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遥感理论 | “遥感”一词是谁最先提出的?

 taotao_2016 2021-08-28

“遥感”一词的中文出处

张立福

前些天,在我们遥感科技朋友圈,有人突然问道,“遥感”一词的中文说法是谁提出或者翻译的?想找到出处,群内一致共识是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最先提出或者翻译的,但都没有确切的提出背景和时间。

本人有幸听童庆禧院士常常提起一些往事,包括前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成立的背景等等遥感领域的一些故事,刚好童庆禧院士在钱学森先生逝世的一篇纪念文章“钱老的遥感情结”中[见:参考文献1],记述了遥感一词的产生背景,我当时帮助童院士整理这篇手稿,因此记忆深刻,为了给广大遥感科技工作者以及广大学生普及遥感知识,讲述遥感历史故事,特把这段经历记录下来,与大家分享。

1972年7月23日,美国发射了第一颗“地球资源技术卫星”(Earth Resources Technology Satellites——ERTS),1973年中国科学家开始酝酿,1974年正式组织了对“地球资源卫星”的大规模调研和论证。1975年7月,童庆禧先生作为汇报人,向钱学森同志汇报调研结果。

钱学森同志对于这次汇报会的基本观点是,在当时我国有关卫星载荷技术、卫星测控技术、卫星轨道控制技术等各方面发展均不成熟的情况下,发展研制这类技术复杂,对卫星轨道、姿态、有效载荷等要求都很高的太阳同步地球资源卫星的条件和时机尚未成熟,直接进入卫星的研制不仅研制技术条件难以保障,而且发射测控等配套条件都有很大的难度,钱学森同志建议要首先从基础抓起。

钱学森同志广征博引,从美国研制“地球资源卫星”的背景,讲到了喷气推进实验室(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JPL)和在美国威罗兰红外光学实验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密歇根环境研究所(Environment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Michigan——ERIM),从这些研究机构的基础工作和所取得的成就,讲到了他们严谨周密的研究计划。最后钱老一语道破:这个基础是什么呢?这就是遥感技术,必须首先发展我国的遥感技术。没有遥感卫星就没有了眼睛,而遥感又涉及到可见、红外、微波等波段,要首先从这些基础研究做起。中国要将遥感技术发展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来抓。只要把遥感技术搞上去了,地球资源卫星研制也就水到渠成了!

这就是“遥感”一词的来龙去脉。正是这次汇报,促成了后来一系列遥感重要的科技事件,也为一批最早从事遥感研究的科研人员从地理所分离出来,成立专门从事遥感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的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1975年7月,钱学森同志提出“遥感”一词。

1979年12月,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成立。

参考文献1

科学网《科学时报》刊登文章“钱老的遥感情结”。

网址链接:

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09/11/225981.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