主旨。尾联平淡,尾句作者愿望“还看桃李舞成群”,更是显得上联“心许梅花淡淡芬”不知所云。
       丙. 整首作品词藻尚可,惜有时风韵不合而生硬,斧凿略重,立意亦未见高明。

 12.守岁 
        文/采薇山
 俎豆馨香年味薰,霓虹照海焰烧云。 
 宵暄银幕星河转,岁扣黄钟晦朔分。 
 顿感中庭生淑气,何妨小丑闹祥氛。 
 封城不碍亲情洽,福爆春盈微信群。

赏析与点评:
     甲. 这首诗作者刻意用了很多词语,应该是想更好地烘托出作品的韵味和诗意,但是由于很多词或者生僻,或者生硬,反而起到了反效果。首联中“俎豆”,古代祭祀、宴飨时盛食物用的礼器,亦泛指各种礼器。后引申为祭祀和崇奉之意。理解作者想通过用典,让诗句更耐人寻味,但是这里用了俎豆,却并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反而由于生硬插用,给人以晦涩的感觉。“霓虹照海焰烧云”一句同样显得有些过于用力,前句是馨香,营造出来一股温暖的氛围,但是后句的“照”和“烧”两词皆为动词,而且是感觉很有力的动词,在一首诗当中,意境和氛围的营造与遣词用句是很有关系的,力求整体上形成一个和谐的共同体,这里两个动词的选用,一下子破坏了前面的氛围。颔联两句“宵暄银幕星河转,岁扣黄钟晦朔分”,如果是纯写新年旧历与新日的时光跨界更替,由于“暄”和“转”,以及“扣”和“分”四个动词的使用,加上用的都是大词“星河”、“晦朔”,使得颔联起的势很大很高,再看颈联接的两句,完全是虎头蛇尾的感觉。颔联这里作者只是想表明一个时间交替的意思,却用了“星河”、“晦朔”,原意当然是想使句子更雅致,但是词语词性的选用不当,却只是起到了使句子更晦涩,而且全诗的气韵不统一的效果。颈联中的“淑气”一词也是一样,古诗词的用词当然我们可以引用,但是一定要恰当,让人觉得镶在自己的句子里能够浑然天成,而不是起到东施效颦的效果。颈联次句“何妨小丑闹祥氛”,从意思上来说表述是不合适的,疫情严重,全民投入防疫,怎能“何妨”?尾联普通,不再评论。总而言之,这首诗本来作者想用一些好词来增加诗的韵味,但是由于功力的原因,反而有强拉硬拽的生硬之感。
     乙. 整首作品前二联颇有诗味,惜其后笔力不济,陡转直下,尾句大损诗味。

     丙.前二联点明过年,颈联别扭,尾联脱节。整体表现不足。

点评作者:二梦  刀客  文心剑气   隐花枝   魏俊山   深沉   野樵   枫桥夜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